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剛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學院,河北 廊坊 065000)
近年,隨著社會結構的不斷復雜和自然環(huán)境的日益惡化,各類災害事故頻發(fā),搶險救援已逐步成為公安消防部隊最為重要的職能之一,對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與社會的穩(wěn)定發(fā)展都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對于我國消防領域或消防人員而言,搶險救援的發(fā)展歷史并不長,可以說是一個較為嶄新的領域,雖具有一定的經驗,但尚未形成系統完善的救援理論體系,且救援專業(yè)知識與技能的缺乏也成為消防人員提高救援綜合能力的最大障礙。因此,消防院校在設置十分必要的救援課程的同時,還必須注重救援課程教學的不斷充實和發(fā)展。
消防院校的救援課程是一門講授常見的災害事故尤其是火災事故的現場救援過程中的組織指揮、處置程序和救援相關知識與技術的課程。本課程具有理論性、實踐性和實用性均較強的特點,旨在培養(yǎng)學員災害事故應急處置的初級組織指揮能力和基本救援操作能力。目前,在大多數消防院校中,其課程教學主要呈現出以下特點:
對于我國消防而言,其救援課程屬新興、交叉的綜合性學科,知識理論體系龐大,涵蓋了組織指揮、應急管理、后勤保障、裝備使用及其救援技術等內容,涉及化學、管理學、衛(wèi)生醫(yī)學、信息技術、地質勘探、森林防滅火、機電工程、道路橋隧工程等多個基礎學科。經過了近20年的發(fā)展,這門課程雖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但相較于國外先進水平來說,仍存在較大的障礙或困難。因此,目前我國救援課程的教學與實踐仍急需進一步發(fā)展。
救援任務作為消防部門和消防人員的最為關鍵的任務之一,其課程的有效開展與教學十分重要,必須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救援課程教學既要優(yōu)化基礎理論進行專題課程設計,力求實現專題搭配合理、內容銜接有效,又要精選教學內容,區(qū)分基礎內容、核心內容、重點內容和難點內容,確保教學內容體系的完整、重點突出、貼近實際、滿足需求。同時,救援具有實踐性強、危險性較大的特點,救援任務突發(fā)、屬于非常態(tài)下的行動任務,教學主要應采取現場模擬、桌面推演、模擬演練、綜合演習等實踐性方式進行。
通過實際觀察與分析,結合消防院校救援課程的設置與培養(yǎng)目標,筆者發(fā)現,目前我國消防院校救援課程教學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目前,我國許多消防院校均開設了相關的救援課程,但是,通過國內外經驗的對比發(fā)現,國內學科體系的架構并不完善,相關課程的設計偏重于宏觀性培訓,重管理輕實踐,救援內容的呈現也較為零散、缺乏系統性,主要以傳統授課、講座、報告等形式為主,缺乏精致具體的實戰(zhàn)演練,檢驗反饋及專業(yè)化評價。另一方面,救援課程與實踐指導的相關研究較少,理論仍不成熟,這也為課程的進一步發(fā)展形成了障礙。
縱觀我國消防院校的救援課程設置與開展的具體情況,其以面授新形勢為主的基礎理論知識較多,而實際操作、實際演練及具體實踐經驗反饋等環(huán)節(jié)較為缺乏。在課程建設中,雖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從救援概述、救援裝備、救援技術、救援組織指揮與救援信息化建設五個方向進行專題式的教學,但因教學時間限制、學科基礎薄弱、師資力量不足等原因,每個專題的教學只介紹了框架結構,零散、缺乏一定的系統性。另一方面,目前我國消防院校的場地建設、實驗基地建設和校隊聯合辦學等仍在設計計劃之中,故實踐性教學的內容較少,僅達到全部課程的1/4。
由上述分析可知,消防院校的救援課程屬于一個新興、交叉性較強的學科,其理論知識體系并不完善,且國內對其相關知識的研究較少,因此,其課程開展難免會受到教師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不足的限制。另一方面,我國消防院校的信息化建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信息水平低、智能化教學差,如救援指揮模擬系統的開發(fā)與研究,救援基礎數據庫的建設與進一步發(fā)展等等。
針對消防院校救援課程的設置特點、培養(yǎng)目標及其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筆者認為,消防院校救援課程的教學應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發(fā)展與改進。
