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全球華僑華人與中國國家軟實力建設

2014-08-15 00:54:04王志章劉子立
重慶與世界(教師發(fā)展版) 2014年12期
關鍵詞:華僑實力華人

王志章,劉子立

(西南大學經濟管學院,重慶 400715)

我們常用“華僑”與“華人”來稱呼長期僑居國外的中國人。其實兩者含義不同?!叭A僑”指的是定居國外的中國公民,“華人”則是指具有外國國籍的一定程度上保持中華文化和中國血統(tǒng)的非中國公民。從唐代至今,我國移民輸出經歷了1 300多年的發(fā)展,大體經歷了華僑的產生和華僑社會的形成、華僑出國的高潮時期和華僑社會向華僑華人社會轉變時期這三個階段,移民輸出歷史悠久[1]。同時,中國也是移民輸出的大國。2011年11月在我國上海舉行的“第二屆中國僑務論壇”上公布的一項研究成果表明:當今全球華僑華人總數約為5 000萬。如此龐大的中國海外華僑華人經過長期的歷史的洗禮和發(fā)展,無論是對居住國還是祖(籍)國而言都已經成為了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英國考文垂大學的阿蘭·亨特(Alan Hunter)把中國的海外華人同中國在東南亞和非洲的政治存在、中國的大學、中國的語言文學、中國對亞太地區(qū)媒體的影響、中國的旅游和體育、中國的宗教和傳統(tǒng)文化一起歸結為中國軟實力的存在。①Alan Hunter.“China:Soft Power and Culture Influence(2008)”.A-vailable at.http://www.Coventry.ac.uk/peacestud。

一、華僑華人與建設國家軟實力的內在關系

無論是作為軟實力核心的文化傳播,還是“中國模式”在海外的影響,華僑華人無疑是最好的橋梁,他們本身就代表中國存在于世界各地,是中國與所在國之間的重要橋梁。華僑華人對增進國際社會對現(xiàn)實中國的了解,改善中國國際形象,提升中國國際影響力具有重要作用[2]。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第一次闡釋了“中國夢”的概念。習總書記把“中國夢”定義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夢想”,指出“實現(xiàn)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必須凝聚中國力量”。華人華僑是不可磨滅的中國力量的一部分,是實現(xiàn)中國夢的重要力量。中國精神和中國優(yōu)秀文化在海外的弘揚離不開華人華僑的努力。

(一)華僑華人是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傳播者

第一,華僑華人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自覺傳承者。海外華僑華人雖然遠居海外,受各種外界因素和代際差異等因素的影響,但由于中華文化所蘊含的優(yōu)秀的民族精神、民族品質、民族優(yōu)良傳統(tǒng)等具有傳承性,中華文化的內涵、中華文化的核心卻根植于中華民族體內,深層次的精神要素被綿延不斷地傳承下來。這種精神支撐著華僑華人在當地生存和發(fā)展,同時它常常轉化為一種延綿不覺的文化情結[3]。這樣一種情結使他們身處異鄉(xiāng)卻常常無法忘記自己祖(籍)國的文化,讓他們成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自覺傳承者。

第二,華僑華人群體是中國國際形象的符號。海外華僑華人是構成中國形象的重要元素,外國民眾常常會通過他們的生活方式、言行舉止來感受中國、認知中國,構建對中國的初步印象。黃皮膚黑頭發(fā)的中國人在異國他鄉(xiāng)本身就是中華文化的一種再現(xiàn),他們的存在就自覺不自覺地將中國帶到了世界的面前,讓世界進一步認識中國、了解中國。首先,華僑華人由于長期定居所在國,比較容易被所在國的民眾所接受,同時他們又比所在國的民眾更多的了解中國和中國文化,這就使得華僑華人成為了外國民眾心目中了解中國、中國人的主要窗口。其次,華僑華人是所在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長期推動者、貢獻者,許多人在實踐中獲得巨大成功,他們取得的成就無不展示出中國人勤勞、勇敢、正直、善良的品質,成為中國國際形象的重要符號。再次,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許多國家對華僑華人政策的改善,華僑華人的經濟、政治、社會地位也發(fā)生很大變化,這為他們在世界舞臺展示能力,施加影響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所作所為都在有意識無意識地傳播中華民族優(yōu)良品質和炎黃子孫的良好形象。

(二)華僑華人是中國發(fā)展模式的推崇者和踐行者

中國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走過了西方發(fā)達國家用了上百年才走完的路程,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國模式,備受世界關注,成為第三世界發(fā)展追隨的樣板。雖然華僑華人身處海外,但他們一直是中華民族崛起的參與者、諫言者、建設者、貢獻者,他們對傳播中國模式,促進世界經濟社會發(fā)展最有發(fā)言權。由于受中國文化和中國經濟發(fā)展模式的熏陶,華商大多推崇中國的發(fā)展模式,華商的經營理念、經營模式和管理文化往往帶有濃厚的中國模式特色,比如華商在企業(yè)管理中強調“和諧發(fā)展”“以人為本”等等,都是和中華民族的價值觀和中國發(fā)展模式分不開的。如此一來,華僑華人在全球各地開展的經營活動無不帶有中國特色和中國模式的痕跡。

(三)華僑華人是連接中國與全球經濟的“渡船”

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海外已有8 000多億美元進入中國市場,這一成就的取得無不飽含著海外華僑華人的貢獻,他們是中國與全球經濟中的強力“渡船”和推手。一是因為他們與祖(籍)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深諳中國文化與經營理念和所在國的經濟政策與法律條文,熟悉當地的風俗習慣和投資模式,再加上他們與當地的政府和企業(yè)界密切的來往和人脈關系,這一獨特的優(yōu)勢為中國的海外投資爭取到更好的機會和優(yōu)惠。同時在這一特殊群體作用下,形成了一個以華僑華人為主體的巨大的商業(yè)網絡和商業(yè)循環(huán)體系,促進了資金和先進文化、技術、經驗在國家間的流通,一方面使得海外資本以及先進理念、先進管理文化通過這一網絡進入中國,為中國的經濟建設和發(fā)展又提供了機遇,提升了硬實力和軟實力;另一方面,中國經濟和改革開放的形象也經由這一網絡通達全球[3],增進了世界對中國的認識和了解,提高了中國國家軟實力。

