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江
(隴東學院 外語學院,甘肅 慶陽 745000)
從思維差異談英語定語從句的翻譯
楊 江
(隴東學院 外語學院,甘肅 慶陽 745000)
語言和思維關系密切,語言是思維運作的工具,思維借助語言得以體現(xiàn)。英漢語言分屬不同體系,這增加了兩種語言轉(zhuǎn)換的難度。定語從句是一種獨特的英語語言形式,在日常的翻譯實踐中很容易出現(xiàn)問題。本文通過對英漢思維差異的對比研究,分析理清思維差異對各自語句表達的影響,運用漢語句型結(jié)構(gòu),提出翻譯定語從句的方法,希望能夠?qū)V大英語學習者有所幫助。
英漢思維 差異 定語從句 翻譯
語言和思維密不可分,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思維又通過語言來體現(xiàn)。英漢語言分屬兩種不同的語言體系,經(jīng)過長期的發(fā)展,已經(jīng)形成各自鮮明的特點。因此,這就給英漢兩種語言之間的轉(zhuǎn)換增加了難度?!胺g的過程,不僅是語言形式的轉(zhuǎn)換,而且是思維方式的變換”。[1]和漢語相比,定語從句是英語特有的語言形式,這就使英語定語從句的翻譯顯得既困難又重要。目前,國內(nèi)關于英語定語從句的翻譯已經(jīng)有過很多研究并發(fā)表了許多文章,這些研究大多都是從對比英漢兩種語言結(jié)構(gòu)差異進行的,并提出了具體的翻譯方法,然而,很少有人從英漢民族思維差異視角談論英語定語從句翻譯。這些翻譯方法主要有:把英語定語從句翻譯成“主謂結(jié)構(gòu)、支配結(jié)構(gòu)、限定結(jié)構(gòu)和并列結(jié)構(gòu)”[2];或者采用“并列法”[3];或者運用“前置法、后置法、融合法等”[4];或者還有人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C譯法”[5],讓人耳目一新。
無論是限制性定語從句還是非限制性定語從句,翻譯過程中,都必須弄清定語從句在整個句子中發(fā)揮的功能??紤]英漢民族思維差異及其對各自語言結(jié)構(gòu)的影響,在此基礎上,本文嘗試將英語定語從句翻譯成漢語的施事句、主題句和關系句,希望此法能夠?qū)V大英語學習者有所幫助。
翻譯不僅是語言的轉(zhuǎn)換,更是思維的變換。因此,談英語定語從句的翻譯,就難免要梳理英漢思維的差異及其在語言層面的體現(xiàn)。英漢民族由于各自所處的地理位置、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大不相同,致使其思維存在很大差異。
(一)分析性思維與綜合性思維
整體而言,英漢民族養(yǎng)成了“東方重綜合,西方重分析”的思維習慣,這是因為英漢民族在認識、改造自然的實踐過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哲學思想。西方哲學認為,自然宇宙始終是人類認識世界的客觀對象,人類的根本任務是征服、改造自然,人和自然是處于永恒的矛盾對立之中的。換言之,西方哲學主客體分離。受這一哲學思想的影響,西方許多科學家主張將自然界中的事物或過程從整體當中分離開來逐一進行研究,因而形成了從整體到個體的分析性思維模式。相比較而言,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這一思想的核心就是追求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把天、地、人看做一個統(tǒng)一的不可分離的整體。這樣的哲學思想致使?jié)h民族習慣于綜合性思維,即從整體上觀察事物的特征,從全局出發(fā)綜合考慮問題。英漢民族的這種思維差異體現(xiàn)在語言上就是英語重形合、漢語重意合。有人曾說,“就英語和漢語句式而言,也許在語言學上最重要的一個區(qū)別就是形合和意合的對比”[6]。英語句子重形合,是指英語句子主要通過語詞本身的形態(tài)變化來表達語法意義(性、數(shù)、格、時、體等),更多地使用一些關系詞將各個句子連接起來,著重強調(diào)句子結(jié)構(gòu)的完整性和形態(tài)的嚴謹性。漢語句子重意合,是指漢語句子內(nèi)部的語法關系主要是通過虛詞、詞序等手段表示的,句與句之間一般按照邏輯和時間順序先后鋪展開來,強調(diào)句子內(nèi)容或表意的完整性。例如:
In Africa I met a boy, who was crying as if his heart would break and said,when I spoke to him,that he was hungry because he had had no food for two days.
