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山師范學院中文系,廣東 潮州 521041)
(韓山師范學院中文系,廣東 潮州 521041)
潮州歌冊是曾經(jīng)流行于潮汕地區(qū)的一種傳統(tǒng)曲藝,女性與歌冊之間有著天然的聯(lián)系,她們是歌冊傳承的主體,與歌冊的興衰發(fā)展密切相連。從口述訪談材料來看,女性在婚前和婚后、青年和中老年時期傳唱歌冊的情況有著明顯的不同?;榍?,女性只有單一的女兒的身份角色,家庭負擔較輕,空閑較多,是唱歌冊最頻繁、最癡迷的時期。婚后,女性多重的身份角色集之一身,妻子、媳婦、母親,負擔繁重,忙于生兒育女、操持家務,沒有閑暇,是唱歌冊的低落時期。中老年時期,兒女長大成人,家務減少,又有了空閑唱歌冊。但因時代的變遷、觀念的改變等原因,歌冊賴以生存的人群和傳唱的空間逐漸縮小,這一民間傳統(tǒng)說唱藝術(shù)已瀕臨危亡。
潮州歌冊;傳統(tǒng)曲藝;女性口述訪談;文化傳承
潮州歌冊(以下簡稱歌冊)是曾經(jīng)流行于廣東潮汕地區(qū)的一種傳統(tǒng)曲藝,用潮汕方言徒口演唱。歌冊源于潮汕地區(qū),并向廣東梅州市的豐順縣、大埔縣,汕尾市的陸豐市、海豐縣,福建漳州市的東山縣、詔安縣、云霄縣,以及臺灣南部、澎湖列島等地輻射,同時傳播到海外潮語地區(qū)。歌冊在福建被稱為“錦歌”,在臺灣以“歌仔冊”之名流傳。與其他形式的說唱文學一樣,潮州歌冊的題材大多來自白話小說、戲劇、寶卷和彈詞。[1]歌冊盛行于清末至20世紀50年代,60年代后逐漸衰落,現(xiàn)已瀕危,2008年潮州歌冊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歌冊作為潮汕社會的一種民間說唱藝術(shù),具有突出的女性文化色彩。從傳唱主體看,歌冊的傳唱者多數(shù)是女性,不僅主唱者是女性,聽唱的群體也主要是婦女兒童;從傳承方式上看,歌冊主要是通過家庭成員中的女性譜系代代口耳相傳;從傳唱空間看,歌冊主要是在庭院、繡房、廚房、姿娘仔間等女性空間流傳,與女性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連;從傳唱題材來看,傳統(tǒng)歌冊的主題以教化女性遵守封建倫理道德為主;從文化功能看,歌冊是女性的啟蒙課本、教科書和精神樂園;從發(fā)展規(guī)律來看,歌冊與女性的生命發(fā)展歷程緊密相聯(lián),女性的個體生命史折射了歌冊的興衰發(fā)展史。歌冊成為女性化的潮汕民間文化形態(tài),被稱為“潮汕婦女的百科全書”[2]、“潮汕女子文化”[3]、“潮汕女書”[4]、“潮語區(qū)女性文學”、“閨中文學”[5]等。探尋歌冊與女性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和相互作用,女性口述史研究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婦女史與口述史具有天然的盟友關(guān)系?!谑鍪穼鹘y(tǒng)史學有著補充和校正的作用,它發(fā)掘了沉默的人群(如婦女、少數(shù)民族、社會底層)和人們沉默的聲音(關(guān)于私人情感、生命體驗等),使得史學有可能更完整地記錄‘人’的和普通人的歷史?!盵6]筆者研究潮州歌冊、尋訪民間女歌手,并讓她們講述人生經(jīng)歷和傳唱歌冊的心路歷程以及歌冊對她們的人生品格所產(chǎn)生的影響,旨在尋找歌冊興衰史與女性生命史之間的聯(lián)系。
