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新材料作文在近年來的高考語文中幾乎占據(jù)了全部江山。新材料作文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在審題、立意、構思、語言組織等方面要求較高,很多學生將新材料作文視為“攔路虎”,有一些平日語文成績很好的學生,也在新材料作文部分“栽了跟頭”。
一、寫作困境
不少學生視語文學科為自己的弱項,大體也在于作文環(huán)節(jié)。而對于新材料作文,更是覺得無從下手,當前高中生新材料作文困境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1審題存在偏差
審題出現(xiàn)了偏差,就很容易出現(xiàn)離題萬里的現(xiàn)象。有的學生平日的語文成績很好,高考剛結束時的估分也很理想,但是當成績出來時,發(fā)現(xiàn)語文成績竟然跟預估的差了二十分左右,這二十分往往就在材料作文上,審題出現(xiàn)了偏差,作文沒有及格。所以如果審題出現(xiàn)了偏差,平日的作文功底再好也是無濟于事。
2教學方法滯后
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方法很難適應新材料作文的寫作。高中生學習時間緊,疲于應對多門功課,對于新材料作文有的教師和學生重視不夠?!跋∮小钡淖魑闹v評課,很多流于形式,教師將作文進行大致點評,就草草結束。學生忽視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思路組織。教學方法陳舊,而高考對于新材料作文的要求“年年出新”,所以陳舊的教學方法迫切需要改革,方能讓新材料作文的教學走上優(yōu)質高效之路。
二、應對策略
一篇美文的創(chuàng)作、完成,并非是舉手之勞,也不是教師個人可以任意改變的。如果說教師個人的努力能夠引起點滴量的變化,那么久而久之,作文課堂必定能收獲質的飛躍。教師作為引路人,只有在新材料作文的立意推演、思路組織方面給學生積極引導,才能讓學生盡量少走彎路,走上“正軌”。
1審清題意,多角度選取立意
在審題立意方面,學生應該把握四個方面的原則,即:整體把握原則、多向發(fā)散原則、最佳立意原則、因“題”制宜原則。在拿到材料的時候,首先應該從整體上加以把握,在新材料作文中,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一些思想、觀點等一般都會通過小故事、名言警句、數(shù)據(jù)、漫畫、寓言等方式呈現(xiàn)出來,整體把握原則就是要對材料進行宏觀上的把握并加以全面的分析,對一些細微的信息點進行微觀的斟酌。多向發(fā)散原則是指學生在審材料的時候,要善于發(fā)散思維、培養(yǎng)自己的創(chuàng)新能力。最佳立意原則是指針對材料給我們傳遞的多個信息點,學生應該選擇最佳立意,這是新材料作文寫作成功的關鍵點。題目的要求不同,題目中材料的性質和特點也就不同,在審題立意方面也就存在著一些差異。如:
半個多世紀以前,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推崇并常用來教育學生的一句名言是:“假如你有兩塊面包,你得用一塊去換一朵水仙花?!边@句話是伊斯蘭教的創(chuàng)始人穆罕默德說的。
你心中有自己的“水仙花”嗎?當你的心底泛起一片水仙花的蔥綠與鵝黃時,你會有一種特別愉快、特別舒暢的感覺嗎?
在上面這段小材料中,不少學生反映看完材料都有些云里霧里的感覺,對于“面包”這個詞的深層次含義不是很理解,對于“假如你有兩塊面包,你得用一塊去換一朵水仙花”這樣的頗有哲理的句子也不是很明白。教師在作文講評課上,可以問學生:“面包可以用來干什么?”學生說:“吃!”“那么水仙花是用來干嘛的?”“用來欣賞的?!边@樣一剖析,學生很快就能理解過來,原來這個材料里的“面包”是指物質層面得到了滿足,“水仙花”是指人的精神生活得到了滿足。再從整體上來看,“兩塊面包”這個細節(jié)是需要我們在閱讀材料的時候進行微觀上的斟酌的。
2選取素材,生活中選取視角
學生在選取素材的時候,應該選擇與他們實際生活相關的內容,加以提煉、分析、總結,成為作文的內容。一般來說,材料只傳遞了表面的信息,大多數(shù)都僅僅是從客觀上敘述了一件事,并沒有帶上命題者任何主觀上的感情色彩,材料內容所呈現(xiàn)出的客觀性比較強,學生要對材料的主旨進行概括和提煉。還有一些材料比較含蓄,用的是比喻、寓言或者帶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學生在寫作的時候,也可以通過揭示寓意的方法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進行概括,提煉出主旨后,選用生活中的視角加以創(chuàng)作。例如:
托爾斯泰在82歲高齡時說:人是以靈魂為生,而不是以肉體為生,如果人知道這一點并且不是把自己的生活寄托在肉體上,而是寄托在靈魂上,那么,無論出現(xiàn)什么樣的不幸、苦難和病痛,他的生活都不可能成為其他樣子,而只能是一種牢不可破的幸福。
這個材料與我們當下的生活主題息息相關,記得2013年中央電視臺做了關于“你幸福嗎”這一主題的專訪,而材料中的“肉體”“靈魂”說的就是關于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唯有寄托在“靈魂”(精神生活)之上的幸福才是牢不可破的幸福。在這段新材料作文的寫作中,教師應要求學生結合材料的立意,結合我們當下的生活,從生活中選取視角。
3技巧運用,避免走入寫作誤區(qū)
在新材料作文寫作中,不少學生容易步入誤區(qū),之所以無法取得好成績,就是在審題的時候,沒有抓住切入點,導致寫作等級偏離了實際作文水準。比如有的學生審題時斷章取義,沒有從整體上對審題、立意和思路組織進行深刻的把握,而僅僅是截取了材料的片段或部分詞句,忽視了材料的前因后果。還有一些學生僅僅對材料進行表層的解讀,導致偏離了重心。曾經出現(xiàn)在山東省高考語文試卷中的作文題,僅僅是以雷抒雁的一首小詩作為材料:
星星
仰望星空的人,
總以為星星就是寶石,
晶瑩,透亮,沒有纖瑕。
飛上星星的人知道,
那兒有灰塵、石渣,
和地球上一樣復雜。
學生在這個新材料作文中出現(xiàn)了不少失誤,有的學生借材料引發(fā)的聯(lián)想和感悟進行憑空捏造,有的學生閱讀的信息量不全,忽視了材料自身前后兩段之間的比較,僅僅從自然、科學、環(huán)保這樣的方面進行憑空捏造,最終寫出來的作文與材料沒有任何相似點、關聯(lián)度。還有一些學生斷章取義、自以為是,沒有從整體的、全面的角度出發(fā)。針對這樣的作文材料,應該從揭示其深意入手,以確定其立意為基礎,從點滴的內涵中挖掘寫作的深度和廣度。
總而言之,高中新材料作文是學生公認的比較“難啃的硬骨頭”,要想把握寫作的方法,學生在進行審題、立意推演和思路組織的時候,不妨放下浮躁的心態(tài),以踏實認真的態(tài)度來對待,全面把握材料給出的信息,“以我手寫我心”,去采擷創(chuàng)作的芬芳。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門市證大中學(22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