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良文++武春友++張米爾
摘 要 通過系統(tǒng)地整合MFA方法、DEA方法和生態(tài)效率評價法,探討了一種綠色增長視角下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評價方法,并對中國1953~2012年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能源的經濟效率、能源的環(huán)境效率和能源的生態(tài)效率進行了實證研究。定義了全要素能源效率評價的指標體系,投入指標是能源、人力資源、資本資源、科技資源以及能源的隱藏流,產出指標是經濟價值與環(huán)境正影響。該研究給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評價方法不僅討論了我國能源利用過程中全要素能源效率的評價問題,還將經濟價值、環(huán)境影響和生態(tài)代價納入全要素能源效率的評價框架中,是一種符合綠色增長理念的能源效率評價方法。
關鍵詞 全要素能源效率;科技資源;物質流分析;綠色增長;隱藏流
[中圖分類號]F12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461(2014)10-0024-08
一、引 言
能源是人類社會生存與發(fā)展的基礎資源。人類社會能源緊張的矛盾正日益加劇。中國形勢更加嚴峻:目前,我國的天然氣、石油以及煤炭的人均擁有量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8.3%、7.7%和70.9%;水力資源人均擁有量僅相當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耕地資源人均擁有量還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30%。綠色增長是包括我國在內的整個人類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必然選擇。能源、環(huán)境、生態(tài)與經濟增長存在著密不可分的互動關系,單純研究能源的問題,往往并不能收到良好的綜合效果。所以,探索一種符合綠色增長理念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評價方法,將“能源—環(huán)境—生態(tài)—經濟增長”這個復雜系統(tǒng)納入一個統(tǒng)一的分析框架下考慮,有效地對能源開采、加工、利用和循環(huán)再利用過程中的效率問題進行評價,為我國提升整體的能源利用效率、加速建設資源節(jié)約型社會、緩解經濟發(fā)展面臨的能源約束問題提供決策參考和理論支持,就顯得尤為重要。本研究系統(tǒng)地整合了MFA(物質流分析)、DEA(數據包絡分析)和生態(tài)效率評價法,探討了一種符合綠色增長理念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評價方法,并以中國1953~2012年宏觀層面數據為支撐進行了實證研究。
二、相關問題研究評述
(一)相關問題文獻綜述
總體上看, 目前國內外學者對能源效率問題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有學術價值的研究成果。限于篇幅,這里僅評述與本研究相關的能源效率的測度與評價問題的主要文獻。
Hu和Wang[1]、Chang和Hu[2]對能源生產率和能源效率的概念進行了區(qū)分。Shi[3]、魏楚和沈滿洪[4]認為能源生產率的指標具有局限性,并不能完整表述能源效率的涵義。Hu和Wang[1]、魏楚和沈滿洪[4]、吳琦和武春友[5]基于全要素生產率視角定義了全要素能源效率指標。Li和Hu[6]用DEA-SBM模型,測算和分析了中國的省際全要素能源效率。Zhang、Cheng 和Yuan 等[7]測算了23個發(fā)展中國家1980~2005年的全要素能源效率。Honma和Hu[8]探討了日本的區(qū)域全要素能源效率。Zhou和Ang[9]、Zhou、Ang和Zhou[10]探討了經濟系統(tǒng)能源效率的測度問題。Giacone和Mancò[11]討論了工業(yè)生產過程中的能源效率測度問題。Wang、Zhou和Zhou[12]用非徑向方向距離函數測算和分析了2005~2010年中國的能源效率和生產率。He、Zhang和Lei等[13]探討了考慮非期望產出情形下2001~2008年中國鋼鐵行業(yè)能源效率和生產力的變化。Yang和 Wang[14]基于省級面板data and DEA meth數據和DEA方法,測算了中國省域能源利用的環(huán)境效率并比較了它們的差別。