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新世紀詩歌寫作的多元格局及其反思

2014-08-15 00:54:08姚洪偉
文藝論壇 2014年24期
關鍵詞:民刊詩壇新世紀

姚洪偉

新世紀詩歌已經走過近十五個年頭,在這十五年里,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fā)展,社會多元文化格局的逐漸生成與定型,新世紀詩歌在語言風格、表現手法、題材選擇、審美趣味等方面也相應地呈現出了鮮明的豐富性與駁雜性,多元共生的詩歌格局成為新世紀詩歌的主要形態(tài)。從新世紀詩壇的整體格局來看,詩歌寫作隊伍愈發(fā)龐大,各種寫作風格并行不悖,各類詩學主張自由彰顯,詩歌事件層出不窮,詩歌的傳播方式立體多元,正所謂:“老一代詩人雄風不減,朦朧詩人余暉依舊,第三代詩人勢頭正健,知識分子和學院派沉穩(wěn)前行,民間口語化寫作陣營日趨熱鬧,中間代集體登場亮相,陸續(xù)加盟、暫露頭角的70后、80后來勢兇猛,詩人們已遠不止‘四世同堂’了?!雹傩率兰o詩壇呈現出了老、中、青四五代詩人“同臺競技”的壯麗景觀。

一、新世紀詩歌書寫向度的多元并存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詩歌經歷了由文學中心地位的中興到邊緣化的旁落,遭遇前所未有的“認同危機”和“合法性質疑”。進入新世紀后,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這種式微的局勢似乎有所扭轉,詩歌氛圍漸轉濃郁,詩歌活動異?;钴S,日漸冷寂的詩壇又煥發(fā)出了無邊的活力,給人一種詩歌重返文學中心地位的復興表象。通過詩人們的不斷探索,新世紀詩壇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帶來了一些新的氣象,呈現出一些新的美學特征,先前統領詩壇的風格流派逐漸多極化,一些流派內部也出現了“分裂”和“分化”,詩歌的書寫向度走向了多元并立的格局,真正呈現出百家爭鳴的發(fā)展態(tài)勢。

新世紀詩壇,“個人化寫作”得到進一步拓展。20世紀80年代,詩歌常常以“集體狀態(tài)”或“群體命名”的方式出場,詩人們則以流派或團體的姿勢向詩界進發(fā),在詩歌風格和審美流向上呈現出清晰可鑒的共同性特征。到了90年代,隨著詩歌書寫的進一步深入,商業(yè)文明的進一步發(fā)展,“集體書寫”的方式開始漸漸失效,社會開始呼吁詩歌“深入當代”,完成“對當代噬心主題的介入和揭示”,②以完成詩歌對當代題材的處理。在此背景下,詩歌開始放棄“大寫時代”的創(chuàng)作路子,走向普遍“個人化敘述”和“指向內心”的寫作,詩人們進入無共同主題的“個人化寫作”時代。進入新世紀,這種“個人化寫作”傾向開始大量與“現實”接軌,詩人們開始“將視點投向以往被視為‘素材’的日?,嵭嫉慕涷?,在形而下的物象和表象中挖掘被遮蔽的詩意”。③日?;酥潦浪谆鐣顖鼍伴_始介入詩歌書寫,詩神被從天空請回了大地,詩人們完全以獨立個體的姿態(tài)歌唱,在日?,嵤轮刑嵘嘣睆偷脑娨?,新世紀詩歌書寫開始由“個人化寫作”轉向了更為深入的“個性化寫作”。因為日常化和世俗化進入了詩歌書寫的空間,詩歌與現實的關系被打通,詩歌寫作由上世紀朦朧詩的“寫什么”,第三代詩人的“怎么寫”到了新世紀詩歌的“為何寫”,“表達”成了詩歌的主要職責,詩歌在題材選擇、風格特征、審美趣味等方面得到進一步豐富和拓展,為新世紀詩歌的“個人化寫作”拓寬了道路。在“個人化寫作”得到進一步向前發(fā)展的同時,新世紀詩歌呈現出了努力向下的姿態(tài),盡量向日常事物和世俗世界敞開,其結果就是“敘事”的大量進入,導致詩人們放逐抒情、淡化意象、疏離想象、摒棄繁復,在注重“表達”的同時,對詩歌的內在品質、詩藝、審美以及思想欠深入思考,詩歌呈現出表達的空泛化,詩歌理想缺失,文化內涵淡化,詩體意識薄弱。詩歌是叩問人類靈魂的作品,在精神的建構上召喚真善美,在現實生活中鞭笞假丑惡,新世紀詩歌在“個人化寫作”取得一定實績的同時,還需要從“個性化寫作”向“人性化寫作”提升。

