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慶河+張素梅+楊國敏+李銘銘
摘 要:用現(xiàn)代沉積學理論及綜合勘探方法對康北地區(qū)地層、構造、古生物化石和煤系分布規(guī)律等進行了綜合分析研究,確定了該區(qū)為濱淺湖沉積類型,分析了該區(qū)沉積環(huán)境的演化過程。提出康北地區(qū)內的其它隆起地區(qū)以及凹陷的邊緣地區(qū)也具備類似的沉積環(huán)境,這些區(qū)域均可能有煤系的賦存。此外,在本區(qū)北側經勘察已發(fā)現(xiàn)煤層和豐富的油氣資源;西南側受同沉積斷層的影響,煤層位于正斷層的上盤,煤層應較厚,但埋藏較深。
關鍵詞:沉積相;地質特征;綜合勘探;煤層賦存
前言
運用地震地層學和層序地層學的理論和研究方法,結合地層、構造和煤田地質學、煤巖學、沉積學等基礎地質理論和研究成果,對研究區(qū)進行沉積盆地分析研究。
根據不整合面的存在對沉積層序的劃分,研究沉積體系、沉積相及其時空分布,研究沉積相的分布規(guī)律和有利成煤的沉積環(huán)境,確定煤的沉積環(huán)境模式,揭露富煤帶的分布和埋藏深度。并對康北地區(qū)的煤炭資源遠景做出實事求是的評價。
1 地質構造特征
鐵嶺~彰武區(qū)位于一級的新華夏系第二沉降帶內,它的主軸是北北東向延伸的,屬中新生代凹陷區(qū),沉積了較厚的陸相碎屑巖。由于其它構造體系的分割和干擾,在該區(qū)內又劃分若干次級構造,因此,該區(qū)夾于西部新華夏系閭山~山海關凸起和東部第二巨型隆起帶西豐~旅大斷裂之間。北以庫倫~甘旗卡~四平東西向隆起,南有珠爾山~三面船東西向斷褶帶與南側的下遼河凹陷相隔。從地貌上反映出東西端為山地,南北方向地勢平坦,中部為丘陵而兩側低洼。其沉積特征:
(1)它主要是白堊系以來發(fā)育起來的中新生代沉積盆地。(2)前震旦系構成了盆地基底。(3)白堊系含煤盆地如昌圖~鐵法、康平三臺子、康平三家子等呈多字型排列,他們亦被一系列呈北東向多字型排列的調兵山、臥龍山(羅卜山)隆起分割。是受新華夏系列構造控制的含煤盆地。(4)含煤盆地主軸皆為北北東向,而沉積中心又多偏向西側。均沉積了一套灰色、深灰色、灰黑色等含煤的巖性,個別夾有中基性火山巖。
詳細情況見圖1。
圖1 研究區(qū)構造剛要圖
2 煤系地層特征
白堊系下統(tǒng)義縣組(K1y):本組可分為四段。
一段(K1y1)(或稱朱家層):主要見于八道壕、四架山、東百子屯、五家子一帶。該層底部多為礫巖,往上為灰色、灰綠色泥巖夾砂巖及薄煤層。在八道壕礦區(qū)含四個可采煤層群。含大量狼鰭魚、蜉蝣、葉肢介、球蜆、田螺及一些晚白堊紀常見的植物化石。地層總厚度一般600~1000米。與下伏巖層為不整合接觸。二段(K1y2):為一套火山噴發(fā)熔巖及其火山碎屑巖,由下而上一般呈現(xiàn)基性~中性~基性的垂直分異規(guī)律。厚度不詳,與朱家層為平行不整合關系。三段(K1y3):分布于法庫登仕堡、昌圖沙河子一帶。與前震旦系不整合或斷層接觸。底部常常有巖性單純的底礫巖,其上為泥巖、粉砂巖夾礫巖層。含戴氏狼鰭魚、三尾擬蜉蝣和大量瓣鰓、腹足、葉肢介及介姓蟲化石,厚度2333米。四段(K1y4):見于昌圖沙河子、鐵嶺西營盤、柏家溝、法庫丁家房、登仕堡、康平老邊登地。屬火山巖相。巖性主要有灰綠、灰紫色的凝灰?guī)r、安山粗面巖、安山集塊巖和安山巖及礫巖等。厚度0~450米。與三段呈平行不整合接觸。