(四)華僑華人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新者

創(chuàng)新是人類進步的不竭動力和靈魂,而時代性是文化發(fā)展的動力[4]。華僑華人是炎黃子孫重要組成部分,對中華民族有強烈的歸屬感和認同感,骨子里面保留了中華文化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但是另一方面由于華僑華人長期居住海外,受到居住國文化的熏陶和影響,他們在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獨立性和價值觀的前提下,憑借強烈的進取精神和深刻的自我批判精神,將居住國的文化養(yǎng)分融入到中華傳統(tǒng)文化之中,實現(xiàn)文化整合和文化創(chuàng)新,使中華民族文化在創(chuàng)新中更具活力和生命力。

(五)華僑華人的歸屬與認同是凝聚中華民族的“磁石”

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強大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民族,無論是居住在祖國本土還是異國他鄉(xiāng),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始終不渝。正是源于這樣一種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使得海外華僑華人始終心系祖(籍)國的發(fā)展,他們在過去和現(xiàn)在對中國革命和現(xiàn)代化建設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成為國家硬實力和軟實力的不可或缺者。舉世公認北京奧運會和上海世博會從申辦到舉辦,涌現(xiàn)出許多華僑華人感人的故事。北京奧運和上海世博的成功、精彩和難忘,充分、形象、生動地展示了中國的軟實力。

二、華僑華人在國家軟實力建設中的現(xiàn)狀、問題及其原因

(一)華僑華人與建設國家軟實力的現(xiàn)狀

1.華僑華人在構建國家軟實力過程中取得的成就斐然

第一,憑借優(yōu)勢廣泛傳播和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海外華僑華人作為中華文化的承載者、傳播者、創(chuàng)新者,盡管會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對所在國的文化會有不同程度的認同和融入,但卻在“骨子”和“血液”里綿延不斷地傳承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內核。這種延綿不絕的文化情結,使得他們雖然身處異國他鄉(xiāng),卻永遠無法忘卻自己的祖籍文化淵源,由此成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自覺傳承者,中華文化也因此在全世界得到傳播弘揚。在華僑華人的努力下,各種形式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元素在世界各地遍地開花。據中國社科院中國現(xiàn)代化研究中心提交的《中國現(xiàn)代化報告2009——文化現(xiàn)代化研究》顯示,中國文化影響力指數位居世界第七,中國文化競爭力指數位居世界24位。中華民族傳統(tǒng)節(jié)慶文化,如春節(jié)、元宵、端午、中秋,以及舞獅、舞龍、賽龍舟等民俗節(jié)慶娛樂活動,以及中國電影和一大批極具中國特色的文藝表演如中華武術和雜技藝術、中醫(yī)文化、“中國模式”、漢語言文化等借助華僑華人及其社團等媒介逐步走向世界,這些中國元素在國外的影響力和知名度不斷提高。據中國中醫(yī)藥學會聯(lián)合會介紹,目前中醫(yī)藥文化已傳播到世界上16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目前孔子學院遍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影響力不斷提升。

第二,為祖(籍)國經濟社會發(fā)展建言獻策,傳播中國“和諧世界”理念。海外華僑華人群體擁有龐大的智力團隊,他們當中許多人既具有全球視野和過硬的專業(yè)知識,也對中國有著深刻的認識,更有一片厚重的情懷,無不用睿智注視著祖(籍)國的變化,并在服務中傳播中國先進理念,推動國際社會對中國新思維的關切。2006年胡錦濤主席訪問美國期間,中國旅美科技協(xié)會專門組織知識強國專家團隊,就重大課題和重大項目向中國領導人建言獻策,他們結合自己的專業(yè)、專長,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結合中國國情,針對中國農村教育、農村醫(yī)療合作、農村基礎設施、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農村生產方式的改革等方面的問題,從政策、法律、財政、金融、稅收等多角度提出了具體的措施和方法,為建設發(fā)展祖國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做出具有實際意義的貢獻。

胡錦濤總書記在2006年提出了“和諧世界”的新理念之后,得到華僑華人贊賞。他們通過開展各種各樣的講座、演講、游說政府官員等,不斷傳播中國仁愛、和諧、真誠等中華核心價值觀,增進西方社會對中國“和諧世界”理念的認識和了解。華僑華人已然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動力量。

第三,促進了“中國負責任大國”形象更加深入人心。毋庸置疑,華僑華人是所在國人民了解中國的主要窗口和橋梁,他們的一言一行在很大程度上也代表著中國和中國人的形象。在國家軟實力建設過程中,他們?yōu)樗茉靽倚蜗蠛途S護國家利益發(fā)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第一,華僑華人對中國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以及中國現(xiàn)實國情、方針政策、發(fā)展模式的了解和對外解疑釋惑,大大消除了國際上對中國的誤解和詆毀。第二,積極維護中國國家利益,反獨促統(tǒng)力量增強。自2000年以來,為反對“臺獨”的倒行逆施,全球五大洲8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華僑華人成立了180多個“反獨促統(tǒng)”組織、召開了30多次全球、洲際或區(qū)域性的“反獨促統(tǒng)”大會,“在全球對‘臺獨’形成強大壓力,為推動涉臺外交形勢向于我有利的方向發(fā)展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促進了國際社會對我國統(tǒng)一大業(yè)的理解和支持。”第三,通過積極參與和支持近年來中國主辦的北京奧運會和上海世博會等大型國際節(jié)事活動,積極傳播中華優(yōu)秀文化,維護國家利益,生動展示中國文化魅力,增進了國際社會對中國的認識和了解,凝聚了海內外中國人的意志,愛國愛鄉(xiāng)熱情空前。第四,世界各地華僑華人社團成長迅速,它們通過舞臺藝術展示、圖書、音像等形式,宣傳中華民族歷來愛好和平的理念,以豐富的中國歷史資料來宣傳中國傳統(tǒng)文化注重“協(xié)和萬邦”的理念,以此回應甚囂塵上的“中國威脅論”,不斷消除一些國家對中國的誤解和詆毀,大大改善了中國的國際形象。第五,透過資助行善加強華僑華人在當地的影響力,以此傳播中華民族助人為樂、誠實守信等價值理念,提升祖(籍)國形象。例如2010年2月,智利發(fā)生大地震后,智利中國和平促統(tǒng)會副會長郁飛和許敬言,第一時間帶著價值數萬美元的救災物資,驅車30多個小時送往重災區(qū)。華僑華人急公好義的表現(xiàn),受到智利上至總統(tǒng)、下至普通民眾的稱贊。

