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熊耀庭·江鈴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沖壓廠
優(yōu)化管理:全面提升沖壓生產力
文/熊耀庭·江鈴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沖壓廠
江鈴沖壓廠是江鈴汽車股份公司下屬專業(yè)廠,
具備整車沖壓工藝開發(fā)和30萬輛沖壓件制造能力,生產江鈴汽車股份公司所有車型外覆蓋件和500t及以上設備零件。江鈴沖壓廠有9條沖壓生產線,其中含7條手工線,2條自動線;沖壓模具分6大系列車型,共計2608套。
工時利用率
全廠工時利用效率YTD較2013年有顯著提升,BWS提升了6.04%,如圖1所示。
各條生產線交付的沖壓件數
2014年第一季度全廠各線交付的沖壓件數均已達到目標值,其中C1線交付能力最強,已達世界領先水平,如圖2所示。
機構設立
為更有效地提升各類生產指標,降低員工工作強度以及工作負荷,沖壓廠成立了生產力改善機構,該機構由工藝改善小組、安全精益物流小組、TPM小組、精益制造小組、質量改善小組等五個小組組成。其中,工藝改善小組負責工裝計劃外損失、預防性維護、工藝水平提升;安全精益物流小組負責安全項目整改、投料省力化、物流庫存優(yōu)化;TPM小組負責裝拆模改善、設備計劃外損失;精益制造小組負責省力化項目和工序平衡項目;質量改善小組負責VRT和6Sigma項目。
生產管理信息系統
圖1 工時利用效率比較
隨著管理工作的細致化,以及對各類生產數據、生產指標統計工作的實時性的要求,2006年, 工廠與南昌大學合作研發(fā)了適合沖壓廠現場數據收集分析的生產信息管理系統。該生產管理信息系統以達到建立全局的生產信息管理為目的,它將生產現場的所有信息進行了記錄、存儲,并能實時與服務器進行數據交換,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與監(jiān)視并于網絡傳遞,成為提供各類生產、質量、技術、成本的電子信息數據平臺。生產管理信息系統有以下幾個功能:⑴生產計劃排產程序提供模具狀態(tài)、設備狀態(tài)、產品架信息、物料信息庫存信息等內容,有效避免計劃不周帶來的影響。⑵計劃通過網絡發(fā)布,以完全實現無紙化辦公,生產線員工只需填寫觸摸屏數據。⑶實現系統自動統計生產線組的生產工時和輔助工時等數據,生產線組每天都通過系統查詢自己的勞動工時,為生產指標改善提供了一目了然的數據。⑷對模具和設備的影響實現實時監(jiān)控,管理人員能隨時調看,對異常情況可以進行及時處理。系統自動記錄按燈呼叫的所有影響因素,自動統計影響時間,為設備、模具等各類影響指標考核和改善提供依據。⑸提供各類生產停線指針報告,各類原因分類和匯總都通過系統來實現,包括Short-Cycle統計、各類產品的FTT、次品數、廢品數。⑹通過系統自動導入和計算設備總效率,自動生成的實際工時報表,可統計各線的HTH和平均每小時沖次數等指標。⑺生產線員工可直接在觸摸屏中調取任一產品的QPS卡、控制計劃、檢驗指導書等工藝文件。
圖2 各線交付沖壓件數
預防性維護
預防性維護是保證產品生產穩(wěn)定性和質量穩(wěn)定性的前提,可以及時把問題解決在生產前,減少在線影響時間和提高生產效率、同時也可以保證產品質量。預防性維護包含模具預防性維護和設備預防性維護。
⑴模具預防性維護策略。1)將模具分為A、B、C三類,每類模具以沖次數定義為預防性維護周期;2)每年每套模具須點檢一次,按照現有生產數量,重新定義預防性維護周期點檢時間;3)對于需要特殊維護,經常出現問題的模具,縮短點檢周期,增加點檢頻次,以達到保證生產和質量穩(wěn)定性要求。
⑵設備預防性維護策略。1)根據生產管理信息系統中收集的相關數據,對故障數進行統計和分類,對不同的問題分別對待,整改后的結果反饋到生產管理信息系統,以便制造部門查詢對生產進行排產。2)反復優(yōu)化設備巡檢路線,并以圖表形式進行更新優(yōu)化,巡檢人員攜帶特殊和專有工具,以便發(fā)現問題和及時解決問題。3)編制設備點檢操作一致性可視化標準。根據設備的開機前、開機中和開機后的三種狀態(tài)分別編制點檢操作標準目視卡,根據目視卡要求對設備進行點檢操作。4)每月定期檢查設備精度。每月定期檢查設備精度,對異常數據納入整改,并公布整改前數據和整改后數據,以達到發(fā)現問題并及時解決問題的目的。
生產一致性
