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亮 趙文武
摘 要:本文從糧食安全的角度出發(fā),分析和構建了基于國民收入和國際糧食價格的糧食價格承受力模型,用于分析和評價世界不同地區(qū)的糧食價格承受力,結果表明:(1)受世界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和糧食生產率的提高,世界整體的糧食價格承受力逐漸增強,世界整體的糧食安全風險逐漸減弱;(2)從局部來看,受國民收入水平差距的影響,不同地區(qū)世界糧食價格承受力存在很大的差距,其中,非洲等地區(qū)的糧食價格承受力呈現(xiàn)減弱的趨勢,糧食安全風險加大;(3)全球化進一步將國際糧食格局強化,糧食出口地區(qū)利用自己在國際糧食貿易中的優(yōu)勢地位獲利,糧食價格承受力較高,糧食安全風險相對較低,而糧食進口地區(qū)的在國際貿易中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糧食價格承受力較低,糧食安全風險相對較高。
關鍵詞:國際糧食價格;糧食安全;價格承受力;全球化;糧食貿易
中圖分類號:F316.11 文獻標識碼:A
1 引言
糧食是具有戰(zhàn)略意義的特殊商品,是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qū)安全戰(zhàn)略的重要組成部分。2007年~2009年爆發(fā)了世界范圍的糧食危機,國際糧食價格暴漲,對世界糧食安全和世界經濟社會穩(wěn)定造成了嚴重影響[1-5],引起了人們對糧食安全問題的普遍關注,糧食安全評價也逐漸成為國內外學者的研究熱點。
糧食安全評價首先必須明確糧食安全的內涵。糧食安全的概念被首次提出是在1974年的聯(lián)合國糧食大會上,之后其內涵被不斷修改和擴展,1996年世界糧食首腦會議最終確定為:任何人為實現(xiàn)積極和健康的膳食,能夠在任何時候獲得足夠、安全和營養(yǎng)的食物[6,7]。
基于上述糧食安全內涵,國內外開展了大量糧食安全評價工作,國外以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Maplecroft風險公司以及美國農業(yè)部為代表。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FAO)糧食安全評價的標準是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總人口中營養(yǎng)不良人口所占的比重大小,如果該比重超過了15%,則認為該國家或地區(qū)的糧食是不安全的[8];Maplecroft風險公司公布的2010年和2011年的世界糧食安全風險指數(shù),主要是從糧食供應的充足性和穩(wěn)定性進行考慮,選用12個指標作為評價指標,包括:谷物產量、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極端天氣發(fā)生風險、農作物品質、糧食分派的基礎設施、沖突,以及政府效率等。并將結果劃分為5個等級:安全、低風險、中等風險、高風險和極度風險。測算結果表明:非洲地區(qū)是全球糧食安全最脆弱的地區(qū),剛果和索馬里的風險系數(shù)最高,其他發(fā)展中國家和部分發(fā)達國家雖然稍好但也不容樂觀[9.10];美國農業(yè)部經濟研究局采用的是微觀評價的方法,關注的是家庭和個人經濟支付能力和營養(yǎng)安全,為此采用的方法是實地問卷調查的方法,設計18個問題分三大類進行設計,包括:住戶項目、未成年人項目和兒童的項目[11]。
國內的相關研究主要是構建糧食安全的評價體系和對糧食安全狀況進行評價。目前大部分學者主要采用的是指標評價法,但基于不同糧食安全的理解,構建了不同的指標體系,包括數(shù)量安全評價體系和質量安全評價體系。前者主要是從糧食生產能力和獲取能力進行評估[12-15],采用的指標主要有糧食產量、糧食產量波動率、糧食價格、糧食庫存和糧食食物不足人口等指標。后者主要是在微觀尺度上,從家庭和個人的營養(yǎng)實現(xiàn)的程度評價一個國家或者地區(qū)的糧食安全程度[16,17]。與單純的數(shù)量的糧食安全評價相比,質量安全評價體系更加細化和人性化,采用的指標主要是膳食結構和食品質量方面的指標。
構建指標體系進行糧食安全評價雖然是目前應用最多的糧食安全評價方法,評價的結果反映的糧食安全狀況也最全面,但這種評價方法也有不足的地方,主要是指標的選擇上,因為某些指標由于國家間的不同標準(不同國家采用了不同的營養(yǎng)不良的標準),難以做到國家和地區(qū)間的比較。此外在構建的糧食安全的評價體系中,指標往往難以保證它的獨立性(糧食價格和糧食產量是相互影響的,難以將二者的影響區(qū)分),這樣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糧食安全的評價結果。