(二)華僑華人在國家“軟實力”建設中面臨的問題及原因

由于華僑華人分布廣,人數多,所處的國家、地區(qū)存在很大差異,加上一些客觀條件限制,他們與祖籍國聯(lián)系有疏有遠,致使他們在中國國家軟實力建設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從中國自身情況來看,由于工作中的偏差和制度上的安排等原因,也會導致華僑華人作用發(fā)揮有限。主要表現(xiàn)在:一是豐富的文化資源沒有得到充分重視和利用,文化逆差現(xiàn)象嚴重。中國雖然擁有幾千年的歷史文明產生了優(yōu)秀的文化成果,但卻沒有把這些文化資源轉化為強有力的文化競爭力。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和傳播存在“赤字”的現(xiàn)象突出。多年來,中國圖書進出口貿易大約是10∶1的逆差,出口的圖書主要是銷往一些亞洲國家和中國的港、澳、臺地區(qū),面對歐美的逆差則達100∶1以上。二是國家軟實力建設模式單一,海外華文媒體整體實力不強。國家軟實力建設還主要依靠各級黨政機關、主流媒體等自上而下的強勢宣傳和直接教育,發(fā)展動力不足,尤其是國家軟實力建設還沒有成為一種文化自覺。海外華文媒體還不夠強大,手段單一,輻射面不廣,市場占有率十分有限,多拘泥于華人社區(qū),中華文化傳播力不強,滲透力不夠。三是海外華人優(yōu)勢資源整合不力,精英人才流失嚴重。海外中國華人形象仍未得到徹底改變,“排華論”“中國威脅論”仍然存在,良好中國形象建設任重道遠。四是國家軟實力建設信息不對稱,主觀訴求和客觀理解存在偏差,使用的手段和策略過于主觀,致使效果不佳。

造成以上問題的主要原因主要源自于主客體的外部因素、社團群體自身因素、個人和內部因素等。

第一,從外部因素來看,一是中國與華僑華人居住國關系的好壞不僅直接攸關所在國對待華僑華人的態(tài)度,也影響華僑華人發(fā)揮的作用。二是華僑華人所在國的外部環(huán)境也會對我國國家軟實力構建產生負面影響。三是從國家軟實力建設的主體來看,也存在一些問題。首先是認識不到位,對如何發(fā)揮華僑華人在建設國家軟實力中的作用束手無策。缺乏系統(tǒng)的理論梳理和深入研究,對華僑華人與國家軟實力建設從內在關系到外在形式,急需理論構架和路徑探究,以便構建起具有中國特色的華僑華人學,更好地指導實踐。其次是在“頂層設計”上缺乏周密安排,缺乏整體性的戰(zhàn)略思考。長遠戰(zhàn)略考慮少,短視行為多;重視精英層面的多,關注廣大華僑華人發(fā)揮作用的少;比較重視發(fā)揮西方發(fā)達國家華僑華人作用,不太重視發(fā)展中國家的華僑華人的作用。再次是僅注重與傳統(tǒng)友好僑社的密切聯(lián)系,發(fā)揮新僑社橋梁紐帶作用還有待加強。四是中華文化傳播手段單一,輻射面有限,常常講過程、講形式,不太注重效果,缺乏信息溝通與反饋。

第二,從社團群體自身方面來看,華僑華人社團資源整合不力,直接影響他們在軟實力建設中的作用。由于華僑華人社團成立的背景、目的、政治取向、訴求功能等不一樣,常常各自為政,缺少溝通,相互詆毀,致使矛盾重重,直接影響華僑華人社會的整體性、同一性,這不僅不能維護自身權益,施加影響,建立起華僑華人良好社區(qū)形象,更談不上透過自身言行來幫助祖(籍)國樹立良好國際形象。海外華人媒體數量較少,內容質量不高,知名度低,作用十分有限。

