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鄧小平的新聞思想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豐富的思想內涵,它集中總結和概括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新聞宣傳工作的實踐經驗和教訓,包括報刊廣播等媒介應當成為全國安定團結的思想中心、黨報要無條件地宣傳黨的主張、新聞宣傳要著眼大局,以社會效益為重等新聞思想對當前我國的新聞研究及實際工作具有特殊指導意義。
【關鍵詞】鄧小平;新聞觀;現(xiàn)實意義
鄧小平新聞觀的產生與他的報刊實踐活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在他波瀾壯闊的一生中,報刊曾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他從事創(chuàng)辦和主編的報刊有《少年》《赤光》和《紅星報》。在他辦報期間曾發(fā)表了諸多戰(zhàn)斗檄文,筆鋒之犀利尖銳,具有強烈的戰(zhàn)斗性和爆發(fā)力。
一、鄧小平新聞觀的內容
(一)報刊廣播等媒介應當成為全國安定團結的思想中心
一個國家的發(fā)展離不開社會的穩(wěn)定,國要強,民要富,穩(wěn)定是基本前提。廣播電視報刊等新聞媒體也要把國家和社會的穩(wěn)定作為我國新聞事業(yè)發(fā)展的一項根本性的任務。1977年鄧小平在分析了當時中國的基本國情以及考察了《人民日報》在輿論引導方面的重要作用時,指出:“為了實現(xiàn)安定團結,宣傳、教育、理論、文藝部門的同志們,要從各方面來共同努力。……要使我們黨的報刊成為全國安定團結的思想上的中心”。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創(chuàng)造優(yōu)越的政治和社會環(huán)境這一思想貫穿于鄧小平新聞觀的始終。報刊、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要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fā)展我國的社會主義生產力,以此來引導、組織和宣傳社會輿論,在海量新聞信息面前,要選擇那些有利于維護社會主義穩(wěn)定團結,有利于發(fā)展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和文化,有利于弘揚社會主義民族精神和陶冶愛國主義情操的新聞意見和建議。
(二)黨報要無條件地宣傳黨的主張
黨報黨刊具有嚴格的黨性,而黨性是無產階級階級性的最高標準,也是無產階級辦報的最高標準和基本準則。無條件地宣傳黨的主張,就是要求各級地方報刊、電臺等宣傳機構要無條件地服從黨對新聞宣傳工作的絕對領導,務必執(zhí)行中央宣傳工作的指示,嚴守黨的組織紀律,堅定不移地貫徹執(zhí)行黨的新聞宣傳的方針、路線和政策,在思想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但這并不意味著在辦報過程中不允許任何反對聲音的存在,鄧小平曾對這一問題有過重要論述:“黨報黨刊一定要無條件地宣傳黨的主張。對黨的工作中的缺點和錯誤,黨員當然有權利進行批評,但是這種批評應該是建設性的批評,應該提出積極的改進意見”。鄧小平都非常重視黨性原則,他不僅躬身力行,而且也用相同的標準要求身邊的同志。因此新聞宣傳要堅持以鄧小平理論思想為指導,不斷弘揚社會主義的優(yōu)越性和先進性,不斷宣傳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性。
(三)新聞宣傳要著眼大局,以社會效益為重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它在促使中國經濟迅猛發(fā)展的進程中,也滋生了“拜金之風”和庸俗之氣,一些低級趣味的精神和文化產品開始輸入國內。1985年,鄧小平在黨的代表會議上指出,“思想文化教育衛(wèi)生部門,都要以社會效益為一切活動的惟一準則。思想文化界要多出好的精神產品,要堅決制止壞產品的生產、進口和流傳?!彼麑Ξ敃r出現(xiàn)的“一切向錢看”的歪風持嚴厲的批評態(tài)度,指出“有些混跡于藝術界、出版界、文化界的人簡直成了唯利是圖的商人?!蓖瑫r還批評了政治、文學、藝術領域對于西方思想學潮的盲目跟風行為。這種不加選擇、沒有任何批判性的“拿來主義”只會腐蝕和助長不良之風,是社會主義建設的蛀蟲。因此,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過程中,新聞宣傳要把人民的利益、黨和國家的利益放在首位,在考慮經濟效益要堅持以社會效益為重,把握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從而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良好的精神食糧,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為改革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輿論和社會環(huán)境。
二、鄧小平新聞觀的現(xiàn)實意義
