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翼
總給家長們上課,總難讓他們滿意,不是反映次數(shù)少了,就是不太對號。有家長打了個比方,說我們的家長課堂是“12碼的腳,買了一只14碼的鞋子”——既少又大。
看慣了《我愛我家》、《窮孩子富孩子》的家長們,口味高著哩。我只好摸索著把幼兒教育與信息技術(shù)進(jìn)行整合,沒想到,幾個不怎么像樣的視頻品評,竟然獲得了極大的關(guān)注,有家長干脆給起了個名字——《“孩”微課》,并天天盼著續(xù)集!
● 偶然間的發(fā)現(xiàn)
那是一次偶然,貝貝在粉紅色的背帶裙外套了件黑色的短外套,連蹦帶跳地向我跑來,她奶奶卻在后面嚷嚷:“真搞不懂,這有什么好看的,說什么老師就愛這么穿!”我笑了,王老師不就是這樣穿的?沒想到這小不點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了。我錄下了貝貝,并上傳到我的QQ群“小不點”,視頻后寫了一段品評,“貝貝模仿老師衣著還真像,這說明她觀察能力強,反應(yīng)也很快。如果把這種能力遷移到模仿爸爸孝敬奶奶,模仿媽媽愛勞動就更好了?!比豪锏募议L,馬上就有跟帖:“貝貝真可愛,郭老師的話更好。”“這個視頻不錯,我們希望在這里看到自己的孩子”……
一語點醒夢中人,是啊,我何不在群里開設(shè)這樣的課,既聯(lián)系了實際,又講授了家教課程?
說干就干,第二天我就以視頻講了一個真實的故事。
……每天早操,吳露總站在最前面,可這兩天因感冒去打針,晚來后只能排在后面了。她不愿意,哭著不做操。今天她又來晚了,一個人坐在教室里生氣,還推著媽媽說:“就是你害我來晚了的,我就要站第一個,就要站第一個……”媽媽懷著歉意對我說:“這孩子在家就這樣,什么事只能聽她的,郭老師,要不今天就讓她站在前面吧?”我堅定地?fù)u搖頭:“這樣不好,今天如她所愿,下次她還會這樣!如果個個孩子都這樣,老師怎么辦呢?”
我請家長先回去,卻把吳露摟在懷里,幫她擦干了眼淚:“早上打針疼不疼?”“不疼,我都沒有哭!”她自豪地抬起頭。“喲,真勇敢,我相信你馬上就會好的?!薄白o(hù)士阿姨說我只用再打一針就好了!”“如果你能和小朋友們一起做操,病會好得更快!”“老師,我想站在前面!”“站后面有什么不好嗎?”“若前面老師能看見我,可以得表揚!”
原來是這樣呀!我發(fā)現(xiàn)了這個案例帶來的教育契機,立即用錄像機補錄了這個故事。不同的是,故事中的露露用了化名“靈靈”,臉上也帶了個面具。我將這段視頻上傳到“小不點”群,并在視頻后放上了兩個思考題:A.孩子想得表揚,該不該?B.怎樣幫助孩子正確地展示自己?
視頻一上來,就引起了圍觀,豎大拇指的、獻(xiàn)花的、鼓掌的……好不熱鬧。家長們的支持,讓我更清醒了,這種以孩子為中心,以他們的真實故事為載體的家長課程,還真接地氣。那天,網(wǎng)上的家長們“拉”住了我,好久好久我都下不了網(wǎng)。不能下網(wǎng)的我,順勢講了一節(jié)“家長課程”,詳細(xì)地解讀了奧地利教育家斯坦納的話,“孩子通過觀察我們來學(xué)習(xí),我們的為人處事處處在幫助或阻礙他們,成為他們真正的自己。”
講完后,我在群里寫道:“是的,在孩子們的眼里,我們的確是關(guān)注的焦點,他們也的確看重我們的關(guān)注。不想站后排而哭鬧的靈靈,其實并沒錯,錯的是我們大人的思維不該被她的要求輕易牽走,而且一牽到底。當(dāng)孩子哭鬧時,我們有必要舍得一點順應(yīng),但第二步就要小心矯正他們了。其實培養(yǎng)孩子,重點在于矯正我們自己的心態(tài),矯正我們自己的情感。只有給出正能量,而不是遷就他們,才能促進(jìn)他們良好習(xí)慣的養(yǎng)成?!?/p>
這段視頻以及后面的討論題,引起了巨大的反響,不僅本班家長參加了熱議,外班的好多家長也要求進(jìn)群學(xué)習(xí)。其中劉忻的爸爸還給這個視頻起了個名字,說是叫“‘孩微課”。
我發(fā)現(xiàn),這個“‘孩微課”,還真好。它不僅以孩子的活動為載體,吸引了廣大家長的參與,而且還落實了《家長課程》,讓我們的教學(xué)更接近幼教的實際。
● ‘孩微課的探索
“‘孩微課”的成功激勵了我,我想,既然孩子及家長都這么喜歡“‘孩微課”,我何不展開進(jìn)一步探索?何不把這種課程從園內(nèi)拓展到園外,走進(jìn)小朋友們的家?家長們借助電腦、手機等移動終端,不就能隨時跟蹤我們的課程,也能隨時了解孩子的在園表現(xiàn),隨時配合教育嗎?
