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遠飛 周潔莉 賴 鸚
白細胞介素2干預肺結核復治患者體內(nèi)Th因子改變與療效關系
葉遠飛 周潔莉 賴 鸚
目的 研究白細胞介素2干預肺結核復治患者體內(nèi)輔助T細胞因子改變與療效。方法 選自2012年3月~2012年12月就診于贛州市第五人民醫(yī)院結核科的復治肺結核患者60例患者進行研究。采用IL-2干預對患者進行治療。治療前后,分別取患者的靜脈外周血,采用流式細胞術對治療前后患者的Th1/Th2細胞的所占百分率進行檢測。并通過細菌學檢測分析患者的痰菌轉陰情況及患者的胸部X線片情況。結果 治療后,患者外周血的Th1/Th2細胞的所占百分率明顯降低,治療前后相比較,二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颊咧委熐芭c治療后的的轉陰率分別為61.7%與96.7%,二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22.2821,P=0.0000)。TB組患者的X線狀況明顯得到改善,治療前與治療后的改善比例為21.7%和48.3%,二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1.9879,P=0.0074)。結論 IL-2干預治療后,肺結核復治患者體內(nèi)Th因子發(fā)生明顯改變,療效顯著。
肺結核;Th因子;IL-2;療效
近年來,雖然卡介苗的普及水平及抗結核藥物使用的越來越廣泛,但是全球的結核發(fā)生率仍然呈現(xiàn)增漲的趨勢[1]。臨床中對于結核的治療措施不規(guī)范,控制的效果較差,患者治療后的復發(fā)率較高。多位學者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活動性肺結核的發(fā)生是由于患者體內(nèi)未產(chǎn)生針對結核桿菌的相應的免疫應答所致[2-3]?;顒有苑谓Y核患者的痰液中常會表現(xiàn)為Th1類細胞因子水平的明顯升高,血清學檢查也顯示患者體內(nèi)的Thl應答活性出現(xiàn)明顯降低。IL-2是臨床中較為常用的一種對患者免疫功能進行調(diào)節(jié)的細胞因子,在傳染病的應用也得到證實[4]。本研究中采用IL-2對肺結核復治患者進行治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3月~2012年12月就診于贛州市第五人民醫(yī)院結核科的復治肺結核患者60例進行研究。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齡16~60歲。中位年齡為37.2歲?;颊呔现腥A醫(yī)學會關于結核病的《肺結核診斷和治療指南》的相關診斷標準?;颊叩奶低科Y果均顯示結核抗酸桿菌陽性。患者無糖尿病、艾滋病和其他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均未使用免疫或者免疫抑制劑等藥物,無藥物傳染病史,均無嚴重的心、肝、腎功能異常等嚴重疾病。
1.2 方法 具體的步驟為:(1)患者于入院后的第2天上午,囑咐患者處于安靜環(huán)境中,空腹下,取平臥位肘靜脈5mL血用于檢測。在患者入院24h內(nèi)則采用肝素鈉進行抗凝保存,之后采用流式細胞術檢測記錄Th1細胞和Th2細胞。(2)進行外周血單個核細胞進行分離。具體操作過程中,需取3mL的新鮮的外周血,采用加布雷桿氏菌素A的洗滌沖洗劑進行對比稀釋,測定人淋巴細胞液的配比為8∶6。采用PBMC進行連續(xù)兩次的洗滌后,懸浮于1mL的RPMI 1640培養(yǎng)液。將PBMC的濃度設定為1.00×106/mL。(3)進行常規(guī)的PBMC的培養(yǎng)刺激。1mL的PBMC培養(yǎng)液中加入50μg/mL的氟波酯以及0.75μg/ mL離子霉素,之后在此反應體系中加入1mL的BFA蛋白轉運抑制劑進行刺激。最后在5%的CO2進行4h的孵育。(4)采用RPMI 1640懸浮液進行洗滌后,之后進行常規(guī)染色完成細胞表面的染色和細胞內(nèi)染色。采用流式細胞術對治療前后患者的Th1/Th2細胞的所占百分率進行檢測。并通過細菌學檢測分析患者的痰菌轉陰情況及患者的胸部X線片情況。
1.3 觀察指標 患者胸部X線片狀況的療效評價標準為:顯著吸收表示X線顯示患者的病灶吸收的范圍在1/2以上;吸收表示患者的X線顯示病灶吸收的范圍在1/2以下;不變表示患者的病灶部位無變化;惡化表示患者的病灶部位未出現(xiàn)明顯改善,甚至有加重的趨勢。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進行統(tǒng)計分析。正態(tài)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治療前后外周血Th1/Th2細胞的所占百分率 治療后,患者外周血Th1細胞及Th2細胞百分率較治療前患者外周血Th1細胞及Th2細胞百分率下降(P<0.01,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患者外周血Th1/Th2細胞的所占百分率的檢測結果(%)
