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
【摘要】《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 語文教學應該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 從整體上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由此可見,語文教學中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尤為重要。因此,新課改下,咬文嚼字得到了重新重視。傳統(tǒng)的語文教師認為,所謂咬文嚼字就是死摳字眼,很容易使學生喪失學習的激情。筆者認為,咬文嚼字需要藝術;只有采取適當?shù)牟呗哉归_咬文嚼字,那么師生將會共同品出無限精彩。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咬文嚼字;無限精彩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咬文嚼字”,往往被認為是貶義的。在語文教學中,更加側重“咬文嚼字”的引申意義,即仔細認真地推敲某個詞語。其實,咬文嚼字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是很有必要的。只有將咬文嚼字進行到底,學生才能體驗文字的美、文字的運用有所區(qū)別、文字中所要表達的感情等。那么,如何展開“咬文嚼字”教學,學生才能品出精彩、品出文字的妙用之處呢?
一、刪減詞語,品出文字之妙
咬文嚼字常用的策略有很多種。其中,刪減詞語就是常用的策略之一。通過刪減詞語,讓學生與原文對比閱讀,有助于讓學生品出文字之妙用,加深對原文詞語的理解,體會詞語在文中的作用等。
例如,在學習小學語文《母親的恩情》這一課時,我采用了刪減詞語策略,引導學生體會文章中詞語的妙用。選取的片段是:夜深了,母親還在油燈下一針針、一線線地縫著。刪減后的句子為:夜了,母親在油燈下一針一線地縫著;夜了,母親在油燈下縫著。
師:同學們,老師將原文中的一些詞語刪減了,你們覺得如何呢?表達效果是否發(fā)生變化?
生1:去掉了“深”字,我覺得母親對兒子的感情就不夠突出了。
生2: 原文中的“一針針一線線”體現(xiàn)出母親對兒子的感情,而刪減后,則無法體現(xiàn)出這一感情。
生3:刪減了“還”字,我覺得母親對兒子的感情就減弱了。
師:大家分析得非常棒。文中還有很多類似的句子,大家可以嘗試著利用刪減法,進行閱讀,品出文字之妙。例如,母親忙著給他縫補衣裳,大家可以體會“忙著”的妙用。
這篇文章很樸實,但字里行間透露著母親對孟郊的感情。語文教師可以采取刪減策略,引導學生咬文嚼字,品出語言的妙用之處。
二、多種策略,品出無限精彩
(一)替換品讀,體驗語言的精準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很多作品的文字從表面上看非常平淡,看不出有特別之處。但是,如果語文教師引導學生替換品讀,那么將有助于學生體驗語言的精準性。在引導學生思考替換的詞語時,很容易生成課堂精彩,即越品越精彩。例如,在學習小學語文《孫中山破陋習》這一課時,我從題目入手,引導學生進行替換品讀。
師:題目是《孫中山破陋習》,同學們想一想“破”字能換成別的字或者詞語嗎?
生1:我覺得可以換成“廢除”。
生2:可以換成“破除”,直接體現(xiàn)孫中山的決心。
師:同學們提出的詞語都很好,意思都相近,但是作者為什么沒有用這些詞語呢?
生1:我覺得“廢除”二字體現(xiàn)不出孫中山的決心,也體現(xiàn)不出孫中山不畏封建勢力。
生2:雖然“破除”二字能比較好地表達課文的中心,但相比較而言“破”字更加干練,聚集了作者想要表達的感情,集決心與敢于同封建勢力作斗爭的精神于一體。因此,我覺得還是“破”字最好。
(該名學生發(fā)言完畢之后,同學們不約而同地鼓起掌來,表示認可)
從以上教學案例可知,雖然同一個意思可以有多種表達方式,但是在表現(xiàn)力度方面是有所區(qū)別的。語文教師要多引導學生替換詞語,對比品讀,讓學生細細品味,體驗出語言的精準,悟出文字中飽含的感情。
(二)想象情境,品出語言的神韻
語言文字具有很強的魅力。只有仔細品味,反復斟酌,才能品出超越文字表面的意思,讓人具有更加廣闊的想象空間。例如,在學習小學語文《九色鹿》一課時,文中只寫了九色鹿身上有九種鮮艷的毛色,漂亮極了。針對這,語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想象九色鹿到底是有哪九種顏色,拓寬思路,還原語言情境。又如,在學習《夾竹桃》這一課時,課文中有一句:但是,縱目四望,嶙嶙峋峋,群塔簇天,一個個從地里冒出,宛如……在這一句中,作者給了兩個詞語,“嶙嶙峋峋,群塔簇天”,讓人產(chǎn)生無限想象。除了書中作者提到的宛如……,又像……之外,語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細細品味和想象文字背后的情境,品出語言的神韻。實踐證明,學生的想象力很豐富。學生通過細細品味文字,可以想象出各種情境。因此,這樣的咬文嚼字,學生不僅加深了對詞語的理解,更有機會展開想象,使原文更加形象地展現(xiàn)在自己眼前。
三、聯(lián)系生活, 品出生動之處
課堂教學與生活是緊密相關的。因此,語文教師在進行咬文嚼字教學時,可以嘗試聯(lián)系生活,帶領學生品出語言的生動之處。例如,在學習小學語文《春光染綠我們的雙腳》這一課時,在個別詞語解析部分,我將詞語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原文中有一句:蕩漾的碧波輕撫著河畔的小草。
師:同學們,這句話中有一個詞語“輕撫”,碧波怎么能輕撫小草呢?聯(lián)系生活想一想什么是“輕撫”?
生1:輕撫好像和撫摸沒有多大區(qū)別,我覺得可以理解成撫摸?
生2:撫摸好像是人為的動作,如媽媽撫摸我的臉。
生3:我覺得輕撫在句子中是擬人化的用法,用輕撫能更傳神地表達出意思。
師:那“輕撫”讓你感受到了什么呢?
生3:感受到了碧波的溫柔。
在以上案例中,學生聯(lián)系生活,品味詞語“輕撫”,體會在原文中運用“輕撫”的傳神之處。
總之,新課改下,小學語文課堂需要“咬文嚼字”。只有運用恰當?shù)牟呗赃M行咬文嚼字,師生定能在課堂中品出無限精彩。正所謂,“越嚼越有味”。但是,語文教師需要注意,并不是每個地方都需要細細嚼,而應該抓住關鍵點、抓住可嚼之處。只有這樣,咬文嚼字教學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編輯:龍賢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