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亞軍
文言文是中華五千年文化的積淀和載體,也是中學生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來源。閱讀理解淺顯的文言文,是高考對考生的基本要求之一。因此,無論是對于教師還是學生,文言文閱讀都是相當重要的。
我們平時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非常注重逐字逐句地串講,力求詳盡透徹,生怕漏掉重點,但結(jié)果往往是學生課上聽懂了,課后全忘了。還有很多同學平時依賴一些參考書,自己積累的文言知識有限,文言理解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久而久之,學生也比較怕學文言文。而新《課標》要求文言文要讓學生自主學習,要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在高考的文言文試題上盡量不丟分,少丟分,要做到這樣,確實很難。
以下幾點是我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的一點實踐經(jīng)驗,希望對高中生的文言文學習有一點幫助。
一、激發(fā)學生興趣,調(diào)動學習積極性
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文言文教學只有激發(fā)學生興趣,才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樂于學習文言文。
講解文言文時,要精心設計導語,營造良好課堂氛圍,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導語可以是故事式,也可以是懸念式,還可以是背景式等。比如,我在教學《留侯論》時是這樣設計導語的:“《高祖本紀》一文中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zhèn)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zhàn)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漢高祖為何會給張良高度評價,把他和韓信、蕭何并稱為三杰呢?宋代文豪蘇東坡又是如何評價留侯張良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探討《留侯論》?!?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diào)動起來了,都急切地想知道張良到底有什么樣的能耐。
接著,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靈活處理教材,精心設計問題,使課堂教學情趣盎然。
不管是什么文言文,只要我們深入鉆研,都能找到一種學生感興趣的、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教材處理方法,并通過問題的精心設計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二、夯實基礎知識,提高文化內(nèi)蘊
學生在閱讀文言文的過程中遇到的最主要的障礙是大量的實詞,有的陌生,有的只能讀其音而不能識其義,有的甚至從來沒有見過。據(jù)統(tǒng)計,現(xiàn)行中學課本中文言實詞達三千多個,其中常用詞也有一千多。這些常用詞分為三類:第一類與現(xiàn)代漢語詞義基本相同,如“逃未及遠”“詩言志”中的“逃”“詩”,可以直接用現(xiàn)代漢語去解釋它們的古義;第二類詞義簡明,變化不大,一般容易掌握,比如“首”的幾個義項“頭”“頭領”“首先”“首端”“自首”等都是我們較為熟悉的;第三類是使用頻率高、詞義引申復雜、用法多、古今意義反差度大的實詞,約有五百多個。比如“舉”“間”“度”等幾個詞的義項就有十多種,有的還較為生疏,而這一類又是考生必須著重掌握的。
因而在文言文教學中,歸納和積累十分必要。教師要指導學生及時歸納總結(jié)重要實詞、虛詞、詞類活用及特殊句式,讓他們在分析比較中找出規(guī)律,把握文言文學習的重點。而要讓學生歸納積累,首先要理解、掌握每課訓練重點中的詞句。課堂上,教師要以這些字詞、句式的教學為主進行教學,結(jié)合整體語言語境,通過板書、投影和小結(jié)歸納,引導學生掌握重點字詞句。
三、設置語言環(huán)境,加強學生感悟能力
文言文教學不能僅停留在字詞句的解釋上,更要調(diào)動學生情感,讓學生浸潤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華的滋養(yǎng)中,情感上產(chǎn)生共鳴,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在教學中,教師必須深入鉆研教材,挖掘教材本身的人文內(nèi)涵。
選入教材的文言篇目都是千百年來被世人傳誦的名篇佳作,形式上有能感染讀者的濃郁美感,內(nèi)容上能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同時我們也應該注意:畢竟很多文章有千百年的時間跨度,而我們的學生人生閱歷有限,他們對某些課文的距離感、陌生感甚至排斥感也是客觀存在的。
要引導學生欣賞古人,欣賞他們的生活世界、認知世界、情趣世界、理想世界;理解古人,理解他們的行為方式。比如說《留侯論》一文,就讓學生自己去感知留侯是怎樣從不能忍變得非常能忍的,又是如何教漢高祖去忍的,并且可以談談自己是怎樣看待文中所說的“忍”的。
四、重視整體閱讀,弄清文章大意
近幾年來高考中的文言文一般是以記敘為主的史傳類作品,都是相對完整、相對獨立的片段,采用選擇題和翻譯題的形式從詞義、句意等方面考查考生的閱讀能力。在答題時,不少考生文章還沒有讀懂,就急著做題目,以圖節(jié)省時間,但結(jié)果往往是欲速則不達。
針對高考文言文閱讀的命題特點,應當引導學生從整體把握。首先要“知人”,看文章到底寫了幾個人,誰是主要人物,誰是次要人物,人物之間的關系怎么樣,作者對他們是什么樣的評價。接著要“明事”,事件是史傳文的主體,要讓學生弄清楚圍繞主要人物寫了哪幾件事情。如果只寫了一件事,就要分析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jié)果;如果寫了幾件事情,就要搞清楚這幾件事情的先后順序,事情之間有什么樣的聯(lián)系,從整體上去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最后要引導學生去“辨理”,分析作者借助這些事件對主要人物做出了什么樣的評價,說明了什么道理,表達了什么樣的觀點態(tài)度。
綜上所述,教師在教授文言文時,要指導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閱讀,抓住文章的重點進行系統(tǒng)訓練,不斷地促進學生文言文閱讀能力的發(fā)展。教師還要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地去感受、體驗,對文言作品中的形象和情感作整體的感知和把握,吸收文言文中的人文精髓,從而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