第三,從華僑華人自身因素來看,大部分華僑華人仍難融入居住國主流社會,影響華僑華人在國家“軟實力”建設中作用的發(fā)揮。盡管華僑華人的軟硬實力有了顯著提高,但在全球信息、人才、資本流速加快的今天,華僑華人也面臨著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其中之一就是不能很好地融入當地主流社會,不少人還基本游離于當地主流社會之外。導致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可以概括為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兩個方面。從客觀原因來看,移民國對于華僑華人的誤解和一些意識形態(tài)上的分歧,以及兩種文化的沖突和生活習慣的差異導致了現(xiàn)在的局面。移民國對外來移民融入當地社會的限制比較多,包括從業(yè)限制、入籍語言考試的要求較高等。再從主觀原因來看,一是華僑華人在融入過程中的最主要的障礙是語言不通,再加上社交能力不高、文化差異,以及經濟基礎相對薄弱,融入當地社會的能力有限。二是文化歸屬感缺失,老一輩的華僑華人客居思想較為明顯,只關注物質方面的滿足,對當地社會關注不夠,參與政事的愿望不強烈。很多在美國生活的華人都會描述他們渴望的“中產”生活——滿意的薪水、城中的公寓、鄉(xiāng)間的別墅、每年的度假。他們大多不會奢望能夠在美國政壇上留下什么軌跡。從就業(yè)取向上看,82.4%的華人在私營部門工作,而在政府部門工作的僅為14.1%。三是一些外出務工華僑華人接受教育水平不高,自身素質較低,不尊重當地風俗習慣,出現(xiàn)違法犯罪、傷風敗俗等行為。華人在移民國不會求同存異,也是造成融入當地社會困難的原因。一些華商急功近利,盲目追求經濟利益而又不注意與環(huán)境和社會的融合的發(fā)展模式毀掉了華商的聲譽,最終對華人的發(fā)展帶來了負面影響。

三、華僑華人與建設國家軟實力的路徑構建

在全球化背景下,國家之間的競爭不僅越來越表現(xiàn)為國家綜合國力的競爭,同時也是國家軟實力的較量,因此在國家硬實力不斷提高的同時,軟實力的建設及其路徑構建已經迫在眉睫。關于國家軟實力的路徑構建,多數學者將國家軟實力構建的重點放在中國文化的傳播上,他們認為文化是國家軟實力的核心,作為一個擁有5 000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構建國家軟實力的著力點自然就落到了傳統(tǒng)文化的開發(fā)和挖掘上來[5]。還有的學者將我國國家軟實力的建設歸結為對“中國模式”的宣傳和傳播[6]。其實,無論是作為軟實力核心的文化傳播,還是“中國模式”在海外的影響,華僑華人無疑是最好的橋梁,他們本身就代表中國存在于世界各地,是中國與所在國之間的重要橋梁[2]。因此,充分發(fā)揮華僑華人在構建國家軟實力中的作用,必須從認識層面、目標層面、操作層面等加以系統(tǒng)布局,做好路徑設計與選擇。

(一)增強對華僑華人在建設國家軟實力中重要性的認識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外交和僑務工作實踐證明,海外5 000萬華僑華人雖然身處異鄉(xiāng),但是他們與祖(籍)國血脈相連,他們憑借自身優(yōu)勢,在配合我國外交工作、增進我國與其他國家的友好往來和文化交流、支持祖(籍)國統(tǒng)一大業(yè)、傳播中國形象、引進外資促進祖(籍)國經濟發(fā)展方面都發(fā)揮了獨特的積極的作用。進入21世紀以來,華僑華人在構建國家軟實力中的作用更加凸顯。為此,一是要樹立宏大視野,從全球戰(zhàn)略的高度充分認識華僑華人能夠憑借他們的優(yōu)勢和所處的環(huán)境,在建設國家軟實力中發(fā)揮更大作用。二是在充分考慮華僑與華人身份的差異性,以及所在國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環(huán)境等客觀因素的基礎上做好“頂層設計”,謀劃好可操作性的路徑,讓他們的行為成為建設國家軟實力的一種文化自覺。三是要營造良好環(huán)境,鼓勵華僑華人為國家的軟實力建設建言獻策;制定保障措施,提供相應的法律保護和援助,使海外華僑華人能在建設中國國家軟實力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發(fā)揮好自己的作用。

(二)為華僑華人在建設國家軟實力中發(fā)揮作用構建平臺

平臺建設是海外華僑華人更好地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服務國家軟實力建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近年來,通過國僑辦和各地民間組織的努力,華僑華人和祖(籍)國的關系正日益密切,但由于海外華僑華人人數多、分布廣,加上許多華二代、華三代成長在海外,對其祖(籍)國了解甚少,因而構建海內外交流平臺,加強與海外僑胞的交流,增進與海外僑胞的感情聯(lián)系刻不容緩。

第一,構建海外聯(lián)絡平臺,密切華僑華人與祖(籍)國的聯(lián)系,推動交流與合作。一是要依托海外社團,加強同他們的聯(lián)系和合作,定期開展交流推介活動,實現(xiàn)資源的共享,促進共同發(fā)展。尤其是要重點扶持有實力、有影響、講團結、做實事的對我友好社團,組織有規(guī)模、有影響力,能夠代表國家文化水平的大型文化活動,促進不同背景的華僑華人群體之間的了解,增強新生代華僑華人對中華文化和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并積極參與、支持友好社團在海外舉辦的世界性、區(qū)域性聯(lián)誼懇親活動,并鼓勵和協(xié)助華僑華人地緣性、宗親性社團回到祖(籍)國舉辦各種活動[7]。二是打造信息交流平臺,及時收集反饋華僑華人對祖(籍)國訴求的各種信息,密切鄉(xiāng)情,傾聽鄉(xiāng)音。三是利用他們熟悉國外的有利條件增辟海外工作聯(lián)絡點,使之成為我國對外開放和經貿合作的中介網絡和信息渠道[8]。通過他們的引進和介紹,讓更多的中國人走向世界,也讓更多的華僑華人回到祖(籍)國參與建設。四是利用現(xiàn)有的活動平臺拓展華僑華人民間組織的工作面和工作深度,擴大其影響力[9]。五是定期邀請華僑華人定期回到祖(籍)國參觀訪問,讓他們感受祖(籍)國的發(fā)展和變化,深化認識,加深理解,為傳播中國模式奠定思想和理念基礎。有條件的僑鄉(xiāng)可以設立“華僑之家”等活動中心,宣傳華僑華人的發(fā)展歷程和愛國愛鄉(xiāng)的舉動,豐富僑鄉(xiāng)文化內涵,同時為歸僑僑眷、海歸人才定期舉辦活動提供場所便利。