隨著糧食價格越來越和糧食安全緊密的聯(lián)系在一起,糧食價格的波動往往減弱部分地區(qū)的糧食價格承受力,帶來巨大的糧食安全隱患。因此,從糧食價格的角度審視全球的糧食安全也變得越來越有必要。本文在構建國際糧食價格承受力評價模型的基礎上,探討小麥、玉米、大豆和水稻四種糧食作物價格承受力評價方法,評價過去四十年不同地區(qū)國際糧食價格承受力的變化情況,以期反映世界不同地區(qū)糧食安全形勢的變化。
2 數(shù)據(jù)來源與研究方法
為衡量世界不同地區(qū)糧食價格承受力,本文借助相關“價格收入比”的概念[18.19],從糧食貿易的角度出發(fā),測算國際糧食價格,構建“國際糧食價格承受力”模型,對不同地區(qū)的糧食價格承受力進行測算,分析不同地區(qū)面臨的糧食價格承受力和糧食安全風險。
2.1 數(shù)據(jù)來源
為了便于比較和分析數(shù)據(jù),本文的糧食產量數(shù)據(jù)和國際糧食進出口數(shù)據(jù)均來源于聯(lián)合國進出口貿易數(shù)據(jù)庫(FAOSTAT),國民收入數(shù)據(jù)來源于聯(lián)合國統(tǒng)計數(shù)據(jù)(UNSTAT)。受統(tǒng)計資料的限制,本部分糧食價格承受力分析年限為1970~2009,在區(qū)域尺度分析時引用了聯(lián)合國進出口貿易數(shù)據(jù)庫(FAOSTAT)中關于洲際格局的劃分,包括:亞洲、歐洲、非洲、北美洲、大洋洲和拉丁美洲。
2.2 研究方法
2.2.1 國際糧食價格測定
國際糧食價格是本文的研究對象,目前國際糧食價格測定主要有兩種途徑:一是國際糧食價格的絕對水平,主要是是指某個商品交易所的價格,這種價格數(shù)據(jù)真實性強,但來源不統(tǒng)一,比較繁雜,可操作性差,不易分析;二是國際糧食價格的相對水平,以FAO的國際糧食價格指數(shù)為代表,優(yōu)點是易于操作,便于分析,但不足之處在于糧食種類過多,研究的針對性不強。本文在統(tǒng)一數(shù)據(jù)來源的基礎上,測定四種國際主要糧食種類wheat(小麥)、maize(玉米)、rice(水稻)和soybeans(大豆)的價格,四種糧食作物貿易量占世界糧食貿易總量的90%以上[20]。
2.2.3 國際糧食價格承受力評價
國際糧食價格承受力反映的是地區(qū)國際糧食安全風險的大小,其主要分析內容包括:
(1)國際糧食價格承受力絕對值。該值高低直接反應了相應地區(qū)面對國際糧食價格的整體承受能力;該值越高說明該地區(qū)對糧食價格波動承受能力越高,糧食安全的風險也就越低,反之說明該地區(qū)對糧食價格波動承受能力越低,該地區(qū)的糧食安全風險也就越高。
(2)國際糧食價格承受力趨勢。該值是根據(jù)各個地區(qū)國際糧食價格承受力時間變化曲線,根據(jù)回歸方程系數(shù)的正負,可以分析判斷該地區(qū)國際糧食價格承受力的變化趨勢。如果回歸系數(shù)為正值,說明該地區(qū)的糧食價格承受力逐漸增強,糧食安全的風險也就越來越低;反之,回歸系數(shù)為負值,該地區(qū)的糧食價格承受力逐漸減弱,糧食安全的風險也就越來越高。
(3)國際糧食價格承受力比較值。將“世界國際糧食價格承受力值”作為標準值,其他大洲國際糧食價格承受力值與其進行比較。如果該地區(qū)的國際糧食價格承受力值高于“世界國際糧食價格承受力值”,說明該地區(qū)的糧食價格承受力相對較強,糧食安全的風險相對較低;反之則反是。
3 結果與分析
3.1 國際糧食價格承受力趨勢
根據(jù)世界及各大洲糧食價格承受力值,可以繪制出1970年~2009年世界及各大洲糧食價格承受力時間序列回歸系數(shù)表,看出世界及各大洲四種作物的國際糧食價格承受力的變化趨勢。
從表1可以看出,世界范圍內玉米、水稻、大豆和小麥四種作物的國際糧食價格承受力回歸系數(shù)均為正值,反映了隨著世界整體糧食生產率逐步提高,世界糧食供給整體在增加,世界整體的糧食獲取能力在提高。但與此同時,不同區(qū)域之間的不同作物之間出現(xiàn)了不同的變化趨勢,一方面,非洲的四種糧食作物、拉丁美洲的玉米和大豆、北美洲的水稻和小麥,以及大洋洲的玉米、水稻和小麥的國際糧食價格承受力回歸系數(shù)為負值,表明這些地區(qū)的糧食價格承受力是逐漸減弱的,另一方面,亞洲和歐洲的四種糧食作物、拉丁美洲的水稻和小麥、北美洲的玉米和大豆,以及大洋洲的大豆的國際糧食價格承受力回歸系數(shù)為正值,表明這些地區(qū)的國際糧食價格承受力逐漸增強,世界不同地區(qū)之間和不同作物出現(xiàn)了差距。