在非洲,我遇到一個小孩,他哭得傷心極了,我問他時,他說他餓了,兩天沒有吃飯了[7]。
上例中,英語句子借助詞語的形態(tài)變化和多個連詞,如who,as if,when,that,because,表達一定的信息內(nèi)容和表明各個從句與主句之間的關系,句子以形顯義,形態(tài)自足,結(jié)構(gòu)嚴謹,關系明確,充分體現(xiàn)了英民族的分析性思維習慣。所以,英語句子的句法構(gòu)造和語義信息都是顯性的。相反,漢語句子并沒有像原句使用那么多的連詞表明句與句之間的關系,而是通過語序調(diào)整和時間順序表達原句的信息內(nèi)容。漢語句子以意統(tǒng)形,結(jié)構(gòu)雖然松散,但是內(nèi)容完整,層次分明。這正是漢民族綜合性思維習慣的產(chǎn)物,因此,漢語句子的句法結(jié)構(gòu)和語義信息是隱性的。
(二)直線思維與曲線思維
英漢民族還有直線思維與曲線思維之分。西方思維傳統(tǒng)注重科學、理性,重視分析、實證,因而必然借助邏輯,在論證、推演過程中認識事物的本質(zhì)和規(guī)律。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開創(chuàng)形式邏輯,運用概念、判斷、推理這一模式論證事物。受這一傳統(tǒng)哲學思想的深刻影響,西方人更傾向于直線思維。中國傳統(tǒng)思維方式注重直觀經(jīng)驗,習慣于直覺體悟,從主體意象出發(fā),對實踐經(jīng)驗和內(nèi)心體悟加以總結(jié)、歸納。因此,中國人習慣于曲線思維。不同的思維方式在語句表達形式上往往會產(chǎn)生不同的句子結(jié)構(gòu)。英漢民族的這種思維差異體現(xiàn)在語言上,就是在英語語句開頭就直截了當?shù)仃愂黾阂?,然后依次分析,形成了信息重心在前的語句結(jié)構(gòu);而漢語語句先列舉事例,再說結(jié)果或評論,形成了后中心的語句結(jié)構(gòu)。例如:
There is another conversation which from our point of view is equally important,and that is not do with what is read but with how it is read.
還有一種對話,它和讀的內(nèi)容無關,而是和閱讀方式有關。在我們看來,這是同樣重要的。
上例中,英語句子是There be句型,其中首先引出了所要討論的主題conversation,緊接著在which引導的定語從句中直接陳述了對這一主題的看法,然后依次詳細羅列了具體的信息內(nèi)容。相反,漢語則更傾向于從側(cè)面闡述,句子中先交代具體的信息內(nèi)容,然后以總結(jié)歸納的方式,將做出的判斷或推理的結(jié)果放在句子末尾。
