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敏
【摘 要】英語學習的最終目的是通過訓練,培養(yǎng)學生實際運用所學知識進行交際的能力。而交際能力只有在真實的言語交際過程中才能得到最有效的提高。沒有信息差,就沒有真實的語言交際。本文探討了信息差原理的理論基礎,并用實例闡述了如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創(chuàng)設信息差,在形式多樣的信息差任務中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語言習得。
【關鍵詞】信息差初中英語真實言語交際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中應該倡導“任務型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任務型教學中的“任務”指的是“真實交際任務”,它要求教師設置的任務必須是“真實”而又需要學生進行“交際”才能完成的任務(Nunan,2000)。而在課堂教學任務中,信息差任務恰好能夠促進課堂內(nèi)語言的真正交流并在信息的交換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王松美在《論外語教學課堂中信息差任務的原理與設計》(2003)一文中對“信息差”(Information Gap)進行了定位:信息差的原理是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向縮短或填補信息差距,把獲得意義放在首位,讓他們在信息交流過程中自然地習得語言結(jié)構(gòu)。在開展信息差活動時,教師向交際雙方提供不同的信息,學生通過交流傳遞信息填補信息差,以達到完成特定任務的目的,提高用語言進行實際表達的能力。
本文探討了信息差原理的理論基礎,并用實例闡述了如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創(chuàng)設信息差,在形式多樣的信息差任務中有效地促進語言習得。
一、信息差原理
(一)理論基礎
Krashen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了著名的二語習得理論。他在其中的語言輸入假設(the Input Hypothesis)中強調(diào),最佳的語言輸入應該是可以理解的輸入。當學習者能夠理解略微超出其語言水平的可理解輸入,即i+1(“i”代表學習者現(xiàn)有的語言水平,“1”代表略高于學習者學習水平的語言輸入)時,第二語言才能自然習得。信息差原理是指學習者通過填補交際雙方可理解的信息差距,從而在信息的交流過程中自然地習得語言結(jié)構(gòu),順利達到交際的目的。
課堂教學中常用到的“猜猜”游戲(Guessing Game)就是一種信息差活動。在游戲中,教師會任意選擇一名學生作為猜測者,然后向其他學生出示要猜的事物。這些學生會給這位猜測者提供各種各樣的提示語言,直到他猜出為止。在此過程中,教師也會積極參與,為學生提供一些可理解的輸入,以讓學生習得新的語言結(jié)構(gòu) 。比如,在猜“camel”這一單詞時,學生可能會給出這樣的提示:(1)It is an animal.(2)It has four legs.(3)It walks slowly.(4)It is very useful to human beings. 有的學生甚至能說出“It can resist thirstiness.”當然,在這緊張的游戲中,教師可適當增加一些提示,如“It is often used as a beast of burden in the desert.” 在這種真實的交際活動中,學生能夠輸入略高于自己當前英語水平的可理解的語言知識。為了讓猜測者盡快說出正確答案,他們不僅會努力地用英語表達,并且嘗試對新的信息或語言知識進行判斷和猜測,從而自然地習得第二語言。
(二)內(nèi)涵
“信息差”是指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因傳遞信息的不同而造成的差距和不對等,使得運用目的語來交流和做事成為必要。換句話說,當A與B交談時,A理所當然地認為B事先并不知道他要說什么,否則,就沒有交際的必要了(Stern,1999)。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語言交際過程是一條循環(huán)往復的信息差鏈,通過交際可以縮小和填補信息差距,從而達到一定的信息平衡(balance of information),實現(xiàn)交際目的。
可見,信息差是人們進行溝通和學習的誘因和基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信息差,讓他們在信息交流中彼此合作,快樂學習,從而達到用語言進行交際的目的。下面以2013年江蘇省初中英語教學觀摩活動的一節(jié)課為案例,探討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創(chuàng)設信息差。
二、信息差在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本節(jié)課的閱讀材料是《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 6 Down the rabbit hole,執(zhí)教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同時涉及了聽、說、寫的環(huán)節(jié),提高了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執(zhí)教教師把信息差原理在各個環(huán)節(jié)運用得淋漓盡致,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參與熱情,課堂氣氛活躍。下面就這節(jié)課中如何在各個環(huán)節(jié)運用信息差原理進行具體分析。
(一)信息差在聽說教學中的運用
交際是說者和聽者之間的互動活動。說者嘗試用合適的語言對所說信息進行編碼,而聽者努力對聽到的信息進行解碼,以便交際順利進行(Byrne,1987)。換言之,聽和說是同時發(fā)生,相輔相成的。在聽說教學中通常使用問答方式進行練習,即一人提出問題,其他學生給出答案。如比較以下兩個問題:(1)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2) What did I do yesterday evening?Guess.