3.2 國際糧食價格承受力值比較分析
考慮國際糧食價格承受力影響因素、參照世界及各大洲糧食價格、國民收入(UNSTAT)以及進出口貿易數(shù)據(jù)(FAOSTAT),對各區(qū)域的四種作物價格承受力結果進行分析。
(1)玉米
從圖1玉米價格承受力的歷年的絕對值來看,北美洲和大洋洲的玉米價格承受力絕對值較大,遠高于世界玉米價格承受力的平均值,表明北美、大洋洲的玉米價格承受力較強;亞洲、拉丁美洲和歐洲的玉米價格承受力絕對值接近世界玉米價格承受力的平均值,表明亞洲、拉丁美洲和歐洲的玉米價格承受力一般;非洲的玉米價格承受力絕對值較小,低于世界玉米價格承受力的平均值,表明非洲的價格承受力較弱。
北美洲和大洋洲主要是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發(fā)達國家,地區(qū)收入水平較高,北美洲是世界玉米主要生產和出口地區(qū),1970年~2009年玉米平均產量占世界平均總產量的42%,玉米平均出口量占世界平均總出口量的48%,在玉米貿易中處于優(yōu)勢地位;大洋洲雖然不是玉米的主要產區(qū),但其對玉米的進口需求很少,1970年~2009年玉米平均進口量僅占世界平均進口總量的0.03%,玉米進口壓力很小。所以北美洲和大洋洲的玉米價格承受力值較高,玉米價格承受力較強。
歐洲是世界地區(qū)收入水平較高的地區(qū),亞洲雖然以發(fā)展中國家為主,但同時亞洲是世界人口和國家數(shù)量的最多的地區(qū),所以地區(qū)總收入較多,和北美、歐洲地區(qū)共國民收入基本相當,但同時亞洲和歐洲是世界玉米進口的主要地區(qū)之一,1970年~2009年玉米平均進口量分別占世界平均總進口量的43%和33%;拉丁美洲地區(qū)以發(fā)展中國家為主,收入水平一般,但其玉米貿易進出口貿易平衡。所以亞洲、歐洲和拉丁美洲的玉米價格承受力值接近世界玉米價格承受力均值,玉米價格承受力一般。
最后,非洲地區(qū)是世界最貧困的地區(qū)之一,收入水平較低,1970年~2009年平均國民收入僅占世界平均總國民收入的0.02%,同時非洲一直是世界玉米貿易的凈進口地區(qū),1970年~2009年平均凈進口396萬噸,非洲地區(qū)在玉米貿易中處于劣勢地位,所以非洲地區(qū)的玉米價格承受力值較低,玉米價格承受力較弱。
綜合上述地區(qū)價格承受力絕對值和發(fā)展趨勢分析可以看出,北美、大洋洲對玉米價格承受力較強,玉米安全風險較低;亞洲、歐洲和拉丁美洲對玉米價格承受力一般,玉米安全風險一般;而非洲對玉米價格承受力較弱,玉米安全風險較高。
(2)水稻
圖2顯示,北美洲和歐洲的水稻價格承受力絕對值較大,高于世界水稻價格承受力的平均值,表明北美和歐洲的價格承受力較強;亞洲、大洋洲和拉丁美洲的水稻價格承受力絕對值接近世界水稻價格承受力的平均值,表明亞洲、大洋洲和拉丁美洲水稻價格承受力一般;非洲的水稻價格承受力絕對值較小,低于世界水稻價格承受力的平均值,表明非洲的價格承受力較弱。
北美洲和歐洲主要以發(fā)達國家為主,地區(qū)收入水平較高,北美洲和歐洲1970年~2009年年平均國民收入占世界平均總國民收入的29%和34%,同時北美洲和歐洲雖不是世界水稻的主要產區(qū),但其1970年~2009年平均水稻進口量僅占世界年水稻進口總量的0.02%和14%,比重較小,所以北美洲和歐洲在水稻貿易處于比較有利的地位,水稻價格承受力值較高,承受力較強。
亞洲是世界水稻的主要進口地區(qū),1970年~2009年平均水稻進口量占世界平均水稻進口總量的47%,是世界水稻的主要消費地區(qū);拉丁美洲收入水平不高,但有利的一方面是其水稻需求量也較小,1970年~2009年平均水稻進口量為75萬噸;而大洋洲地區(qū)雖然收入水平較高,且2002年以前一直是水稻凈出口地區(qū),但2002年以后轉變?yōu)榧Z食凈進口地區(qū),在水稻貿易中趨于劣勢地位,所以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水稻價格承受力值較接近世界平均水平,水稻價格承受力一般。
非洲地區(qū)水稻產量不足,僅占世界平均總產量的0.03%,遠不能滿足其需求。因此,非洲一直是世界水稻貿易的凈進口地區(qū),1970年~2009年平均凈進口34萬噸。所以非洲地區(qū)在水稻貿易中處于劣勢地位,水稻價格承受力值較弱,水稻價格承受力較低。
綜合上述地區(qū)價格承受力絕對值和發(fā)展趨勢分析可以看出,北美、歐洲對水稻價格承受力較強,水稻安全風險較低;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對水稻價格承受力一般,水稻安全風險一般;而非洲對水稻價格承受力較弱,水稻安全風險較高。
(3)大豆
