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亮
摘 要:多媒體的應用在今天的語文教學中是很普遍的,它是教師、學生、作者三者之間表情達意的過程,教師之情、學生之情、作者之情三種情融為一體。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既有自主又有合作,以達到教師與學生交流、學生之間的交流及學生與作者交流的目的。而過多的運用多媒體教學時,學生的注意力只集中在顯示屏幕上。忽視了學生與老師的語態(tài)交流,這是運用多媒體課件教學時容易產(chǎn)生的誤區(qū)之一。
關鍵詞:多媒體應用;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5-323-01
作為情感再現(xiàn)的重要手段,多媒體能有效地增強課堂教學效果。課堂成了學生與屏幕的互動,而教師成了多媒體的操作員,學生情感未得到體驗,思維也未得到拓展訓練,師生間的交流變得蒼白無力。這些做法忽視了課堂上師生間情感的交流,用課堂上表面的熱鬧掩蓋了真情的流露。這樣的課堂還能算是語文課嗎?那么,教師怎樣恰到好處地運用多媒體教學方能體現(xiàn)語文課的美呢?
一、要注意適時、適量、適當?shù)脑瓌t
適時,就是教師把握好時機,如上課剛開始,學生的情緒尚未穩(wěn)定時,或者學生對本堂課的知識感到枯燥乏味時,或者本課即將結(jié)束學生疲勞時,教師可以在這個時間段使用多媒體教學,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更加的集中。適當,即適合運用多媒體處恰當運用,如一些簡單易懂在文本中有所體現(xiàn)的知識,就無需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適度,一堂語文課使用多媒體要有所節(jié)制,如果使用時間過長反而產(chǎn)生負面效應,分散學生注意力,沖淡教學重點。因此,教師在備課時需要認真鉆研教材緊扣本節(jié)語文課的教學重、難點,在適當?shù)臅r間、適當?shù)牡胤竭\用適量的多媒體課件,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要講究實效、情景、規(guī)范的原則
如果運用過繁、過花的多媒體課件將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反而影響語文課的教學效果。因此課件的制作簡潔明了,參差分明。課件的構思要巧妙,有效地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并能使學生主動去感悟、去體驗教學情境。課件的設計還要符合語文教學的規(guī)范要求,如文字要采用常用字體,聲音的處理要柔和,畫面要簡潔美觀大方,給學生優(yōu)美視聽享受。
因為語文是人們交流思想、表情達意的工具。如果教師被多媒體的軟、硬件所取代,師生的情感就無法交流,語文課也就失去了本身的魅力。因此,在使用多媒體教學語文的過程中,教師要積極關注學生情緒的變化,及時調(diào)整教學的進度快慢和啟發(fā)的方式,用積極的情感交流回應學生的情感需要。
語文是一門工具性很強的學科。語文教材內(nèi)容選材十分廣泛,然而學生的知識面相對來說比較狹窄的,是不足以覆蓋這些的內(nèi)容的,教師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掌握課文的內(nèi)容,教師勢必要補充與之相關的資料,教師往往會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有關的資料,如教授一些以介紹說明對象為主的說明文或以解說有關歷史故事的散文。
這就要求教師補充的資料要把握尺度。如教《宇宙里有些什么》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的了解茫茫宇宙,教師利用多媒體幻燈片展示了大量的天文學知識精美圖片,在課堂上精彩演繹一番后,課后檢查作業(yè)時,這節(jié)多媒體課誤導了學生該接受的重點,甚至于文中出現(xiàn)的許多的說明方法和使用說明方法的好處都沒有掌握。這不就是教師沒有把握好多媒體教學的互補、尺度、拓展原則的結(jié)果嗎?
多媒體教學是“教育要面向現(xiàn)代化”的教學需求。在運用多媒體教學時,不能忽略語文學科本身所特有的特點和傳統(tǒng)的教學規(guī)律,教師若能遵循上文所提到的原則,那么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就可以用得恰到好處了。
(上接第322頁)與題設圖形重合,從而證明了題設圖形具有某性質(zhì)。這樣,如果用同一法證明的命題改用反證法證明時,一般就分為下面四個步驟:
(1)作出具有某性質(zhì)的圖形;
(2)證明所作圖形與己知條件相符合;
(3)從否定結(jié)論出發(fā),作出圖形與已知圖形不重合;
(4)根據(jù)“唯一存在”性質(zhì)得到矛盾,判斷結(jié)論反面不真,因而結(jié)論成立。
但是要注意,能用反證法證明的命題不一定都能改用同一法證明,這是容易知道的,因為反證法是從否定結(jié)論出發(fā),只要引出矛盾就行了,當然這矛盾不一定是由于“唯一存在性質(zhì)引出的。
3、常見的一些具有“唯一存在”性質(zhì)的命題,熟悉一些常用的具有“唯一存在”性質(zhì)的命題,對于我們采用同一法來證明定理很有好處。下面列舉一些這樣的命題,以供參考。
(1)過兩點有且僅有一條直線;
(2)一線段有且僅有一個中點;
(3)一角有且僅有一條角平分線;
(4)按定比內(nèi)(外)分已知線段的分點是唯一存在的;
(5)過圓周上任一點的切線是唯一存在的;
(6)過一點有且僅有一個平面平行于一已知平而;
(7)過一點有且僅有一個平面垂直于己知直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