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君慧+
研究近年來各省市的語文高考語文試卷,不難發(fā)現(xiàn),古詩詞鑒賞題雖選材范圍極其廣泛,但就命題特點而言,仍主要圍繞作品形象、語言、表達技巧的鑒賞和對作者思想觀點的評價來設置考題。其中,鑒賞作品中的形象這一考查點屢次出現(xiàn),又以屬類鑒賞古詩詞中的人物形象為典型代表。
古典詩詞感性和理性相生相伴,單純欣賞詩詞最是激發(fā)情趣,開拓人之感性。然而,考場上的解答更需要的是感性思維的理性化構建。許多高中生平時雖喜讀詩,可一旦面對考題,卻常常因思路混亂而產(chǎn)生“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的錯覺,加之考場時間限制的壓迫,有些考生甚至由畏難生焦躁,無從下筆。筆者結合自身教學經(jīng)驗,輔以例題分析,就鑒賞古詩詞人物形象的思維方法略作探究,以供參考。
示例一
鷓鴣天
[宋] 陸 游
家住蒼煙落照間,絲毫塵事不相關。斟殘玉瀣行穿竹,卷罷黃庭臥看山。貪嘯傲,任衰殘,不妨隨處一開顏。元知造物心腸別,老卻英雄似等閑!
問:本詞的抒情主人公是什么樣的形象?注:①創(chuàng)作此詞時,陸游42歲,因投降派羅織罪名被罷官,被迫隱居。②玉瀣[xiè]為美酒名。③黃庭即《黃庭經(jīng)》,道家經(jīng)典著作。
鑒賞古詩詞中人物形象要求考生在閱讀、理解詩詞內(nèi)容的基礎之上,能夠?qū)υ娫~內(nèi)容進行辨別、綜合、分析以發(fā)展鑒賞評價的能力。筆者認為,如果考生具備條理分明的“三關注”意識和層次清晰的“兩切入”思維依據(jù),面對陌生詩詞考題,也可有的放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鑒賞詩歌人物形象的“三關注”法
首先,關注有關作品的相關背景,主要包括作者的品行才能、作者所處的年代特征、作者作品的典型風格等。當考生遇上熟悉作家的陌生作品或是體現(xiàn)地方課程特色的本土作家作品時,有必要進行準確的知識背景鏈接遷移,此法尤顯重要。以《鷓鴣天》為例,大多數(shù)考生能夠調(diào)動起平時所積累的有關陸游的相關知識背景,較快地反應出愛國思想、南宋軍旅、抗金英雄、熱忱雄健、悲憤激昂等重要信息。在此基礎上,推進一步,將其與文本內(nèi)容進行對照,感知相互佐證的一致點,如落寞英雄的身份特征。梳理相互矛盾的不同點,如從《鷓鴣天》中讀到的“絲毫塵事不相關”與“愛國憂民”這一信息相左,《鷓鴣天》中陸游與美酒、《黃庭經(jīng)》為伴,這些內(nèi)容又與陸游積極投身軍旅、堅持抗金的信息相悖。充分尊重文本意思,認真解讀分析不同的關鍵信息,重新整合,不難得出人物形象的核心思想性格特質(zhì):表面曠達閑適、內(nèi)心抑郁不平。其次,關注抒情主人公的生活環(huán)境,上闋首句“蒼煙落照”四字,作者把自己所居住的環(huán)境寫得優(yōu)美又純凈,可引發(fā)讀者的多種聯(lián)想,這里一塵不染,詞人安心過著隱居生活。這不正是閑適灑脫的體現(xiàn)?最后,關注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心理等,緊抓人物特征?!罢濉薄靶写薄熬砹T”“臥看”“嘯傲”等一連串的動作,表現(xiàn)出詞人愜意不受拘束的狀態(tài)。詞人說自己貪戀這種生活情趣,任憑終老,何不隨遇而安?“開顏”這一神態(tài),透露出主人公的情緒曠達至極,同時又消沉至極。“元知”二句直抒“怨天”之意,實則抱怨南宋統(tǒng)治者無心恢復中原,致使英雄無用武之地。循序漸進地應用“三關注”法,人物形象問題迎刃而解。
二、思維依據(jù)點的“兩切入”法
建立起鑒賞詩詞人物形象的“三關注”意識,考生便有大方向可循,不至緊張焦躁,盲目無措。如果說“三關注”意識是宏觀戰(zhàn)略,那么,思維依據(jù)點的“兩切入”法好比微觀戰(zhàn)術。如同行軍打仗一般,有了目標對象,該如何繼續(xù)、怎樣具體行動,便是戰(zhàn)術問題,一名好的將士應設下了絲絲相扣且互成體系的布局,方能無限接近勝利。當然,一名好的將士心中也許有萬千方案可供比照選擇,鑒賞詩詞人物形象的思維模式也是一個龐大的系統(tǒng),思維切入點和訓練方法有很多。筆者研究尚淺,下文輒擇其中二種較為常用的切入方法結合例題略作探究。
示例二
高冠谷口招鄭鄂
岑參
谷口來相訪,空齋不見君。
澗花然①暮雨,潭樹暖春云。
門徑稀人跡,檐峰下鹿群。
衣裳與枕席,山靄碧氛氳。
【注】①然:通“燃”。
問:分析鄭鄂這個人物形象?