圖3為大豆價格承受力的各個時期的絕對值來看,北美洲和歐洲的大豆價格承受力絕對值較大,高于世界大豆價格承受力的平均值,表明北美和歐洲的價格承受力較強;亞洲、大洋洲和拉丁美洲的水稻價格承受力絕對值接近世界水稻價格承受力的平均值,表明亞洲、大洋洲和拉丁美洲水稻價格承受力一般;非洲的水稻價格承受力絕對值較小,低于世界水稻價格承受力的平均值,表明非洲的價格承受力較弱。
北美洲和歐洲主要以發(fā)達國家為主,地區(qū)收入水平較高,北美洲和歐洲1970年~2009年年平均國民收入占世界平均總國民收入的29%和34%,同時北美洲和歐洲雖不是世界水稻的主要產區(qū),但其1970年~2009年平均水稻進口量僅占世界年水稻進口總量的0.02%和14%,比重較小,所以北美洲和歐洲在水稻貿易處于比較有利的地位,水稻價格承受力值較高,承受力較強。
亞洲總體收入水平較高,但同時亞洲是世界水稻的主要進口地區(qū),1970年~2009年平均水稻進口量占世界平均水稻進口總量的47%,是世界水稻的主要消費地區(qū);拉丁美洲收入水平不高,但有利的一方面是其水稻需求量也較小,1970年~2009年平均水稻進口量為75萬噸;而大洋洲地區(qū)雖然收入水平較高,且2002年以前一直是水稻凈出口地區(qū),但2002年以后才轉變?yōu)榧Z食凈進口地區(qū),在水稻貿易中趨于劣勢地位,所以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在水稻貿易中有利有弊,水稻價格承受力值較接近世界平均水平,水稻價格承受力一般。
非洲地區(qū)是世界最貧困的地區(qū)之一,收入水平較低,水稻產量不足,僅占世界平均總產量的0.03%,遠遠不能滿足其需求。因此,非洲一直是世界水稻貿易的凈進口地區(qū),1970年~2009年平均凈進口34萬噸。所以非洲地區(qū)在水稻貿易中處于劣勢地位,水稻價格承受力值較弱,水稻價格承受力較低。
綜合上述地區(qū)價格承受力絕對值和發(fā)展趨勢分析可以看出,北美、歐洲對水稻價格承受力較強,水稻安全風險較低;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對水稻價格承受力一般,水稻安全風險一般,而非洲對水稻價格承受力較弱,水稻安全風險較高。
(4)小麥
從圖4小麥價格承受力的各個時期絕對值來看,北美洲、歐洲和大洋洲的小麥價格承受力絕對值較大,高于世界小麥價格承受力平均值,表明北美、歐洲和大洋洲的小麥價格承受力較強;亞洲和拉丁美洲的小麥價格承受力絕對值接近世界小麥價格承受力的平均值,表明亞洲和拉丁美洲的小麥價格承受力一般;非洲的小麥價格承受力絕對值較小,遠低于世界小麥價格承受力的平均值,表明非洲的價格承受力較弱。
北美洲、歐洲和大洋洲主要以發(fā)達國家為主,地區(qū)收入水平較高,同時北美洲、歐洲和大洋洲1970年~2009年一直是小麥凈出口地區(qū),在小麥貿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北美洲、歐洲和大洋洲1970年~2009年平均小麥出口量占世界平均小麥出口總量的47%、30%和12%,是小麥出口的前三位,所以北美洲、歐洲和大洋洲在小麥貿易處于比較有利的地位,小麥價格承受力值較高,小麥價格承受力較強。
亞洲和拉丁美洲1970年~2009年一直是世界小麥的主要進口地區(qū),1970年~2009年平均小麥進口量占世界平均小麥進口總量的39%和13%;但另一方面,亞洲同時是世界主要的小麥產區(qū)之一,1970年~2009年平均小麥產量占世界年平均總產量的38%;而拉丁美洲雖然不是世界小麥的主產區(qū),但其需求量比較小,1970年~2009年平均小麥進口量僅占世界年平均小麥進口總量的0.09%。所以,亞洲和拉丁美洲,在世界小麥貿易中有利有弊,小麥價格承受力值接近世界平均水平,小麥價格承受力一般。
非洲地區(qū)是世界最貧困的地區(qū)之一,收入水平較低,小麥產量不足,僅占世界平均總產量的0.02%,遠遠不能滿足其需求。因此,非洲一直是世界小麥貿易的凈進口地區(qū),1970年~2009年平均凈進口1611萬噸。所以非洲地區(qū)在小麥貿易中處于劣勢地位,小麥價格承受力值較低,小麥價格承受力較弱。
綜合各地區(qū)價格承受力絕對值和發(fā)展趨勢可以看出,歐洲和北美、大洋洲對小麥價格承受力較強,小麥安全風險較低;亞洲、拉丁美洲對小麥價格承受力一般,小麥安全風險一般;而非洲對小麥價格承受力較弱,小麥安全風險較高。
4 結論
綜合上述國際糧食價格承受的計算和分析,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總結:
(1)世界整體糧食價格承受力總體增強。從不同作物的世界糧食價格承受力時間序列系數(shù)(均為正值)來看,說明伴隨著世界經濟的發(fā)展,世界整體的糧食價格承受力在增強,世界糧食安全總的形勢是向好的。伴隨著世界經濟的發(fā)展和糧食生產率的提高,世界總體的收入水平是不斷提高的,世界總體的糧食購買力和供給能力(圖5)都在提高,這有助于增加世界糧食的獲取能力,有效降低世界的糧食安全風險。
(2)區(qū)域之間差距仍然巨大。從不同區(qū)域發(fā)展來看,不同區(qū)域的世界糧食價格承受值差距較大,從具體數(shù)值來看(糧食價格承受力值原值):2009年北美洲玉米價格承受力數(shù)值是非洲的105倍,北美洲水稻價格承受力數(shù)值是非洲的65倍,北美洲大豆價格承受力數(shù)值是非洲的34倍,北美洲小麥價格承受力是非洲的165倍。在世界糧食安全形勢總體向好的情況下,巨大的糧食價格承受力差距是實現(xiàn)世界糧食安全目標的巨大挑戰(zhàn)。因為伴隨著世界一體化的不斷加速發(fā)展,世界產業(yè)分工的深化發(fā)展,世界糧食安全的實現(xiàn)越來越依賴于糧食貿易,巨大的糧食價格承受力差距將成為實現(xiàn)糧食安全的巨大障礙。
(3)非洲地區(qū)糧食安全壓力增加。從絕對值來看,非洲地區(qū)的糧食價格承受力,處于全球較低水平,從糧食價格的承受力回歸系數(shù)來看,均為負值,表明非洲地區(qū)的糧食價格承受力在不斷減弱。非洲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水平較低,國民收入較低,加上本地區(qū)糧食生產的不足,糧食嚴重依賴進口,再加上在國際貿易中話語權的不足,非洲地區(qū)已經成為全球糧食價格承受力最低的地區(qū)。
(4)全球化加劇地區(qū)之間差距。全球化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國際分工。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深入,糧食生產的分工也得到深化。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qū)為了增強自己農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強化自己優(yōu)勢農產品的生產,減少自己相對弱勢農產品的生產,結果在增加優(yōu)勢農產品出口的同時,增加了其他農產品的進口,這樣國際糧食生產格局得到進一步的強化,糧食貿易的格局也基本生沒有發(fā)生改變,1970年~2009年以來,北美洲、大洋洲和歐洲是國際糧食貿易的主要出口地區(qū),而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是世界糧食貿易的主要進口地區(qū)[21]。國際糧食是一個賣方市場,糧食凈出口地區(qū)往往利用自己國際貿易中的地位,提高糧食價格或設置貿易壁壘限制出口,以維護本地區(qū)的利益。這樣就會導致其他糧食進口地區(qū),糧食價格承受力減弱,糧食安全的風險加大。所以,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全球化在推進國際合作的同時,一方面推動了世界糧食生產,同時加劇了世界不同地區(qū)之間的差距,加大部分地區(qū)的糧食安全風險,尤其是亞非拉等發(fā)展中國家和地區(qū)。同時說明目前的全球化是不平衡的,存在著全球整體的逆全球化以及局部區(qū)域一體化加速發(fā)展的趨勢。
參考文獻:
[1] Collier P. The Politics of hunger: how illusion and greed fan the food crisis[J]. Foreign Affairs, 2008, 87(6): 67-68.
[2] Dorosh P A. Food price stabilisation and food security: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J]. Bulletin of Indonesian Economic Studies, 2008, 44(1): 93-114.
[3] Mcmichael P. A food regime analysis of the ‘world food crisis[J]. Agriculture and human values, 2009, 26(4): 281-295.
[4] 安娜,胡影,等. 糧食安全與可持續(xù)發(fā)展[J]. 國外社會科學文摘, 2009(5):4-9.
[5] 田朝暉,曹波,等. 六大問題考驗糧食安全[J]. 江蘇農村經濟, 2008(5):27-29.
[6] 公茂剛. 發(fā)展中國家糧食安全研究[D]. 東北師范大學, 2010.