第二,構建宣傳平臺,傳播弘揚中華文化。首先,要以各種形式和陣地來開展僑務對外宣傳工作,不斷加強與海外鄉(xiāng)親的文化交流。一方面要發(fā)掘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把代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藝術產品奉獻給海外華僑華人,增強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輻射力和感染力;另一方面還要大力支持海外華僑華人在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舉辦慶祝活動,例如在中秋月組織賞月活動、端午節(jié)賽龍舟包粽子、過春節(jié)等等;更要利用網絡將祖(籍)國和家鄉(xiāng)的新發(fā)展新變化介紹給遠在海外的華僑華人同胞。其次,要做好華僑華人居住國的華文媒體工作。雖然我國傳媒業(yè)發(fā)展迅速,但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還相當薄弱。為此,我國應該采取措施支持有重要影響力的海外華文媒體的發(fā)展,鼓勵他們在服務僑胞、促進華僑華人融入當地主流社會的同時,積極宣傳介紹中國的發(fā)展進步,弘揚中華優(yōu)秀文化,宣傳中國發(fā)展模式,堅持客觀地介紹中國的時事消息和風俗國情,對中國的外交政策與政治立場作出公平公正的報道,積極推動所在國與中國的了解與交流。

第三,構建教育平臺,維系僑情僑心。教育既是傳承中華文明的載體,也是維系華僑華人的紐帶,同時是通過華僑華人的渠道準確地向西方傳播中國聲音的橋梁。首先要加強對華僑華人的傳統(tǒng)文化教育,培養(yǎng)華裔認同感?,F(xiàn)在海外絕大多數華僑華人是愛國愛鄉(xiāng)的,但他們未必真實地了解祖(籍)國的形勢和發(fā)展趨勢[10]。所以,國內要加大智力、經費支持力度,強化世界各地的華文教育,以增強華僑華人和華二代、華三代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讓華僑華人懂得祖(籍)國的所思所想,理解我們的立場觀點,然后通過他們自己的語言傳播我們的聲音,解釋中國立場。其次,加強華文教育的基礎建設,為華文學校提供教材、現(xiàn)代化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專家;建設華文教育基地,把在世界各國各地建立各種海外華僑子弟學校工作列入僑務工作的重點,所需費用列入政府年度預算,為華文教育的發(fā)展營建良好環(huán)境等[11],使他們在學習之中強化對祖(籍)國、祖籍地文化的認識,提升他們作為華僑華人的榮譽感和使命感。再次,要通過組織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如暑期夏令營、尋根問祖團等,讓華僑華人子女接觸祖(籍)國,親身感受豐富多樣的、具有中華特質的社會現(xiàn)象、風土人情,學習更多的文化知識,創(chuàng)造條件讓華僑華人子女在社會環(huán)境中認知、體驗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自覺成為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使者,提升他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作為華僑華人的自信力。

(三)以僑為橋傳播中華優(yōu)秀文化

我國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僑務工作。多年來我國僑務文化工作在凝聚僑心、發(fā)揮僑力,關注僑界民生,聯(lián)系僑胞等方面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但在新形勢下,我國必須以中華傳統(tǒng)文化為紐帶,進一步加強僑務文化工作,以僑為橋傳播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提升國家軟實力。

首先,要以中華傳統(tǒng)文化為基礎生產出更多更好的文化藝術作品。中國是一個文化資源大國,但同時也是一個文化“赤字”大國。要更好地開展新時期的僑務工作,緊緊抓住文化這條紅線,通過挖掘華僑華人文化、杰出人物資源創(chuàng)造出更多既能反映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又能體現(xiàn)當代中國與世界各國友好關系、展示中國道路、中國人物風貌的作品。目前我國在這方面的工作還有很大差距,精品力作十分有限。因此,國家涉僑涉外部門應該加大與文化藝術部門協(xié)作力度,精心創(chuàng)作一批反映僑情,再現(xiàn)僑心的好作品來,以此開創(chuàng)新時期僑務文化工作的新局面,并通過文化藝術作品的傳播消除世界對中國產生的誤解。

其次,依托文化產業(yè)發(fā)展,實施僑務文化“走出去”戰(zhàn)略。實施僑務文化工作“走出去”戰(zhàn)略,是促進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在廣大海外僑胞中間的傳承、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量,進而提高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途徑[12]。但要發(fā)展文化產業(yè),必須擁有一大批高端的創(chuàng)意人才。無疑,海外華僑華人群體文化創(chuàng)意人才濟濟,他們多處在全球化最前端,對世界需要中國什么樣的文化產品有著很好的把握,因此國家應該出臺相應的政策,開放領域,吸引更多的華僑華人文化創(chuàng)意人才回(來)中國,與本土化有效結合,創(chuàng)作生產輸出更多適合全球市場的文化產品。為此,我國僑務文化工作需要做到與時俱進,以“傳播中華優(yōu)秀文化”為基礎,以僑社需要為導向進行文化創(chuàng)新,盡可能向海外華僑華人提供各種形式的文化文藝作品等等。同時,在進行僑務文化工作自身創(chuàng)新的同時,也要重視華僑華人文化自身發(fā)展的需要,協(xié)助他們做好中華文化與本土化文化的融合與創(chuàng)新工作,讓更多的中華文化元素能夠進入主流社會。

