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甜甜
這段時間,我班的數(shù)學課程已經(jīng)上到《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內容了,今天,這個單元的所有新課已經(jīng)學完,我組織了一次數(shù)學競賽,內容包括口算乘法、估算、筆算和一道應用題。孩子們用了一節(jié)課的時間抄題、計算,大部分孩子都為了得到我的獎勵積極認真地行動著,唯獨一個孩子說了這樣一句話:“又是計算,煩死了!我討厭數(shù)學?!彼穆曇舨淮?,但是,每個孩子都能聽到她的抱怨,當然也包括我。聽到這話,我心想:“又是她!上節(jié)練習課抄同桌作業(yè)還沒找她算賬,她又惹我?!痹谄渌⒆拥钠鸷逯?,我冷淡地說:“待會下課后我打電話給你媽……”
這個孩子讀一年級的時候,我就對她的“嬌生慣養(yǎng)”印象深刻,全班都在認真寫作業(yè),她卻哭著抱怨寫作業(yè)手累,不愿意寫。下課后,我打電話給她媽媽,說了孩子今天在課堂上抄作業(yè)、私底下抱怨等表現(xiàn)。她媽媽雖然積極回應我,說會多“講”孩子,但同時表示,孩子長大了在背后議論老師是正常的。從話語中,我聽出了家長對老師的怨言。
和家長“溝通”后,我感到越來越郁悶,越來越不理解,但是也得想辦法解決。事不宜遲,下午放學后,我心平氣和地找她談話。開門見山地,我先拿今天最讓我生氣的“抄作業(yè)”事件問她,她告訴我她沒有抄同學的作業(yè),之所以沒列豎式就直接寫出了答案,其實是用了一種口算的方法。我知道后恍然大悟,慶幸今天找她談話了,不然一直都誤會她了。我連忙向她道歉:“真對不起,是吳老師誤會了你,你采取的方法特別好!吳老師問你為什么不打草稿的時候你猶猶豫豫地沒有回答我,所以我以為你是抄同桌的,誰知道你想出了好方法。以后可以和大家分享好方法嗎?”她笑著回答我:“好!”
“抄作業(yè)”這件事解決了,剩下讓我難過的是“不喜歡數(shù)學”,我把我的難過告訴了她,她說:“其實我很努力地想把計算變成一件開心的事,但是很難做到。每次寫錯一題,午托老師就會罰寫10題,隨著錯的次數(shù)越來越多,我感到越來越煩,也就開始討厭數(shù)學了。”原來她是一個對自己要求很高的孩子,因為對自己要求太嚴格,而有時又達不到自己的要求,所以學習反而成了一件讓她痛苦的事。明白了這點,我鼓勵她道:“你嚴格要求自己值得贊揚,但是一定要堅持!”隨后我和她分享了我以前學數(shù)學的經(jīng)歷:“以前數(shù)學一直不好的我,不像你一樣聰明地想著把它變成快樂的事,而是每天痛苦地強迫自己寫我排斥的數(shù)學題。我日復一日地堅持著,有一天突然開竅了,什么都懂了,一道難題還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出來。慢慢的,數(shù)學變成了我最喜歡的課。”她聽完我的話,好像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一雙眼睛亮晶晶的。
知道了她“討厭數(shù)學”的原因后,我又轉到了我最好奇的事——為什么她媽媽說“學生在背后議論老師是正常的”?她告訴我她和幾個女孩子私底下組成了一個討論組,經(jīng)常分析一些事,例如學校里發(fā)生的事,最近的社會新聞等。聽了她的話,我心里由衷地感嘆:孩子們會通過討論的方式對事情作出分析判斷,真的長大了!
我和她之間的談話進行了兩個多小時,太陽落山了,她意猶未盡地想和我分享更多的事,我催促她趕緊回去,留著下次再與我分享。她走出校門后,我又撥通了她媽媽的電話,把我弄明白的情況告訴了她。她媽媽聽后,呵呵地笑了起來。
像今天這樣的事,也許我們每天都會遇到,但事情多數(shù)止于批評學生或向家長告狀,之后就不了了之了。我很慶幸讓這事有了良好的發(fā)展。
(責編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