白堊系中統(tǒng)(K2):巖性以砂巖、砂礫巖及礫巖為主,并含有砂質泥巖。白堊系中統(tǒng)分為二層,上部為赭色砂礫巖層,下部為灰綠色砂礫巖層,與白堊系下統(tǒng)地層呈平行不整合接觸。
白堊系上統(tǒng)(K3):九佛堂組~阜新組(K3jf~K3f):全區(qū)廣泛分布。鐵法煤田含煤建造可分為上下含煤段由灰、深灰、灰黑色砂巖粉砂巖、泥巖及煤層組成,含有20個煤層,主要可采煤層有10層。下含煤段采有下列化石:(布列亞、擬金粉蕨型、睡蓮)錐葉蕨、齒狀枝脈蕨、中華焦羽葉、胡頓銀杏、西伯利亞似銀杏、吉林似銀杏、纖細拜拉、東北樅型枝等。
上含煤段采有下列化石:(布列亞、擬金粉蕨型、睡蓮、斯氏)錐葉蕨、伸長擬金粉蕨、葛伯特茹福德蕨、西伯利亞似銀杏、纖細拜拉、東北樅型枝等。
康平三臺子煤田,可分為三臺子含煤段和下部砂巖礫巖段。含煤段由下至上為黑色泥巖層,黑褐色含油頁巖和煤層組成。在黑色泥巖中含有魚、介形蟲、腹足和瓣鰓類等化石。在張強區(qū)、劉鳳鳴窩堡區(qū)、馬圈子區(qū)、四道號區(qū)含煤地層為三臺子組,由1-12個自然分層組成的復雜結構煤層,由三個分煤層組成。
阜新組為主要含煤地層,巖性由下至上大致可分為三段,下和上段巖性較粗,以礫巖為主,夾薄層砂巖、泥巖層,偶含煤層。終端巖性較細,以砂巖、泥巖夾煤層為主,在謝林臺區(qū)含煤層90余層,其中可采8層。厚約1000米。
3 沉積特征
3.1 沖積扇-扇三角洲相:形成九佛堂組~阜新組下部砂巖、砂礫巖段,以灰綠色砂巖、礫巖、含礫泥巖夾紫色泥巖、砂巖為主,其次為雜色礫巖、灰色砂巖、礫巖、灰黑色泥巖,局部見厚層泥巖、礫巖,礫巖成分以變質巖和火成巖礫為主,分選型有差到一般,磨圓度由較差到較好,見粒序層理及小型交錯層理。
3.2 淺湖相:形成本組砂泥巖段,為含煤段,由灰、灰黑、灰綠色泥巖、粉砂巖與灰白色泥灰?guī)r互層。下部含一復雜結構煤層,煤中夾石為炭質泥巖、粉砂巖及少量油頁巖,泥中常含有黃鐵礦及菱鐵礦結核;水平層理發(fā)育,楔形交錯層理及發(fā)育。東部及南部的厚層泥巖中見同生變形構造,富含動植物化石。
3.3 扇三角洲相:為砂巖、砂礫巖層,以灰色、灰白色砂巖、礫巖為主,局部夾泥巖及薄煤線;礫巖成分以火山巖礫為主,變質巖次之,分選、磨圓度較差,以正粒序層理為主,富含動植物化石。
3.4 沖積扇相:巖性為灰綠色、灰色砂巖;灰綠色、灰白色礫巖;砂礫巖夾泥巖及煤線,礫巖成分主要為火成巖礫,少見變質巖礫。分選、磨圓度較差,層理以正粒序為主。植物化石碎屑豐富,不含動物化石。
4 沉積環(huán)境分析endprint