“及物寫作”是新世紀詩歌寫作的突出特征。新世紀詩歌出于對20世紀80、90年代詩歌缺憾的糾正和反思,開始重建詩歌擔當精神的詩人們走出自我營造的“想象空間”,從“仰望天空”的務虛姿態(tài)逐漸轉向“腳踏實地”的務實路徑,讓詩歌從“大詞”“圣詞”書寫走向對日常事物的現實書寫,不斷“深入當代”,介入現實,努力做到“及物”,以“此在”處境和經驗,替代烏托邦和宏大敘事,致力于對日常生活的詩意提升。“及物書寫”強調詩歌的人間煙火氣,表現蕓蕓眾生的生活情狀,糾正了以往詩歌那種凌空高蹈、與社會生活過于疏離的狀態(tài),詩人們不約而同地從日常化、世俗化甚至平庸化的現實生活中挖掘詩意,通過對普通大眾的生存境遇和感受的表現,加強詩與當代生活的聯系,詩歌表現出向下的書寫姿態(tài)。詩歌的“及物書寫”表現在具體的創(chuàng)作中,就是大量“敘述生活”的因子進入詩歌場域,詩人們通過“敘述”的手段,將生活與詩歌的關系調試到一種最佳狀態(tài)。注重細節(jié)、設置情景、鋪排情緒、張揚個性等成了“及物寫作”的主要美學特征?!凹拔飳懽鳌弊鳛樾率兰o詩歌寫作的一種新的美學形態(tài),為新世紀詩歌寫作提供了新的書寫空間,詩歌表現形式更加豐富多元,詩人對社會的關心和關注更加密切,對社會公共事件和生活現象的反應更加迅速,詩歌的擔當精神得到進一步彰顯,詩歌的社會功能得到進一步強化,甚至“干預”到人們在一些社會公共事件中的具體“行動”?!凹拔飳懽鳌弊鳛樾率兰o詩歌寫作的突出特征,其積極作用毋庸置疑,但因其不斷與日常接軌和向下的姿態(tài),一些詩歌呈現出放棄理想、拒斥崇高、遠離意識形態(tài)視野等弊端,一些詩人更是走向極端,在詩歌中呈現的是一片庸常、卑俗、煩瑣而無奈的灰色書寫?!盁o標準寫作”“無難度寫作”“無姿態(tài)寫作”等充斥詩壇,使詩歌喪失價值判斷,缺乏歷史方向感,形成無思想、不思想的格調和狀態(tài)。新世紀詩歌的“及物書寫”在向下的過程中必須懷揣理想,讓現實的輝光照耀崇高的詩性,才能走出一條寬闊的“深入當代”的詩歌書寫之路。

進入新世紀后,“口語寫作”得到了詩人們的重視,成為詩歌寫作的新向度?!翱谡Z寫作”作為與“書面語寫作”相對應的一種詩歌語言表達形態(tài),它在新世紀詩歌寫作中得到進一步彰顯?!翱谡Z”作為更接近人們日常生活的語言,因其鮮活、生動、平實等特點與新世紀詩歌寫作重心的下移和表現日常生活的需要恰好相適應,受到詩人們的青睞。新世紀詩歌“俗化”寫作熱潮的掀起給“口語寫作”帶來了一片生機,詩人們紛紛將視角向下移動,以民間化的眼光打量蕓蕓眾生的凡俗生活,以“零距離”的敘述視角表現當代人當下的生活情狀和心理情緒,對于以往詩歌中以“書面語寫作”為主的貴族化寫作進行反叛,一改過去詩歌書寫中的“理想高揚”和“宏大主題”等,而是著眼于對社會現實生活的深入打量,對詩歌中一直存在的貴族化傾向構成了一種難得的匡正和抑制,為當代詩歌注入一股新的活力。新世紀詩歌通過“口語寫作”拉近了與讀者的距離,使一直處于“廟堂”之上的詩歌開始走向“江湖”,曾經被視為“高大上”的詩歌開始走向平民化,吸引了更多的詩歌愛好者參與到詩歌的創(chuàng)作活動中來,詩歌“創(chuàng)作”進入一種“寫作”時代,掀起了詩歌書寫方式的一次新革命,使詩人們看到了重建詩歌中心地位的可能?!翱谡Z寫作”因其親切、自然、樸素、平實等優(yōu)勢為新世紀詩歌創(chuàng)作帶來了新的質素,使新世紀詩歌獲得了新的“書寫空間”,成為新世紀詩歌寫作的新向度,新世紀詩壇也因此出現了回暖和繁榮的跡象。然而,因為“口語”先天的交流陳述功能,在詩作中大量使用口語,勢必造成“口語”泛濫的新危機。沈奇很早就注意到了“口語寫作”的危害:“浮躁、粗淺、游戲化的心理機制,無標準、無難度、只活在當下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已成時弊。”④“口語寫作”顛覆崇高與神圣,剔除精英色彩,在追求平淡、庸常和俗化的過程中,詩歌表達呈現出重復、啰嗦、蕪雜,語言過于直白,這大大降低了詩歌對于大眾讀者審美情趣的引導作用,加劇了詩歌的游戲化功能,降低了詩歌的審美功效,使得詩歌的詩性特征喪失,抒情弱化,寫作難度降低,最終走向了與其初衷相反的粗制濫造道路,這是“口語寫作”值得深思和反省的。