自2011年7月到2013年3月,我們深入到潮汕歌冊曾經(jīng)流行的地區(qū)尋找民間歌手進行口述訪談,共尋訪到41名歌手,其中,女性36名,男性5名。
1.訪談地區(qū)。訪談主要是在潮州、揭陽、汕頭、汕尾四市,在村鎮(zhèn)尋訪到歌手的機會大于城鎮(zhèn)(見表1)。
表1 訪談地區(qū)一覽表
2.年齡情況。年齡最大的是101歲,最小的是40歲。唱得好、唱得多、唱得癡迷的是70歲以上的女歌手(見表2)。
表2 年齡分布一覽表
3.受教育情況。歌手的受教育水平普遍較低,主要是因家貧無法上學,次要是因男尊女卑觀念沒有上學,絕大多數(shù)人通過唱歌冊學會識字(見表3)。
4.學唱歌冊的年齡。大多數(shù)人唱歌冊的癡迷、頻繁時期是在青少年時代,少數(shù)是在中年后才有空閑學唱(見表4)。
5.學唱歌冊的對象。多數(shù)人是跟親人或鄰居中的女性學唱,再傳唱給下一代女性,通過女性譜系代代相傳(見表5)。
表3 受教育程度一覽表
表4 學唱年齡一覽表
表5 學唱對象一覽表
6.歌冊的傳唱空間。主要是在庭院、廳堂、房前屋后、村頭樹下、姿娘仔間等日常生活、勞作、休閑的女性空間傳唱(見表6)。
表6 傳唱空間一覽表
7.歌冊的傳唱方式。歌冊的傳唱是一種無償?shù)姆菭I利性活動,有自娛互樂、教化啟蒙的文化功能(見表7)。
表7 傳唱方式一覽表
從訪談的口述材料來看,女歌手在婚前和婚后、青年和中老年時期傳唱歌冊的情況有明顯的變化?;榍埃齻儗Ω鑳援a(chǎn)生了強烈的興趣,達到癡迷的程度,是唱歌冊最頻繁的時期,歌冊對她們的思想觀念和女性品格的形成起著重要作用?;楹螅鄶?shù)女歌手因多重角色集之一身,忙于生兒育女,操持家務,漸漸進入唱歌冊的低落時期。中老年時期,兒女長大成人,家務減少,經(jīng)濟好轉(zhuǎn),又有了空閑來唱歌冊。歌冊的流傳和發(fā)展隨著女性婚前婚后生活境況的變化而起伏跌落,這種獨特的文化傳承方式,體現(xiàn)了鮮明的女性文化色彩。
(一)婚前:唱歌冊的頻繁時期
1.歌冊是潮汕女性的啟蒙課本。唱歌冊是無條件上學讀書女性的識字和學習文化知識的最佳途徑,學會了大量的歌冊使他們像“飽讀詩書”的人一樣充滿自信。李素蘭①口述史料:李素蘭(1917-),女,汕頭市潮陽區(qū)銅盂鎮(zhèn)嶼北村,挽面為生,2011年7-9月。、郭美璇②口述史料:郭美鏇(1932-),女,汕頭市潮陽區(qū)和平鎮(zhèn)中寨鄉(xiāng),2012年2月。說“我擔了一籮筐的歌冊”;李逸貞③口述史料:李逸貞(1932-),女,潮州市湘橋區(qū)新橋西路,2012年5月。、林玉霞④口述史料:林玉霞(1942-),女,潮州市饒平縣海山鎮(zhèn)美宅村,2012年1月。說“我有一肚子的歌冊”。歌冊寓文化教育于說唱之中,讓女性既學會了識字,又提高了文化水平,發(fā)揮著不可或缺的“掃盲啟智的教育功能”[7]。這也是歌冊廣泛流傳、深受勤奮好學的女性喜愛的重要原因。蔡麗嬌說:“耕田的人家沒有女孩子能去讀書的,我會識字和寫字主要是因為唱這些歌冊,因為自己喜歡就很刻苦,有時晚上要睡覺的時候,點一盞油燈放在桌子上,拿著一本歌冊看,一直看到睡著了?!雹菘谑鍪妨希翰帖悑桑?935-),女,汕頭市澄海區(qū)東里鎮(zhèn)觀一村,2012年2月。