2012年至今,江鈴沖壓廠在生產改善方面的另一個亮點——改善生產工位操作一致性,如圖3所示。改善的目的是為了減少變差、提升各過程的穩(wěn)健性,提高工序能力。內容可細分為:細化各工位安全注意事項,為員工提供安全的保證;質量標準判定一致性,為質量穩(wěn)健提供保證;工作步驟一致性,為生產過程穩(wěn)健提供保證。
精益工作站
⑴建立精益工作站的目的。隨著對產品架質量要求的日益提升,2013年4月份江鈴沖壓廠成立了精益工作小組,該小組的工作內容主要是對產品架損壞、設計同時制作符合人機工程提高生產效率的工裝輔助工具,配合機電組、生產線完成生產現場設備維修工作。對不能滿足長途運輸要求而出現的質量、安全問題進行改造和維修,以滿足節(jié)省產品架改造費用的目的。
圖3 改善生產工位操作一致性
⑵精益工作站績效。維修產品架數量2012年為3588,2013年為4238;改造產品架數量2012年為837,2013為1763。
⑶ 2013年沖壓廠省力化及生產力改善項目情況如圖4所示。
激勵
及時有效的激勵制度是員工士氣的助推器。建立生產績效考核體系,主要針對工時完成率、區(qū)域沖次數、計劃內停產率、模具拆修率等指標進行獎懲。
工藝改善
⑴新工藝開發(fā)和結構創(chuàng)新,如圖5所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對稱件雙拼-套件工藝開發(fā);不等高非對稱件雙拼、多拼、套件工藝開發(fā);旋轉斜楔及凸輪修邊結構創(chuàng)新。
⑵自動化線的新工藝布局。根據生產數據,計算影響生產效率的瓶頸工序,調整空工位支架和模具的位置,重復計算,得出生產效率最高的排列順序,如圖6所示。總結計算方法,推廣應用至現有生產中,以提高生產效率。
⑶模具表面處理工藝。目前國內模具主流表面處理工藝(電鍍、TD、熔射)均已在江鈴沖壓廠得到廣泛應用,并根據此三種表面處理工藝的優(yōu)缺點制定了相應的運用標準,以達到降低單臺成本,提高模具使用壽命的目的。
時間數據管理——日過程例會
將各生產線、各生產區(qū)域的每日指標完成情況、每日重要質量信息、安全事故、每日模具和設備整改進展及維修情況等信息進行監(jiān)督和管理。
⑴每日質量白板會。每日固定時間召開,會議輸入為每日外部顧客反饋問題、內部質量問題、FTT異常問題、整改進度情況等,輸出為制定ICA、PCA、跟蹤結果等;所有問題遵循“24小時ICA”原則,臨時措施必須在24h內執(zhí)行到位。⑵每周OCM例會。⑶每月生產力改善專題例會。以生產力改善為專題,對各區(qū)域影響生產力的問題進行整改,改善情況如圖7所示。
立項背景
從季度指標運行圖中發(fā)現,工廠連續(xù)兩個季度均未達到季度指標,對未達標原因進行分析,通過數據篩選,將所有系列手工線轉至自動線沖次數提升最低的產品進行對比,發(fā)現T150產品在手工線每小時沖次數達到380沖次/h,轉至A4線后反降為360沖次/h。因此,將“T150產品自動化線生產速度提升”作為產能提升的突破口。
項目目標
圖4 改善情況
通過調查T150產品7~9月份每批次平均沖次數,確認T150最低沖次數僅為347沖次/h,生產速率明顯偏低。該產品為淺拉延結構,生產簡單,存在提升空間,并結合車間效率提升計劃,將T150沖次數提升目標定為420沖次/h,并制定出延伸目標500沖次/h。
原因分析
通過魚刺圖分析(圖8),分別從人、機、料、法、環(huán)5個方面找出了7個影響因子,涉及到模具、設備、操作、效率等各個方面,通過要因甄別,小組確立了兩個影響因素:⑴裝拆模耗時過長;⑵模具與設備匹配度偏差較大。通過裝拆模作業(yè)分解表,將停機線內清理廢料的內部行為,轉為線外清理的外部行為,可減少8.75min;裝拆模時間由原來的14min可降為5.25min。
整改措施
⑴解決模具與設備匹配度。增加模具墊板,使模體滿足理想封閉高度,達到提速生產的目的。⑵將斷續(xù)生產模式變更為連續(xù)生產。
效果驗證及獎勵
截止2012年12月,T150生產速率從原來的424沖次/h提升至550沖次/h。改善效果顯著,該項目獲得2012年江鈴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成果發(fā)布金獎,2013年第三屆“中國制造業(yè)2013改善大會”項目類一等獎。
圖5 新工藝開發(fā)和結構創(chuàng)新
圖6 原生產方式和新生產方式效率對比
圖7 改善情況
圖8 魚刺圖
為實現高速高效高質量的生產,江鈴沖壓廠始終堅持以生產力改善為主題,從優(yōu)化管理入手,不斷嘗試新工藝、新技術,進而持續(xù)改進,取得很好的成績,今后仍將持續(xù)優(yōu)化管理模式,不斷向世界一流沖壓工廠效率指標發(fā)起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