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艷雨
《新課程教學現(xiàn)場與教學細節(jié)》一書中提到細節(jié)在教學過程中的功能和作用,在促進學生發(fā)展中的意義和價值,舉輕若重。但在過去的教學中很少被關注。自從新課程教學改革后,教學細節(jié)開始被當做一個重要的實踐環(huán)節(jié)去認識,去探討。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和“以人為本”的基礎教育觀,無不彰顯著細節(jié)的力量,并將其從潛移默化的微妙影響轉化為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清晰引導。
這讓筆者想起了自己曾上過的一節(jié)以《葉》為專題的校內公開課。
“請大家展示一下各自課前制作的樹葉標本或者是由樹葉組成的作品”。“嘩啦!”“嘩啦!不停地有學生離開座位,將自己的手工作品送到展示臺前。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要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給所有人看。的確,他們的作品讓人很欣賞。平面的圖案有金魚吐泡泡,當然還配有幾根舞動的水草;有開屏的孔雀;有正在手舞足蹈的小人兒;還有可愛的小熊……。立體的作品有用楓葉點綴的筆筒;有各種葉子組合的插花;還有像小蚱蜢之類的昆蟲……。五花八門的作品不僅讓人眼花繚亂,還讓人們感到這些孩子內心的靈動。拋開作業(yè)、成績,他們還是有許多優(yōu)秀的地方的。因為從內心里實在不忍心打斷他們的展示熱情,所以筆者很放縱地讓所有愿意展示作品的學生都達成了愿望。當然,這節(jié)課的開場也花了整節(jié)課堂1/3的時間。也許是因為滿足了所有人的心愿,大家的課堂表現(xiàn)相當活躍,教學過程有條不紊,教室里充滿著熱鬧的氣氛。
可是筆者認為,這節(jié)課其實并不成功,新課改背景下的語文課堂雖然需要愉快、和諧的教學氣氛,但是細細體味之后發(fā)現(xiàn)這節(jié)課就顯得有些華而不實了。筆者將問題歸納有三:
第一,環(huán)節(jié)把握不當,開場長且無效。僅僅因為不忍心而放任這樣的展示其實在無形中就讓整堂課背離了既定的教學目標,甚至失去了語文課的意義。環(huán)節(jié)失衡必然導致課堂學習目標的模糊,當然更是將學生帶離了本課的學習方向。學生的熱情高漲更多地是因為老師滿足了他們的愿望,而不是因為他們對本堂課真正感興趣。
第二,課前指導不夠細致。在布置前置性學習任務時只是要求收集葉子完成手工作品,至于作品的用途,如何完成并沒有在課前指導時講明,而授課過程也未能很好體現(xiàn)。學生們只是因為新奇而無限投入,至于他們的作品到底有何意義,作何用途他們沒想過,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未有任何環(huán)節(jié)來提示引導。最終的結果就是學生拼命地炫耀自己的個人才智和精巧手工,熱烈地回答老師的提問。至于這節(jié)課的目標,手工作品的意義早已因教師的疏忽而不復存在了。
第三,這個專題的收獲不明。帶著這樣的初衷設計的教案環(huán)環(huán)相扣,流暢自然,由表及里,由淺入深。但課后仔細一琢磨,從個人認為的“里”“深”里,學生們學到了什么呢?他們獲得了深入學習了嗎?從古代的詩歌到現(xiàn)代的散文,我們在學習了文人墨客由一片樹葉所獲得的個人感悟,那么我們又收獲了什么呢?我們能否也來學一學他們,運用描形賦義的手法來練練筆。
鑒于以上三點問題,筆者在另一個班級上課前對教學設計進行了相應調整,補充,以求盡善盡美,沒有遺憾。
首先在課前指導上,除了要求收集葉子制作有關葉子的手工作品外,同時還要求給作品配上一段50字左右的介紹,文字介紹可以是說明性文字也可以是描述性文字,讓學生通過自己的主動行為去認識葉子,了解葉子,為本專題的深入學習做好鋪墊。其次在上課過程中,開場部分只選擇了三位同學的作品來展示,其他同學的作品可在課后張貼到黑板報上供大家一起欣賞交流。這樣既滿足了大家要展示個人作品的愿望,又不會浪費課堂時間。再者為了檢驗學生是否會通過本專題的學習運用描形賦義的寫作手法來寫一片自己眼里的葉子,筆者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加了一個練筆環(huán)節(jié)。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置與開場的文字介紹是遙相呼應的,有了前置性學習時對葉子的基本認識,在系統(tǒng)學習本專題之后再去寫應該并不困難。果然,展示學生習作的結果如筆者所料,令人滿意。
課堂教學是教師預設與教學生成的對話過程,在紙質的文字演變成鮮活生動的課堂教學時難免有不完美的地方,難免有一些我們在備課時沒有考慮到的問題。作為教師,注重了課堂細節(jié)問題的思考,才能用最真誠最實際的課堂教學來與學生共同學習,也才能將45分鐘的課堂教學時間真正用好。
那么,作為教師的我們該如何從細節(jié)人手,提高教學效率呢?筆者有幾點思考。
第一,聯(lián)系實際,激發(fā)學生思考活力。
以專題《葉》為例,筆者在上課時就請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說一說葉子有哪些用途,學生們的回答很是豐富。有的說可以入藥,還有學生說可以包粽子,等等。教育心理學家奧蘇泊爾說:“影響學生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jīng)知道了什么。要探明這一點,并據(jù)此進行教學。”教學就是要引發(fā)學生最多的思考。讓他們能從生活中找到答案,既增強了自信,又激發(fā)他們課堂的激情。
第二,捕捉課堂精彩,適時精彩點評。
語言的魅力是無窮的。課堂上,教師的問題設計、問題提出,學生的積極參與固然十分重要,但有一點是必不可少的,也是非常關鍵的,那就是教師的課堂點評。比如我們要鼓勵那些成績較差,平時不愛發(fā)言但偶爾舉手的學生,此時你就可以說:“你的回答基本正確,但要是換一種說法或許會更好”?;蛘呖梢哉f:“你的答案雖然只有一點正確,但你已經(jīng)邁出了第一步,老師真為你高興”。教師對學生的參與做出及時而恰當?shù)狞c評,不僅能使學生糾正錯誤,彌補缺陷,不斷向正確目標靠近,而且能促進學生積極地思考,激起學生參與課堂的興趣,對學生發(fā)現(xiàn)、理解問題和培養(yǎng)、形成能力都有很大的幫助。如果教師在點評時注重了鼓勵性,全面性,就會為課堂增色許多。
第三,正確處理課堂突發(fā)狀況。
課堂教學中難免會出現(xiàn)始料未及的事件,甚至是比較尷尬的問題。很多教師在面對這些問題時為了教學目標而選擇直接忽略。其實,將這些狀況巧妙應對了,既體現(xiàn)了教師的個人教學智慧,又不會影響課堂整體氛圍。如果硬性地制止或者無視,只會讓課堂陷入僵局。
第四,注重課后反思。
及時的課后反思是課堂教學的進一步升華,更是教師個人促進自身進步的一種手段。我國教育學會副會長葉瀾教授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兩年的教學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彪S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一個不關注自身成長的教師必然會被課改浪潮淘汰。及時教后反思,注重個人成長才能更好地從事教學工作,教書育人。
“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關注課堂細節(jié),從細節(jié)中提升課堂效率,從細節(jié)反思中促進個人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