根據地層特征及沉積相特征可判斷本區(qū)為湖濱帶、湖濱三角洲及局部沼澤化的產物。主要沉積有:沖積扇相、扇三角洲相、湖濱三角洲相、湖濱相和淺湖相。含煤地層沉積在義縣組的火成巖之上,由于底部起伏不平,對煤系的沉積產生較大影響。當煤系沉積時,由于地形高差較大,又受西部同沉積斷裂影響,該區(qū)西北部首先堆積了較小范圍的沖積扇,巖性為角礫狀安山巖礫,扇三角洲發(fā)育于扇前,巖性為暗紫色、灰綠色砂泥巖,砂礫巖。物源位于本區(qū)西側,物源碎屑經長距離搬運后快速堆積在原先就已經存在的小型湖泊中,在湖濱帶及三角洲平原上發(fā)育泥炭沼澤,泥炭沼澤先在本區(qū)南部出現(xiàn),逐漸向北擴大而分布全區(qū),形成單一的較結構復雜的煤層。后因區(qū)域總體下降,從而形成趨于穩(wěn)定的淺水湖泊沉積環(huán)境,最終形成了泥巖和粉砂巖互層的厚層巖層,結束了含煤段的沉積。湖盆發(fā)展到后期,構造運動加強,湖泊沉積接近尾聲,以沖積扇或扇三角洲沉積為主,充填淤淺了湖盆,從而演化到佛堂組~阜新組上部砂巖、砂礫巖段和砂泥巖段下部砂巖、砂礫巖層的沉積階段。
5 研究成果
5.1 劉鳳鳴窩堡含煤預測區(qū)
經過分析研究,認為該區(qū)為較好的含煤有望區(qū)。面積大約26平方千米,煤層底板標高在-300~-800米之間。預測儲量9500萬噸。
5.2 張強東北部含煤預測區(qū)
經過分析研究,認為該區(qū)為較好的含煤有望區(qū)。面積大約28平方千米,煤層底板標高在-600~-2300米之間。預測儲量14000萬噸。
5.3 臥牛石含煤預測區(qū)
該區(qū)正處于張強盆地南緣的盆緣,向北傾斜。經過分析研究,認為該區(qū)為含煤有望區(qū)。面積大約7.00平方千米,預測儲量1700萬噸。
5.4 四道號水庫含煤預測區(qū)
經過分析研究認為該區(qū)為含煤有望區(qū)。面積大約9.00平方千米,預測儲量2000萬噸。
6 結束語
6.1 通過沉積環(huán)境分析選擇含煤靶區(qū);采用綜合勘探控制預測區(qū)構造、地層、煤層發(fā)育情況。思路正確、方法可行,體現(xiàn)了新技術在找煤領域的應用。
6.2 在深入分析以往勘探及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選擇本次研究工作的重點找煤靶區(qū),依據充分。預測區(qū)的選擇既體現(xiàn)當前勘探程度,又代表了研究成果的主流觀點。
6.3 在重點煤田預測區(qū)有針對性地開展綜合勘探工作,解釋成果客觀反映了地質體的發(fā)育狀態(tài),突出地質現(xiàn)象,使以往有爭議的問題得到了解決。
參考文獻
[1]萬明弼.彰武地區(qū)中生代張強凹陷地熱史研究[J].西安石油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97(1).
[2]商出岫,姚丹姝,王瑞璞.張強凹陷長北背斜生油巖有機地球化學特征[J].遼寧地質,1996(4).
[3]田曉玲.張強凹陷長北地區(qū)石油地質與油氣成藏規(guī)律[J].油氣地質與采收率,2001(1).
[4]王萬貴,程愛國.遼寧張強盆地聚煤與構造特征[J].中國煤田地質2005(1).
[5]劉國興,張振文,馮文麗.長城窩堡井田沉積特征與找礦預測[J].中國煤田地質,2007(1).