Zou、Chen和Liu等[15]基于省級面板數據研究了中國區(qū)域能源效率測算和評價問題。Lin和Du[16]用一種參數共同邊界法探討了技術差距與中國區(qū)域能源效率關系問題。Wang、Zhao和Zhou等[17]用共同邊界與DEA結合的方法探討了中國能源效率和生產技術的區(qū)域差異問題。Honma和Hu[18]以日本為例探討了發(fā)達國家工業(yè)行業(yè)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問題。Zhao、Yang 和Ma[19]探討了中國省級工業(yè)部門全要素能源效率問題。袁曉玲、張寶山和楊萬平[20]探討了考慮環(huán)境污染的中國省際全要素能源效率問題。汪克亮、楊寶臣和楊力[21]探討了環(huán)境影響下的中國省際全要素能源效率問題。孫廣生、黃祎和田海峰等[22]測算了1986~2010年中國區(qū)域能源效率并分析了其影響因素。李蘭冰[23]基于管理和環(huán)境的視角,探討了2005~2009年中國省級地區(qū)的全要素能源效率的評價問題。曾勝和靳景玉[24]從能源消費結構的角度探討了中國能源效率的問題。陳夕紅、張宗益和康繼軍等[25]以2000~2010年中國省級數據為支撐探討了技術擴散對全社會能源效率的影響。張宗益、陳夕紅和吳俊等[26]以2000~2009 年中國數據為支撐探討了能源生產率的變化特征問題。陳關聚[27]用隨機前沿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國制造業(yè)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影響因素。
(二)現有研究的局限
總體上看, 目前對能源效率相關問題研究的局限體現在如下幾方面。
(1)全要素能源效率評價指標體系不完善。根據投入指標分析,沒有文獻考慮到能源開發(fā)利用過程中造成的生態(tài)破壞(比如隱藏流指標),也很少有文獻把科技資源作為評價能源效率的指標;根據產出指標分析,很多文獻沒有考慮輸出端的環(huán)境污染問題,或者對環(huán)境污染物指標考慮的并不全面。針對這種不足,本文基于物質流分析法的理論,全面地界定能源效率評價所用的指標。
(2)現有文獻缺乏系統(tǒng)地整合MFA、DEA以及生態(tài)效率評價法探討全要素能源效率評價方法的問題。
(3)能源、環(huán)境、生態(tài)與經濟增長存在著密不可分的互動關系,現有文獻缺乏把它們整體納入一個統(tǒng)一的分析框架下考慮,本研究構建了符合綠色增長理念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評價方法,將全要素能源效率、能源的經濟效率、能源的環(huán)境效率和能源的生態(tài)效率納入一個統(tǒng)一的分析框架。endprint
(4)現有文獻缺乏以大樣本數據從國家宏觀的層面對中國全要素能源效率問題進行系統(tǒng)的實證研究。
三、綠色增長視角下全要素能源效率評價方法的構建
本研究用物質流分析法確定全要素能源效率評價方法的指標,并借鑒生態(tài)效率評價法的思想,利用數據包絡分析模型的理論,進行全要素能源效率的評價。
(一)全要素生產率視角下能源的物質流分析
圖1是全要素生產率視角下能源的物質流分析框架。
根據圖1可以確定全要能資源效率評價所用的投入產出指標,這些指標經過適當整合,就可以與DEA模型相結合,然后引入DEA方法,并借鑒生態(tài)效率評價法的思想,進行全要素能源效率的評價。
能源的物質流分析框架中,輸入端指標是生產中投入的各種要素;與DEA模型相結合后,這些要素就是DEA模型投入指標。能源的物質流分析框架中,經濟系統(tǒng)產生的價值增加額(包括能源消費后創(chuàng)造的GDP和能源凈增額折價)指標,以及能源物質流分析的輸出端(包括能源消費后排放的污染物和出口的能源)指標合起來對應DEA模型的產出指標。
詳細的DEA模型所用的指標在下文具體說明。
(二)綠色增長視角下全要素能源效率評價方法的構建
目前國內外對綠色增長的概念沒有形成統(tǒng)一而明確的定義,通過系統(tǒng)分析國內外關于綠色增長文獻的基礎上,作者發(fā)現,絕大多數研究機構和學者對綠色增長概念的表述,基本包含以下內容:綠色增長是一國或一區(qū)域在經濟發(fā)展的過程中,依靠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使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消耗不斷降低,并且大力開發(fā)可再生資源、替代資源以及新資源,使其在資源消費中的比重逐步上升,使環(huán)境污染和生態(tài)破壞最小化,創(chuàng)造的經濟價值最大化,是一種符合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的經濟發(fā)展模式。