[7] 張燕林. 中國未來糧食安全研究[D]. 西南財經大學, 2010.
[8] Barrett C B. Measuring food insecurity[J]. Science, 2010, 327(5967): 825-828.
[9] Maplecroft. 2010世界糧食安全風險指數(shù)[EB/OL]. http://baike.baidu.com/view/4142255.htm,2010-08-19.
[10] Maplecroft. 2011世界糧食安全風險指數(shù)[EB/OL]. http://www.chinajilin.com.cn/agriculture/content/2011-09/02/content_2340102.htm,2011-09-02.
[11] Nord M. Household food secur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2009[M]. DIANE Publishing, 2010.
[12] 劉笑彤,蔡運龍. 基于耕地壓力指數(shù)的山東省糧食安全狀況研究[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 2010, 20(S1):334-337.
[13] 余強毅,吳文斌,等. 基于糧食生產能力的APEC地區(qū)糧食安全評價[J]. 中國農業(yè)科學, 2011, 44(13):2838-2848.
[14] 朱曉禧,方修琦,等. 基于系統(tǒng)科學的中國糧食安全評價研究[J]. 中國農業(yè)資源與區(qū)劃, 2012, 33(6):11-17.
[15] 韓劍萍,竇學誠. 基于糧食供給能力與購買能力的世界主要國家糧食安全分類評價[J]. 世界農業(yè), 2012(2):47-49.
[16] 何一哲. 開展生物強化營養(yǎng)功能育種, 提高中國糧食營養(yǎng)安全水平[J]. 世界農業(yè), 2009(1):60-62.
[17] 聶闖. FAO 召開糧食和營養(yǎng)安全第二次國際科學研討會[J]. 世界農業(yè), 2012(4):20.
[18] 楊文武. 房價收入比指標研究[J]. 統(tǒng)計研究, 2003(1):47-49.
[19] 沈久. 對房價收入比科學涵義的再探討[J]. 中央財經大學學報, 2006(6):75-79.
[20] 朱民,馬欣. 新世紀的全球資源商品市場—價格飆升、波動、周期和趨勢[J]. 國際經濟評論, 2006(6): 5-13.
[21] 封志明,趙霞,等. 近50年全球糧食貿易的時空格局與地域差異[J]. 資源科學, 2010, 32(1):2-10.
Abstract: Grain security is a major security strategic issues for human. From the view of grain security, this study builds the model of grain prices affordability based on national income and grain prices to analyze and evaluate affordability of international price in different contin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world economy and improvement of grain productivity, the world's overall grain price affordability is enhancing gradually and the world's overall grain risks is diminished; from regional view, the gap between affordability of different parts of the world exist. The affordability of grain prices in Africa and other regions show a weakening trend and the risk of grain security is high; the grain production pattern is further strengthened by globalization, the grain export area take the advantage posi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grain trade with high grain prices affordability and low grain security risk. On the other hand, because of the passive position in international grain trade, the grain prices affordability of the grain import regions is low and the grain security risk is relatively high.
Key words:international grain price; price affordability; grain security; globalization; grain trade
(3)非洲地區(qū)糧食安全壓力增加。從絕對值來看,非洲地區(qū)的糧食價格承受力,處于全球較低水平,從糧食價格的承受力回歸系數(shù)來看,均為負值,表明非洲地區(qū)的糧食價格承受力在不斷減弱。非洲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水平較低,國民收入較低,加上本地區(qū)糧食生產的不足,糧食嚴重依賴進口,再加上在國際貿易中話語權的不足,非洲地區(qū)已經成為全球糧食價格承受力最低的地區(qū)。
(4)全球化加劇地區(qū)之間差距。全球化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國際分工。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深入,糧食生產的分工也得到深化。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qū)為了增強自己農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強化自己優(yōu)勢農產品的生產,減少自己相對弱勢農產品的生產,結果在增加優(yōu)勢農產品出口的同時,增加了其他農產品的進口,這樣國際糧食生產格局得到進一步的強化,糧食貿易的格局也基本生沒有發(fā)生改變,1970年~2009年以來,北美洲、大洋洲和歐洲是國際糧食貿易的主要出口地區(qū),而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是世界糧食貿易的主要進口地區(qū)[21]。國際糧食是一個賣方市場,糧食凈出口地區(qū)往往利用自己國際貿易中的地位,提高糧食價格或設置貿易壁壘限制出口,以維護本地區(qū)的利益。這樣就會導致其他糧食進口地區(qū),糧食價格承受力減弱,糧食安全的風險加大。所以,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全球化在推進國際合作的同時,一方面推動了世界糧食生產,同時加劇了世界不同地區(qū)之間的差距,加大部分地區(qū)的糧食安全風險,尤其是亞非拉等發(fā)展中國家和地區(qū)。同時說明目前的全球化是不平衡的,存在著全球整體的逆全球化以及局部區(qū)域一體化加速發(fā)展的趨勢。
參考文獻:
[1] Collier P. The Politics of hunger: how illusion and greed fan the food crisis[J]. Foreign Affairs, 2008, 87(6): 67-68.