作者簡介:孔慶河(1964-),男,吉林東遼人,1988年畢業(yè)于中國礦業(yè)大學測量物探系勘查地球物理專業(yè),2011年獲得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地質工程專業(yè)工程碩士學位,高級工程師,從事地震勘探工作。endprint
根據地層特征及沉積相特征可判斷本區(qū)為湖濱帶、湖濱三角洲及局部沼澤化的產物。主要沉積有:沖積扇相、扇三角洲相、湖濱三角洲相、湖濱相和淺湖相。含煤地層沉積在義縣組的火成巖之上,由于底部起伏不平,對煤系的沉積產生較大影響。當煤系沉積時,由于地形高差較大,又受西部同沉積斷裂影響,該區(qū)西北部首先堆積了較小范圍的沖積扇,巖性為角礫狀安山巖礫,扇三角洲發(fā)育于扇前,巖性為暗紫色、灰綠色砂泥巖,砂礫巖。物源位于本區(qū)西側,物源碎屑經長距離搬運后快速堆積在原先就已經存在的小型湖泊中,在湖濱帶及三角洲平原上發(fā)育泥炭沼澤,泥炭沼澤先在本區(qū)南部出現(xiàn),逐漸向北擴大而分布全區(qū),形成單一的較結構復雜的煤層。后因區(qū)域總體下降,從而形成趨于穩(wěn)定的淺水湖泊沉積環(huán)境,最終形成了泥巖和粉砂巖互層的厚層巖層,結束了含煤段的沉積。湖盆發(fā)展到后期,構造運動加強,湖泊沉積接近尾聲,以沖積扇或扇三角洲沉積為主,充填淤淺了湖盆,從而演化到佛堂組~阜新組上部砂巖、砂礫巖段和砂泥巖段下部砂巖、砂礫巖層的沉積階段。
5 研究成果
5.1 劉鳳鳴窩堡含煤預測區(qū)
經過分析研究,認為該區(qū)為較好的含煤有望區(qū)。面積大約26平方千米,煤層底板標高在-300~-800米之間。預測儲量9500萬噸。
5.2 張強東北部含煤預測區(qū)
經過分析研究,認為該區(qū)為較好的含煤有望區(qū)。面積大約28平方千米,煤層底板標高在-600~-2300米之間。預測儲量14000萬噸。
5.3 臥牛石含煤預測區(qū)
該區(qū)正處于張強盆地南緣的盆緣,向北傾斜。經過分析研究,認為該區(qū)為含煤有望區(qū)。面積大約7.00平方千米,預測儲量1700萬噸。
5.4 四道號水庫含煤預測區(qū)
經過分析研究認為該區(qū)為含煤有望區(qū)。面積大約9.00平方千米,預測儲量2000萬噸。
6 結束語
6.1 通過沉積環(huán)境分析選擇含煤靶區(qū);采用綜合勘探控制預測區(qū)構造、地層、煤層發(fā)育情況。思路正確、方法可行,體現(xiàn)了新技術在找煤領域的應用。
6.2 在深入分析以往勘探及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選擇本次研究工作的重點找煤靶區(qū),依據充分。預測區(qū)的選擇既體現(xiàn)當前勘探程度,又代表了研究成果的主流觀點。
6.3 在重點煤田預測區(qū)有針對性地開展綜合勘探工作,解釋成果客觀反映了地質體的發(fā)育狀態(tài),突出地質現(xiàn)象,使以往有爭議的問題得到了解決。
參考文獻
[1]萬明弼.彰武地區(qū)中生代張強凹陷地熱史研究[J].西安石油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97(1).
[2]商出岫,姚丹姝,王瑞璞.張強凹陷長北背斜生油巖有機地球化學特征[J].遼寧地質,1996(4).
[3]田曉玲.張強凹陷長北地區(qū)石油地質與油氣成藏規(guī)律[J].油氣地質與采收率,2001(1).
[4]王萬貴,程愛國.遼寧張強盆地聚煤與構造特征[J].中國煤田地質2005(1).
[5]劉國興,張振文,馮文麗.長城窩堡井田沉積特征與找礦預測[J].中國煤田地質,2007(1).
