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封立正(1986—),男,漢族,河北邯鄲市人,法律碩士,單位:青海民族大學法學院,研究方向:法理學。
摘要:當前,少數民族文化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zhàn),如何保護少數民族文化,維護少數民族的文化權利是我國實現多民族和諧相處、共同繁榮,建設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的重要內容。本文從民族區(qū)域自治的視野出發(fā),以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為例,探討如何保護少數民族文化,維護少數民族的文化權利。
關鍵詞:少數民族;文化權利;法律保護;黃南州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國內、國外交流頻繁,主流文化意識形態(tài)對少數民族傳統(tǒng)文化帶來了巨大的沖擊①。因此,我們有必要對少數民族地區(qū)的政治經文化的發(fā)展實際進行考察,以便能夠變挑戰(zhàn)為機遇,增強少數民族文化文化本身的吸引力,防止民族文化被同化變質,促進了民族和諧,實現民族共同繁榮。下面將就黃南藏族自治州為主要考察對象進行有關的分析研究。
一、黃南藏族自治州文化資源概述
黃南藏族自治州是我國成立較早的自治州之一,由于地理環(huán)境特殊位于青藏高原之上,少數民族文化經濟開發(fā)程度較低等原因,使得黃南藏族自治州成為了傳統(tǒng)文化資源豐富,保留較為完整且又獨具特色的文化寶地。
經調查了解,黃南藏族自治州各級別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有十二個大類一百一十余種,第一類為民族語言類。這一類主要有熱貢土族(吳屯)語言;第二類為民間文學類,主要有黃南歌謠、安多敘述詩等;第三類為民間曲藝類。這一類主要有黃乃亥“嘛呢”調、“扎年”彈唱、尖扎民歌、藏族民間“協巴”(祝詞)等;第四類為民俗類,這一類主要有熱貢羅賽(年俗)、保安社火、熱貢六月會、熱貢“寧瑪派”法會等;第五類為民間舞蹈類。這一類主要有土族“於菟”、寺院宗教法舞“羌姆”等;第六類為傳統(tǒng)戲劇類,這一類主要有黃南藏戲等;第七類為民間美術類,這一類具有代表性的有熱貢藝術、熱貢唐卡藝術等;第八類為傳統(tǒng)手工技藝類,這一類主要有澤庫和日石經雕刻技藝、熱貢堆繡技藝、熱貢木雕技藝、熱貢銀飾制作技藝、佛塔建造技藝、水磨面粉加工技藝等;第九類為人生禮俗類。這一類主要有藏族八十壽筵禮俗、藏族幼童剃頭儀式、藏族殯葬習俗(天葬、火葬、水葬)、藏土族念“活經”習俗等第十類為消費習俗類。這一類主要有熱貢藏族服飾、保安傳統(tǒng)婚宴“八碗八鍋子”等,第十一類為傳統(tǒng)體育與競技類。這一類主要有牙浪鄉(xiāng)“騎馬點火槍”比賽、尖扎傳統(tǒng)射箭、熱貢僧侶棋藝等;第十二類為民間知識。這一類主要有醫(yī)診斷方法、藏族民間秘方、藏醫(yī)藥浴等。
由此可見,黃南州文化底蘊豐厚,文化形式豐富多樣,群眾基礎非常廣泛,文化發(fā)展空間非常廣闊。黃南州文化是青海高原的重要組成,文化低位較高,也是我國民間文化的重要代表,研究開發(fā)價值較大。黃南藏族自治州不僅包括藏族宗教文化、也包括回族、漢族等民族的文化元素,多元性、宗教性、地域性、交融性明顯。可以說,黃南州文化不但豐富且博大,還極具地方特色和民族色彩,也正是這些造就了黃南藏族自治州無以倫比的文化優(yōu)勢和資源優(yōu)勢。
二、黃南藏族自治州文化的特點
由上文不難發(fā)現黃南藏族自治州的文化具有多樣性、豐富性,下面將就黃南州的文化特點進行分析。
(一)地域性文化特色明顯
文化的形成往往與其所處的地理環(huán)境有很大的關系。從文化形成的地理環(huán)境來看,黃南藏族自治州的文化資源來自于兩大高原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的毗鄰地帶。位于青海省的東南部,處在九曲黃河第一彎,東南部與甘肅省的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縣、夏河縣、瑪曲縣和本省果洛州瑪沁縣相鄰,西北與本省海南州貴德縣、海東地區(qū)等地相互接壤。自治州地勢呈現南高北低的特點,南部澤庫、河南兩縣屬于青南牧區(qū),海拔一般都在3500米以上,高寒氣候,因此是黃南自治州發(fā)展畜牧業(yè)的主要基地;北部為尖扎、同仁兩縣,海拔在兩千到四千不等,特別是黃河濱地和隆務河谷地氣候相對來說比較溫暖,水源也很充足,土壤疏松肥沃,為種植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北農南牧,農牧兼作,資源比較優(yōu)勢相對明顯是黃南自治州最為突出的特點。