[2] Dorosh P A. Food price stabilisation and food security: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J]. Bulletin of Indonesian Economic Studies, 2008, 44(1): 93-114.
[3] Mcmichael P. A food regime analysis of the ‘world food crisis[J]. Agriculture and human values, 2009, 26(4): 281-295.
[4] 安娜,胡影,等. 糧食安全與可持續(xù)發(fā)展[J]. 國外社會科學文摘, 2009(5):4-9.
[5] 田朝暉,曹波,等. 六大問題考驗糧食安全[J]. 江蘇農村經濟, 2008(5):27-29.
[6] 公茂剛. 發(fā)展中國家糧食安全研究[D]. 東北師范大學, 2010.
[7] 張燕林. 中國未來糧食安全研究[D]. 西南財經大學, 2010.
[8] Barrett C B. Measuring food insecurity[J]. Science, 2010, 327(5967): 825-828.
[9] Maplecroft. 2010世界糧食安全風險指數(shù)[EB/OL]. http://baike.baidu.com/view/4142255.htm,2010-08-19.
[10] Maplecroft. 2011世界糧食安全風險指數(shù)[EB/OL]. http://www.chinajilin.com.cn/agriculture/content/2011-09/02/content_2340102.htm,2011-09-02.
[11] Nord M. Household food secur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2009[M]. DIANE Publishing, 2010.
[12] 劉笑彤,蔡運龍. 基于耕地壓力指數(shù)的山東省糧食安全狀況研究[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 2010, 20(S1):334-337.
[13] 余強毅,吳文斌,等. 基于糧食生產能力的APEC地區(qū)糧食安全評價[J]. 中國農業(yè)科學, 2011, 44(13):2838-2848.
[14] 朱曉禧,方修琦,等. 基于系統(tǒng)科學的中國糧食安全評價研究[J]. 中國農業(yè)資源與區(qū)劃, 2012, 33(6):11-17.
[15] 韓劍萍,竇學誠. 基于糧食供給能力與購買能力的世界主要國家糧食安全分類評價[J]. 世界農業(yè), 2012(2):47-49.
[16] 何一哲. 開展生物強化營養(yǎng)功能育種, 提高中國糧食營養(yǎng)安全水平[J]. 世界農業(yè), 2009(1):60-62.
[17] 聶闖. FAO 召開糧食和營養(yǎng)安全第二次國際科學研討會[J]. 世界農業(yè), 2012(4):20.
[18] 楊文武. 房價收入比指標研究[J]. 統(tǒng)計研究, 2003(1):47-49.
[19] 沈久. 對房價收入比科學涵義的再探討[J]. 中央財經大學學報, 2006(6):75-79.
[20] 朱民,馬欣. 新世紀的全球資源商品市場—價格飆升、波動、周期和趨勢[J]. 國際經濟評論, 2006(6): 5-13.
[21] 封志明,趙霞,等. 近50年全球糧食貿易的時空格局與地域差異[J]. 資源科學, 2010, 32(1):2-10.
Abstract: Grain security is a major security strategic issues for human. From the view of grain security, this study builds the model of grain prices affordability based on national income and grain prices to analyze and evaluate affordability of international price in different contin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world economy and improvement of grain productivity, the world's overall grain price affordability is enhancing gradually and the world's overall grain risks is diminished; from regional view, the gap between affordability of different parts of the world exist. The affordability of grain prices in Africa and other regions show a weakening trend and the risk of grain security is high; the grain production pattern is further strengthened by globalization, the grain export area take the advantage posi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grain trade with high grain prices affordability and low grain security risk. On the other hand, because of the passive position in international grain trade, the grain prices affordability of the grain import regions is low and the grain security risk is relatively high.