我開始思考這種“‘孩微課”。認(rèn)為它有這樣幾個特點:①微視頻是主要載體。②一次只用一個主題,主題不必太大。③視頻后要鏈接思考題。④有必要的理論給予支持。⑤班主任必須在線進(jìn)行輔導(dǎo),參與并引導(dǎo)討論。
要注意的是,視頻中出現(xiàn)的孩子是正面形象時,可以用真名,如果是負(fù)面形象,為防止產(chǎn)生不必要的負(fù)面影響,需要使用化名,并給孩子帶上動物面具。
這種“‘孩微課”,不僅教師可以講,家長也可以當(dāng)“教授”。前不久,我就用“‘孩微課”,與家長進(jìn)行了一次互動,讓他們也現(xiàn)身說法講講這種“‘孩微課”。
每天,孩子們都會把玩具到處搬,如“娃娃家”的玩具搬到“小醫(yī)院”、“結(jié)構(gòu)區(qū)”的玩具搬到“科學(xué)角”……老師們認(rèn)為不同區(qū)域的玩具可以讓孩子們混在一起玩,這樣有利于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墒窃谧杂苫顒咏Y(jié)束后,收拾整理玩具卻成了一個大問題。有老師說:“能不能讓收拾玩具也變成游戲的延續(xù)?這么混亂的場面,該怎么收拾啊?收拾玩具是誰的工作,是老師的還是孩子的?”
我在群里提出了這個問題。第二天,“小不點”群就上來了一段視頻,說的就是劉勤在家玩積木的故事。父子倆游戲結(jié)束后,地面上撒了一堆積木,奶奶喊吃飯了,父親提醒兒子收拾屋子,自己也動手,但不搶著做,他更注重指導(dǎo)、評點。兒子每收拾一件,他就表揚一次……結(jié)果,劉勤說,“爸爸,你別動,我一個人收拾就行了?!?/p>
“我一個人收拾就行了”,這不正是我們需要的效果?然而,劉勤爸爸沒有就此而止,他在劉勤收拾完后說:“真不錯,你看,擺放得多整齊,比爸爸強多了。如果現(xiàn)在把手洗干凈,就更好了?!焙⒆拥膭趧映晒玫酱笕说目隙?,他們就能在這種肯定里享受愉悅;就會繼續(xù)進(jìn)行這種勞動。
是啊,這就是養(yǎng)成教育。我對這節(jié)“‘孩微課”給予了充分肯定,還將這節(jié)課在班上播放了,劉勤驕傲極了,全班孩子也羨慕極了。
前天,當(dāng)時針再次指向四點半該收玩具時,小朋友都涌進(jìn)了現(xiàn)場,幫助老師收拾玩具。昨天,更多孩子來收拾玩具了。那些大點的孩子,開始組織小點的孩子收拾。他們把玩具分類,讓小點的孩子運送到架子上;他們擺椅子、掃地、為布娃娃打理衣服,不再躲藏和抱怨……看著這井然有序的場面,我的心變得越來越充實,我為孩子們而感動,為我的學(xué)生家長而感動,為我們共有的“‘孩微課”而驕傲。
● “孩”微課在前行
被感動的我,為我的班建立了一個幼兒教育博客,許多家長成了我的博友,他們在博客里幫助我、支持我,鼓勵我堅守“‘孩微課”,他們希望看到更多的續(xù)集。
啊,美麗的“‘孩微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