正是因為這種得天獨厚的地理氣候條件,在歷史上吸引了各民族的民眾在此定居生活,并不斷的繁衍生息,最終形成了農耕區(qū)、牧業(yè)區(qū)、農牧混合區(qū)以及城鎮(zhèn)等多元的文化區(qū)域形態(tài),充分體現了地理氣候環(huán)境給文化帶來的烙印。不同區(qū)域的文化板塊共同搭建了黃南藏族自治州豐富而又與眾不同的文化內容。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有遠近聞名的同仁古城歷史文化、河南熱貢藝術和收入大世界基尼斯紀錄的大型卷軸畫《中國藏族文化藝術彩繪大觀》、藏傳佛教寺院隆務寺等文化??梢哉f,黃南已經成為藏族、回族、蒙古族、土族、漢族等各民族文化交融并蓄、共同發(fā)展的文化寶庫,黃南自治州文化在多元民族文化資源長期交融滋養(yǎng)下已經成為了一種頗具地理氣候特色的地域資源。
(二)宗教文化影響巨大
黃南藏族自治區(qū)長期以來一直實施政教合一的社會形態(tài),這里的少數民族大都具有宗教信仰,如藏族信仰藏傳佛教,基本上所有的藏民家里都有佛堂,每個村子都有嘛尼坑,黃南藏族自治州有大小寺廟將近百座,而且其中不少都有非常久遠的歷史,在黃南地區(qū)影響深遠。雖然隨著新中國建立,黃南地區(qū)的社會經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由原來的政教合一的社會模式轉變?yōu)榱苏闻c宗教分離,但是在黃南甚至整個藏區(qū)藏民心中宗教領袖的政治影響力依然非常大,宗教存在的基礎依然很牢固。因此,在很大一部分群眾心中對宗教的敬畏和尋求宗教作為自己的精神依托仍然占據著主要位置。當然這種宗教文化的存在,在保留其自身形式和內容的同時,又使得民族傳統(tǒng)文化得到了傳播、繼承和發(fā)展。宗教文化的傳播影響著人們的價值取向、思想觀念以及他們的民俗民風,使得宗教與人們的生活密不可分、相互融合??陀^的來看,宗教文化促進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展,但又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對其他思想有天然的排斥。這在一定程度上對于少數民族群眾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又帶來了很大的不便。近年來,青海地區(qū)整體發(fā)展,黃南地區(qū)文化教育的普及,以及東西部地區(qū)經濟文化交流,人們的意識形態(tài)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但不可否認宗教文化仍然影響巨大并長期存在。
(三)文化交融性明顯
我國少數民族的分總體呈現大雜居、小聚集的特點②,黃南地區(qū)也不例外。雖然黃南州以藏族為主,但是也存在著蒙古族、漢族、回族等民族。正是因為少數民族的分布特點,為各民族進行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并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中,各民族間相互來往,互通有無,使得他們在生活方式以及文化價值方面有了很多共同的特性,形成了既保持了本民族特殊性,又具有了各民族共同性。我們不難發(fā)現,在很多時候少數民族間盡管信仰不同,但是在風俗習慣等方面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可以說,民族分布特點造就了少數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聯系的民族個體,也正是這種文化交融使得少數民族能聚在中國這個大家庭之中。
三、對黃南州少數民族文化權利的法律保護
對于黃南州少數民族文化權利的法律保護,我國從從中央到地方都采取了積極的措施,無論是立法還是政策上。下面的僅從地方對少數民族文化權法律保護做出介紹:
(一)少數民族文化權利保護的立法體系建設
我國對少數民族文化權利保護立法以憲法為核心,以民族區(qū)域自治法律、文化法為主要內容,同時縱跨行政法、經濟法、民商法、訴訟法等多個法律部門,形成了多層次的法律體系。
首先,憲法從國家基本制度和發(fā)展文化事業(yè)及保護公民從事文化活動的權利作了綱領性的規(guī)定。憲法規(guī)定,在少數民族聚集地方實施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國家保障少數民族開展文化事業(yè),開展群眾性的文化藝術活動。民族自治地方可以自主安排和發(fā)展本地方的科教文衛(wèi)事業(yè),保護和整理民族所有的文化遺產,不斷推進本民族當的文化進步和繁榮。民族自治地方可以使用少數民族的語言和文字。國家為少數民族地方提供財政、資源和技術上的支持,幫助各民族實現經濟快速發(fā)展,推動民族文化建設。
