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超
【摘要】在21世紀新時代的教學系統(tǒng)中,改變傳統(tǒng)的中庸教學模式,倡導有效教學是一種新的教學理念。有效教學是指教師在把握教學活動的客戶規(guī)律下,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本文從地理教師自身的課堂教學手段出發(fā),詮釋了新的教學模式,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地理學科有著其特殊性,具有直觀、形象的特點,應該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地理教學方法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6.015
有效教學是新課程倡導的一種教學理念,是指教師在遵循教學活動客觀規(guī)律的前提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怎樣有效的利用課堂是很多地理教師探討的問題,但現實是多數教師在地理教學中采用的是中庸的教學法,即多數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多是按規(guī)定完成應上完的內容,至于學生學到了多少,卻沒有去進行研究,到了后來,毫無疑問,學生的成績是不理想的。其實,之中的關鍵是教師沒有去研究或沒有找到適宜的地理教學法,沒有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內容,掌握內容,運用內容。各種專業(yè)的書籍上都介紹了很多方法,但在實際的教學中運用的很少,所以,要想真正的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實效,必須要靠一線的教師去潛心的研究,體會,找出適合自己實際的教學方法。作為一名初中地理教師,我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逐步認識到,要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有方法可循的。以下從五個方面談一談自己對這一問題的認識:
一、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寬松的課堂氛圍
課堂教學是一種教與學的雙邊活動。要想使學生愿學地理,就必須營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在課堂上,教師用鼓勵的目光、贊許的微笑,表示出對學生的關心和熱愛,用老師的真情去換取學生誠懇的學習態(tài)度;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有助于學生掌握知識、發(fā)展思維,培養(yǎng)能力,營造這一個氛圍可以把學生帶到老師的授課中去,把學生真正推到學習的主體位置,學生也就敢于交流、樂于交流。課后積極參加學生的文體活動,課間多與他們交談等。時間一長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感情就會拉近。有了和諧的師生關系,學生就會愿學老師所教的課。
二、改變教學觀念,提高教學能力
目前很多地方受七八年級地理教學不作為考核科目,甚至不需要中考的影響,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本來就不高,再加上受到教學條件、教學環(huán)境、師資素質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課堂教學水平就更低了。要想提高農村初中地理課堂的有效性,就必須從根本上改變教師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和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摒棄將學生看成是被動接受教育的:“容器”,只會“唯師命是從,唯唯諾諾,無條件服從,被動接受的學舌鸚鵡”的觀點,必須改變“把學生當‘觀眾和‘聽眾,僅靠一支粉筆、一張嘴講課,滿堂灌” 的單向傳導授課方式。農村地理教師也必須勇敢地走出去,接受外面新思想,新觀念,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素養(yǎng)。同時,學校的相關領導也應重視初中地理這一基礎學科的教學,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每一個年輕的心靈里,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藥。就看你能不能點燃這‘火藥”。地理課的趣味性往往是點燃渴望知識火藥的導火索。如果地理課不能吸引學生,或學生不感興趣,那一定會降低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地理課堂教學與其他學科有所不同,這是由學科的特點決定的。要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要把握好地理課自身的特點。因為,作為地理課堂教學的實質應該是讓學生利用地理知識來認識地理事物、解釋地理現象、解決地理問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相應的能力。這是地理課堂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所在,也是地理課堂教學的首要?!奥牪蝗缈?,看不如做”,因此,我認為在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究中要把握好學生的好動、好奇、好勝心理特點,精心組織操作活動,引導學生最大限度的參與進來。讓學生“動”起來,參與教學活動。
四、巧用多媒體手段,提高信息傳輸的有效性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主要是通過視、聽、觸覺來接受教師所傳來的信息,一般認為以視覺最為有效。但實踐證明單一的形式不如綜合傳輸的效果好。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正常人用眼接收的信息約占85%;用耳接收的信息約占11%;用鼻子聞接收的信息約占3.5%;用舌頭嘗占1%;用手和身體接觸占1.5%。顯然,視聽結合多渠道的信息傳輸是能提高效率的。多媒體具有自己獨特的優(yōu)勢,教師可以利用它創(chuàng)設出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化無聲為有聲,化靜為動,使學生進入一種喜聞樂見的,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從而引起學生的注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充分發(fā)揮地圖在教學中的直觀作用,培養(yǎng)學生繪圖、用圖的習慣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地圖是最重要的工具,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它能以無聲的語言幫助學生理解記憶課文內容,能以生動形象、鮮明的特點反映地理事物的分布、成因。如在講“臺灣”這一節(jié),充分運用臺灣地圖,分析臺灣地理位置的優(yōu)越性,分析臺灣與大陸的相互關系,進而論述臺灣經濟的發(fā)展,在整個過程中貫穿臺灣與大陸是密不可分的,是相互關系,共同繁榮這一主線。必須始終引導學生經常練習從地圖中獲取知識,要養(yǎng)成一種意識,一種習慣,教學時,凡能從地圖上獲取的地理知識,都盡量運用讀圖的方法來完成。遇到地理問題,要首先想到與之相關的地圖。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我們常說的以圖激趣,以圖增知,以圖啟智,以圖育德的多種教育功能;才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地理能力,強化學生的自主地位。從而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課堂教學是新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是學生獲取信息,培養(yǎng)學生能力和思想觀念的主渠道。課堂效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教學質量和人材培養(yǎng)的實際價值,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特征中,最核心的一點又是看學生是否愿意學,主動學,怎么學,會不會學。對此,為師者只有不斷思索:怎樣才能教得好又教得巧?只有不斷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找尋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才能解決我們現在中學地理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真正的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朱慕菊主編,《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5.
[2]王民《地理新課程教學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
[3]陳爾壽《著名特級教師教學思想錄·中學地理》[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7、12.
[4]萬福、于建?!ぁ督逃^念的轉變與更新》[m].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2001、6.
[5]袁書琪·《地理教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