第一個問題教師一經(jīng)提出,有一名學生站起來回答:“I studied at school yesterday.”教師又問另外一名女生:“What about you?”女生回答:“Me,too.” 教師又問第三位學生,他大聲說:“Me,too.”
第二個問題是筆者聽課時執(zhí)教教師在復習環(huán)節(jié)提出的問題,意在復習上個單元剛學過的一般過去時,同時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打下基礎。除了提出這一問題,教師還提供了一些動詞,如stayed, watched, read, played, went, visited等。教師剛提出問題,學生非常好奇,紛紛舉手猜測:I think you watched TV yesterday evening./ I think you read a book yesterday evening./ I think you visited your friends yesterday evening...十名學生對教師昨晚的活動進行了猜測,由于時間關系,教師示意大家停下,但有些學生由于看法不同,堅持舉手回答。于是老師又叫了一名男生。他說:“I think you went out for dinner with your girlfriend.”話音剛落,引來全班學生快樂的笑聲……教師總結(jié)說:“Some of you are right. I stayed at home and read a book.”
這兩個問題的提問方式最本質(zhì)的區(qū)別就在于信息差。本次觀摩課是借班上課,教師和學生之間自然存在信息差距。問題(2)抓住了學生的好奇心,他們想了解新教師,所以很樂意回答這個問題。注意問題(2)問的是“yesterday evening”,而不是問題(1)的“yesterday”。這兩者的區(qū)別在于,學生對教師昨晚的活動不了解,師生之間存在信息差,這個問題是真實的、有意義的;而對教師白天的工作,學生比較了解,沒有明顯的信息差,所以問題(1)“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是“明知故問”,沒有實際的意義,學生昨天確實在學校學習,用“Me, too.”回答也就不足為奇了。
(二)信息差在閱讀教學中的運用
“錯格填充法”是閱讀教學常用的信息差任務設計。教師把學生分成A組和B組,分別發(fā)給兩組學生關于不同閱讀內(nèi)容的信息卡。學生所讀的語篇內(nèi)容是一樣的,但所要求填充的格子是交錯不同的。在本次聽課中,執(zhí)教教師就是運用“錯格填充法”來幫助學生理解語篇的。
這兩張信息卡因信息的不同而產(chǎn)生信息差,繼而要求學生通過真實的語言交際活動把所缺少的信息補充完整。為了獲得信息,學生會互相提問以下問題:
Who were in the story?
Where was Alice when she heard a sound?
What did Alice do first when she was in the field?
What did Alice see at last?
…
為了獲得缺失的信息,兩組學生努力向?qū)Ψ教岢鰡栴},課堂現(xiàn)場討論激烈,學生積極參與。這樣,學生通過真實的交流填充好了信息卡。學生從完整的信息卡就可以看出Alice去了哪幾個地方,在每個地方具體做了什么,由此學生對課文進行了全面的理解,本節(jié)課的主要目標基本達成了。
(三)信息差在寫作教學中的運用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創(chuàng)設學生之間的信息差,有了差異,學生就會努力填補信息差距,這樣就可以提供交流的機會和促進真實交流活動的產(chǎn)生。在本節(jié)課中,當學生全面理解課文內(nèi)容后,教師提供了六幅圖片讓學生根據(jù)圖片進行仿寫,幫助學生深入了解課文結(jié)構(gòu)。
Picture 1: One sunny day, Amy sat by a tree in a park. Then she heard a sound.
Picture 2: She looked up and saw a dog with some flowers passing by.“Oh, dear! Mothers Day is coming!” said the dog.
Picture 3: How amazing!Amy stood up and ran across the park after the dog. The dog jumped up the big tree. Amy did not want to let the dog get away, so she jumped up the tree, too.
Picture 4: Up, up, up!Amy climbed for a long time, and then she reached a tree house. She found herself alone in a large, low room.
Picture 5: There were books all around, but they were all very heavy. Amy saw a note by one of the books, but she couldnt read the words.
Picture 6: Then Amy opened that books. She found a map! She tried to find the way back, but it was the map of the rabbit hole.