2.歌冊是潮汕女性的教科書。歌冊故事大多貼近女性的生活感受,能使她們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起到了一定的道德教化、倫理束縛、行為規(guī)范的作用,成為女性的生活教科書。歌冊大多帶有民間樸素的思想觀念,歌頌真善美,鞭撻假惡丑,有勸善的作用。有研究者認為大多數(shù)傳統(tǒng)歌冊宣揚三從四德的男權(quán)思想,對女性的道德教育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屬于女德教育性唱本[8]。陳妙云說:“歌冊就是仁義禮智信,教導人行孝,教導人聰明,教導人不能做壞人,教導人心胸放寬。歌冊是特別的,里面有忠臣,有小人,也有壞人等。唱歌冊非常好,吐舊納新,凡事看開,治百病?!雹蘅谑鍪妨希宏惷钤疲?936-),女,汕頭市澄海區(qū)溪南鎮(zhèn)上岱美村,2012年1月。
3.歌冊是潮汕女性的精神樂園。大多數(shù)歌手都是底層女性,從小就吃苦耐勞,干農(nóng)活、做手工、做家務,忙碌終日。她們通常是白天干活,晚上在姿娘仔間邊做手工邊唱,唱歌冊是她們最重要的休閑娛樂方式,給她們的生活帶來了樂趣。多數(shù)歌手對歌冊十分癡迷,學唱過的歌冊刻骨銘心,化成生命記憶中的一部分,終生不會遺忘。徐瑞娟說:“我們是一邊繡花一邊唱歌冊,中午和晚上都擠出時間來唱歌冊。雖然中午干完農(nóng)活回家特別累,但也要爭取時間唱歌冊解乏。晚上一回到家馬上就跑到姿娘仔間去唱,晚上唱歌冊連買煤油的兩毛錢也沒有,只是點一支香,一個字一個字地照過去,簡直是癡迷呀!那時學會唱很多歌冊,有時同伴還會在一起比賽唱歌冊,多高興啊?!雹呖谑鍪妨希盒烊鹁辏?934-),女,揭陽市揭東縣新亨鎮(zhèn)北良村,2012年2月。
4.歌冊影響了女性的個性品格。20世紀10-50年代,傳唱人群的規(guī)模和傳唱空間的廣泛使歌冊成為民間流行群體文化,恰逢歌冊盛世的女性在生命發(fā)展和個性品格上深受影響,逐漸形成吃苦耐勞、賢惠溫柔、好學向上的潮汕女性品格,本次尋訪到的30名70歲以上的女歌手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蔡麗嬌說:“那時全村子的女孩子都沒有讀書。一群人閑下來就一起唱歌冊,大家都不認識字,但是一學就都會唱。大大小小,至少八九個人,圍坐在一起,一人一段,有時候大家會的就一起唱,特別有趣?!雹嗫谑鍪妨希翰帖悑桑?935-),女,汕頭市澄海區(qū)東里鎮(zhèn)觀一村,2012年2月。凡有女性生活、勞作、休閑處皆能唱歌冊,歌冊成為女性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深刻影響著她們的生命發(fā)展,張淡香家族中的三代女性都與歌冊密切相聯(lián):“那時候唱歌冊的都是女人,男人有男人的事情干。我奶奶會唱歌冊,家里沒米煮飯了,鄰居阿姆就叫奶奶去給她唱歌冊,一部歌冊從頭唱到尾,她就會給奶奶一些米。我媽媽也會唱歌冊,經(jīng)常白天出去給別人唱,晚上回家有時間才給我們唱。我奶奶曾經(jīng)做過出租歌冊的生意,她從城里的店鋪把歌冊租回來,再轉(zhuǎn)租給村里喜歡唱歌冊的人,就有錢賺。奶奶生病了我就去幫她,我也做過出租歌冊的生意,當時保存了70多部歌冊,現(xiàn)在只剩下幾本了?!雹倏谑鍪妨希簭埖悖?924-),女,揭陽市揭東縣月城鎮(zhèn)棉樣鄉(xiāng)美圍村,2013年2月。