“英漢思維方式的這種差異,勢必會對英漢語句的翻譯造成一定的困難”[8]。翻譯不僅是一種語言活動,更是一種思維活動。對比分析英漢思維差異,對做好英語定語從句的翻譯至關重要。因此,在翻譯定語從句時,譯者必須熟知英漢民族之間的思維差異,擺脫英語思維的桎梏,按照漢語思維的特點,調(diào)整語句結(jié)構(gòu),翻譯出符合漢語表達習慣的譯文。下面運用申小龍先生對古代中國語言研究的成果,嘗試提出翻譯英語定語從句的方法。
申小龍先生對古代中國語言的研究認為,中國的句型主要有三種:
1.施事句:敘述行為事件的動詞句,主要句子成分配置格局是“時間語+地點語+施事語+動作語”;
2.主題句:評論話題的名詞句,主要句子成分配置格局是“主題語+評論語”;
3.關系句:表達事物、事件之間的邏輯關系的句子,主要句子成分是原因、結(jié)果等,具體類型有:因果句、推斷句、假設句、條件句、讓轉(zhuǎn)句、平轉(zhuǎn)句、并列句、進層比較句、遞進句、選擇句[9]。
根據(jù)申小龍先生對古代中國語言句型結(jié)構(gòu)的研究成果,同時在總結(jié)教學和翻譯實踐經(jīng)驗的基礎上,提出英語中的一些限制性與非限制性定語從句也可翻譯成漢語的施事句、主題句和關系句。
(一)翻譯成施事句
英語受分析性思維的影響,語句結(jié)構(gòu)重形合。換言之,句子非常注重形式邏輯,除了通過詞語形態(tài)變化表達意義之外,還大多使用連詞將句子各個成分連接起來。而且,英語句子是主謂結(jié)構(gòu),這就意味著句中只能有一個限定動詞。如果要繼續(xù)擴展句子結(jié)構(gòu),就只能借助其他手段,使用關系代詞引導定語從句是擴充句子結(jié)構(gòu)的一種主要方式。英語語句的這種形合手段使句子看起來好比一棵“參天大樹,枝葉橫生”,甚為復雜。因此,英語句子被喻為“樹型”結(jié)構(gòu)。而漢語受綜合性思維的影響,句子形如流水,多使用流水句,給人一種“萬頃碧波,層層推進”的動感,通常比作為“竹型”結(jié)構(gòu)。由于受主謂結(jié)構(gòu)的限制,英語語句中會借用一些定語從句對先行詞發(fā)出的動作或所處的狀態(tài)作補充說明,從而達到擴展句子、豐富句子內(nèi)容的目的。對于這類定語從句,可按照漢語多使用動詞句的習慣翻譯成施事句。例如:
The sun,which had hidden all day,now came out in all its splendor.
太陽整天躲在云層里,現(xiàn)在又露面了,光芒四射。
英語句子中The sun后借助關系代詞which,引導一個非限制性定語從句,補充說明句子主語“太陽”之前所處的狀態(tài),而句子主要著眼于“太陽”現(xiàn)在所處的狀態(tài)。翻譯成漢語時,可遵循漢語以時間或邏輯順序行文的表達習慣,把它翻譯成施事句,即由“太陽”這個施事者發(fā)出“躲在”和“露面”前后兩個動作,表明“太陽”在不同時間所處的狀態(tài),譯文層次分明,也忠實傳遞了原句信息,符合漢語的表達習慣。請再看一例:
The river,which forms the eastern boundary of our farm,has always played an important part in our lives.