在新世紀詩壇,“底層詩歌寫作”的異軍突起是一個不可忽視的詩歌現象。打工詩歌、草根詩歌等命名的相繼出現,關注底層人民生活的,表現“弱勢群體”的生存狀態(tài)的,具有鮮明的“民間性”和“平民化”色彩的詩歌大量涌現在各級各類詩歌刊物和網絡詩歌場域,形成了一股勢不可擋的詩歌潮流?!暗讓釉姼鑼懽鳌笔请S著新世紀社會分層現象的日趨明顯而隨之出現的,它作為抵抗“精英寫作”的姿態(tài)出現在新世紀詩壇,為大多數身居底層的人們獲取了“表達機會”和“話語權力”,這是生活在底層的人們對長期被疏離在“主流話語”之外的一種反撥。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人們對國家、社會的關注度進一步提高,人民當家作主的意識得到進一步強化,普通大眾參與重大社會生活的欲望越來越強,對公平、正義、民主等需求越來越迫切,這就催生了具有底層生活經驗的詩人們通過詩歌發(fā)出了對自身艱難處境和社會不公的追問,對自我“主體意識”的確立進行建構,爭取各方面的權利成為底層詩歌表達的有效途徑。在“表達自我”的過程中,底層詩人們除了表達自己的“苦難意識”,對自我艱難處境以及命運的憂思外,還尋求介入現實生活,凸顯社會擔當,以“個人化”的視角,打開了詩歌對現實世界的真實書寫,提高了詩歌處理現實和歷史的能力,重建了詩與現實的互動關系?!暗讓釉姼鑼懽鳌睘闃嫿ㄐ率兰o詩壇的良好生態(tài)做出積極貢獻,讓詩歌書寫真正敢于直面社會現實,切入時代良心,詩歌的多元化寫作得到具體落實。但隨著“底層詩歌寫作”的不斷泛化,其表現出的“底層表述”和“社會擔當”意識的“詩用”功能被不斷擴大,“底層經驗”與社會現實的關系過于接近,題材雷同,道德批判意識泛化,詩歌寫作技巧被置于可有可無的地位,嚴重損傷了“底層詩歌寫作”的美學風格、語言特色、意象體系等,關涉“詩美”建構的審美因素被忽視,落下了讓人詬病的把柄?!暗讓釉姼鑼懽鳌北仨毩⒆阌凇暗讓咏涷灐保粩嗵嵘氨磉_自我”的能力,才能充分發(fā)揮其潛在優(yōu)勢。

新世紀詩歌寫作向度的多元化走向,帶來了新世紀詩歌寫作的階段性繁榮,詩人們不再以激進偏執(zhí)和高歌狂飆的姿態(tài)開展詩歌活動,而是以一顆平常之心潛入詩歌內部,對詩藝進行精心打磨,以提升“文本”品質。尤其是近年來,詩人們不再占山頭、拉派系、搞運動、樹旗幟、提主義,而是以非常個人化的姿態(tài)潛心創(chuàng)作,從喧囂中出走,回到詩歌的本位,從多方面尋求詩歌藝術的突破,這是特別值得稱道的現象。

二、“下半月”刊、民間詩刊的興盛與網絡詩歌的崛起

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新詩在傳播媒介和傳播方式方面都發(fā)生非常重要的變化,官方詩歌刊物“下半月”刊紛紛面世,民間詩刊的再次興盛以及網絡詩歌的崛起,為新世紀詩壇的詩歌傳播方式帶來了新一輪的“變革”。新世紀詩歌版圖呈現出了官方詩刊、民間詩刊和網絡詩歌三分天下的多元并立格局,為新世紀詩歌的繁榮和突破帶來了新的可能性。這些“外在”的因素對新世紀詩歌寫作在“質”的提升、“量”的產出等方面產生了非常巨大而深遠的影響,進一步推動和加速了新世紀詩歌藝術的變化與創(chuàng)造。

