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天人合一”觀念在中國山水畫中的藝術呈現

2014-08-22 05:39:54鄭小丹吳國良
棗莊學院學報 2014年1期
關鍵詞:觀照天人合一山水畫

鄭小丹,吳國良

(山東理工大學 美術學院,山東 淄博 255000)

一、“天人合一”觀念

“天人合一”是中國哲學的基本精神,也是中國傳統(tǒng)社會安定有序發(fā)展的重要基礎,其本質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疤烊撕弦弧边@一思想概念最早是由莊子闡述,后被漢代思想家、陰陽家董仲舒發(fā)展為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體系,并由此構建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主體。對于這個概念,董仲舒之所以重視是因為他是儒家最早言說五行者,戰(zhàn)國以前的儒家只言陰陽而不論五行。而董仲舒將陰陽、五行學說合流并用,他一般還被看作是儒門解易的第一人,其代表作為《春秋繁露》。

“天人合一”觀念,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思想核心與精神實質。首先,它指出了人與自然的辯證統(tǒng)一關系;其次,它表明了人類生生不息、則天、希天、求天、同天的完美主義和進取精神;最后,它體現出了中華民族的世界觀、價值觀的思維模式的全面性和自新性。

中國傳統(tǒng)繪畫與西方繪畫在精神性和表現性上存在巨大的差異?!疤烊撕弦弧庇^念鑄造了中國傳統(tǒng)繪畫博大精深的藝術特質,這一觀念也貫穿著中國繪畫發(fā)展的歷史進程。因此,繼承和發(fā)揚“天人合一”觀念,對于促進中國繪畫的現代發(fā)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天人合一”觀念的影響下,中國畫家輕視對物象外在表象的摹仿,把自然山水人格化,追求主客相融的審美境界,中國傳統(tǒng)的山水畫更能體現這一點。中國畫家與西方畫家對大自然的表現方法不同,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不是對現實中的大自然客觀的描繪,而是通過觀察大自然,感受大自然,以主客相融的狀態(tài)去認識大自然,加以豐富的想象力進行創(chuàng)作,使大自然擬人化,把美麗的自然與畫家的感受融為一體,給人以美的感受。中國傳統(tǒng)繪畫與西方繪畫的透視法則是完全不同的。中國畫家對大自然是移步換景的全方位、多角度的觀察。在創(chuàng)作時,運用俯仰遠近的方式對自然描繪,使繪畫超越了對客觀物象表象的描摹,充分顯示出主體的內在精神,因而形成了中國畫獨有的意境和美感。

受“天人合一”觀念的影響,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遵循散點透視、墨分五彩、計白當黑等法則,畫家擺脫自然主義的束縛,在人與自然的觀照中感悟其中的真諦,從人與自然的和諧中獲得一種樂觀平和的心境,從而創(chuàng)作出高于生活的繪畫作品。

中國的山水畫就是用筆墨表現天地、時空的渾然合一,向人們傳遞“天人合一”的宇宙觀,自然是一切生命之源,人的生命和自然界密切相關。因此,中國山水畫所描繪的對象自然山川、田原景色等,都體現出了大自然的神韻和宇宙的律動。中國畫追求的最高境界正是這種宇宙、自然和人生的藝術。

二、“天人合一”觀念與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的創(chuàng)作

“天人合一”觀念把人和天地自然萬物看做是一個互相聯系、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畫家在觀照萬物時,不僅要簡單地觀看,同時也要遠近取與和仰觀俯察。宗白華先生在《美學散步》中也有論述,“俯仰往還,遠近取與,是中國哲人的觀照法,也是詩人的觀照法。而這觀照法表現在我們的詩中畫中,構成我們詩畫中空間意識的特質。”這種審美觀照范式的確深深的影響了中國山水畫的技法和精神。古人講“山行步步移,山行面面觀”,要了解山的構造,就要多角度觀察,而不是固定在一個地方。“遠取其勢,近取其質”是山水畫的觀察方法。大自然中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充滿著盎然的生命,天地萬物構成了一個豐富的生命世界。表現生命精神也是中國畫最基本、最重要的內容之一。畫家對生命的觀照,也表現在這種全方位的體察和對生命律動的體驗之中。在“天人合一”觀念的作用下,山水畫形成了這種宏觀把握、全方位觀照的方式。

中國傳統(tǒng)的山水畫經歷了漫長的發(fā)展歷程,自然有它獨特的魅力。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的題材通俗易懂,然而山水畫在精神境界上描繪的并不僅僅是自然意義上的山水樹木等,更是一種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思想。

唐宋以來,山水畫的題材在傳統(tǒng)儒、道思想的基礎上,融合禪宗觀念,構建起美學觀念和審美理想,畫家眼中的山水成為了“人化的自然”,畫家通過這種被賦予了生命的“物”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氣節(jié),這就是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的“托物言志”、“融情于景”。

