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海濱
摘要:當前中考文言文不考課內知識,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漫無目的,無所適從。針對這種情況,文言文的學習必須另辟蹊徑,現(xiàn)行的“顛倒課堂”對文言文的學習有很大優(yōu)勢,因此,有必要在摸索中使兩者有機結合,開辟學習文言文的新路子。
關鍵詞:文言文顛倒課堂優(yōu)勢
期末考試一結束,課代表就一臉無奈地說:“老師,文言文我們不用學了,考試根本不考”。學生這么說是因為2012年地區(qū)性中考語文試卷改革,降低了課內文言文分值,加大了對課外文言文的考查力度。既然如此,我們的期末考試就必然以中考的改革為導向,學生們的不適應與抱怨也就很正常了。
學生們總認為不考的知識沒有必要學,殊不知,只有課內文言文知識的深厚積累,才能在應對課外文言文時游刃有余。可是怎樣學習課內文言文卻成了難題。不學吧,文言知識得不到積累,不可能向課外遷移;學吧,又不考這些知識,學生學著沒有勁頭。怎么辦?就在筆者一籌莫展的時候,筆者有幸參加了一次培訓,上海師范大學黎加厚教授提出的“顛倒課堂”學習模式讓筆者豁然開朗。
“顛倒課堂”就是指教育者賦予學生更多的自由,把知識傳授的過程放在教室外,讓大家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識;而把知識內化的過程放在教室內,以便同學之間、同學和老師之間有更多的溝通和交流。其教育思想的核心在于將學習知識的過程轉移到課外,交給學生自己,賦予學生更多的自由學習,使得他們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智力和努力程度靈活地決定學習的進度,提出有效的見解并在課堂中分享。這有利于他們充分理解和運用知識,從而提高學習質量。傳統(tǒng)課堂是先教后學,顛倒的課堂是先學后教。顛倒的課堂強調學生的“學”,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強調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意識,在激發(fā)和互動中達到教學目的。
回到學校后,筆者就開始大膽嘗試新的教學方法。以前文言文教學,總覺得學生預習可能會弄不懂,都是筆者一點一點地去講解,筆者講得口干舌燥,學生聽得昏昏欲睡?,F(xiàn)在借助于導學案和微課程,把學習內容讓學生帶回家學習,課堂上則以學生展示成果和提出困惑為主,筆者再進行講解,補充,答疑,總結。學生由被動地聽,變成了主動地學。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體,筆者只是一個引導者,因此,學生的興趣更大了,參與性也更強了。這種教學方法,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思考辨析能力。
要讓學生主動學,學得好,真正發(fā)揮出“顛倒課堂”的優(yōu)勢,筆者認為要在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上下功夫:
首先,需在“誦讀”上下功夫。反復誦讀是對學生學習文言文的基本要求。古人說得好“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文言文的字、詞、句的組合與現(xiàn)代漢語有很大差異,只有通過反復誦讀,才能增強其語感,從而獲得初步的感性認識?!墩Z文課程標準》中也明確地提出誦讀要求:“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蔽难晕牡恼b讀若能達到這個要求,對于下一步的“譯”有很大幫助。為了增強學生的課外學習效果,筆者便要求學生在家反復誦讀,等到學生自認為達到了要求,就自己錄音,并把錄音傳到網絡上的學習平臺,以供老師和同學們評鑒。這樣大大激發(fā)了學生誦讀的積極性,也提高了誦讀的水平。剛開始,聽得頻率比較高,后來同學們讀得好了,每節(jié)課就挑選幾個來欣賞,師生一起進行評鑒。
其次,需在“點撥”上下功夫。學生通過熟讀,再加上導學案的學習和資料的查找,對文章的內容已經不陌生,對文章大意也有了初步了解。但是文言文畢竟離我們比較久遠,語言環(huán)境、詞語含義、句型使用等方面和現(xiàn)代漢語有很多不同,學生學習過程中,對這些知識可能一帶而過或完全忽略,對詞類活用、古今異義詞、通假字、特殊句式等真正的文言知識還是不明白,不掌握。所以只有把這些知識學習透徹才算掌握和積累了文言知識,才有利于將來的閱讀和答題。因此課堂反饋的過程中,老師要適時點撥,重點強調,讓學生加深記憶,這也便于整理歸類和積累總結。如《山市》中“或憑或立”中的“憑”,古義是“靠著”的意思,和現(xiàn)代的名詞“憑借”有所區(qū)別;又如:《陋室銘》中的“何陋之有”,是一個典型的倒裝句式,按現(xiàn)代漢語的習慣,應為“有何陋”;《桃花源記》“便要還家,皆出酒食”中,不知道“要”通“邀”這個句子就很難理解;此外,“交通”“鮮美”“絕境”等古今異義詞,如按現(xiàn)代詞語翻譯,將會改變原文意思;再者本文中省略的成分比較多,如果不補充完整,句子也會理解錯誤。當然古代語法知識不必講解太多,對于這種古漢語的現(xiàn)象學生在積累的過程中慢慢就熟悉了。
再次,需在“議論”上下功夫?!白h”就是學生和學生之間、老師和學生之間、師生和文本之間的深層次探究。經過前面的學習,讀懂文章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對文章的思想內容的理解卻比較膚淺,因此,應該進行深層次的挖掘和促進思維火花的碰撞。當然,學生只有在自主學習時深入理解探討,才能在課堂展示環(huán)節(jié)中說出自己的觀點看法,才能質疑和探討,否則只能成為課堂上的看客——匆匆而過,一無所獲。因此,老師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上必須下功夫圍繞主題探討設置內容,激發(fā)學生交流的愿望,才會產生期望中的思維火花的碰撞。例如學習《記承天寺夜游》一文時,文章所敘之事、所繪之景、所抒之情,學生自己就可以把握住。但對于“蘇軾為何夜晚到承天寺游玩”,又為何自稱“閑人”卻不得而知,這時候學生對蘇軾的寫作背景稍作了解,學生各種思想就跳躍出來,經過交流,“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豁達樂觀的心境”就變得顯而易見了。這樣,學生非常有成就感,同時也就激發(fā)了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最后,需在“拓展”上下功夫。學習課內文言文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向課外拓展,如果不向課外拓展,學生對課外文言文還是抵觸和畏懼,做題還是靠猜,得分還是很少。所以,課內知識學透了,老師要及時找一篇相類似的文章(可以在古今異義、詞類活用、通假字、句型、寫法等方面類似),學生做起來不難,而且感到學到的東西能用得上,才會覺得學習課內文言文是必要的、有用的,自然也就喜歡學、會學了。如在教學《記承天寺夜游》一文時,學生通過自己分析,明確了本文記敘的要素,也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這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拓展《西江月》《西湖游記》等課文,要求學生在讀懂文章的基礎上,分析三篇文章在描寫“月光”上的不同。通過分析交流,學生就能進一步分析出有的文章是直接寫月光的,而有的文章是通過描寫其他事物來寫月光的,并進一步體會什么是正面描寫、什么是側面描寫。通過這樣的拓展,學生不但在學習課文時有很大幫助,就連作文時,也會不知不覺地用上不同的描寫方法,增添作文的亮點。
教無定法,但不管采用哪種方法都應著眼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提高文言文教學效果。只要我們能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為目的,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究,對文言文的教學進行科學的、人文的、有效的教學設計,就一定能在新課程改革中,邁出我們最堅實的步伐。文言文教學的沉悶局面,也一定會被生動活潑所取代。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