這條河流緊挨著我們農(nóng)場東邊流過,對于我們的生活始終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原句借助由which引導的非限制性定語從句,客觀描述了我們農(nóng)場東邊以河為界,它對我們的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翻譯成漢語時,譯者把定語從句譯成了施事句,即由所謂的施事語“河流”從東邊流過而形成了我們農(nóng)場的邊界,生動描述了河流從我們農(nóng)場東邊奔騰而過的情景,也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活力。譯文富有動感,仿佛讓人聯(lián)想到了農(nóng)場生機勃勃的場面。
(二)翻譯成主題句
英漢語言受直線思維和曲線思維的影響,語句信息結(jié)構(gòu)有所不同。英語習慣把重要信息放在句首,即先表達對某一主題的觀點、態(tài)度或評語,然后進行邏輯推理,一一列出具體信息內(nèi)容,英語的這種語句信息結(jié)構(gòu)有時會借助定語從句來實現(xiàn)。而漢語的語句信息結(jié)構(gòu)正好與此相反,即先交代具體內(nèi)容提出主題,再做歸納總結(jié),給出對這一主題的評語或結(jié)論。因此,這類定語從句可翻譯成漢語的主題句。例如:
It is a curious fact,of which I can think of no satisfactory explanation,that enthusiasm for country life and love of natural scenery are strongest and most widely diffused precisely in those European countries which have the worst climate and where the search for the picturesque involves the greatest discomfort.(Aldous Huxley The country)
的確,那些歐洲國家氣候糟糕透頂,且追尋美景需要忍受極大的困苦,但是人們都非常普遍地熱愛鄉(xiāng)村生活和自然風景。這種情況很奇特,對此我無法解釋清楚。
原句通過“It is a curious fact”構(gòu)成的主謂結(jié)構(gòu)先表明這個事實(fact)很奇特(curious),其后插入一個由of which引導的非限制性定語從句,表明“我”對這一情況的態(tài)度。在that引導的同位語從句中再一一列出具體信息。翻譯時,可譯成漢語的“主題句”,先說出同位語從句中的具體內(nèi)容確定討論話題,再把非限制性定語從句中的內(nèi)容譯成評論語,放在句末。
(三)翻譯成關系句
英語受分析性思維的影響,句子結(jié)構(gòu)非常注重形式的完整與統(tǒng)一。因此,英語定語從句就是利用關系代詞引導出一個個子句拓展句子擴充內(nèi)容的一種方式。英語中有一些定語從句,其實際功能并非作定語,而是表明與所修飾先行詞所在的主句之間有一種邏輯關系,類似于由關系副詞because,if,although等引導的狀語從句。對于這類定語從句,只要分析清楚它與主句之間的邏輯關系,就可以把它翻譯成漢語的關系句。例如:
There was little hope of continuing my inquiries after dark to any useful purpose in a neighborhood that was strange to me.
這一帶我不熟悉,天黑以后繼續(xù)進行調(diào)查,取得結(jié)果的希望不大。
A man who does not try to learn from others can not hope to achieve much.
如果一個人不向別人學習,就不能指望有多少成就。
He insisted on building another house, which he had no use for.
他堅持要再造一幢房子,盡管他并無此需要。
上幾例中,原句中的定語從句看似都對先行詞起修飾作用,實際上通過仔細分析,就會發(fā)現(xiàn)它們都跟主句之間存在表示“因果、條件和讓步”的邏輯關系。對這類英語定語從句翻譯時,可透過表層結(jié)構(gòu),分析弄清其與主句之間的深層關系,按照漢語以邏輯關系銜接句子的方式,譯成關系句。
綜上所述,英漢思維差異造成語句表達上的不同。因此,對比分析英漢思維差異可對英漢翻譯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從而在具體翻譯實踐中翻譯出地道的譯文,利于譯入語讀者更好地接受。本文在對比研究英漢思維差異的基礎上,揭示出這種思維差異對英語語句的影響,運用申小龍先生對古代中國語言句型結(jié)構(gòu)的研究成果,嘗試提出英語定語從句可翻譯成漢語的施事句、主題句和關系句,一定程度上拓寬了理論研究的視野,豐富了學術界的研究成果。當然,由于英語定語從句極為復雜,有時在實踐中可根據(jù)具體情況同時采用這幾種翻譯方法處理,這就需要譯者在翻譯實踐中不斷探索和總結(jié)。
[1]連淑能.論中西思維方式[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2,(2):40-46.
[2]楊莉藜.英漢互譯教程(下冊)[M].鄭州:河南大學出版社,1993.
[3]鄭聲滔.英語定語從句的并列法翻譯[J].中國科技翻譯,2009,22(2):14-17.
[4]張培基.英漢翻譯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5]曹明倫.英語定語從句譯法補遺[J].中國翻譯,2001,22(5):23-26.
[6]Nida,E.A.Translating Meaning[M].San Ditmas:English Language Institute,1982.
[7]陳定安.英漢比較與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6.
[8]楊江.從思維差異談英漢語句的翻譯[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科版),2013,26(2):138-140.
[9]申小龍.中國句型文化[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