在新世紀詩壇,官方詩歌刊物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八大詩刊雄踞全國,對當下詩壇的影響仍然可圈可點,它們在新世紀詩歌寫作的“當代性、權威性、經典型”建構方面仍然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官方詩歌刊物借助其長期的影響力、先天優(yōu)勢繼續(xù)扮演其“主流”地位和角色,充當詩歌的正統,仍保持其嚴肅、規(guī)則、秩序、穩(wěn)健、權威等形象。面對新世紀詩歌寫作的多元生態(tài),隨著詩歌民刊興盛和網絡詩歌的崛起,官方詩歌刊物的市場和讀者受到嚴重擠壓,其先在優(yōu)勢越來越不明顯。官方詩刊為適應詩歌發(fā)展的“多?;睉B(tài)勢,做到與時代接軌,充分發(fā)揮其資源優(yōu)勢并擴大其外在影響力,現實要求官方詩歌刊物在辦刊方針和存在方式上有所“突破”,總量的擴容、平臺的拓展、欄目的重設、文本的豐富和多元成了官方詩刊變革的方向。為滿足不同層次和類別的讀者,官方詩歌刊物開始向縱深而多元的方向發(fā)展,很多官方詩刊開始改變其辦刊策略,紛紛打出“下半月”刊這一大旗,于是“下半月”刊便成了新世紀詩壇的一道重要風景?!跋掳朐隆笨恼Q生,使官方詩歌刊物原來一直保持的整體個性風格向更加豐富多元的方向發(fā)展,開始包容更多不同向度的東西,以在堅持原有的獨特個性之外,為官方詩歌刊物注入了新的元素和活力,為新世紀詩歌寫作提供了新的平臺。它打破了母刊辦刊過程中的局限,使辦刊思路更趨于開放和多元,同時也改變了新世紀詩壇紙媒的整體格局和生態(tài)。在“下半月”刊中,這些從母刊中脫離出來的子刊,因較少受到母刊那樣的約束和管制,其辦刊的靈活性和自由度得到充分發(fā)揮,不再象母刊那樣板起面孔顯現出中規(guī)中矩。另外,“下半月”刊對當下詩壇新事物的敏感和反映的快捷,讓一些詩歌熱點、焦點問題在這些“下半月”刊上很快得到回應,一些新人得到發(fā)掘,一些新的詩歌美學特征得到彰顯,使“下半月”特色得到充分體現,為新世紀詩壇帶來了一股清新空氣?!跋掳朐隆笨c母刊形成互補的同時,也有其弊端和短板。尤其是早期商業(yè)資本的引入,使一些“下半月”刊淪為少數人的私家園地,喪失了作為母刊的有效補充功能,成為圈子化和私人化的聚集地。特別是早期的“外包”現象,使“下半月”深受詬病,未能發(fā)揮好母刊的延伸和補充作用。近幾年來,隨著“下半月”刊的不斷“回歸”,尤其是對自身定位的越來越清晰和準確,其優(yōu)勢和特色也越來越鮮明,所發(fā)揮的作用也越來越大,這必將成為新世紀官方詩刊的下一個生長點,其貢獻不容小覷。