(四)建立廣泛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開展僑務公共外交

海外僑胞經過長期的努力和發(fā)展,部分已經融入到所在國的主流社會,他們中的一些人在居住國取得了一定的經濟和政治成就,社會地位不斷上升,具有開展“僑務公共外交”的優(yōu)勢和有利條件。每一位僑胞都是公共外交大使,在國際舞臺上展示一個真實的中國應該是廣大海外僑胞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建立起最廣泛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如今華僑華人很多是所在國的技術精英、政治精英等,他們擁有較高的知識水平和廣泛的人脈資源,他們中的有些人甚至可以影響中國與所在國的關系。為此,一是我國尤其要做好這一批人士工作,透過他們的橋梁和紐帶作用,爭取所在國各行各業(yè)的中間人士,并有選擇地邀請他們和華僑華人精英一起到中國參觀訪問,增進了解,借助他們所談參訪感想,所撰寫刊發(fā)文章,提升中國在國際上的良好形象。二是更要鼓勵華僑華人精英利用自身的影響力宣傳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一貫負責任的立場、觀點和態(tài)度,以及在對外交往中堅持平等互利、和平共處的外交政策,塑造中國良好的大國形象。

(五)健全完善法律法規(guī),為維護華僑華人合法權益提供法律保障

長期以來,我國政府對僑務工作高度重視,已經出臺了一系列涉及華僑華人和歸僑僑眷問題等各個方面的僑務法律法規(guī),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法》等等,為維護歸僑僑眷合法利益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華僑華人回國投資創(chuàng)業(yè)、回國定居、工作及探親旅游等越來越多,加上他們特殊的身份,現(xiàn)有的政策法規(guī)和措施已經不能完全滿足人才、資金、技術等深層次交流的客觀需要。因此,要想發(fā)揮華僑華人在建設國家軟實力中的作用,就必須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法規(guī)制度,為他們履行職責和義務創(chuàng)造條件,提供有效保障。

首先,在提高政府行政機關保護歸僑僑眷合法權益的能力的同時,要利用各種形式的媒體向全社會特別是海外僑胞加大宣傳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力度,努力在全社會營造依法護僑的社會氛圍,讓廣大的歸僑僑眷自覺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利益。同時也要開通各種渠道,及時獲得歸僑僑胞的建議和意見,及時處理他們的問題和困難。

其次,實施有區(qū)別的工作原則。綜觀國內的法律法規(guī),歸僑僑眷的合法權益得到了保障,但對于海外華僑華人的權益保障方面,我國的法律尚屬空白。在發(fā)揮華僑華人在建設國家軟實力中的作用時,國家要充分考慮他們所處的特殊地位,為他們履行職責創(chuàng)造良好的法律環(huán)境。相關部門必須本著“一視同仁,不得歧視,根據特點,適當照顧”的僑務工作原則,從保障海外華僑在中國國內的合法權益出發(fā),盡快制定并頒布有關保護華僑權益方面的法律。但在具體的工作中對華僑與華僑華人身份要有區(qū)別,不搞政治宣傳,不搞強制性規(guī)定,營造寬松環(huán)境,用事實說話,使他們在服務中國國家軟實力建設中完全出于自覺。

最后,充分利用外交手段關注和協(xié)助海外華僑華人改善他們在所在國的處境,建立安全預警機制,保護華僑華人利益,凝聚華僑華人族群的力量。隨著中國的崛起,海外華僑的安全問題變得異常緊迫。為此,一是我國有關部門要加大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的研究力度,使國家從戰(zhàn)略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強海外華僑突發(fā)性事件預警系統(tǒng)建設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同時,切實做好海外華僑突發(fā)性事件預警系統(tǒng)建設的理論研究和制度設計。加大經費投入,鼓勵并依托涉僑部門、高等學校、科研單位和海外華僑社團等,整合研究力量,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從理論、應用、政策幾個層面積極開展海外華僑突發(fā)性事件預警系統(tǒng)的理論研究和對策研究,做好國家在安全預警、社會風險評估、預警施救、實施保障等方面的制度設計,確保預警系統(tǒng)科學、可行、高效、運轉有力。二是要建立海外華僑突發(fā)性事件安全預警系統(tǒng)。這一系統(tǒng)的建立涉及到國家外交、僑務、商務、教育、科技、國家安全等各個方面,戰(zhàn)線長,范圍廣、政策性強、要求高,因此需要國家從安全預警系統(tǒng)開發(fā)、全球網點構建、預先發(fā)布警告、安全預案制定、保障措施和財政投入支持、民間參與與海外力量借用、理論研究與政策支撐等各方面做好宏大構架,不斷增強海外華僑突發(fā)性事件安全預警的前瞻性、科學性、針對性和準確性,變被動應對為主動應對,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風險和人身財產損失,全面提升華僑突發(fā)性事件的預警能力和水平。三是依托國家有關職能部門組建統(tǒng)一的海外華僑突發(fā)性事件預警領導協(xié)調機構和辦事機構,本著“平時預警,事時應急”的原則,積極推進涉僑安全預警的法律法規(guī)建設,精心做好預警情報收集、預警信息分析、社會安全環(huán)境監(jiān)測監(jiān)控、專家安全咨詢、具體業(yè)務指導等工作;編制、審核涉僑突發(fā)性事件應急預案并組織實施,為國內實際工作部門提供政策導向,為海外華僑社團傳遞安全信息和業(yè)務指導。四是充分發(fā)揮國際合作在華僑突發(fā)性事件預警中的作用。海外華僑突發(fā)性事件具有異域的廣闊性、涉事的群體性、訴求的多樣性、應對的特殊性、施救的及時性等特點,加強我國政府與華僑居住國政府之間、與華僑社團之間以及國際組織、友好人士之間的合作必不可少。五是加強海外華僑突發(fā)性事件信息反饋機制,形成一個環(huán)形信息運行系統(tǒng),以檢驗系統(tǒng)的運行效果,進一步完善系統(tǒng)的運行機制。

(六)加強理論和實踐研究,為更好地發(fā)揮華僑華人作用提供理論支撐和指導

華僑華人與國家軟實力建設是一個龐大的系統(tǒng),它涉及面寬、范圍廣、敏感性強,處理不好兩者關系,會適得其反。但通過對國內權威檢索工具中國知網CNKI進行文獻檢索,以華僑華人和國家軟實力作為主題的研究,截至2012年6月,共搜索出的記錄僅有9條,這說明對于華僑華人在國家軟實力構建中的理論研究還相當匱乏。因此,加強華僑華人與國家軟實力建設理論研究十分緊迫。