Key words:international grain price; price affordability; grain security; globalization; grain trade
(3)非洲地區(qū)糧食安全壓力增加。從絕對值來看,非洲地區(qū)的糧食價格承受力,處于全球較低水平,從糧食價格的承受力回歸系數(shù)來看,均為負值,表明非洲地區(qū)的糧食價格承受力在不斷減弱。非洲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水平較低,國民收入較低,加上本地區(qū)糧食生產的不足,糧食嚴重依賴進口,再加上在國際貿易中話語權的不足,非洲地區(qū)已經成為全球糧食價格承受力最低的地區(qū)。
(4)全球化加劇地區(qū)之間差距。全球化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國際分工。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深入,糧食生產的分工也得到深化。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qū)為了增強自己農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強化自己優(yōu)勢農產品的生產,減少自己相對弱勢農產品的生產,結果在增加優(yōu)勢農產品出口的同時,增加了其他農產品的進口,這樣國際糧食生產格局得到進一步的強化,糧食貿易的格局也基本生沒有發(fā)生改變,1970年~2009年以來,北美洲、大洋洲和歐洲是國際糧食貿易的主要出口地區(qū),而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是世界糧食貿易的主要進口地區(qū)[21]。國際糧食是一個賣方市場,糧食凈出口地區(qū)往往利用自己國際貿易中的地位,提高糧食價格或設置貿易壁壘限制出口,以維護本地區(qū)的利益。這樣就會導致其他糧食進口地區(qū),糧食價格承受力減弱,糧食安全的風險加大。所以,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全球化在推進國際合作的同時,一方面推動了世界糧食生產,同時加劇了世界不同地區(qū)之間的差距,加大部分地區(qū)的糧食安全風險,尤其是亞非拉等發(fā)展中國家和地區(qū)。同時說明目前的全球化是不平衡的,存在著全球整體的逆全球化以及局部區(qū)域一體化加速發(fā)展的趨勢。
參考文獻:
[1] Collier P. The Politics of hunger: how illusion and greed fan the food crisis[J]. Foreign Affairs, 2008, 87(6): 67-68.
[2] Dorosh P A. Food price stabilisation and food security: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J]. Bulletin of Indonesian Economic Studies, 2008, 44(1): 93-114.
[3] Mcmichael P. A food regime analysis of the ‘world food crisis[J]. Agriculture and human values, 2009, 26(4): 281-295.
[4] 安娜,胡影,等. 糧食安全與可持續(xù)發(fā)展[J]. 國外社會科學文摘, 2009(5):4-9.
[5] 田朝暉,曹波,等. 六大問題考驗糧食安全[J]. 江蘇農村經濟, 2008(5):27-29.
[6] 公茂剛. 發(fā)展中國家糧食安全研究[D]. 東北師范大學, 2010.
[7] 張燕林. 中國未來糧食安全研究[D]. 西南財經大學, 2010.
[8] Barrett C B. Measuring food insecurity[J]. Science, 2010, 327(5967): 825-828.
[9] Maplecroft. 2010世界糧食安全風險指數(shù)[EB/OL]. http://baike.baidu.com/view/4142255.htm,2010-08-19.
[10] Maplecroft. 2011世界糧食安全風險指數(shù)[EB/OL]. http://www.chinajilin.com.cn/agriculture/content/2011-09/02/content_2340102.htm,2011-09-02.
[11] Nord M. Household food secur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2009[M]. DIANE Publishing, 2010.
[12] 劉笑彤,蔡運龍. 基于耕地壓力指數(shù)的山東省糧食安全狀況研究[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 2010, 20(S1):334-337.
[13] 余強毅,吳文斌,等. 基于糧食生產能力的APEC地區(qū)糧食安全評價[J]. 中國農業(yè)科學, 2011, 44(13):2838-2848.
[14] 朱曉禧,方修琦,等. 基于系統(tǒng)科學的中國糧食安全評價研究[J]. 中國農業(yè)資源與區(qū)劃, 2012, 33(6):11-17.
[15] 韓劍萍,竇學誠. 基于糧食供給能力與購買能力的世界主要國家糧食安全分類評價[J]. 世界農業(yè), 2012(2):47-49.
[16] 何一哲. 開展生物強化營養(yǎng)功能育種, 提高中國糧食營養(yǎng)安全水平[J]. 世界農業(yè), 2009(1):60-62.
[17] 聶闖. FAO 召開糧食和營養(yǎng)安全第二次國際科學研討會[J]. 世界農業(yè), 2012(4):20.
[18] 楊文武. 房價收入比指標研究[J]. 統(tǒng)計研究, 2003(1):47-49.
[19] 沈久. 對房價收入比科學涵義的再探討[J]. 中央財經大學學報, 2006(6):75-79.
[20] 朱民,馬欣. 新世紀的全球資源商品市場—價格飆升、波動、周期和趨勢[J]. 國際經濟評論, 2006(6): 5-13.
[21] 封志明,趙霞,等. 近50年全球糧食貿易的時空格局與地域差異[J]. 資源科學, 2010, 32(1):2-10.
Abstract: Grain security is a major security strategic issues for human. From the view of grain security, this study builds the model of grain prices affordability based on national income and grain prices to analyze and evaluate affordability of international price in different contin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world economy and improvement of grain productivity, the world's overall grain price affordability is enhancing gradually and the world's overall grain risks is diminished; from regional view, the gap between affordability of different parts of the world exist. The affordability of grain prices in Africa and other regions show a weakening trend and the risk of grain security is high; the grain production pattern is further strengthened by globalization, the grain export area take the advantage posi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grain trade with high grain prices affordability and low grain security risk. On the other hand, because of the passive position in international grain trade, the grain prices affordability of the grain import regions is low and the grain security risk is relatively high.
Key words:international grain price; price affordability; grain security; globalization; grain tra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