新聞媒體作為黨、政府和人民的喉舌,事關國家安全與穩(wěn)定、黨和人民事業(yè)的興衰成敗,因此必須始終堅持鄧小平新聞觀,以此來指導我國的新聞實踐。
(一)以鄧小平新聞觀為指導,有利于維護穩(wěn)定,保障社會安定團結
鄧小平同志曾指出“我們搞四化,搞改革開放,關鍵是穩(wěn)定”在新的歷史時期,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廣播電視報刊要在維護社會安定團結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要經常性地宣傳鄧小平同志有關“關鍵是穩(wěn)定”“穩(wěn)定壓倒一切”的思想,要正確處理改革、發(fā)展和穩(wěn)定的關系,結合當下實際,要在穩(wěn)定中促發(fā)展,要有步驟、分層次地進行改革。報刊廣播電視要成為全國安定團結的思想上的中心,就是要在大力發(fā)展生產力的同時來組織、引導和反映社會輿論。要有選擇那些有利于發(fā)展社會主義生產力的意見和見解;要積極采納那些有利于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增強民族凝聚力的思想和見解;要選擇那些有利于維護民族團結和社會穩(wěn)定的意見和建議。
(二)以鄧小平新聞觀為指導,有利于堅持黨性,保障新聞事業(yè)的無產階級性質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我國的新聞事業(yè)呈現(xiàn)出一片繁榮的景象。除了肩負著宣傳國家的大政方針政策等政治使命外,還承擔著社會輿論的導向與監(jiān)督、經濟和文化信息的傳播等多方面的任務,因此,新聞宣傳要嚴格遵守無產階級的黨性原則,才能保證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方向性。然而,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我國的新聞事業(yè)也呈現(xiàn)出了多重功能,在確保整治使命的同時,還要接受市場競爭的嚴峻考驗。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某些新聞媒介在新聞宣傳時偏離了原本的政治路線,取而代之的是博人眼球的低俗文化,造成了極其惡劣的社會影響,新聞宣傳要堅決杜絕這種現(xiàn)象的發(fā)生,要以社會效益為重,要用高尚和先進的文化占領人民的精神世界,要把黨和人民的利益作為新聞宣傳工作的首要和基本任務,要不斷地傾聽人民的聲音,反映人民的意愿,自覺服從黨和人民的領導,地方報刊也要找準自身定位,積極做到上傳下達,主動配合好黨和政府的工作,做好黨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三)以鄧小平新聞觀為指導,有利于堅持政治家辦報,保障我國新聞事業(yè)的方向性
黨的新聞工作者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來武裝自己的精神世界,要堅持以政治家和社會活動家的戰(zhàn)略眼光把握新聞大局,能夠在紛繁復雜的國際環(huán)境中高屋建瓴,審時度勢,用政治家敏銳的洞察力來進行新聞宣傳。堅持政治家辦報就要提高記者的大局意識,堅持“三貼近”原則,堅持做到“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要做到多謀善斷,在紛繁復雜多變的新聞面前,要有正確分析和辨別新聞事實的能力,要始終把黨的方針路線作為新聞工作的首要標準。這就要求新聞工作者在看待問題時要站在制高點上,縱觀全局,判斷其是否具有普遍意義;其次要堅持民主集中制,堅持地方服從中央的原則,在任何情況下都要有整體和全局的意識;再次,新聞工作者要深入實踐,才能報道出好新聞,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記者??偠灾?,堅持政治家辦報,就是要求每一位記者都應該站在黨和人民利益的高度,把握大局,用政治家的頭腦和社會家的戰(zhàn)略眼光去捕捉和提煉新聞素材,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堅持政治家辦報的方針,從而保證我國新聞事業(yè)的文化方向。
參考文獻
[1] 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 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 鄧小平. 鄧小平文選(第2卷):目前的形勢和任務[M].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4]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3卷):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的講話[M].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
作者簡介:趙梅梅,女,河北保定人,吉林農業(yè)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1級研究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