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健
“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每個學生都抬起頭來走路。要讓每個學生都能夠抬起頭來走路,就必須給學生以做人的信心、學習的信心。然而,在農(nóng)村學校,學生各方面,尤其是學習方面參差不齊,后進生人數(shù)較多,轉變困難,如何做到一個都不落下,讓每一個后進生都能健康成長、學有所獲呢?
時下,我們感覺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和行為習慣變得越來越難,大多數(shù)小學生一進入中學就感覺十分不適應,他們不適應中學生較獨立自主的學習要求,不適應中學科目多、時間緊的節(jié)奏,不能高效率安排好個人時間,慢慢地,學生的學習興趣漸漸淡了,甚至出現(xiàn)厭學情緒。因此,教師不可能就只教優(yōu)生而把后進生掃地出門,應該緊扣學生實際情況,針對性開展轉化工作,才能有效優(yōu)化后進生的轉化工作,避免對后進生的學習熱情的“冰點性”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
一、學生的健康成長需要教師“潤物無聲”式的孕育
后進生由于學習成績較差,各種習慣不佳,經(jīng)常受到學校、家庭等多方面的責備,心理負擔較重,這就非常需要我們的關心和愛護,而不是夏日雷陣雨般的澆灌。如果我們再用鄙視的眼神、嫌棄的態(tài)度、煩心的話語對待他們,讓他們感覺不到生活的溫暖,則可能使他們滋生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的念頭,將會給學校教育教學帶來更多困難,甚至會扼殺一代人才。如果我們能經(jīng)常關心他們的學習生活,找他們談心,給他們更多的慰藉,解決他們生活學習上的困難,做他們的良師益友,讓他們感受生活、學習的溫暖,感到自己不是棄兒,可從心靈深處喚起他們奮發(fā)向上的決心和毅力。此外,還要為后進生建立個人成長檔案,充分肯定他們的微小進步,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并及時鼓勵,讓他們及時體會到努力的成果和勞動的甘甜。
二、改變教學方式,激發(fā)后進生學習興趣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睈垡蛩固乖f:“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睗夂竦膶W習興趣可使學生的大腦處于最積極、最活躍的狀態(tài),能夠增強學生的注意力、記憶力和思維力。興趣是學習最佳的營養(yǎng)劑和催化劑,如果學生對學習有興趣,那么他們的思維就會更積極、更有效。
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分層教學、分類指導”的原則進行教學,可以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對一名教師來說,比學識更重要的是喚醒、激發(fā)、保護孩子們的求知欲,積極創(chuàng)造有利于孩子成長的環(huán)境是成功的基石。如一個成績比較落后的孩子,不愛讀書學習并不讓人奇怪。但是即使是成績再不好的孩子,也有渴望得到認可的愿望,因此,一開始,我在課堂上沒給后進生設置過高的門檻,而是和顏悅色地向他們提一些簡單的學習要求。如把故事淺顯易懂、情節(jié)生動的有趣的圖畫書,推薦給他們看,給他們以充分的鼓勵與信心的同時,要求他們在每周的閱讀課上把好書推薦給其他同學,給他們受表揚的機會,成功之后,再給他們稍加砝碼,讓他們寫簡短的讀后感,仿寫作技巧,等等。通過努力堅持做到這些之后,班上的后進生慢慢地有看書的習慣、有作文的基本能力了,他們真正嘗到了“跳一跳,摘桃子”的美妙滋味。
三、在“幫扶”中激發(fā)后進生的自信,促其進步
后進生一般心理壓力較大,他們認為老師、同學根本就不喜歡他們,不愿意靠近他們。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要從多方面關心和幫助他們,尤其是在學習上消除他們的心理障礙。如后進生在發(fā)言時,語言表達難免會出差錯,這時老師應投去一個微笑、一道鼓勵的目光,讓他們大膽發(fā)言,并盡可能對他們講“不用怕”、“沒關系”,親切的語調可使后進生不會感到望而生畏、氣餒。教師還應對癥下藥,面對他們的確想回答但回答不好或者不會組織語言時,一定要注意方法上的指導,他們不會說,我們可以為他們做好示范,教師的耐心是對這些后進生最好的幫助、鼓勵。當他們不會自學時,我覺得也應該彎下身子再單獨教教他們,直到讓他們掌握了良好的學習方法。因為后進生厭學往往是由于他們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沒有得到幫助,由此導致學習興趣一點一點降低,甚至基礎也越來越不扎實。
四、創(chuàng)造溫暖的集體環(huán)境,促使后進生學習
后進生并非生來就落后,他們與優(yōu)生一樣,也有一顆天真無邪、活潑向上的童心,有著自己美好的憧憬。在班級學習、生活中,每一位教師都應打破乖學生“一統(tǒng)天下”的局面,要為后進生的“重生”留有“一席之地”。如在班集體中營造一種從認識到情感上都能“容納”后進生的氛圍,要求全班學生從學習和生活等方面給予后進生熱情的關心和幫助,使他們真正感受到集體的溫暖。我采用“手拉手、結對子”的方式,把后進生與優(yōu)生的位置搭配安排在一起,使優(yōu)生成為角色榜樣,對后進生產(chǎn)生間接影響。同時鼓勵優(yōu)生主動與后進生接觸,并讓優(yōu)生與他們交朋友,幫助他們克服學習中的困難,督促完成作業(yè)。一旦發(fā)現(xiàn)他們的“舊病”復發(fā),就及時提醒并敦促改正。這種學生群體的幫助,使后進生樂于接受,而且從行動上不知不覺地促進了他們的自我轉化,調動了他們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樣一來,他們在學習上的良性循環(huán)便形成了。
生命柔弱如花,生命短暫如花。教師在寂寞的人生旅程中一路走來,應珍視入眼的每一朵花,不管是近旁的還是遠處的,不管是寒素的還是雍容的。只要我們每一個教育者,都具有一顆熱愛學生的心,欣賞學生,就像花園里的園丁一樣,給每一朵花澆水,對它們微笑,鼓勵它們延續(xù)美麗的花期,讓每一株花盡情綻放出自己的特色,那么收獲的必將是滿園的芳香四溢和碩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