在新世紀詩壇,民間詩刊的再次興盛,為新世紀詩歌寫作帶來了新的質素和氣象。作為與“官刊”相對立的“民刊”,在新時期詩歌的發(fā)展過程中發(fā)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自1978年民刊《今天》的創(chuàng)刊“為中國詩歌寫作開了一個小傳統”之后⑤,詩歌民刊如雨后春筍,且綿延不絕,曾掀起多次熱潮。新世紀以來,詩歌民刊在經歷上世紀90年代末期的低迷后又迎來了新一輪熱潮,一些??脑姼杳窨娂姀涂?,一些新辦民刊也大量面世,形成了新世紀的民刊熱。新世紀的詩歌民刊也由原來的“地下”一步步邁向了“線上”,真正站到了與官方詩刊并峙的位置,完成了“江湖”與“廟堂”的平等對話。詩評家羅振亞認為:“進入21世紀后,在《非非》 《他們》 《現代漢詩》 《傾向》 《九十年代》《詩參考》 《一行》等老牌刊物的基礎上,又有《剃須刀》 《朋友們》 《撒嬌》 (復刊) 《詩歌與人》 《詩江湖》 《羿》 《下半身》 《明天》 《新時代》等許多印制精美、質量上乘的民刊不絕如縷的出現或復刊,它和漫天飛的自印詩集、網刊媾和,差不多成為先鋒詩歌的傳播的主要陣地。”⑥這一時期的民刊不論是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有了進一步的提升,各具特色,整體水平較高,諸如《詩參考》 《詩歌與人》 《下半身》 《或者》 《詩歌現場》 《詩歌雜志》 《北回歸線》 《揚子鱷》 《剃須刀》 《新漢詩》《新詩代》等在詩歌界的影響力并不亞于官方詩刊。甚至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有人斷言,民刊“與居主流地位以成功為目標的詩人的寫作相比,民間寫作的活力與成就都是更勝一籌的,它構成了20世紀90年代詩歌寫作真正的制高點和意義所在”。⑦這一觀點在新世紀詩壇得到了進一步的印證,不論從數量還是質量來看,新世紀詩歌民刊都能與官方刊物抗衡,并且在數量和種類上遠遠超過官刊。據詩人世中人統計,2000年后創(chuàng)刊和復刊的民刊已經達到了100余種。⑧十余年后的今天,詩歌民刊的數量早已遠超這一數字,這是官方詩歌刊物怎么也無法企及的。從質量上來說,新世紀的詩歌民刊從整體上得到了明顯提升,主要表現在民刊的欄目策劃和專題意識等得到進一步增強,開放性程度進一步擴大,超越了地域性、同仁化等偏狹的圈子意識,在選稿上嚴把質量關,尤其是在印制的精美程度上甚至超過了官方刊物,這為民刊贏得了不少贊譽,同時也吸引了更多的讀者。新世紀詩歌民刊在取得成功的同時,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因其所持的“民間性”立場,始終未能克服弄性尚氣、黨同伐異、嘩眾取寵、虛偽做作、甚至粗制濫造等問題,有的甚至依靠對民刊的炒作獲取進入官方刊物的通行證,極力將民刊“官刊化”,導致民刊失去了其“從邊緣出發(fā)”的寫作姿態(tài),無限度地向“中心”靠攏,曾經引以為傲的個性化詩學主張喪失,獨具特色的藝術追求被淡化,特有的審美標準缺失,成為大雜燴和亂拼盤。新世紀詩歌民刊必須高度警覺這一不良傾向,只有保持其真正的“民間”身份,進行最大限度上的“自由寫作”,才能不失民刊本色,成為新世紀詩壇的常青樹。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網絡技術日趨成熟,網絡與詩歌相遇,詩歌借助網絡獲得了新的生存和發(fā)展空間,網絡詩歌成為上世紀末本世紀初中國新詩創(chuàng)作中最為引人注目的現象。進入新世紀后,網絡詩歌得到空前發(fā)展,其創(chuàng)作態(tài)勢呈現出井噴狀態(tài),成為新世紀詩壇的又一道奇異風景。據相關數據表明:“2000年以來,新世紀的中國詩歌版圖以論壇和網站的形式出現在公眾面前。根據我們的統計,在2005年前后,全中國的專業(yè)詩歌論壇不少于500個?!雹崛绻偌由蟼€人詩歌博客、空間、微博、微信等,網絡詩歌的陣地還將成幾何倍數增長,其詩歌的“生產總量”龐大得驚人。網絡詩歌的迅猛發(fā)展給新世紀詩壇生態(tài)帶來了徹底改變,因其準入門檻低、傳播速度快,其虛擬空間的開放、自由、互動、便捷等優(yōu)勢,為詩歌創(chuàng)作和發(fā)表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條件,詩人們的詩歌寫作不再圍繞傳統的紙媒詩刊進行,而是紛紛轉戰(zhàn)網絡,在網絡上自由馳騁,盡情地揮灑詩情與汗水,為網絡詩歌的繁榮立下了汗馬功勞。網絡詩歌時代的到來,終結了以紙媒獨攬?zhí)煜碌脑姼鑼懽骱蛡鞑r代,使新世紀詩歌寫作和傳播的多元格局得以成立。新世紀網絡詩歌憑借網絡優(yōu)勢,打破了詩壇長時期的沉寂和冷清局面,激發(fā)了當代詩歌的創(chuàng)作活力,其重要性和影響力也日益凸顯,網絡逐漸成了詩歌創(chuàng)作、發(fā)表、傳播最主要的平臺、領地和空間,為新世紀詩歌創(chuàng)作帶來了新的元素。網絡詩歌的出現,不僅改變詩人們以往的創(chuàng)作方式,而且還改變了詩歌的閱讀方式,預示著詩歌的“臨屏書寫”和“讀屏時代”到來。新世紀詩歌在網語境下呈現出的一系列新變,不僅影響到詩人的創(chuàng)作心態(tài)和讀者的閱讀方式,而且還彰顯出了一種全新的詩歌美學特征。因為網絡的開放、便捷、互動等特點,網絡詩歌呈現出平等、自由、便捷、交互等獨特的審美特征。雖然網絡詩歌的平等、自由和便捷給新世紀詩壇帶來了新的“生長點”和“繁榮”跡象,但是,其低門檻、隨意性、自由化等也給網絡詩歌帶來了“熱而亂”的尷尬處境:“無厘頭、快餐化、段子式的拼盤鋪天蓋地,粗制濫造的‘垃圾’充斥各個網站,從中讀者根本感覺不到詩人靈魂的深度和藝術的美感力,屢見不鮮的惡搞、炒作、人生攻擊更使網絡倫理下移?!雹鈱е戮W絡詩歌經典缺乏、精神矮化、詩性流失、情感冷漠,成為新世紀網絡詩歌寫作無法抹平的傷痛記憶。近年來,隨著各類詩歌論壇和網刊運行的成熟,這種“熱而亂”的情況有所改變,網絡詩歌不再只是膚淺、浮泛的代名詞,開始向詩歌的本位回歸,向縱深處掘進,網絡詩歌的生存生態(tài)得以進一步改觀,經過此段時間的沉寂和淘洗后,網絡詩歌必將迎來自己的黃金時代。