(二)婚后:唱歌冊的低落時期
1.婚后女子忙于生兒育女,無暇唱歌冊。絕大多數(shù)女歌手不僅出生于子女眾多的家庭,自己在婚后的家庭也是兒女成群。30名70歲以上的女歌手中,平均每人生育5個兒女。其中,有4人生育了7-8個兒女,16人生育了4-6個兒女。在整個長達10-20年的盛年時期都忙于生兒育女,根本無暇唱歌冊。許舜緘說:“我在17歲時會唱歌冊,白天割草,晚上鉤花。當時點一個油燈,在庭院里大家坐成一圈,我們小孩子和年輕人鉤花,老人沒有鉤花的就唱給我們聽。但18歲結(jié)婚后,先后生了8個孩子,一大家子人要吃飯穿衣,一年到頭忙個不停,哪有時間唱歌冊?!雹诳谑鍪妨希涸S舜緘(1932-),女,汕頭市澄海區(qū)東里鎮(zhèn)東和村,2012年2月。
2.家庭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減退了唱歌冊的熱情。大部分女歌手在婚失去了熟悉的傳唱人群,慢慢減退了唱歌冊的熱情,即便是想要唱歌冊,卻又受到各種束縛,無法自由自在地唱歌,正如一首潮汕歌謠所唱:“客廳唱歌哩畏人,房內(nèi)唱歌哩畏翁,灶前唱歌畏司命,坐落尿桶唱夠雙?!盵9]潮汕女性在家庭中的舉止行為都受到封建禮教的約束,有不少就是遭到夫家人的反對而不能再唱歌冊。翁慧花說:“我唱歌冊最多的是從16歲開始的,到20多歲開始理家了,家務很繁重,就沒有心思和時間去唱了。婆婆和丈夫都不喜歡聽歌冊,我一唱丈夫就罵我,晚上偷偷唱的時候點一盞燈仔,不能讓別人看見?!雹劭谑鍪妨希何袒刍ǎ?939-),女,汕頭市金平區(qū)鮀江街道,2012年1月。
3.家庭角色的變化直接影響了歌冊的發(fā)展。閩粵流行一句民謠“娶妻就娶潮汕女”,潮汕女對“男主外,女主內(nèi)”的兩性價值觀有著高度的認同感,婚后為了做賢妻良母而義不容辭地放棄唱歌冊的興趣和愛好。多數(shù)女歌手在結(jié)婚成家之后,由婚前唱歌冊的頻繁時期轉(zhuǎn)向婚后的低落時期。林銀花說:“以前姿娘仔間的那些姐妹都嫁人了,相隔很遠,每到正月里,大家回娘家見到了,就會聚一聚唱唱歌。過完年大家就各自忙自己的,家庭負擔太重了,家庭都理不過來,沒有心情唱歌冊?!雹芸谑鍪妨希毫帚y花(1928-),女,潮州市饒平縣海山鎮(zhèn)美宅村,2012年1月。
(三)中老年:歌冊的瀕危時期
1.傳承人群日益減少,老歌手成了“歌冊活化石”。民間存世的歌手主要是70歲以上的老人,他們的記憶正在衰退。百歲老人林妙琴說:“我年輕的時候經(jīng)常唱歌冊給人聽,鄰居阿嬸聽得很開心,但嫁到這邊幾十年里就唱得比較少。歌無溜爬上樹,現(xiàn)在都唱不出聲音來了,連幾句白嘴歌也唱得很辛苦?!雹菘谑鍪妨希毫置钋伲?913-),女,汕頭市澄海區(qū)蓮華鎮(zhèn)隆城村,2012年3月。年齡的老化、社會地位的邊緣化、健康狀況的惡化等原因,使得老一代歌冊傳承人群銳減,處于極度瀕危的狀態(tài)。林銀花也說:“現(xiàn)在想唱歌冊,沒有人聽了,也沒有同伴一起唱了,當年在姿娘仔間里的姐妹都已經(jīng)不在人世了?!?/p>
