徐增才
作文教學的理想境界是“教,是為了不教”。教師應該面臨把作文的責任和權(quán)利還給學生,少教多學。
一、勤拓展,常聯(lián)系——教師適時點撥,引導學生“無處不作文”
高三以來,學生面臨作業(yè)多、考試多、學習內(nèi)容枯燥等問題,針對此,筆者充分挖掘語文課程的內(nèi)涵,對現(xiàn)代文閱讀、語言能力運用、作文等專題給予拓展延伸。如有一次做了一道關(guān)于“環(huán)保節(jié)能”的公益廣告詞題目,筆者就拓展延伸,聯(lián)系到了“地球一小時”活動、倫敦全民單車日、世博會節(jié)能館等,這些話題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他們興趣盎然。而且,這樣的一些拓展也豐富了他們的作文素材,增長了其見識。
教師的少教,應該是精心設(shè)計的,應該是以學生的多學為目標的。唯有如此,教師才能勤拓展,才能引導學生多思考、多學習。
二、引競爭,展風采——多元比賽,寫出激情
適當?shù)卦谧魑慕虒W中引入競爭機制,展示學生的風采,更能調(diào)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筆者結(jié)合班級學習小組,適時展開了各種各樣的作文比賽活動,如作文片斷比賽、作文名言背誦大賽、全國各地征文大賽等。
當學生有了優(yōu)秀習作,筆者就結(jié)合自己的創(chuàng)作實際,將他們的作文推薦到合適的中學生刊物雜志或者作文大賽中,讓文章得以發(fā)表。
在小組合作的前提下,將優(yōu)秀作文、問題作文、升格作文適時地通過試卷、多媒體投影等方式展示給學生,讓他們點評問題、互相指出修改的不足。通過自己教、同學教、適時展開課堂比賽,也極大地調(diào)動了學生興趣,增強了團隊意識,在交流互動中清晰、增值、內(nèi)化和升華,讓學生在相互幫助、相互溝通、相互質(zhì)疑中共同成長、共同進步。
三、重課堂,抓效率——課堂留有適當?shù)摹岸鄬W多寫”時間
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既包括學也包括習。課堂限時寫作,一方面能使學生將剛剛理解的素材或技法加以應用,在應用中加深對作文的感悟;另一方面能及時暴露學生對素材或技法應用的不足??傊?,練習和反饋是有效作文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提高作文質(zhì)量的重要保證。
筆者建議,作文訓練要突出分解訓練,特別是重要的作文片斷要在課堂上進行,在教師面前完成,并當場反饋訂正,每次課堂作文就像小測考試一樣,這是提高作文教學效率、減輕作文負擔的靈丹妙藥。這個環(huán)節(jié)一般安排10~15分鐘。
印象比較深的是,筆者在平時的文言文復習中也不忘適當給學生留有“多學多寫”的時間。如在復習《報任安書》時,除了梳理文言知識、拓展閱讀訓練之外,筆者還設(shè)計了一道作文素材的拓展思考題,引導學生多學多練:
“古者富貴而名摩滅……思垂空文以自見”一段語言鋪陳排比,思想深刻,可以用在很多話題的作文之中,作為精彩的課本論據(jù)。
1.這段材料可用于哪些話題之中?
2.請任選一個話題,適當引用本段名言,寫一則作文片斷。
這一訓練旨在訓練學生運用課本素材的能力,通過學生的展示和筆者的下水作文,學生啟迪頗深,后來在歷次作文中運用課本素材的比率較高、收效較好。
四、仿高考,找不足——作文“兩評制”
結(jié)合目前的高考作文閱卷方式,筆者在日常的作文批改中,嘗試了學生作文批改“兩評制”。
著名教育改革家魏書生先生說:“學生批改作文,關(guān)鍵在于同學生商量,研究學生的寫作興趣、閱讀興趣、批改興趣。適應學生心理,組織得好了,才有實效,學生的批改能力才會提高?!睂W生參與修改作文,不僅挖掘了學習的潛力,提高了寫作能力,而且還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教師也擺脫了批改作文的沉重負擔,而把精力放在鉆研教材、教法和研究學生上,從而有利于進一步提高教學質(zhì)量。
第一步:印發(fā)高考評分標準并制訂本次作文評分標準。
第二步:模仿高考閱卷、一摸閱卷的方式,標桿卷先行,全班同學互相批改。
第三步:批改的同學撰寫評語,寫在作文紙的反面。
第四步:撰寫自評,上交教師。
第五步:教師閱讀,個別指導。
“二評制”作文的閱卷方式,增加了學生交流和學習的機會,提高了學生分析作文、解決作文問題的能力,積累了素材,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對作文的興趣,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既增強了師生的感情交流,又達到了教學相長的目的。
五、勤寫作,善修改——好作文是寫出來、改出來的
在平時,要訓練各種命題方式、各種類型的材料,絕對不能把精力只放在一種類型上。要重點加強議論文、記敘文的訓練,每類文章要熟悉寫法,還要注意整體訓練與片段練習相結(jié)合、限時訓練與考場模擬相結(jié)合、教師講解和同學點評相結(jié)合,高三一年至少要有5~8篇拿手的好文章。
總之,要想寫出好的考場作文,學生必須在平時留心觀察生活,細心積累材料,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必須“多學”“多悟”“多寫作”。教師要想在作文教學中獲得教學成果,就必須“少教”“啟發(fā)”“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