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在取材上有別于西方的山水畫,多以寫生為主,作者將景色默記于心,在創(chuàng)作時不在于寫形,而是注重達意抒情,表現作者崇高的精神境界。因此,作品中體現出的是一種作者對人生態(tài)度的表達,對人生追求的體現,是作者與觀者的心靈溝通。這是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取材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是我們有必要繼承和發(fā)揚的。

圖1 王維《輞川圖》

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在藝術表現中特別注重神態(tài)的表現和抒發(fā)作者內心的情感,呈現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意境,意境就是達意抒情的體現。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的寫意指的是通過筆墨表現畫家的主觀感情,也指畫家對神韻、神似、情趣等方面的追求。達意則是通過表達主體的內在感情和精神寄托,達到借物或借景抒情的目的。因此,意境的創(chuàng)造需要畫家以飽滿的感情進入主客交融的狀態(tài),寄情于物,寓意于景,并對客觀物象進行概括、加工,使其成為主客體的精神體現。如王維的山水畫,常把他的理想寄托于畫中,使之具有一種空靈靜謐的氣質。王維晚年所作的《輞川圖》(圖1),畫面中群山環(huán)抱,樹林掩映,別墅外,云水流肆,偶有舟楫過往,體現了自然與人性的復歸,呈現出悠然超塵絕俗的意境。圖中創(chuàng)造的淡泊超塵的意境,給人精神上的陶冶和身心上的審美愉悅,曠古馳譽。又如倪瓚的山水畫,他主張作品要表現畫家的胸中逸氣,強調主觀意興的抒發(fā)。在其所作的《漁莊秋霽圖》(圖2)中,以濃厚的水墨描畫雨后清新的枯林景致,畫面中疏樹五六株,水面空闊,山巒平遠。筆墨干枯,簡練,意境荒寒,氣韻深遠。畫面中不僅創(chuàng)造了一種淡泊清新、高遠蕭疏的意境,更在蕭條與凄涼中顯示出一種堅韌不拔的精神,飽含了畫家復雜的心緒,是畫家內心追求的寫照。

圖2 倪瓚《漁莊秋霽圖》

筆墨是山水畫中意境表現的關鍵。山水畫中最高境界“天人合一”的內涵是人如其畫,畫如其人,畫家要表現自己的思想情感,就要借助筆墨這一方式進行描寫和表達。王維在《山水訣》中說“夫畫道之中,水墨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王維通過水墨的濃淡渲染,采用“破墨“新技法,用黑白二色來表現意念中所禪悟的佛性,表現出了山水畫氣韻高清的意境。王維用“破墨”技法強調主觀感受在筆墨上的流露,從而達到天人合一、物我兩忘的境界。

在“天人合一”觀念影響下,畫家以主客相融的狀態(tài)進行創(chuàng)作,把自然人格化,感受自然的神韻風采,提升精神境界的作用。受這種感情的支配,畫家在畫面表達上不以具體的空間形態(tài)為追求,而是從思想上融入自然之中,用心靈去體會自然萬物,使心靈與自然妙然契合,以審美的眼光觀照自然景象,這樣作者就會自然而然地融入意境的創(chuàng)造之中,使畫面更富有詩情畫意。

三、“天人合一”觀念在當代山水畫中的體現

漢唐時期是中華民族自尊心最為強大的時期,對外來文化有很強的吸收和消化能力。印度的佛教藝術傳入中國后,經過藝術家的吸收、融合和再創(chuàng)造,很快變成了更具中國特點的建筑、雕塑和繪畫。而在當今社會,華夏傳統(tǒng)文化日漸衰微,輕薄浮躁的流行文化漸漸地成為了社會的主流旋律。但也應看到在一些傳統(tǒng)書畫藝術家的影響下,在大量西方風景畫式的山水畫的反思下,中國傳統(tǒng)的山水畫重新得到了應有的重視。面對二十一世紀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轉型”時期,許多畫家開始從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去尋找發(fā)展之路,這不僅是一種方法,更是一種對文化的領悟。但是這種發(fā)展之路是漫長而艱辛的,除了努力研習中國傳統(tǒng)書畫的技巧,繼承中國古代的“天人合一”觀念對當代山水畫的發(fā)展也就賦有當代意義。