當前,要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系,就必須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向度解決好幾個問題,如:如何發(fā)揮華僑華人的優(yōu)勢提升國家軟實力?在中國崛起的背景下如何提高中國僑務工作水平、健全有效機制?策略手段如何構建?如何處理好華僑華人自身利益與居住國和祖(籍)國的關系問題?等等。為此,國家應該加大研究經費的投入,增加專門的華僑華人研究理論研究機構,明確方向、制定規(guī)劃、團結學者、加強聯(lián)系,推動華僑華人與國家軟實力的理論和實踐研究,盡快培育具有中國特色的“華僑華人學”新興學科。還可以依托高校進行華僑華人與國家軟實力建設的專項研究,增加相關的重點研究基地,在有條件的高校成立專門的華僑華人研究院,并鼓勵高校專家學者參與到華僑華人與國家軟實力建設的項目研究中來,以豐富理論研究成果,指導實踐活動的進行。要注重相關人才的培養(yǎng),鼓勵學術爭鳴。在豐富學術理論的同時,更要將已有的理論成果積極地指導實踐,把相關工作落到實處,真正地將華僑華人在國家軟實力建設中的作用發(fā)揮出來。

(七)建立健全僑情數據庫,做好信息反饋工作

建立健全僑情資料庫,做好信息反饋工作是發(fā)揮海外華僑華人在建設國家軟實力中作用的客觀需要和重要保證。改革開放后,我國海外華僑華人成員結構正在發(fā)生變化,尤其是隨著中國的崛起和綜合國力的增強,他們的社會地位和對祖(籍)國的態(tài)度也在改變。當前做好海外華僑華人數據庫建設已經迫在眉睫。為此,一是我國應高度重視廣大僑力資源,就海外華僑華人的分布、軟硬實力、社會結構等進行科學普查,并在此基礎上建立起比較完整的數據庫,打造開放性的共享平臺,及時聽取他們的心聲,了解華僑華人需求,幫助解決實際問題,煥發(fā)他們在建設中國國家軟實力中的積極性。在此基礎上,還可以重點調查了解諸如經濟、科技等兩三個領域的杰出人士,建立專門的數據庫,重點了解他們的專長和成就、投資領域、產業(yè)布局、有無回國合作的意向等等。這樣才能全面、準確地掌握僑情信息,并在此基礎上細致分析僑情特點,提高僑務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二是以平臺建設為抓手,有目的地加強國內與海外社團組織、華僑華人專業(yè)人士、華僑華人企業(yè)家的有效聯(lián)系,并以此為節(jié)點構建動態(tài)信息網。改革開放以后,由于政策的開放,許多領域的人才選擇了出國深造,他們中的大多數經過自己的努力奮斗成為了所在國該領域的精英人物,我們的僑情數據庫尤其要注重對這一階層人員的動態(tài)管理,將他們作為重點聯(lián)系對象,積極與他們取得聯(lián)系。要把祖(籍)國內部的發(fā)展動態(tài)展現(xiàn)給他們,也要鼓勵他們將自己的智慧回報給祖(籍)國,利用他們推進中國與所在國民間的合作交流??梢酝ㄟ^開展論壇等形式邀請各個領域的華僑華人專家回國,與國內的專家進行交流,尋求在各個領域的合作機會,推動中國和所在國之間的合作。三是建立信息反饋機制。華僑華人長期身居國外,他們對所在國的情況甚是了解,也時時刻刻關注著中國的發(fā)展,他們的建議往往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在信息化和網絡化的今天,可以利用網絡平臺定期收集海外華僑華人的建議和意見,并通過主辦連續(xù)性的資政內刊及時向黨中央國務院呈報海外華僑華人的諫言良策,為黨和國家做好海外華僑華人工作提供決策參考。

四、總結與展望

中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移民輸出國,各種數據表明,繼20世紀70年代末、90年代初期的兩撥移民潮之后,中國改革開放之后的第三撥移民高潮在進入新世紀的10年中已成愈發(fā)洶涌之勢。學術界對華僑華人的研究由來已久,研究內容、研究視野、研究方法也較為全面。在經濟全球化和世界多極化的發(fā)展趨勢下,“軟實力”成為一個國家綜合國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一個國家屹立于民族之林的重要支撐。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以及在多邊合作與磋商中的出色表現(xiàn),使世界掀起對中國“軟實力”及其影響的研究熱潮。近年來,國家“軟實力”建設問題,正逐步上升到國家戰(zhàn)略構建的層次。但是中國的“軟實力”仍處于起步階段,對中國國家“軟實力”的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或者紕漏之處,對于華僑華人與國家“軟實力”二者關系的研究更是鳳毛麟角,研究的層面視角較為狹窄,很多研究領域尚未涉及,已有的研究也存在不妥之處,需要進一步完善和補充。

(一)國內對“軟實力”的研究普遍存在對“軟實力”認識模糊的現(xiàn)象

對“軟實力”形式的認識存在偏差,普遍把文化產業(yè)、文化產品稱作軟實力,或者簡單地理解為文化產業(yè)、文化產值、文化對經濟的貢獻或文化在GDP中的比重。“軟實力”是一種認同感、吸引力,特定的文化和價值觀要轉化成“軟實力”需要一定的驅動力和機制以及本身應有的特質。

