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萍
(通化師范學院外語學院 吉林通化 134002)
兒童習得語言似乎毫不費力,又好又快這個現象早就被人們發(fā)現了。許多從兒童時期就開始學習英語的人,其學習效果似乎比起步較晚的成人好的多,究其原因,大抵是跟年齡有關系。許多學者對這個問題做了大量研究,但最終沒有定論,即使如此,學習年齡關鍵期的存在一直引發(fā)著眾多爭議,因此,二語習得關鍵期的存在與否,也成為教育界的謎團。
在語言習得關鍵期假說剛提出時便是以母語習得研究為基礎,而有趣的是,這一理論剛出現便于二語習得過程聯(lián)系在一起。研究者在年齡影響二語習得方面做了大量研究,以喬姆斯為首的生成語言學派便是其中之一。該學派主張兒童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習得語言并達到母語水平,是因為其有與生俱來的習得語言能力-語言習得機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這一觀點與這個假說在生理因素影響習得的層面上是相吻合的。不同的學科和研究領域媽的專家學者都對關鍵期假說這個焦點問題進行的大量研究,引發(fā)了很大的爭議。本文通過對兩個學派觀點的比較,對關鍵期假說的爭議問題進行進一步研究,并分析其合理性及對外語教學的啟示。
任何事物的出現,都會引發(fā)爭議,二語習得關鍵期假說也是一樣,在英語教學中既有支持的一方,也有反對的一派。從關鍵期假說出現開始,學者們就開始了對他持續(xù)不斷的爭議,在研究的傾向性上,支持派和反對派似乎相互持平。
(1)支持派。約翰森與紐皮特在二語習得領域里是支持關鍵期存在最有代表性的組合。他們的研究被支持關鍵期假說的學者認為是最具有權威性的,只要提及年齡問題都會引證他們的成果。約翰森與紐皮特在1989年的研究中以句法判斷為實驗材料,對46位母語為朝鮮語和漢語而且在不同的年齡段(3-39歲)移居至美國的人(實驗受試者)在英語環(huán)境下對英語語法的掌握情況進行了口頭測試。結果表明:在受試者中,3-7歲的移民到美國的英語水平與本地人不相上下;8-16歲移民到美國的英語水平有隨年齡增長而下降的現象;超過16歲移民到美國的,其語言水平與其它年齡組相比差異很大,而且其并未表現出與年齡有直接相關性。因為實驗中控制了受試者在美國生活的時間,揭示了二語習得能力與居住時間并無顯著相關。所以,約翰森與紐皮特得出的結論是:年齡會影響第二外語的學習,并且存在關鍵期。
(2)反對派。上一部分雖然有許多證實二語習得關鍵詞存在的證據,然而,持反對意見的人也很多。對于二語習得關鍵期的研究,前人們付出了很多心血。其中最著名的博得宋在對此項目進行了大量研究后堅決的否定了關鍵期的存在。他在這一方面的主要貢獻是以將英語作為母語、法語作為第二語言的人群作為實驗對象并進行研究,從而判斷這一群體的語法學習能力。研究結果表明,雖然年齡越小,優(yōu)勢越大,這一結果存在,但是在一些年齡稍大的孩子中,其學習語言的能力并不遜色于年齡較小的孩子,尤其是在語法判斷方面,甚至與本地人持相同水平。這一結果也顯示年齡并不是決定第二語言學習能力的根本因素。此外,美國的莫里斯也有一個著名的實驗論證這一觀點,該實驗中的研究對象為以西班牙為母語,以英語為第二語言的美國人,研究結果表明在15歲之后移民到美國的受試者其英文水平與以英文為母語的人水平相當,這一實驗顛覆了關鍵期假說存在的第二個條件,也使得這一盛行的假說存在性遭到了挑戰(zhàn)。
二語習得關鍵期假說的存在引發(fā)了許多爭議,教育學、心理學的各界泰斗既有支持、也有反對,究其原因,對關鍵期假說的界定過于簡單粗暴很可能是關鍵所在。在二語習得關鍵期假說中,外語學習的過程被簡單的認定為是某一物體,而非一段整體過程。正是由于這樣的原因,語言學習中語法、語義、句式等學習要點都被忽略。當然不管怎樣,這個假說對外語教學都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對外語教學工作提供一些啟發(fā)。
(1)適度平衡知識與能力的關系。外語水平的有效提高,并不在于掌握了多少詞匯量、懂得多少語法,關鍵在于激發(fā)語言學習的興趣和掌握外語學習的有效手段。因此平衡知識與能力的關系,在外語教學中非常重要,首先要糾正學生的思想,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2)適當重視發(fā)音標準流利的學習。外語學習的目的在于交流,而不是知識儲備,如果一開始的學習就讓學生走入了發(fā)音不標準不流利的誤區(qū),將會耽誤學生的醫(yī)一生。借鑒二語習得關鍵期假說的存在,年齡對語言學習或許有借鑒意義,因此在兒童時期學習外語,就必須對外語的發(fā)音加強重視,尤其是重視發(fā)音的標準性和流利性。
(3)掙脫情感束縛。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習語言會被印上強烈的社會色彩,很多成人學習外語時會害怕發(fā)音不準、耐力不足而不敢面對失敗,甚至怕別人笑話自己。這種情感束縛對學習的制約性很大,因此要學習外語,必須突破情感壓力,放下過強的自尊心,明確學習目的,放開心態(tài)去學習語言,外語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可注重這一點。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來,雖然外語的學習在一定程度上收到了年齡的影響,但是并不是絕對因素。對二語習得關鍵期的存在與否,需要更多學者專家們、教學一線奮斗的同仁們繼續(xù)研究。然而上述分析對一線教訓有著許多借鑒意義,其一是教師在教學中不過過分注重年齡因素,外語的學習與年齡大小并無直接聯(lián)系,也不能作為教師教學成績的衡量標準;其二是外語教師必須把握學生的心理狀況,在教學過程中有必要實行個體化教學,這樣才能更好的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取得良好的教學成績。
[1]陸效用.語言習得“關鍵期假說”和“一條龍”英語教學[J].外語界,2004(1):62-68.
[2]劉振前.第二語言習得關鍵期假說研究評述[J].當代語言學,2003(2):158-172+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