救援課程,作為消防部隊和消防人員學習與訓練的核心知識課程,其課程體系建設應是一項先導性、基礎性、戰(zhàn)略性的工程,其建設發(fā)展水平不僅直接關系著消防部隊救援指揮和技術人才的培養(yǎng),而且對于推動國家穩(wěn)定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救援學科建設應以消防院校救援教研室為核心,以現有的救援理論、救援技術、指揮管理、信息技術及相應的設備研發(fā)等教研室為基礎支撐,以體現應對多種任務和著重研究救援實際問題的教學和科研為方針的救援學科體系。
所謂案例教學,就是通過引用“案例”開展教學的一種方法。即,在教師指導下,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需要,設置一個或幾個案例,引導學生參與調查、閱讀、思考、分析、討論、表達和交流等活動,讓學生在具體問題情境中積極思考、探索,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消防院校救援課程應積極引進案例教學法:
首先,應通過基層調研、錄像等多種途徑積極搜集相關案例資料,并根據教學目的,對已搜集的案例資料進行遴選、組織專題調研,撰寫案例,以構建豐富的案例庫,為實施案例教學提供基礎。同時應注意,案例庫不是一成不變的,應與時俱進,隨著消防部隊搶險救援工作的發(fā)展不斷完善。因此,必須與消防部隊建立長期密切的合作,建立與消防部隊聯手建造、資源共享的合作機制,及時吸納其搶險救援工作的新情況、新問題和新經驗,掌握一手鮮活、生動、典型的案例教學素材。
其次,根據救援課程特點,案例教學應采用課堂討論式,第一要熟悉案例,分組討論,主要由學員組織、各班長召集、學員自主完成,并形成講話稿。第二要教師引導,學員討論。教師針對討論案例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設問,學員討論,由各班代表發(fā)言,其他學員有不同觀點時可提出異議。再者,歸納總結,點評案例。案例討論后,教師進行案例點評和系統總結,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這也要求教師要具有扎實的搶險救援理論功底和較高的綜合素質。
第三要撰寫案例分析報告,以此來鍛煉和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全局觀念和書面表達能力。案例教學中,學員是主體,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去思考、辯論、決策和選擇、去解決案例中的特定問題,而且要引導學生探尋特定案例情景復雜性的過程及其背后隱含的各種因素和發(fā)展變化的可能性。
為促進我國消防院校救援課程的進一步發(fā)展,應廣泛增設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等方面的新內容,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拓寬教學手段,在完善以往實踐性教學手段的基礎上,增加參觀消防部隊建設、參與部隊演練等教學手段,強化和擴大教學領域。首先,可精選知識結構合理、有組訓教學能力的教官,讓學員接觸與領會一線實踐經驗。其次,構建院校與消防部隊共享資源、訓練基地的機制,讓學員通過實地訓練鍛煉自己,增強認識。最后,建立消防部隊綜合演練制度,形成“總部主導、統一指揮、職責明確、反應靈敏、協調有力、運行高效”的應急救援聯動機制。使學員能經常參與到應急救援綜合演練的實戰(zhàn),不斷提升救援能力。
救援課程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離不開良好的教育隊伍,因此,消防院校應把救援學科的教研隊伍建設作為一項基礎工程來抓,建立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yōu)良的團隊。要通過參加輪訓、參加學術交流等,不斷更新教員的知識結構,使其成為救援學科名副其實的學術帶頭人。同時,有計劃地安排青年教員在職或脫產學習,出國學習或進修深造,大力培養(yǎng)后備人才。其次,還應加大救援信息化內容、實現現代化教學。在基礎訓練中增加信息化應急救援理論、網絡、通信基礎知識等內容;在專業(yè)訓練中增加衛(wèi)星通信設備、綜合指揮車、應急指揮平臺等信息化裝備訓練,更新學員的知識結構。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消防院校的救援課程教學仍處于初級探索階段,還有許多問題和內容需進一步研究與探討,因此,消防院校必須注重在鞏固已有教學成果的同時,從加強學科建設、引入案例教學、強化實際演練及增強師資力量和信息化建設等四個方面入手,力爭促進消防救援課程的不斷發(fā)展與完善。
[1]于力.搶險救援課程中的案例教學[J].武警學院學報,2007,(8).
[2]趙石楠.消防院?;瘜W課程的教學策略思考[J].大學教育,2013,(7).
[3]馬囡堃,湯海翔.我校野外綜合演練課程設置及教學模式初探[J].新疆警官高等??茖W校學報,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