(二)正確看待華僑華人與國家軟實力之間的辯證關系

華僑與華人是兩個不同概念,華僑的身份仍是中國公民,而華人則是外國公民,如果把兩者混為一談,統(tǒng)統(tǒng)論說其在中國“軟實力”建設的作用也是欠妥的。在研究華僑華人與中國軟實力問題的過程中,我們覺得,有幾種時常出現(xiàn)的提法值得商榷,一不宜把華僑華人說成是中國的軟實力,二不宜把外籍華人的成就都說成中國的軟實力,三更不能把中外文化交流不加分析地簡單等同于中國的軟實力。在此問題上,本課題小組認為與其將華僑華人說成是中國在海外的“軟實力”,不如說他們是“東西文化交流的和平使者”“中外溝通的重要橋梁”或“東西文化的黏合劑”更為確切,更能為世人所接受。

(三)華僑華人“軟實力”研究及路徑構建逐漸成為新的方向

改革開放后出現(xiàn)的新移民多為知識移民、技術移民和投資移民,近幾年許多中國富人也加入到新移民的隊伍當中。新移民具有知識層次高,有一定經濟能力,出國目的是為了尋求更好的發(fā)展等特點,新移民中的許多人在移民國外后從事律師、醫(yī)師、工程師等職業(yè),參政意識較強,與老移民相比在所在國經濟、政治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由于出國時間不長,新移民與祖國的聯(lián)系更為緊密,對于祖國的情感也更為深厚,對祖國發(fā)展狀況更為關注,再加上新移民擁有更為廣泛的國際視野和豐富的知識和技能,新移民對國家各項建設以及中外交流所做的貢獻更大。同時,華僑華人在國家軟實力構建中的重要作用已然得到國家高層領導和廣大學術界的認可。

就目前的研究成果來看,華僑華人與國家軟實力的研究成果較為稀少,很多研究領域尚屬空白,研究前景寬廣。對于華僑華人與國家軟實力的研究應不局限于研究綜述、現(xiàn)狀分析、二者內在關系、重要作用等方面,而應擴展到華僑華人在構建國家軟實力中的路徑構建等方面,逐漸豐富研究內容,拓寬研究的領域。如何更好地發(fā)揮華僑華人在國家軟實力建設及其提升中的作用,構架起國家軟實力建設的新路徑直接關系到華僑華人在建設國家軟實力中發(fā)揮作用的強弱。以往研究成果證明了這一點,未來這一領域也仍將是需關注的重點。學界應該從戰(zhàn)略認識、“頂層設計”、發(fā)揮作用的差異性與策略設計、路徑選擇、保障機制等方面深化研究,以期推出更多具有重大理論和現(xiàn)實意義的新成果來,直接服務國家政策構建和出臺新法規(guī)。

[1]王軍.論華僑華人在中國對外開放和外交事務中發(fā)揮的獨特作用[D].北京:外交學院,2001:12-18.

[2]彭偉步,陳奕平.華僑華人增強軟實力面對諸多挑戰(zhàn) 需尊重差異性[EB/OL].[2013 -03 -13].http://finance.591hx.com/article/2012 -03 -13/0000140335s.shtml.

[3]陳正良,薛秀霞,何先光.析海外華僑華人在推動中國軟實力形成和發(fā)展過程中的作用[J].浙江學刊,2009(6).

[4]王煥芝.華僑華人文化形成與發(fā)展的文化學解析[J].八桂僑刊,2007(9).

[5]蘇曉,彭云峰.構建中國國家軟實力的戰(zhàn)略思考[J].戰(zhàn)略縱橫,2012(1).

[6]陳宇翔,薛光遠.我國政治轉型與文化軟實力之構建[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0(6).

[7]新會外事僑務局.發(fā)揮僑鄉(xiāng)優(yōu)勢和華僑華人作用的思路與對策[EB/OL].[2006 - 05 - 12].http://www.xinhui.gov.cn/export/xhqw/synr/tbtj/nw20060512145052.html.

[8]新形勢下發(fā)揮華僑華人作用的思考與建議[EB/OL].[2011-08 - 04].http://www.yzzx.gov.cn/article.asp?articleid=13954.

[9]楊剛,王志章.美國硅谷華人群體與中國國家軟實力構建研究[J].中國軟科學,2010(2).

[10]蘇喬軒.華僑華人應成為提升國家軟實力的重要力量[EB/OL].[2014 - 02 - 20].http://www.jsqw.com/html/dv_453172603.aspx.

[11]中國僑網.致公黨中央:正確認識對待和重視新華僑華人工作[EB/OL].[2008 -03 -17].http://www.chinaqw.com/news/200803/17/110392.shtml.

[12]廣東新聞網.僑務文化工作是提升國家“軟實力”的重要途徑[EB/OL].[2009 - 06 - 02].http://www.gd.chinanews.com.cn.

猜你喜歡
華僑實力華人
見證創(chuàng)新實力的躍升
何為“華人”?
英語世界(2022年9期)2022-10-18 01:11:58
我的華僑老師
華人時刊(2022年5期)2022-06-05 07:32:26
軟實力致勝
實力搶鏡
中外文摘(2020年18期)2020-09-30 14:47:04
華僑華人賀祖國70華誕:無論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贊歌
華人時刊(2019年19期)2020-01-06 03:22:58
海外華僑華人詠盛典
華人時刊(2019年19期)2019-11-18 10:59:27
華僑華人慶“國慶”度“中秋”
華人時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6
提升文化軟實力是當務之急
《華人經濟》雜志社特別鳴謝
華人經濟(2009年4期)2009-05-22 09:22:06
东丰县| 赫章县| 南昌市| 花莲县| 肇源县| 河东区| 龙山县| 渑池县| 巴楚县| 西城区| 连云港市| 汕尾市| 安顺市| 杭锦旗| 安仁县| 南部县| 那坡县| 永康市| 新丰县| 商城县| 阿拉善右旗| 琼海市| 连云港市| 德清县| 元氏县| 屏山县| 故城县| 荣成市| 翼城县| 武陟县| 张掖市| 普兰店市| 斗六市| 象山县| 宜春市| 宣威市| 武安市| 汾阳市| 吴忠市| 桃园市| 年辖:市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