其次,從國家到地方制定了一系列的文化權利法律保護體系。國家層面來說,國家制定了《民族區(qū)域自治法》保護少數民族的科學文化教育事業(yè),保護少數民族的語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此外,又先后制定了《文物保護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等專門的文化權利保護法律,分別從文物保護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障的保護、發(fā)展和利用方面做了比較詳細的規(guī)定,以保護少數民族文化。從地方上來說,自治地方政府依照《憲法》、《民族區(qū)域自治法》等法律的規(guī)定制定了地方自治條例,如黃南州制定了《黃南州民族區(qū)域自治條例》等,結合本地實際,對國家立法進行了進一步的細化,提高立法實施的可操作性。
再次,行政法、經濟法、民商法、訴訟法等法律部門從本部門法的特點出發(fā),明確各政府文化部門及其相關的單位的職責權限和義務,同時明確了少數民族群眾在進行相關的文化活動中所享有的文化權利。如知識產權等法律對少數民族的文化權利主體、客體以及權利內容做了相關的規(guī)定。
(二)黃南藏族自治州在保護少數民族文化權利法律保護中的具體措施
黃南藏族自治州政府十分重視對黃南文化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在上級行政部門和相關單位的領導下,對黃南州文化資源保護采取了一些必要的措施,客觀上存進了少數民族文化權利法律保護。
第一,開展少數民族文化遺產申請工作。2006年,黃南州政府根據《關于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國辦發(fā)[2005]18號)和《青海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青海省文化遺產保護的實施意見》(青政辦[2006]185號)中非物質文化遺產申請標準和申報條件,制定了相關普查工作方案,對全州四縣區(qū)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了專項的調查,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種類、數量、生態(tài)環(huán)境、分布狀況和保護現狀及問題等有了初步的了解,并運用文字等記錄手段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做了比較全面的記錄,初步摸清了本地區(qū)文物資源一些現實情況。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申請申報做了準備,為少數民族傳統(tǒng)文化保護提供了可能。
第二,拓展旅游產業(yè),打造文化產業(yè)。黃南自治州政府根據本地區(qū)民族眾多,文化資源豐富的特點,大力發(fā)展民族文化特色旅游,打造黃南州特色的文化產業(yè)。把對黃南民族文化資源的深入開發(fā)和挖掘作為黃南自治州政府的文化工作重點,借助西部大開發(fā)和國家政策的扶持,對黃南地區(qū)文化資源進行了多層次、全方位的研究分析,積極開發(fā)文化產品,打造優(yōu)秀的旅游景點,將文化資源優(yōu)勢轉化為經濟優(yōu)勢,推動本地區(qū)經濟文化事業(yè)發(fā)展。
四、結束語
通過對黃南藏族自治州的調查研究,我們發(fā)現,現實中少數民族文化正在被蠶食、被破壞,很多民族傳統(tǒng)文化正在失去原有活力,這引起了少數民族的不滿。因此,加強對少數民族的文化權利法律保護,尊重少數民族文化選擇,積極引導少數民族參與民族地區(qū)的社會文化發(fā)展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非常迫切和必要。(作者單位:青海民族大學法學院)
參考文獻
[1]王佐龍,《西部少數民族文化權利若干問題研究》,載“青海法學網”,網址http://www.qhfx.org/NewsDetail.aspxid=A1D538A83DCEE1DE,2014年2月23日訪問。
[2]徐中起:《中國少數民族文化權益保障研究》,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3]田艷:《中國少數民族基本文化權利法律保障研究》,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注解:
①王佐龍,《西部少數民族文化權利若干問題研究》,載“青海法學網”,網址2012/12/20http://www.qhfx.org/NewsDetail.aspxid=A1D538A83DCEE1DE,2014年2月23日訪問
②田艷:《中國少數民族基本文化權利法律保障研究》,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17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