在這個任務中,教師把圖片1、3、5發(fā)給A組,把圖片2、4、6發(fā)給B組。兩組學生首先觀察自己手中的圖片并進行書面描述。然后和異組同學進行交流獲得所缺信息,共同完成全文的寫作。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信息差原理可以運用于課堂教學的聽、說、讀、寫各個環(huán)節(jié),它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了學習參與性,并使課堂生動、熱烈。如果沒有信息差,課堂活動將變得機械或不自然。在信息差任務中,學生有機會參與真實的、有意義的信息交流活動,學生不僅能在活動中自然地習得語言,使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也會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結(jié)語
經(jīng)過多年的初中英語教學實踐,筆者深深地體會到,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形式多樣的信息差任務對激發(fā)學生運用所學英語知識獲取信息、進行言語交際的內(nèi)在學習動機起了重要作用。這也使英語學習表現(xiàn)出生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從而使課堂交際活動也變得真實而富有情趣。正如Violet Raptou所說,在課堂上使用信息差教學活動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課堂活潑生動(Raptou, 2001)。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在聽、說、讀、寫各個環(huán)節(jié)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信息差,使學生有機會在真實的言語交際過程中自然地習得語言結(jié)構(gòu)。
【參考文獻】
[1]BYRNE D. Techniques for Classroom Interaction [M]. London: Longman,1987.
[2]NUNAN D. 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KRASHEN S D.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 [M]. London: Longman,1985.
[4]RAPTOUV. Using information gap activities in the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EB/OL]. http://www.caslt.org/ Print/gapp. htm.
[5]STERN H H. Issues and Options in Lanuage Teaching [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6] 王松美. 論外語教學課堂中信息差任務的原理與設計 [J]. 山東外語教學,2003.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梅嶺中學)
“錯格填充法”是閱讀教學常用的信息差任務設計。教師把學生分成A組和B組,分別發(fā)給兩組學生關于不同閱讀內(nèi)容的信息卡。學生所讀的語篇內(nèi)容是一樣的,但所要求填充的格子是交錯不同的。在本次聽課中,執(zhí)教教師就是運用“錯格填充法”來幫助學生理解語篇的。
這兩張信息卡因信息的不同而產(chǎn)生信息差,繼而要求學生通過真實的語言交際活動把所缺少的信息補充完整。為了獲得信息,學生會互相提問以下問題:
Who were in the story?
Where was Alice when she heard a sound?
What did Alice do first when she was in the field?
What did Alice see at last?
…
為了獲得缺失的信息,兩組學生努力向?qū)Ψ教岢鰡栴},課堂現(xiàn)場討論激烈,學生積極參與。這樣,學生通過真實的交流填充好了信息卡。學生從完整的信息卡就可以看出Alice去了哪幾個地方,在每個地方具體做了什么,由此學生對課文進行了全面的理解,本節(jié)課的主要目標基本達成了。
(三)信息差在寫作教學中的運用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創(chuàng)設學生之間的信息差,有了差異,學生就會努力填補信息差距,這樣就可以提供交流的機會和促進真實交流活動的產(chǎn)生。在本節(jié)課中,當學生全面理解課文內(nèi)容后,教師提供了六幅圖片讓學生根據(jù)圖片進行仿寫,幫助學生深入了解課文結(jié)構(gòu)。
Picture 1: One sunny day, Amy sat by a tree in a park. Then she heard a sound.
Picture 2: She looked up and saw a dog with some flowers passing by.“Oh, dear! Mothers Day is coming!” said the dog.
Picture 3: How amazing!Amy stood up and ran across the park after the dog. The dog jumped up the big tree. Amy did not want to let the dog get away, so she jumped up the tree, too.
Picture 4: Up, up, up!Amy climbed for a long time, and then she reached a tree house. She found herself alone in a large, low room.
Picture 5: There were books all around, but they were all very heavy. Amy saw a note by one of the books, but she couldnt read the words.
Picture 6: Then Amy opened that books. She found a map! She tried to find the way back, but it was the map of the rabbit hole.
在這個任務中,教師把圖片1、3、5發(fā)給A組,把圖片2、4、6發(fā)給B組。兩組學生首先觀察自己手中的圖片并進行書面描述。然后和異組同學進行交流獲得所缺信息,共同完成全文的寫作。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信息差原理可以運用于課堂教學的聽、說、讀、寫各個環(huán)節(jié),它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了學習參與性,并使課堂生動、熱烈。如果沒有信息差,課堂活動將變得機械或不自然。在信息差任務中,學生有機會參與真實的、有意義的信息交流活動,學生不僅能在活動中自然地習得語言,使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也會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結(jié)語
經(jīng)過多年的初中英語教學實踐,筆者深深地體會到,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形式多樣的信息差任務對激發(fā)學生運用所學英語知識獲取信息、進行言語交際的內(nèi)在學習動機起了重要作用。這也使英語學習表現(xiàn)出生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從而使課堂交際活動也變得真實而富有情趣。正如Violet Raptou所說,在課堂上使用信息差教學活動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課堂活潑生動(Raptou, 2001)。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在聽、說、讀、寫各個環(huán)節(jié)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信息差,使學生有機會在真實的言語交際過程中自然地習得語言結(jié)構(gòu)。
【參考文獻】
[1]BYRNE D. Techniques for Classroom Interaction [M]. London: Longman,1987.