2.傳承群體的斷層是歌冊瀕危的重要因素。在當前商業(yè)化、網(wǎng)絡(luò)化和多元化的社會環(huán)境里沒有了產(chǎn)生新一代傳承人的土壤,歌冊逐漸淡出年輕一代的文化視野,出現(xiàn)了歌冊文化的斷層。筆者本次訪談僅能找到4名1950年代以后的歌手,跟老一代歌手相比,缺少了唱歌冊的豐富性、藝術(shù)性和癡迷性。林少紅在評為傳承人后經(jīng)常公開表演歌冊,可遺憾的是她至今沒有找到新的傳人,她說:“我現(xiàn)在經(jīng)常去表演唱歌冊,電視臺還為我錄了《百屏燈》。不過,現(xiàn)在叫我教唱潮劇的就有,教唱歌冊的沒有。鄰居老人喜歡聽歌冊,我就唱給他們聽。年輕人都不喜歡歌冊,他們聽不懂?!雹蘅谑鍪妨希毫稚偌t(1932-),女,廣東省級潮州歌冊傳承,潮州市湘橋區(qū)西新布梳街,2012年7月。
3.傳播環(huán)境的改變使歌冊失去了傳承的根基。現(xiàn)代化的城鎮(zhèn)生活方式改變了農(nóng)耕時代田園牧歌式的人際交互網(wǎng)絡(luò),沒有了鄰里三五成群聚集在一起休閑娛樂的文化環(huán)境,歌冊失去了廣泛的傳唱空間。沒有了歌冊本、沒有了傳唱人群、沒有了傳唱氛圍,老一代歌手也用聽廣播、看電視、唱潮劇等方式取代了唱歌冊。楊佩華說:“我6歲時跟著奶奶學唱歌冊,晚上來我家院子里聽唱的有時候多到幾十人。文化大革命的時候,歌冊被批為四舊、媚歌、媚曲,沒人敢公開唱,店鋪里賣的和出租的歌冊都燒掉了?,F(xiàn)在沒有歌冊本子看,很多人就看潮劇。我覺得歌冊是潮汕文化久遠的味道,一定不能失傳,我把自己唱的錄制成光盤,已經(jīng)出版了《三義女》和《龍井渡》,我爭取在有生之年多錄制歌冊,送給那些愛聽的人?!雹倏谑鍪妨希簵钆迦A(1952-),女,汕頭市金平區(qū)華塢村,2013年5月。
歌冊的瀕?,F(xiàn)狀是社會共同關(guān)注的問題,不少研究者從社會變遷、政治運動、觀念更替以及經(jīng)濟、文化環(huán)境等因素考察歌冊的興衰史。有觀點認為,現(xiàn)代潮汕女性的思想觀念變化和辨識能力不斷提高,已不再認同歌冊宣揚的封建倫理道德觀念和因果輪回宗教思想以及神仙鬼魂封建迷信思想,故而不可避免地走向瀕危。[10]也有觀點認為,受眾的大幅度減少,歌冊演唱者和歌冊作者逐漸逝去后繼乏人而導致歌冊日漸式微。[11]還有觀點認為,歌冊本身的缺陷、接受群體的變化、社會環(huán)境的改變等,走向衰落有其必然性。[12]筆者認為,某一種民間文化的興衰發(fā)展可能就因為某一人群的逝去而消亡,女性傳唱人群的銳減和斷層是導致歌冊瀕危的直接原因。多數(shù)民間藝術(shù)都與女性之間有著天然的聯(lián)系:“女性與民間藝術(shù)相得益彰的密切關(guān)系,在男主女從的性別制度和性別文化制約下,總是被人們忽略、漠視。即使在今日,在民間藝術(shù)研究不斷深入,保護民族物質(zhì)文化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呼聲日漸高漲的新時期,人們也常常忘記對民間藝術(shù)的性別審視?!盵13]運用女性口述史研究方法可以彌補傳統(tǒng)史學研究中缺失的性別審視,凸顯女性在文化發(fā)展中的主體性和能動性:“婦女口述史研究向男權(quán)文化為主導的傳統(tǒng)史學挑戰(zhàn),將婦女置于歷史的主體地位來研究,通過重視一向被忽視的婦女的聲音和視角以及她們在歷史上一貫的主觀能動性,來揭示形成社會性別的歷史過程?!盵14]我們嘗試運用女性口述訪談的方法,從性別文化的視角探尋歌冊的興衰與女性生命史之間的聯(lián)系,解析歌冊獨特的女性文化特質(zhì)。即便是民間女歌手的記憶因個體化和身體化而與宏大歷史敘事不相協(xié)調(diào),但也是她們用個體的生命去感受、記憶和表達歷史的方式,以此也可以折射出歌冊的盛衰變遷史。
