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玉芝
摘 要:閱讀是人獲得知識的一種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徑。閱讀可以增加我們的知識積累,開闊我們的視野,豐富我們的想象力,改善我們的思維品質,提升我們的創(chuàng)造能力;閱讀可以開啟我們的心靈之窗,塑造我們的靈魂,引導我們積極向上,涵養(yǎng)我們的精神;閱讀可以豐富我們的情感,使我們更富于人性,更懂得求真、為善和審美;閱讀可以改變人的心境,增加人的生活情趣,使人生活得更加充實,更有意義。因此,在平時各科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就顯得至關重要了。思想品德課本是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的載體,體現(xiàn)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是中考題目答案的依據(jù)?!皩W生的智力發(fā)展,取決于良好的閱讀能力?!睂W生的課本閱讀能力如何,不僅對學生當前學習成績的提高有利,對學生的中考有利,而且對學生今后的終身發(fā)展也很有利。學生應該充分使用好政治課本這個“本本”,在思想品德課的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自己閱讀政治課本的能力,學會閱讀理解政治課本知識的策略和方法。
關鍵詞:思品;閱讀;粗讀;細讀;批讀
1 粗讀
好書不厭百會讀,真正給自己啟發(fā)的往往是所讀中很少的一部分,有時僅是一句話,有時僅是一件小事,可就是那一句話,一件小事,改變了我的想法,改變了我的決定,而大多數(shù)情況下,那句話,那件小事正是自己認真思考過,認真分析過的,回想自己讀過的那些書,真正深入讀下去的不多,大多只是隨意的翻過去,看了個大概,這樣可以擴大自己的視野,屬于“粗讀”。標題是文章的眼睛。抓住標題,就統(tǒng)領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單元的標題——課的標題——框的標題——小標題——自然段。通過閱讀,建立起以單元、課、框、小標題、自然段的關鍵句為線索的知識體系。抓住各種標題,就把握了課本內容的最主要的東西。把各種標題“串”起來,就能起到“綱舉目張”的效果。因此,在學習中不能忽視各種標題和關鍵句,最好用筆把各種標題和關鍵句加以突出。在學習和復習時,把各種標題“串”起來,既能對知識起統(tǒng)領作用,又能把知識梳理清楚,還能訓練思維和敘述的條理性。
2 細讀
細讀的任務,是讓學生思考和理解在粗讀中所尋找到的問題和答案,要解決的是“為什么”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相應地采取邊思考邊在課本上做標記壓縮課本的方法。教師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不動筆、不讀書”的習慣,讓學生用劃線法和圈點法等方法去閱讀。圈,就是要把掌握的概念,用符號“○”圈起來。這樣,應掌握的概念就會在課本上清楚地顯示出來。劃,需要識記的定義,用符號——或﹏將其劃出來。點,就是在需要強調的關鍵詞下面點上“……”,這樣,關鍵詞就突出出來了。標,也就是標序號。即把理解某一問題需要把握的各點,依順序的不同,依次標出123……如果各點中如果還有數(shù)個小要點,還可依次標出①②③……這樣,問題就變得要點化了。括,就是把內容較多的問題,用符合“()”將其括起來。采用這種方法,能起到確定某一問題的范圍,保持其完整性的作用。畫,利用教材中版面上下方的空白處,畫出該頁中提出的某一問題的“知識樹”。用這種方法把散落在一頁、甚至幾頁中的某一問題,經(jīng)過高度凝練,集合成“樹”,畫在書上,便于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事實證明,誰的課本畫得像“蜘蛛網(wǎng)”一樣,誰的學習效果往往不錯。如,在閱讀《知識助我成長》時,可以分為以下步驟。
1.分析框題《知識助我成長》。學生通過閱讀、分析,能明白知識對人的作用是幫助成長。第二步,分析小標題《教育為人的幸福生活奠基》。學生通過閱讀、分析能明白教育對人的幸福生活的作用是奠基。
2.找出關鍵詞句。如,閱讀第二自然段找出關鍵詞句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睂τ谝粋€人的成長,教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教育是每個人生活的準備。它通過向個人傳遞文化,幫助人超越一己之見去掌握前人的經(jīng)驗,分享人類世代積累的知識財富,獲得獨立生活的必要前提。另一方面,它又喚起人的潛能,不斷提高和革新自己,從而開辟人性發(fā)展的道路,奠定走向未來的基礎。即教育的作用。
3.分析小標題《我們享有受教育的權利》。學生通過閱讀、分析,能明白我國公民擁有的教育權。
4.分析自然段,找出關鍵詞句。首先,閱讀第一自然段:“受教育是一項基本的人權。依據(jù)法律的規(guī)定,我國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權利。所謂受教育權,是指公民有從國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機會,以及獲得受教育的物質幫助的權利?!睂W生通過閱讀分析,能明白受教育權是基本人權、機會和權利。
5.閱讀第二自然段:“為了國家、民族的未來,為了公民受教育權利的實現(xiàn),國家在大力發(fā)展各級各類教育的同時,著力普及義務教育。所謂義務教育,是國家統(tǒng)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是國家必須予以保障的公益事業(yè)?!睂W生通過閱讀、分析,能明白義務教育概念的關鍵詞是:國家統(tǒng)一實施——兒童、少年必須接受——國家必須予以保障——公益事業(yè)。
6.閱讀第三自然段:“義務教育不同于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等其他教育,具有自己的顯著特征。它具有強制性,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其推行和實施。它具有公益性,即不收學費、雜費。公益性是與免費性聯(lián)系在一起的。它具有統(tǒng)一性,在全國范圍內實行統(tǒng)一的義務教育。其統(tǒng)一性包括制定統(tǒng)一的義務教育階段教科書設置標準、教學標準、建設標準和學生公用經(jīng)費的標準等?!睂W生通過閱讀、分析,能明白義務教育的顯著特征為:具有強制性——具有公益性——具有統(tǒng)一性。
3 批讀
這是對學生閱讀課本的最高要求,也是把教材讀“厚”的重要一步。學生讀完一框、一節(jié)或一課內容,引導學生寫出自己的讀后感、體會,甚至對課文進行點評,寫出眉批,尾批,以讀激寫,以寫促思。如果能達到這種水平,學生的理論水平以及運用理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會得到較大提高。例如,教材在對我國小康水平狀況進行描述時,僅有一句,“我國現(xiàn)在達到的小康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fā)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只亮觀點,沒有展開,有的學生在旁邊點評,“只有論點,缺乏事例論據(jù),我認為應補充這樣的材料……”可見,批讀這種方式,充分誘發(fā)了學生的政治敏感性,激活了學生思維,使學生閱讀課本又不局限于教材,不迷信教材,敢于挑戰(zhàn)權威,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更體現(xiàn)了新課程改革“為學生終身學習和發(fā)展打基礎”的價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