一是從詩詞的意象、典故或重要詞語切入,展開想象,感知形象。本詩鄭鄂這個人物并沒有正面出場,對鄭鄂人物形象的展示主要是通過對他所居住的環(huán)境的描摹來烘托實現(xiàn)的,此法即為上文所論“三關注”之一。分析這個人物形象可從具體意象、典故、重要詞語等切入,細品“谷口”“澗花”“暮雨”“潭樹”“春云”“檐峰”“鹿群”“山靄”等意象,關注“然”“暖”“稀”等重要詞語,插上想象的羽翅,閉目冥想,將詩中跳躍部分連接起來,還原成連續(xù)完整的畫面場景,進入美妙意境:雨后,谷口山花鮮艷欲燃,水邊高樹接天,春意盎然,雖罕見人跡,可鹿群常來。一派生機勃勃又靜謐幽雅的景象!那么,住在此處的鄭鄂定是高雅恬淡的隱者了。二是分析描寫手法,切入情感的體悟,運用聯(lián)想,定格形象。描寫手法包含豐富的具體內(nèi)容,上文“三關注”中論及人物描寫和環(huán)境描寫均是著眼于“描寫對象”。此外,按角度敘述劃分的正面描寫、側面描寫、場面描寫和細節(jié)描寫,按特征劃分的白描、細描、襯托、烘托、渲染、對比、動靜結合等,以及包含視覺、觸覺、嗅覺、味覺、聽覺在內(nèi)的五覺等,均屬可切入再分析的微觀角度。本詩中作者借助側面描寫的手法,通過對他所隱居的環(huán)境的描摹,烘托出鄭鄂的高雅閑適。尋隱者不見的作者被高雅清新的隱居環(huán)境所吸引,索性和衣小憩枕席之上等待友人歸來,不知不覺中竟被山間碧綠色的輕淡煙霧所籠罩,最終懷著閑淡之情,以恬靜之態(tài)與悠悠山色融為一體。這便是詩中“衣裳與枕席”的細節(jié)刻畫和“山靄碧氛氳”可延伸的場面想象。解題過程中,考生既要有對描寫手法進行分析的意識,也應適當展開聯(lián)想與想象,實現(xiàn)對人物形象特征的清晰定位。當然,上文簡要提及的幾種描寫方法,也并非各自獨立互不關涉的。描寫同一事物,不僅可以是比喻,還可同時為白描;不僅可以描摹靜態(tài),也可以寫動態(tài);不僅可采用正面刻畫,也可兼用陪襯等。靈活運用錯綜交叉的知識點,將其融會貫通,無論怎樣分析描寫手法,終是以感知體悟詩歌、直扣人物核心特點為根本目的。
綜上所述,若考生遵照一定的方法途徑鑒賞古典詩詞,不僅有助于獲得細膩深厚的生命品質(zhì),又可輕松突破考點,不亦樂哉?再輔以適當?shù)拇痤}步驟參考來組織答題語言:
(1)概括形象特點(思想性格特征+人物身份)。
(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結合詩句,點出藝術手法) 。
(3)指出形象的意義(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即使面對如高山般的茫??碱},考生也可迅速架起一座跨越感性與理性的橋梁,從而找到感知探析的方向。如此一來,“山高何需懼?亦有客行路”。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