作者簡介:孔慶河(1964-),男,吉林東遼人,1988年畢業(yè)于中國礦業(yè)大學測量物探系勘查地球物理專業(yè),2011年獲得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地質工程專業(yè)工程碩士學位,高級工程師,從事地震勘探工作。endprint
根據地層特征及沉積相特征可判斷本區(qū)為湖濱帶、湖濱三角洲及局部沼澤化的產物。主要沉積有:沖積扇相、扇三角洲相、湖濱三角洲相、湖濱相和淺湖相。含煤地層沉積在義縣組的火成巖之上,由于底部起伏不平,對煤系的沉積產生較大影響。當煤系沉積時,由于地形高差較大,又受西部同沉積斷裂影響,該區(qū)西北部首先堆積了較小范圍的沖積扇,巖性為角礫狀安山巖礫,扇三角洲發(fā)育于扇前,巖性為暗紫色、灰綠色砂泥巖,砂礫巖。物源位于本區(qū)西側,物源碎屑經長距離搬運后快速堆積在原先就已經存在的小型湖泊中,在湖濱帶及三角洲平原上發(fā)育泥炭沼澤,泥炭沼澤先在本區(qū)南部出現(xiàn),逐漸向北擴大而分布全區(qū),形成單一的較結構復雜的煤層。后因區(qū)域總體下降,從而形成趨于穩(wěn)定的淺水湖泊沉積環(huán)境,最終形成了泥巖和粉砂巖互層的厚層巖層,結束了含煤段的沉積。湖盆發(fā)展到后期,構造運動加強,湖泊沉積接近尾聲,以沖積扇或扇三角洲沉積為主,充填淤淺了湖盆,從而演化到佛堂組~阜新組上部砂巖、砂礫巖段和砂泥巖段下部砂巖、砂礫巖層的沉積階段。
5 研究成果
5.1 劉鳳鳴窩堡含煤預測區(qū)
經過分析研究,認為該區(qū)為較好的含煤有望區(qū)。面積大約26平方千米,煤層底板標高在-300~-800米之間。預測儲量9500萬噸。
5.2 張強東北部含煤預測區(qū)
經過分析研究,認為該區(qū)為較好的含煤有望區(qū)。面積大約28平方千米,煤層底板標高在-600~-2300米之間。預測儲量14000萬噸。
5.3 臥牛石含煤預測區(qū)
該區(qū)正處于張強盆地南緣的盆緣,向北傾斜。經過分析研究,認為該區(qū)為含煤有望區(qū)。面積大約7.00平方千米,預測儲量1700萬噸。
5.4 四道號水庫含煤預測區(qū)
經過分析研究認為該區(qū)為含煤有望區(qū)。面積大約9.00平方千米,預測儲量2000萬噸。
6 結束語
6.1 通過沉積環(huán)境分析選擇含煤靶區(qū);采用綜合勘探控制預測區(qū)構造、地層、煤層發(fā)育情況。思路正確、方法可行,體現(xiàn)了新技術在找煤領域的應用。
6.2 在深入分析以往勘探及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選擇本次研究工作的重點找煤靶區(qū),依據充分。預測區(qū)的選擇既體現(xiàn)當前勘探程度,又代表了研究成果的主流觀點。
6.3 在重點煤田預測區(qū)有針對性地開展綜合勘探工作,解釋成果客觀反映了地質體的發(fā)育狀態(tài),突出地質現(xiàn)象,使以往有爭議的問題得到了解決。
參考文獻
[1]萬明弼.彰武地區(qū)中生代張強凹陷地熱史研究[J].西安石油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97(1).
[2]商出岫,姚丹姝,王瑞璞.張強凹陷長北背斜生油巖有機地球化學特征[J].遼寧地質,1996(4).
[3]田曉玲.張強凹陷長北地區(qū)石油地質與油氣成藏規(guī)律[J].油氣地質與采收率,2001(1).
[4]王萬貴,程愛國.遼寧張強盆地聚煤與構造特征[J].中國煤田地質2005(1).
[5]劉國興,張振文,馮文麗.長城窩堡井田沉積特征與找礦預測[J].中國煤田地質,2007(1).
作者簡介:孔慶河(1964-),男,吉林東遼人,1988年畢業(yè)于中國礦業(yè)大學測量物探系勘查地球物理專業(yè),2011年獲得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地質工程專業(yè)工程碩士學位,高級工程師,從事地震勘探工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