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玲
〔關鍵詞〕 家園共育;溝通方式;問
題;有效性;內容選擇;
可操作性
〔中圖分類號〕 G61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
11—0019—01
溝通是實現(xiàn)家園共育的重要途徑。幼兒園和家長雙方必須在信任、平等的基礎上,根據(jù)自己的條件建立各類有效的溝通方式,從而使家園溝通順利實施。積極有效的家園溝通可以使幼兒教師和家長獲得幼兒發(fā)展狀況的全面信息,從而明確幼兒發(fā)展的需要和發(fā)展方向,共同促進幼兒個性化成長。那么,幼兒園和家長在溝通方式的選擇上應注意哪些方面的問題?怎樣才能使家園溝通更有效呢?下面筆者就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家園溝通方式更具有效性的問題
有效的家園溝通,是實現(xiàn)家園共育的關鍵。它不僅有利于教師、家長之間相互理解和配合,而且有利于家園共育的協(xié)調一致。家園溝通方面教師占主導地位,從溝通內容方面教師必須全面考慮幼兒的發(fā)展,嘗試用各種有效的溝通方式,從真正意義上使家長全面了解幼兒,讓家長自愿地與教師進行全方位交流。目前研究者們提出或總結出的家園溝通的方式有很多,但其中最常用的溝通方式是:接送幼兒時的短暫交流。大多數(shù)家長表示:接送幼兒時可以和教師面對面地進行溝通,這樣比較直接,便于解決問題。但教師認為接送幼兒時是一天中最忙的時間,教師不可能與每一位家長都進行交流,即便交流也是簡單交流,更多的問題僅限于學習、生活飲食等方面,這個時間段不可能全面、更深入地與家長進行溝通。由此可見,其他的很多溝通方式都形同虛設,教師和家長并沒有真正利用起來,溝通的有效性很差。教師必須正視這個問題,應抽出更多的時間與家長就幼兒在園發(fā)展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進行深層次溝通。比如,與家長就幼兒個性的發(fā)展、心理健康、社會性發(fā)展等問題進行交流,讓家長能從較專業(yè)的角度看待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能與教師共同協(xié)商制定孩子的教育計劃,使家園溝通更具有效性。
二、家園溝通方式的內容選擇問題
現(xiàn)有的家園溝通方式在家園共育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仍有許多不足之處。比如,有的家長認為幼兒園開展的家長活動雖然很多,但教師卻沒有完全反映每個幼兒的發(fā)展狀況;家長和教師溝通的問題比較寬泛,沒有對幼兒的有些行為表現(xiàn)進行認真細致的分析,缺乏針對性;教師在填寫家園聯(lián)系冊時,觀察到什么就寫什么,或者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有的甚至千篇一律,比較隨意,缺乏計劃性。由此可見,部分家長對溝通的內容很重視,幼兒教師就需要準備得更充分一些。只有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工作,在溝通中才可以對家長的問題對答如流。在溝通內容上教師還應該注意以下方面:每次與家長溝通時心里都要有計劃、有針對性,在與家長溝通時要注意用謙遜的態(tài)度,多向有溝通經驗的教師學習,多看些與幼教相關的書籍,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應仔細觀察幼兒的各種行為表現(xiàn),然后記錄下來,好為以后與家長溝通做好準備。
三、家園溝通方式可操作性的問題
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教師和家長都認為有多種溝通方式,但他們同時又都覺得現(xiàn)有的溝通方式不能滿足家園溝通的需要。教師和家長都認為電話溝通這種方式比較快捷,遇到問題能馬上告知對方,但是由于在電話里不能像面對面那樣地交流,還存在電話費超支的現(xiàn)象,所以大多數(shù)教師表示只有遇到比較緊急的事情和比較容易說清楚的事情時才會使用此種溝通方式。問卷結果還表明,家園聯(lián)系冊在家園溝通中也被常用,但教師又認為這種溝通方式需要耗費太多的精力,有時還會影響準備其他正常教學活動的時間。并且這種方式溝通的內容也不會太細致,有時也只能是大概地向家長匯報一些幼兒的近況,不可能面面俱到。除了上面提到的溝通方式,家長和教師還提及到諸如家長會、開放日、家訪、網(wǎng)絡等溝通方式,但有些幼兒園與家長對這些溝通方式用得較少。那么,怎樣才能使家園溝通方式更具可操作性和便捷性呢?筆者認為,幼兒園也可以針對怎樣提高幼兒家長育兒觀、科學的育兒知識等話題舉行周末沙龍聚會,給大家提供輕松、自由的交流環(huán)境,從而讓家長更快捷、更全面地了解孩子在園的情況,達到溝通的目的。幼兒園和家長、每個班級也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探索或者選擇適合自己的溝通方式,并不一定要生搬硬套,從而促進家園溝通的順利進行。
編輯:王金梅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