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
詩歌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從多方面去激發(fā)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之情,進而提升詩歌學習方面的綜合素質,豐富想象力,提高欣賞與寫作能力,從審美的角度愛上詩歌,從而保證詩歌教學的高效。
一、教師素質提升,改革中創(chuàng)新理念
詩歌教學要求教師自身就有極強的欣賞力、理解力和與時俱進的教學方法,藝術修養(yǎng)方面必須達到一定高度。若教師自身達不到詩歌教學本身的要求,教育理念也停滯不前,那就會對高中詩歌教學造成一定程度的拖累,因此當前最緊要的任務是提升教師自身的藝術修養(yǎng)與教學素質,改革創(chuàng)新其教學理念,在課堂上真正駕馭詩歌這種傳統(tǒng)與藝術相融合的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教法,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為目的,培養(yǎng)學生詩歌鑒賞能力、審美能力、寫作能力等。詩歌教學不應該是傳統(tǒng)的填鴨式灌輸,而應是學生自我感知的過程,在學生的不斷品味中,提升詩歌素養(yǎng)。學校應定期對語文教師進行教學素養(yǎng)提升培訓,與時俱進地保證教師綜合素質的提升。
二、身臨其境中朗讀,拋磚引玉下激趣
詩歌是一種特殊的教學體裁,在學習過程中應結合傳統(tǒng)教學方法,把握當前教學理念,激發(fā)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從激趣入手,提升學生詩歌素養(yǎng)。同時,作為一種語言藝術,抽象的詩歌僅靠教師滔滔不絕的講授只能變得更加難以琢磨,不如節(jié)省下一些時間讓學生自己去吟讀。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痹姼璧囊髯x或朗讀不是單純的讀,而是有美滲入地去讀。學生要想從真正意義上去欣賞與領會抽象的詩歌,就要把自己真正融入到詩歌中去,傾注自己內心的全部情感,讓自己的靈魂融入到詩歌的生命當中去,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全身心地去體味詩歌當中的每一個字所包含的情感,這樣去感受,就能從朗讀中更深層次地理解詩篇。在吟讀當中,教師要加以指導,鼓勵學生在情深處淺吟,在激昂中放歌,讓朗讀成為一種興趣,一種身臨其境的體味。比如李清照的《聲聲慢》、《醉花陰》,讓人不得不放下心情,用低吟的調子去體會那份惆悵;比如岳飛的《滿江紅·怒發(fā)沖冠》,又讓人不得不滿懷報國激情地放聲高歌。
三、尋找把握詩眼,喚醒語言敏感度
詩眼相當于人的眼睛,從中可以發(fā)現(xiàn)整首詩的基調與內在蘊含,它是一首詩或一句詩的靈魂所在,是最震撼人心,也是最關鍵的詩意所在。高中教師在講授一篇詩歌時,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去尋找詩眼,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把握詩歌脈搏。
如《琵琶行》中三次寫江中之月,分別烘托了琵琶聲的美妙動聽、引人入勝和主人公凄涼悲傷的心情;宋朝蘇軾的《江上看山》中“飛鳥”喻“孤帆”,寫出了舟行之快,一個詞就將江上看山的歡快愉悅,享受旅途的心情展露無遺;李白的《秋浦歌》“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詩人用“三千丈”來表達愁思的深重,使全句變得意味深長。學生掌握了抓詩眼的技巧,詩歌的學習和理解就會事半功倍。
詩歌的語言是經過千錘百煉的,它之所以能打動人們的心,是因為它本身的獨特魅力。尋找詩眼的過程其實也就是喚醒學生語言敏感度的過程,比如《春江花月夜》、《古朗月行》、《念奴嬌·赤壁懷古》之所以能為人們所熟知和千古傳誦,就是因為這些詩的語言有自己的獨特魅力,它們可以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語言學習欲望,在作品中體味和推敲每一個富有生命力和無盡魅力的字眼,從中感受作者流露出的強烈情感,從而大大提升學生自己的詩歌感悟與寫作能力。
四、系統(tǒng)性授之以漁,意象中切入意境
高中詩歌的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逐步感悟的過程,教師若用傳統(tǒng)方法逐句解釋,只能造成學生的機械性記憶,不能造就學生的靈活性感悟,最終就停留在應試教育的那張紙片上了,甚至以后不會留下學過的痕跡,這種現(xiàn)象是可怕的,因此教師應想辦法將詩歌學習主動化、全員化,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將學習詩歌的方法慢慢滲入進去,讓學生在自我感知中完成對詩歌的完美詮釋過程。比如“意象”、“意境”、“象征”等概念都應該讓學生了解,讓學生達到能自學的程度,這樣才會有更深層次感悟詩歌涵義的能力和機會。
比如李煜的《浪淘沙》,讓學生朗讀后自己感悟一下:“本詩表達了作者一種什么樣的情感,你感受到一種怎樣的氛圍?”學生很快就能說出是一種凄涼哀怨的感情?!澳悄銓铎系牧私庥卸嗌倌??憑借對他的介紹,結合歷史背景,再感受一下這首詩,你還能發(fā)現(xiàn)什么?”教師這樣的引導就是從詩的意象切入意境,李煜用“雨”、“夢”等意象展現(xiàn)淪為亡國奴的凄涼孤寂,如此利用意象理解意境,并學會從詩歌營造出的氛圍去把握理解,那以后的詩歌學習就不會很難了。比如張先的《天仙子》中出現(xiàn)的“酒”、“流景”、“并禽”等都是意象,從中感受到臨老傷春的意境等,這些學生開始會感覺有些難,教師要有耐心,運用多種手段讓學生循序漸進地進入詞的意境中去,比如想象和聯(lián)想,讓他們慢慢地輕松駕馭。
五、活動中挖掘潛力,練習中提高熱情
中國千百年來的詩歌文化璀璨奪目,一路走來,涌現(xiàn)出無數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和天賦異稟并努力向上的優(yōu)秀詩人,無論哪個時代都能列舉出具有代表性的奏響時代之音的佼佼者,這是時代的饋贈。作為后人,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將熠熠生輝的傳統(tǒng)詩歌文化發(fā)揚光大。因此語文教師要豐富自己的教學手段和教學內容,將詩歌教學的內涵和外延同時拓展,讓學生能積極主動地愛上詩歌,傳承詩歌,其中最有效的方法便是活動和練習,激發(fā)學生潛在的好動特征,讓每個人都參與進來,進行競爭創(chuàng)新,為我國的詩歌文化做出自己的貢獻。
語文教師可以開展詩歌創(chuàng)作活動,讓學生憑借對詩歌的熱愛,把來自于心靈的那份感動呈現(xiàn)出來。然后進行評優(yōu)展示,或進行小組競爭,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獎勵,還可以在最后開展一次原創(chuàng)詩歌朗誦評獎活動,學生的積極性和熱情瞬間會被激發(fā)出來。實踐活動中,學生有的去網上查資料,有的做大框架,有的提供各種需要的素材,有的找背景音樂,有的跑去找道具,還有的組在熱火朝天地排練舞蹈,學生的表現(xiàn)積極而投入。
總之,每一首讓人們記住的詩歌都是詩人用錚錚的生命和血性的心靈寫成的,我們要用自己的靈魂去讀、去悟。高中詩歌學習的主動權應交給學生,讓祖國的新一代用自己高漲的熱情去思考如何將詩歌內化,如何將這個傳統(tǒng)文化熠熠生輝地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