[2]NUNAN D. 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KRASHEN S D.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 [M]. London: Longman,1985.
[4]RAPTOUV. Using information gap activities in the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EB/OL]. http://www.caslt.org/ Print/gapp. htm.
[5]STERN H H. Issues and Options in Lanuage Teaching [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6] 王松美. 論外語教學課堂中信息差任務的原理與設計 [J]. 山東外語教學,2003.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梅嶺中學)
“錯格填充法”是閱讀教學常用的信息差任務設計。教師把學生分成A組和B組,分別發(fā)給兩組學生關于不同閱讀內(nèi)容的信息卡。學生所讀的語篇內(nèi)容是一樣的,但所要求填充的格子是交錯不同的。在本次聽課中,執(zhí)教教師就是運用“錯格填充法”來幫助學生理解語篇的。
這兩張信息卡因信息的不同而產(chǎn)生信息差,繼而要求學生通過真實的語言交際活動把所缺少的信息補充完整。為了獲得信息,學生會互相提問以下問題:
Who were in the story?
Where was Alice when she heard a sound?
What did Alice do first when she was in the field?
What did Alice see at last?
…
為了獲得缺失的信息,兩組學生努力向?qū)Ψ教岢鰡栴},課堂現(xiàn)場討論激烈,學生積極參與。這樣,學生通過真實的交流填充好了信息卡。學生從完整的信息卡就可以看出Alice去了哪幾個地方,在每個地方具體做了什么,由此學生對課文進行了全面的理解,本節(jié)課的主要目標基本達成了。
(三)信息差在寫作教學中的運用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創(chuàng)設學生之間的信息差,有了差異,學生就會努力填補信息差距,這樣就可以提供交流的機會和促進真實交流活動的產(chǎn)生。在本節(jié)課中,當學生全面理解課文內(nèi)容后,教師提供了六幅圖片讓學生根據(jù)圖片進行仿寫,幫助學生深入了解課文結(jié)構(gòu)。
Picture 1: One sunny day, Amy sat by a tree in a park. Then she heard a sound.
Picture 2: She looked up and saw a dog with some flowers passing by.“Oh, dear! Mothers Day is coming!” said the dog.
Picture 3: How amazing!Amy stood up and ran across the park after the dog. The dog jumped up the big tree. Amy did not want to let the dog get away, so she jumped up the tree, too.
Picture 4: Up, up, up!Amy climbed for a long time, and then she reached a tree house. She found herself alone in a large, low room.
Picture 5: There were books all around, but they were all very heavy. Amy saw a note by one of the books, but she couldnt read the words.
Picture 6: Then Amy opened that books. She found a map! She tried to find the way back, but it was the map of the rabbit hole.
在這個任務中,教師把圖片1、3、5發(fā)給A組,把圖片2、4、6發(fā)給B組。兩組學生首先觀察自己手中的圖片并進行書面描述。然后和異組同學進行交流獲得所缺信息,共同完成全文的寫作。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信息差原理可以運用于課堂教學的聽、說、讀、寫各個環(huán)節(jié),它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了學習參與性,并使課堂生動、熱烈。如果沒有信息差,課堂活動將變得機械或不自然。在信息差任務中,學生有機會參與真實的、有意義的信息交流活動,學生不僅能在活動中自然地習得語言,使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也會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結(jié)語
經(jīng)過多年的初中英語教學實踐,筆者深深地體會到,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形式多樣的信息差任務對激發(fā)學生運用所學英語知識獲取信息、進行言語交際的內(nèi)在學習動機起了重要作用。這也使英語學習表現(xiàn)出生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從而使課堂交際活動也變得真實而富有情趣。正如Violet Raptou所說,在課堂上使用信息差教學活動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課堂活潑生動(Raptou, 2001)。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在聽、說、讀、寫各個環(huán)節(jié)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信息差,使學生有機會在真實的言語交際過程中自然地習得語言結(jié)構(gòu)。
【參考文獻】
[1]BYRNE D. Techniques for Classroom Interaction [M]. London: Longman,1987.
[2]NUNAN D. 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KRASHEN S D.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 [M]. London: Longman,1985.
[4]RAPTOUV. Using information gap activities in the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EB/OL]. http://www.caslt.org/ Print/gapp. htm.
[5]STERN H H. Issues and Options in Lanuage Teaching [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6] 王松美. 論外語教學課堂中信息差任務的原理與設計 [J]. 山東外語教學,2003.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梅嶺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