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愛明
【摘 要】追求教育公平公正、實現(xiàn)教育均衡已經(jīng)成為社會公平意識在教育領域的要求,而課堂教學中的公平性是教育公平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們老師可以掌控的。轉變觀念,改變課堂教學形式,革新評價方式是改變課堂教學不公平現(xiàn)象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普通高中;課堂教學;教師行為;公平性實現(xiàn)
課堂教學的公平性問題由來已久,這一問題的出現(xiàn)主要是功利性教育傾向下,老師自覺或不自覺的根據(jù)學生的家庭背景、智力水平、學習狀況、學習態(tài)度和課堂表現(xiàn)而在課堂上帶著變色眼鏡看學生,給予學生課堂教學的不平等的對待與關愛。
一、課堂教學中不公平的表現(xiàn)形式。
義務教育階段,有些地區(qū)和學校不對學生學習成績排名,不以學生的成績考量教師與班級管理。我們教師沒有過多的壓力與負擔,能夠與學生平等相處,生成課堂教學的師生和諧與公平。但是有些地區(qū)和學校,特別是高中階段,課堂教學就難以公平起來;因為教師績效往往與班級學生的學習成績、班主任班級管理效果掛鉤。于是,我們的課堂教學不公平現(xiàn)象就非常明顯。
1.課堂教學關注度不公平。
高中教學在某些地區(qū)不問過程只問結果,因而我們課堂教學,特別是高三的課堂教學往往關注的是那些能夠可能考上本科的學生;而那些雖然學習認真刻苦,卻因種種原因導致成績不夠理想的學生,或是學習習慣差、自主自律較差的學生老師就很少關照。這些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課堂互動的機會少,某些學生甚至一學期難有幾次回答問題機會,甚至都懷疑自己的名字老師知不知道。
2.課堂教學評價不公平。
學生都有一定的自尊心,希望得到老師的關注,更希望老師給予中肯或是賞識性的評價。但是因為我們老師多是用自己的角度看待學生。特別是復習階段,一些常規(guī)題、基礎題如果學生沒有做好答對。那么,老師往往會批評,責難。而對那些邊緣性學生不僅漠視,就是學生有好的表現(xiàn)之后也聯(lián)系之前種種行為,表揚也多為警告式的。
另外,課堂教學的不公平還表現(xiàn)在老師與不同層次學生的交往時間、交談方式和態(tài)度不同;教師對改善課堂教學公平問題的認識不到位,不能很好的推進小組合作學習、分層教學等等。那么,如何讓課堂教學實現(xiàn)公平性呢?
二、實現(xiàn)課堂教學公平的措施。
課堂教學的公平性最重要是老師教學心態(tài)、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的轉變,如要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公平必須老師從自身找原因、想辦法。
1.教師教學心理要公平。
教師是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帶著什么樣的心情,懷有什么心理上課影響著學生的學習心態(tài)和課堂表現(xiàn)。羅森塔爾和雅格布森對此研究結果是:學生課堂學習不僅受其自身能力和主動性積極性的影響,還有老師的心理、期望值有關。因而,教師對不同的學生的期待能使得學生進行自我認識,獲得熱情與興趣的提升,從而親其師從其道。我們老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一視同仁,不要偏向家庭背景優(yōu)越的學生、喜愛學習認真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只有“一碗水端平”,才能讓一些學生擺脫心理的自卑,感受到老師的關注和期待,從而有學好的想法與行動。
2.師生互動交流要公平。
新時期的課堂教學,我們要在確立學生學習主體地位基礎上進行師生、生生等多向的互動與交流。因此,我們教師要成為互動的一員,能夠有效參與并處理好互動的公平性。羅森浩茲和辛普森的“多維教室”研究表明:給學生提供多樣化的材料與方法,讓學生們按照自己的思考和想法進行自主學習,通過個性化的作業(yè)與多種分組模式推進來并縮小學生個體之間的能力差距,從而推進著師生課堂教學的互動公平,使得每一位學生在學習中沒有邊緣化的感覺。我們高中課堂教學也應該是這樣的,讓學生小組活動,不一定非要那些學科成績好學生的進行匯報與總結;要給予并尊重每一位學生表達學習思想的機會。那么,學生就不會成為被老師冷漠的“看客”,讓有效互動提升課堂教學的公平性。
3.教師對學生評價要公平。
素質教育的課堂要求我們老師盡量采用賞識性、激勵性的評價。但是我們的課堂教學是動態(tài)生成的,學生的表現(xiàn)較多時候是不能令老師滿意的。我們在研究中就對此做了調(diào)研,結果學生普遍認為即使同一問題同樣的回答,老師也會因為學生的成績差異而給出不同的評價。這是因為我們老師在認識和思維上存在著定勢。另外,我們對不同性別的學生評價也不一樣,一般來說多是對女生比較“溫柔”,而對男生比較“嚴厲”。于是,讓學生之間形成也有不公平的感覺。
對此,我們老師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對學生的影響,一般對個體多肯定與表揚,對多名學生的共性問題,我們可以不點名的批評。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注意評價的均衡性、全面性,如果總是對一些學生評價,那么,有學生就認為老師在偏心,或者故意總是找自己的麻煩,這樣不利于師生和諧相處。其次,評價內(nèi)容要有差異,最好是結合學生的性格、品質、學習能力與課堂習慣進行中肯的評價;努力最大程度的挖掘所有學生學習潛能。而最重要的是發(fā)展性評價,我們的評價需要實事求是,更要發(fā)現(xiàn)學生課堂學習和表現(xiàn)的優(yōu)點,努力使得評價能夠促進每個學生心身健康與快樂學習、提升。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老師要教學視角,賞識的角度看待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改變方法,讓每一位學生都能主動性發(fā)揮在互助合作中學習探究提升;改變評價方式,讓每一位學生都賞識與鼓勵中有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只要我們教師從思想、心理改變“精英教學”的想法和行動,那么,我們的課堂教學就能夠較大程度上實現(xiàn)公平與公正。
【參考文獻】
[1](美)莫琳.T.哈里南.教育社會學手冊(M)傅松濤等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354—362
[2](美)Thomas L,Good,jere.E,et al.透視課堂(M)陶志瓊等譯,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2:374-376
[3]張愛花.淺談課堂教學活動的交互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3(12)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興市第三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