新世紀詩歌傳播格局的立體多元,必將給新世紀詩歌帶來更多的發(fā)展機遇,經過調整后重裝上路的新世紀詩歌,只要能揚長避短,更多的精品力作必將大量涌現。

三、多聲混合的詩歌“事件”及其論爭

長期以來,詩學論爭一直是解決詩歌問題的有效途徑和推動詩歌藝術向前發(fā)展的不竭動力,詩歌事件成為詩歌史書寫的重要內容之一。然而,進入新世紀以來,詩歌事件的文學史意義處于“失效”狀態(tài),雖然隔三差五都會有一些或大或小的具有轟動效應的詩歌事件發(fā)生,但只要深入考察便會發(fā)現,很多事件都是披著詩歌外衣的無聊炒作或娛樂消遣,很少具有真正詩學意義的論爭,更別說推動詩歌創(chuàng)作和研究的發(fā)展了,有的甚至對詩歌產生了極其嚴重的負面效應。

1999年的“盤峰論爭”為新世紀詩歌論爭拉開了序幕。這場論爭的雙方分別是代表了“知識分子寫作”群體和“民間立場”群體,其實質是持不同詩歌主張的兩派互相爭奪詩歌話語權的論戰(zhàn),同時也是新世紀詩歌出現明顯“裂痕”的標志。這次名為“世紀之交:中國詩歌創(chuàng)作態(tài)勢與理論建設研討會”本來是想站在世紀之交的歷史節(jié)點上,對新時期以來的詩歌創(chuàng)作態(tài)勢作一次全面的回眸與總結,對即將到來的新的世紀的詩歌發(fā)展趨向加以預測和前瞻,但很快就被爭論雙方的激辯和硝煙四起的火藥味所彌蓋,成為“知識分子寫作”和“民間寫作”兩派徹底決裂的詩歌事件。作為新世紀詩歌事件的肇始者,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場論爭仍是圍繞詩學主張的“一次真正的詩歌對話和交鋒”(張清華語),因為“‘盤峰論爭’既可看做對20世紀90年代若干詩學問題的集中爭辯,也可看做對新世紀詩歌的一種開啟,它因而構成了新世紀詩歌的歷史起點與邏輯起點?!盵11]然而,新世紀詩歌在這一“起點”之上,卻未能堅持“盤峰論爭”的詩學論爭精神,將論爭的焦點聚集在詩歌自身的問題上,而是將詩歌事件的轟動效應發(fā)揮到了極致,事件的“主角”只是為了在事件的傳播中獲取詩名或娛樂詩歌,未能解決詩歌自身的相關建設問題。

“下半身寫作”詩歌事件。2000年7月,詩人沈浩波等發(fā)起并創(chuàng)辦了詩歌刊物《下半身》,其形而下的詩學主張和詩歌寫作的貼肉狀態(tài),以及在詩歌中呈現出的帶有原始、野蠻的本質力量的生命狀態(tài)受到外界的極大關注,尤其是經過網絡、報刊等媒體的廣泛炒作之后,成為新世紀之初極具轟動效應的詩歌事件之一。“下半身寫作”將“個人化寫作”發(fā)展成“私密化”寫作,以販賣身體的“隱私”為主要書寫內容,將“色”“欲”甚至具體的性行為作為歌詠對象,讓詩歌書寫“除了向下,還是向下?!盵12]“下半身寫作”成了新世紀詩歌色情書寫的濫觴,其后的所謂“美女寫作”“身體寫作”等走紅也是這一寫作現象的一種延續(xù)?!跋掳肷韺懽鳌苯o新世紀詩壇造成的嚴重傷害不可估量,讓原本讓人灰心喪氣的詩壇更是雪上加霜,人們對詩歌的熱情被降到了冰點。

此起彼伏的新世紀詩歌網絡之爭。2001年初,在“詩江湖”網站爆發(fā)了“沈韓之爭”,沈浩波與韓東由最初含有“詩學交鋒”的論爭發(fā)展到后來相互攻訐、謾罵的“意氣之爭”,兩人的爭吵幾乎席卷了整個“民間立場”的寫作陣營,成為一場延續(xù)了數月之久的網絡混戰(zhàn)。這是一場持“民間寫作”立場團體的內部紛爭,交戰(zhàn)雙方分別是年輕的“下半身詩群”和成名已久的“他們”詩群、“非非”詩群。此次論爭導致詩江湖團體和“民間寫作”陣營逐漸走向了瓦解和分裂。接著2004年在橡皮先鋒文學網站發(fā)生了“韓(東) 楊(黎)之爭”,雙方圍繞著詩歌《媽媽和妓女》就自己的詩學理念和立場進行了理性認真的探討,這是新世紀詩歌論爭中難得的一次公開、即時、富有建設性的高水平詩學討論??梢耘c“韓楊之爭”相提并論的還有2007年陳仲義在詩生活發(fā)起的“論好詩的‘四動’標準”的討論,陳仲義認為詩歌應該確立新的標準,才能更好地發(fā)展的觀點吸引了很多詩人和詩論家參與了討論。為了配合這次討論《海南師范大學學報》 于2008年還開設“新詩標準討論”專欄,發(fā)表了《感動·撼動·挑動·驚動:好詩的“四動”標準》等文章,引起了詩歌標準的討論熱潮。