圖3 傅抱石《江山如此多嬌》

如今的山水畫在走向現代化的過程中呈現出個性化和多元化發(fā)展的趨勢,當代畫家也應該從題材、構圖、意境等方面進行創(chuàng)新,同時也要注重表達時代精神,注重弘揚“天人合一”的和諧文化,體現中國畫傳統(tǒng)藝術精神的傳承。在當今文化全球化的潮流中,我們必須在對文化的沖擊中保持中國特色中國風格。因此,自覺保護數千年傳承不衰的中國古老文化,是這個偉大的時代所賦予我們的歷史責任。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我們如今的生活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變得越來越豐富多彩。科技的發(fā)展不斷地推動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發(fā)生變化,極大地改變了人類的精神文化生活和物質文化生活。中國山水畫的發(fā)展也緊跟時代步伐,在新時代展現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藝術風貌。山水畫家不斷地探索和創(chuàng)新,在繪畫題材和筆墨表現方面不斷地融入新時代的特征。比起傳統(tǒng)題材的自然山水,當代山水畫更傾向于城市山水、庭院山水等題材。如中國畫中具有代表性的畫派,海上畫派、京津畫派、嶺南畫派、新金陵畫派、長安畫派等,他們的作品都源于當地的地域面貌、文化傳統(tǒng)和風土人情等。我們可以看出在當代的山水畫作品中,作者大膽改革創(chuàng)新,著眼于表現當下人民的生活,作品體現出濃厚的時代生活氣息,反映出了藝術的時代精神和民族精神。著名山水畫家傅抱石的作品打開了毛澤東詩意畫創(chuàng)作的先河。他的代表作《江山如此多嬌》(圖3),圖中同時出現了太陽和白雪、東西南北的地域,季節(jié)也跨越了春夏秋冬,概括了祖國的壯美江山。整幅畫面意境深遠壯闊,表現出新中國生機勃勃的景象,體現了新時代的氣息。這既是時代賦予了畫家的歷史情感,畫家深入生活,關注生活,體驗生命,熱愛生活的具體表現,也是幾千年來東方人所追尋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觀念的完美表現。

隨著全球化的不斷發(fā)展,世界文化多元化已成為歷史發(fā)展趨勢,文化多元化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給本民族文化帶來沖擊,但是也為各種文化的相互交流、取長補短提供了條件。中國當代山水畫總的來說還是應該繼承優(yōu)良文化傳統(tǒng),不斷地推陳出新。因此,正視文化多元化的沖擊,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吸收借鑒外來文化的有益成分,是中國當代山水畫發(fā)揚光大的內在要求,也是展現中國精神、中國特色的客觀需要。

結語

“天人合一”與“天人相分”這兩個哲學觀念分別是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核心和靈魂,它們的相異是全部中西文化差異的源頭。中西繪畫也由于這兩個哲學觀念的不同,繪畫的空間藝術表現形式差異很大。中國繪畫表現為散點透視,西方繪畫表現為焦點透視;中國繪畫注重寫意,西方繪畫注重寫實;中國繪畫虛實相生,虛重于實,西方繪畫則相反,輕虛重實。東西方繪畫各有特點,而近代西方畫家從東方繪畫中得到啟示,西方畫家在創(chuàng)作中意識到的畫境,實際上就是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中所表達的“天人合一”。中國畫的筆墨之美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藝術表現,在世界藝術界里,我們必須尊重本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保持藝術的民族性,才能使藝術具有中占據了獨特的地位。

在多姿多彩的藝術世自身的獨特價值。只有正確對待本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審代價值的作品,才是優(yōu)秀的中國當代繪畫作品。中國傳統(tǒng)繪畫之所以有旺盛的美價值和時生命力,正是因為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文化底蘊和寬闊的胸懷。藝術家在創(chuàng)作中既要體現中出本民族的文化特點,又要反映出當代現實生活、弘揚時代精神,在藝術實踐中更深刻地領會國傳統(tǒng)哲學中的“天人合一”觀念,從而更堅定地做自己的藝術追求。

[1]朱大渭.中國古代思想史·秦漢卷[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06.

[2]俞建華.中國繪畫史[M].上海:上海書店,1992.

[3]王伯敏.中國繪畫通史[M].上海:三聯書店,2000.

[4]郎紹君.論現代中國美術[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1996.

[5]陳傳席.中國山水畫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1.

[6]宗白華.美學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7]劉默.中國畫論與中國美學[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3.

猜你喜歡
觀照天人合一山水畫
我來打開山水畫
幼兒畫刊(2023年6期)2023-07-18 07:02:30
《覺醒》與《大地》中的共同體觀照
中國山水畫的成熟
《堂吉訶德》整本書閱讀導讀課實錄——對一部名著的多元觀照
一幅山水畫怎么題字?
藝術品鑒(2020年7期)2020-09-11 08:05:42
“中國學派”動畫片的審美解讀
藝術科技(2016年10期)2016-12-14 21:09:51
陸儼少山水畫譜?。ㄎ澹?/a>
老年教育(2016年10期)2016-11-23 08:59:23
道家思想對當代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啟示
考試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00:26:32
論工程管理中的“以人為本”
淺談傳統(tǒng)審美對當代藝術的影響
平潭县| 家居| 雷山县| 柳江县| 盐源县| 开远市| 武陟县| 高淳县| 永安市| 贵南县| 天门市| 游戏| 邹平县| 鹿泉市| 郧西县| 张家界市| 株洲县| 贡觉县| 奇台县| 丰宁| 碌曲县| 古交市| 佛学| 托克逊县| 格尔木市| 佛山市| 集安市| 无为县| 寻乌县| 彭阳县| 孝感市| 陵川县| 吉木乃县| 和林格尔县| 谢通门县| 新津县| 锡林郭勒盟| 兴义市| 沐川县| 阿鲁科尔沁旗| 铜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