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雪青
摘 要:《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的熱播,又為觀眾提供了熱議的話題,這其中有關于美食本身的有關于人物故事的,有關于片中音樂的,在此筆者僅僅以第一集為例,對其中的鏡頭語言做一個淺顯的探討。
關鍵詞:《腳步》;鏡頭語言;特寫;變速攝影;運動鏡頭
2014年4月18日,《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下文簡稱《舌尖2》)開播,首集開門紅,收視率達到了1.572%,網(wǎng)絡播放次數(shù)突破1000萬。時隔兩年,《舌尖》系列何以能持續(xù)保持著高收視率,這不僅僅在于片中的“美食”與“故事”,還在于其精致唯美的鏡頭語言讓觀眾耳目一新,帶給觀眾視覺的享受與震撼。一般說來,影視作品的鏡頭語言主要包括景別、運動攝影、蒙太奇剪輯等要素,現(xiàn)筆者嘗試從下面幾個方面對《舌尖2》第一集《腳步》的鏡頭語言進行簡單的分析。
1 特寫鏡頭自成風格
影視中特寫鏡頭指的是用以細膩表現(xiàn)人物或被攝物體細部特征的一個景別。特寫鏡頭是一種超常規(guī)的視點,具有強烈的視覺感受,因此特寫鏡頭不能濫用,要否則會削弱它的表現(xiàn)力。[1]但在《舌尖》系列中特寫鏡頭運用的卻是非常頻繁,這成為《舌尖》系列鏡頭語言突出的一個特點,尤其是片中關于食材的展現(xiàn)與制作過程中特寫采用更是到了極致。對此雖有一些觀眾對此提出異議,認為特寫太多,但是筆者認為作為美食為主體的紀錄片,如果想清楚的展現(xiàn)出食材的制作過程,清晰而有質感的展現(xiàn)食材誘人的色澤與味道,特寫鏡頭有著無法替代的優(yōu)勢。長焦距淺景深拍攝的特寫鏡頭,把周圍背景完全虛化只清晰凸顯出主體內(nèi)容,起到了強化視覺的作用,能讓觀眾排除一切干擾,注意力只集中在主體物上;同時微距攝影拍攝出的特寫鏡頭也清晰的再現(xiàn)出食材本身具有的美妙的紋理和色彩,給觀眾帶來一種非同尋常的,奇妙的視覺感受。
《腳步》的片頭,一開始就運用了一組特寫鏡頭,手撫掛面、快速擠奶、秸稈燃燒、油潑辣椒、香濃紅燒肉,立馬把觀眾帶到了誘人的美食境地里,立馬引逗出觀眾的口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職業(yè)養(yǎng)蜂人老譚夫婦的途中的飲食,案板上清脆脆的黃瓜、新鮮的菜葉、透綠的萵筍、干香的麻辣香腸、油滋滋的煙熏臘肉,雖然是被冠之以路菜,但是通過特寫鏡頭放大的展現(xiàn),也變成了誘人無比的美食;而后一組特寫鏡頭描述了豆花從倒面、攪拌、取汁、熬制、擠水、切塊的制作過程,緊接又是一組特寫,切香菜、拍蒜、炸花生、拍花生、取泡菜、油潑佐料,而后裝盤、大口品食。即便是生活中平常的豆花也在鏡頭的表現(xiàn)下讓人大咽口水。后面還有老奶奶的褲帶面、鮮美的望潮和跳跳魚、柔韌山東大餅、酸甜的稻花魚等等無不是通過特寫鏡頭展現(xiàn)出的食材的特質。
有些觀眾反映看《舌尖》讓人垂涎欲滴,甚至有了想舔屏幕的沖動,毫無疑問,在景別的表現(xiàn)中,只有小景別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
2 變速攝影突破常規(guī)
變速攝影,最初概念來源于電影,即指改變正常速度(每秒鐘24個畫格,電視為25幀/秒)的攝影。變速攝影包括升格攝影(高速攝影)和降格攝影(低速攝影),目的是為了表現(xiàn)正常速度所達不到的某些特殊效果。當電影的拍攝速度超過了24畫格/秒(電視25幀/秒)時,我們便稱之為升格拍攝,升格拍攝的畫面以正常速度放映,造成了時空上的延展放大,這便是慢鏡頭;而降格攝影則相反,是以低于正常的速度進行拍攝,卻以正常速度放映則塑造出快動作,營造出一種快節(jié)奏。