“梨花體”詩歌事件。2006年8月,網絡上出現了“惡搞”詩人趙麗華的“梨花體”詩歌事件,“梨花體”諧音“麗華體”,因女詩人趙麗華的名字諧音而來。在該事件中,趙麗華沒有正式發(fā)表的幾首詩歌在網絡上廣為流傳,因其無聊、低俗、缺氧,而被斥為“口水詩”,并被惡意戲仿、嘲弄,文壇也出現了“反趙派”和“挺趙派”,引起詩壇紛爭,并引發(fā)了一連串文壇鬧劇,成為新世紀最具影響力的詩歌事件。2010年10月,武漢市紀委書記車延高的詩集獲得第五屆“魯迅文學獎”之后,其發(fā)表在博客里的《徐帆》 《劉亦菲》《謝芳》等口語化詩歌被網友們熱烈討論并爭相仿作,引發(fā)廣泛爭論,這種直白得幾近不像詩歌的詩體被網友稱作“羊羔體”?!袄婊w”詩歌事件表明詩人和廣大網民的一種浮躁心態(tài)以及對新詩現狀的不滿和焦慮,到“羊羔體”詩歌事件則轉向了對文學體制的一種質疑和責難,引起此類詩歌事件的深層原因值得詩人和研究者們進一步探討和研究。

詩歌倫理事件。2006年9月30日,重慶詩人蘇非舒在北京第三極書局舉辦的“支持趙麗華,保衛(wèi)現代詩歌”詩歌朗誦會上,突然脫去衣服裸體朗誦詩歌,事后還美其名曰“除去詩歌枷鎖”“出于創(chuàng)作需要”。2007年,他又發(fā)帖稱自己欲在重慶的一家公司找份工作,要求年薪80萬元,同時拒絕被富婆包養(yǎng)。此外,2006年11月,生活窘迫的湖南籍詩人黃輝,通過媒體宣稱想被富婆包養(yǎng),從而實現自己的寫作理想。該言論一經公開,網絡上立刻罵聲一片,黃輝更是被大眾冠以“偽詩人”“文化賤客”“流氓作家”等罵名。而重慶女作家、富婆紅艷,卻在其博客中主動表示,愿意包養(yǎng)黃輝一年,“包養(yǎng)事件”進一步升級,甚至有激進的網友認為,包養(yǎng)事件對詩歌的意義遠勝于趙麗華的詩。2009年2月,80后詩人張起“不想在每天寫詩的時候還想著下一頓吃什么”,于是發(fā)帖尋求富婆包養(yǎng),費用不低于120萬元/年,該帖子在搜狐、天涯社區(qū)引發(fā)了一場激辯。詩人假死事件也成為重要的詩歌倫理事件之一。2007年10月,云南青年詩人余地自殺身亡,在余地死后詩人楊釗也在新疆《火種》詩歌論壇發(fā)布自殺身亡的帖子,制造了詩人假死的離奇事件。后來發(fā)現,楊釗在余地自殺之后玩起假自殺,主要是為宣傳自己的詩歌作品而造勢。以這種惡搞、作秀、自賤的方式吸引了人們眼球的詩歌倫理事件,表明新世紀詩壇某些詩人道德的淪喪,這種現象不得不令人憂心。

詩歌商業(yè)化炒作現象。2007年10月,全球首屆“中國漢語詩歌”詩人作品手稿專場拍賣由北京德隆寶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在2007秋季拍賣會上開拍,由此開啟了所謂詩歌向市場化的轉型。國內自朦朧詩以來的100位當代詩人近200首詩歌作品手稿參拍。但整個拍賣會很難覓到詩歌圈外人士,拍賣會的策劃人不過是玩了一個“左手換右手”的戲法,這種商業(yè)化炒作使詩歌活動往惡俗里延伸,增加了人們對詩歌的失望和對詩人的厭惡。詩歌的商業(yè)化炒作成為新世紀詩歌的一個毒瘤,必須嚴加制止才能使詩壇純凈。