2.2 患者治療前后痰菌陰轉情況 治療后,患者的轉陰率明顯高于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22.2821,P=0.0000,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痰菌陰轉情況
2.3 治療前后患者胸部X線片表現(xiàn)的變化情況 治療后,TB組患者的X線狀況明顯得到改善,治療前后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1.9879,P=0.0074,見表3)。
表3 患者治療前后的胸部X線片的變化情況[n(%)]
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活動性肺結核的發(fā)生是由于患者體內(nèi)未產(chǎn)生針對結核桿菌的相應的免疫應答所致[5]。臨床研究顯示,在對結核病治療過程中,調(diào)節(jié)患者的免疫功能成為治療的最有治療前景的方案,成為用于肺結核治療的二線用藥[6]。IL-2主要通過誘導和促進患者體內(nèi)的細胞毒性的T細胞、LAK細胞以及NK細胞的增殖,進而使得B細胞分化成熟,促進患者自身抗體的形成[7]。從而在免疫調(diào)節(jié)過程中,起到雙向調(diào)節(jié)的作用。此外,臨床研究也證實,IL-2可與常規(guī)的抗結核治療相結合,從而進一步提高治療的效果,加速患者痰菌轉陰,促進患者病灶部位的吸收[8]。
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IL-2對肺結核復治的患者進行治療,患者外周血中的Th1細胞及Th2細胞所占百分率出現(xiàn)明顯的下降,表示患者體內(nèi)的體液免疫的功能出現(xiàn)明顯的下降,提示在對肺結核復治的患者的治療過程中,體液免疫的下降時結核分枝桿菌產(chǎn)生耐藥,進而影響療效的關鍵原因?;颊咧委熐芭c治療后的的轉陰率分別為61.7%與96.7%,表明患者在經(jīng)過治療后的痰菌轉陰率明顯升高,治療取得了較好效果。X線的顯影在治療前與治療后的改善比例為21.7%和48.3%,說明患者的病灶吸收的范圍明顯增大,表示患者的病情狀況出現(xiàn)明顯的好轉,治療取得了良好效果。
綜上所述,采用適當劑量的IL-2對患者進行治療,可顯著增強體內(nèi)抗結核桿菌的細胞免疫能力,提高機體的免疫力,效果顯著。
[1] 胡良安,李岱容,羅永艾,等.肺結核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 FoxP3+調(diào)節(jié)T細胞增多并抑制抗結核免疫[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11,33(20):2124-2127.
[2] 劉朝暉,陳穎峰,覃杰,等.免疫損害與免疫正?;颊呓櫺苑谓Y核CT表現(xiàn)的對比研究[J].影像診斷與介入放射學,2011,20(5):334-337.
[3] 陳廷,聶尚丹,趙建磊,等.肺結核患者免疫功能狀態(tài)的研究[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1,15(5):381-383.
[4] 高智,蔣之,萬軻,等.初治肺結核患者強化治療前后檢測IL-2、SIL-2R及IL-4的臨床意義[J].安徽醫(yī)藥,2012,16(2):215-216.
[5] 薛欣,邱奕.重組人白細胞介素-2輔助治療初治涂陽肺結核臨床觀察[J].臨床肺科雜志,2012,17(2):279-281.
[6] 王心靜,曹志紅,劉金鑫,等.難治性肺結核患者PBMCs結核分枝桿菌特異性Th1細胞因子反應低下[J].中國醫(yī)師雜志,2012,14(10):1300-1302.
[7] 孫巍,楊永輝,李登瑞,等.NKT細胞、NK細胞和T細胞亞群在活動性肺結核患者外周血的表達及意義[J].中國免疫學雜志,2011,27(11):1030-1034.
[8] 李冰雪,段新亞,李明武,等.流式微球陣列法檢測肺結核患者血清部分細胞因子的臨床意義[J].細胞與分子免疫學雜志,2012,28(3):297-300.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7.010
2012年贛州市指導性科技計劃項目(276)
江西 341000 江西省贛州市第五人民醫(yī)院 (葉遠飛 周潔莉)贛南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賴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