《舌尖》系列多次運用變速攝影來進行敘事和表現(xiàn)一些特殊的效果。單在《腳步》片頭中,我們就可以看到鮮脆地帶著水珠的青菜散落盤中、油滴下落、頭插入筍根部震動引起晶瑩的水珠四處飄落的升格拍攝鏡頭,把我們?nèi)粘I羁雌饋砥降瓱o奇的動作進行了夸張性的放慢,給我們營造出一種唯美又奇特的視覺感受。后面還有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浙江臺州楊世櫓捕捉跳跳魚的慢鏡頭。通過解說已經(jīng)告訴觀眾,要使用5米長的釣竿,6米長的漁線,捕捉10米開外只有5厘米長的跳跳魚其難度和精準度不亞于20米投籃。這反而更激起了觀眾的好奇心與興趣,想知道難度這么大,那么楊世櫓到底怎么完成的呢?隨后又解說道,從發(fā)力到捕獲僅僅需要八分之一秒。如果是正常的速度拍攝,八分之一秒我們還來不及眨眼,看清過程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這時攝像采用了高速攝影,把正常的速度放慢,觀眾就能很清楚地看到發(fā)力、甩桿、釣魚、收桿、取魚的整個過程,讓觀眾好奇心得到滿足的同時也驚嘆于主人公精湛的捕魚技術。
除了升格攝影的采用,本集中還有大量的降格拍攝。白云變幻莫測的西藏高原、快速退潮的海面、房縣山林上翻滾的流云、太陽瞬間升起的美好景象、車影燈光流動的北京城、光影流動的水稻田等等都是將大遠景的景物以低速攝影的形式展現(xiàn),不僅交代了環(huán)境,同時,將景物緩慢變化的過程壓縮到瞬間的變化之中,呈現(xiàn)出一幕幕奇異精彩的景象,帶來了不一樣的視覺享受。
3 運動鏡頭靈活多變
運動攝影主要是指攝影機機位在水平以及空間中所做的各種位置、角度的變化。一般說來鏡頭運動主要包括:推、拉、搖、移、升、降、甩。[1]對于鏡頭的運動,除了能塑造立體的空間外,主要作用就是用來敘事和抒情。在第一集《腳步》片頭過后的一組運動鏡頭讓人記憶猶新,疾馳在山間公路上的摩托的航拍、大海上的忙碌的漁民的移動拍攝、走在金黃麥田里麥客的升鏡頭拍攝、行走在山林的藏族小伙的跟拍鏡頭等,這幾個運動鏡頭的組接主要起到的是抒情的作用,給人營造出一種個體的生命總是處于一種遷徙流轉的態(tài)勢。結合解說詞“不管是否情愿,生活總在催促我們邁步向前,人們整裝、啟程、跋涉、落腳,停在哪里,哪里就會燃起灶火。”,畫面加解說很好地闡釋了本集的題目《腳步》的寓意——行走一生的腳步,起點、終點,歸根到底都是家所在的地方,無論他們的腳步怎樣匆忙,總有一種味道,以其獨有的方式提醒我們,認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來處 。
《腳步》的第一個故事,藏族青年白馬占堆爬上10層樓的高樹采蜜的過程,也是通過運動鏡頭的運用表現(xiàn)了過程的漫長與驚險。其中有對樹木從底往上的升鏡頭拍攝表現(xiàn)高大的特點,還有父親后背的跟拍鏡頭造成一定的懸念、地面移動拍攝父親與弟弟點燃煙火的同時讓我們了解到了周圍的環(huán)境、最讓人覺得驚險的是攝影師吊在威壓上晃動著對白馬爬樹時前推與后拉的空中拍攝,以常規(guī)的標準看這些運動鏡頭拍攝的不是很穩(wěn)定,這一方面是真實狀況的體現(xiàn),另一方面正是這些晃動不穩(wěn)的鏡頭更好的表達出白馬攀爬過程的危險,更能吸引觀眾的眼球,白馬的安危緊緊地揪住了觀眾的內(nèi)心。
老漢饒長清在山林中采摘小花菇的段落中,大量地采用了后跟、前跟的運動鏡頭,使觀眾的視點與畫面主體人物的視點重合,表現(xiàn)出明顯的現(xiàn)場感和參與感。同時在饒長清翻找一根枯木上的小花菇時采用了一個平移的運動鏡頭,很讓觀眾對周圍的空間環(huán)境有了清楚的了解。 類似的運動鏡頭在片中還有很多,豐富靈活的運動攝影也是《舌尖2》突出的特點之一。
除了上面提到的幾點外,對《舌尖》的鏡頭語言的分析還包括拍攝的角度的豐富多樣、燈光與色彩的純熟運用、蒙太奇的流暢組接等等,鑒于篇幅,筆者就不一一談到。對于高品質的接地氣的《舌尖》我們期待著它的第三季能繼續(xù)給觀眾帶來一場場視覺上的盛宴。
參考文獻:
[1] 邵清風.視聽語言[M].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7:2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