另外,新世紀詩歌事件還有“詩歌污染城市”“韓寒與詩人們的‘罵戰(zhàn)’”“楊黎的‘極限寫作’”,等等。總體來看新世紀詩歌事件,多是一些詩人為“名”而戰(zhàn)的無聊炒作,或者完全是網友們對詩歌的一種娛樂消遣,只有極少數的“詩歌討論”具有詩學價值,借用福柯的一個說法,新世紀詩歌是“多種聲音的奇怪混合”。新世紀詩歌事件發(fā)生頻繁,其事件的意義本身并未對詩歌帶來益處,一些詩歌事件更是讓詩歌背負罵名,成為詩歌的負面效應,對詩歌造成了極其嚴重的傷害。這些事件也從側面表明新世紀詩人焦躁的求名心態(tài),對詩歌書寫缺少認真深入的沉靜思考,只是浮泛與表面的淺文本寫作,內容空泛、精神荒蕪、語言遲鈍,導致新世紀詩歌在審美表達、詩藝提升、形象建構等方面一直徘徊不前,呈現出無杰出詩人、無經典文本的“無名”狀態(tài)。

總之,新世紀詩歌在多元并舉的格局中艱難前行,“娛樂化和道義化,邊緣化和深入化,粗鄙化和典雅化,一切都呈現為對立而又互補的態(tài)勢”。[13]在其表象的繁榮和興盛背后,讓我們看到的卻是詩歌不斷被“邊緣化”的冷寂,雖然眾星閃爍,但始終見不到真正的“太陽”,拳頭詩人缺席,經典文本虛位,這已是不爭的事實。新世紀詩歌在多元寫作的背景下一直處于平行滑翔的姿態(tài),在延續(xù)20世紀80、90年代詩歌精神走向的基礎上,整體實力得到提升,但并未取得爆破性的進展,在“沉潛”的狀態(tài)上徘徊,整體平淡甚至平庸成為其常態(tài)化特征。但是,在“平淡”和“平庸”的表象下面,我們又看到了“地火”的運行。尤其是近幾年來,“沉潛”的新世紀詩歌正在逐漸復歸“本位”,經過不斷嘗試和短暫的調整后,我相信,新世紀詩歌的美好時代必將來臨。

注釋:

①⑥⑩[13]羅振亞:《在熱鬧與沉寂中蓄勢——新世紀詩壇印象》,《詩探索》(理論卷)2010年第三輯。

②陳超:《深入當代》,《磁場與魔方》,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第326頁。

③羅振亞:《朦朧詩后先鋒詩歌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176頁。

④沈奇:《怎樣的”口語”,以及”敘事”——“口語詩”問題之我見》,《星星》詩刊(上半月)2007年第9期。

⑤西川:《民刊:中國詩歌小傳統》,見“詩生活”網站“詩觀點”文庫。

⑦韓東:《論民間》,《芙蓉》2000年第1期。

⑧世中人:《以可疑的身份進入歷史的真實:管窺中國大陸民間詩歌報刊的發(fā)展及意義》,《星星》2004年第3期。

⑨小引:《江湖夜雨十年燈——新世紀十年中國先鋒詩歌報告》,《詩歌月刊》2012年第5期。

[11]張德明:《何謂“新世紀詩歌“》,《新文學評論》2012年第2期。

[12]劉誠:《后現代主義神話的終結——2004’中國詩界神性寫作構想》,《劉誠網絡文學作品》,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4年版。

猜你喜歡
民刊詩壇新世紀
2020《新世紀智能·新高考》全新改版了,快來訂閱吧!
2020《新世紀智能·新高考》全新改版了,快來訂閱吧!
關于推薦《當代詩壇百家文庫》入選詩家的啟事
中華詩詞(2019年1期)2019-11-14 23:33:56
《新高考》更名為《新世紀智能》
荷珠亂滾:詩壇重現唐大郎
中華詩詞(2018年12期)2018-03-25 13:46:36
寫在前面的話
詩歌月刊(2014年6期)2015-04-28 02:07:10
當代詩壇上的空谷之音——讀《空谷幽蘭十四行詩九首》
詩壇百家
詩潮(2014年7期)2014-02-28 14:11:19
《新世紀對聯大典》(2010年卷)征訂啟事
對聯(2011年24期)2011-09-19 06:40:32
網絡時代的詩歌民刊
詩選刊(2009年6期)2009-08-11 04:24:16
化德县| 洛阳市| 海丰县| 潮安县| 杨浦区| 大埔区| 新郑市| 徐汇区| 天镇县| 铜梁县| 隆林| 龙游县| 习水县| 前郭尔| 吉林省| 长兴县| 栖霞市| 新建县| 静安区| 全椒县| 达拉特旗| 平山县| 元朗区| 泸西县| 龙川县| 获嘉县| 古田县| 金坛市| 定结县| 延津县| 基隆市| 涡阳县| 兴和县| 邹平县| 岐山县| 固阳县| 松溪县| 南郑县| 万山特区| 泽库县| 油尖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