從某種意義上說,保護和傳承歌冊,讓歌冊能“活態(tài)”地生存和發(fā)展,當務之急就是要保護好民間仍然存世的原生態(tài)歌手群體,否則,歌冊將隨著這個傳承群體的衰亡而消失。我們需要對民間稀有的歌冊傳人采取一定的保護措施,盡快把他們的文化記憶錄制音像建立歌冊數(shù)據(jù)庫活態(tài)保存下來。同時,也要加大對歌冊的文化教育和知識啟蒙功能的宣傳和推廣力度,出版群眾喜聞樂見的歌冊本。可以多建立一些“歌冊傳習”場所,為喜愛歌冊的人群提供一個傳播空間,營造良好的民間歌冊社交網(wǎng)絡(luò),充分發(fā)揮現(xiàn)代社區(qū)的凝聚作用,培育新一代歌冊愛好者,讓歌冊重新煥發(fā)出特有的文化魅力。
[1]孫康宜,宇文所安.劍橋中國文學史:下卷[M].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13:445.
[2]時之.潮州歌冊——潮州婦女的百科全書[N].中國文化報,2001-05-17.
[3]余亦文.潮汕獨有的女子文化——潮州歌冊[N].福建日報,2009-01-20.
[4]林長華.奇特的女書——東山歌冊[J].僑園,2010(6):24.
[5]莊群.潮州歌冊在海外[J].潮人,2003(1).
[6]李小江.女人的歷史記憶與口述方法[N].光明日報,2002-08-06.
[7]袁爾純.潮州歌冊的社會教育學闡釋[J].韓山師范學院學報,2005(5):10-14.
[8]陸小玲.文本的價值觀與行為的模式化——潮州歌冊的女德教育功能對生活中女性“性別角色”的影響[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11(2):38-44.
[9]林朝虹,林倫倫.全本潮汕方言歌謠評注[M].廣州:花城出版社,2012:287.
[10]吳奎信.潮州歌冊[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7:103.
[11]鄞鎮(zhèn)凱.再談?chuàng)尵瘸敝莞鑳訹N].汕頭日報,2008-10-19.
[12]肖少宋.潮州歌冊研究[D].廣州:中山大學博士論文,2009:38.
[13]魏國英,祖嘉合.我的民間藝術(shù)世界——80位女性的人生述說[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2.
[14]鮑曉蘭.西方女性主義口述史發(fā)展初探[J].浙江學刊. 1999(6):85-90.
潮州歌冊的女性口述訪談研究及傳承思考
劉文菊
G127
A
1001-4225(2014)05-0010-05
2014-05-14
劉文菊(1968-),女,湖北鄖西人,韓山師范學院中文系副教授。
2011潮州市社科規(guī)劃項目“潮州歌冊與潮汕女性文化研究”(2011-A-08);2011廣東省社科規(guī)劃項目(GD11XZW02);2012廣東高校人文社科項目(2012WYXM_0042)
佟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