基于以上綠色增長概念的表述,本研究構建了綠色增長視角下全要素能源效率評價方法,界定了全要素能源效率、能源的經濟效率、能源的環(huán)境效率和能源的生態(tài)效率的定義,并構建了其評價指標體系,將全要素能源效率、能源的經濟效率、能源的環(huán)境效率和能源的生態(tài)效率納入一個統(tǒng)一的分析框架。
本研究界定的相關定義如下。全要素能源效率是能源在開采、加工、利用以及循環(huán)再利用的過程中,通過各種要素的投入,在使環(huán)境污染與生態(tài)破壞最小的前提下,產生經濟價值最大化的程度。能源的經濟效率是指在能源的開采、加工、利用以及循環(huán)再利用的過程中,給定各種資源投入條件下創(chuàng)造的價值最大化的程度;能源的環(huán)境效率是指在能源的開采、加工、利用以及循環(huán)再利用的過程中,以創(chuàng)造價值最大化為前提的條件下,排放的環(huán)境污染物最小化的程度;能源的生態(tài)效率是借鑒生態(tài)效率評價法思想定義的,它指的是在能源的開采、加工、利用以及循環(huán)再利用的過程中,以創(chuàng)造價值最大化為前提的條件下,產生的生態(tài)破壞最小化的程度,隱藏流(也叫生態(tài)包袱)是測度能源開發(fā)造成生態(tài)破壞的重要指標。
本研究中全要素能源效率評價方法的構建主要采用MFA和DEA的相關理論。MFA與DEA結合后,全要素能源效率評價方法的投入指標與產出指標如下。
全要素能源效率評價所需的投入指標為能源、人力資源、資本資源、科技資源以及能源的隱藏流;產出指標為經濟價值和環(huán)境影響。
能源的經濟效率評價所需的投入指標為能源、人力資源、資本資源、科技資源以及能源的隱藏流;產出指標為經濟價值。
能源的環(huán)境效率評價所需的投入指標為能源、人力資源、資本資源、科技資源以及能源的隱藏流;產出指標為環(huán)境影響。
能源的生態(tài)效率評價所需的投入指標為能源和能源的隱藏流;產出指標為經濟價值和環(huán)境影響。
圖2是綠色增長視角下全要素能源效率評價方法及其指標體系框架。
(三)綠色增長視角下全要素能源效率評價方法所需要的DEA模型
本研究采用線性數據轉換函數法將非期望產出的環(huán)境污染物(環(huán)境影響)轉化為可以采用DEA模型來核算的期望產出,也就是環(huán)境正影響。
假設這里有n個彼此獨立的決策單元,每個決策單元都有m種類型的投入要素xij,k種類型的產出要素yij,排放出s種類型的環(huán)境污染物btj。采用線性數據轉換函數btj'=-btj+U≥0,U是一個足夠大的向量,就可以將非期望產出的環(huán)境污染物(一)綠色增長視角下全要素能源效率評價的數據來源和核算方法
圖2中,綠色增長視角下全要素能源效率評價的各個指標的數據核算方法見表1。
如表1所示,全要素能源效率評價所需的每個一級指標又細分為若干個二級指標,有些二級指標的數據可以直接查找到,有些需要計算得到。得到二級指標的數據后,就可以計算出一級指標的具體數據值。
表1所述各個指標的數據來源于《新中國六十年統(tǒng)計資料匯編(1949-2008)》、《中國統(tǒng)計年鑒》(1981-2013年)、《中國經濟信息網統(tǒng)計數據庫》、CNKI的《中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統(tǒng)計數據庫》、CNKI的《中國年鑒網絡出版總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tǒng)計數據庫》、《中國主要科技指標數據庫》、《中國科技統(tǒng)計年鑒》(1991-2013年)、《中國固定資產投資統(tǒng)計年鑒》(1950-1995年,合卷;1996-2012年,年度分卷)、《中國人口和就業(yè)統(tǒng)計年鑒》(2007-2012年)、《中國工業(yè)經濟統(tǒng)計年鑒》(1949-1984年,合卷;1988-1995年,1998年,2001-2012年,年度分卷)、《中國能源統(tǒng)計年鑒》(1986年,1989年,1991年,年度分卷;1991-1996年,合卷;1997-1999年,合卷;2000-2002年,合卷;2003-2012年,年度分卷)、《BP世界能源統(tǒng)計年鑒》(2002-2013年)、《中國海關統(tǒng)計年鑒》(1990-2012年)、《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年鑒》(1984-2003年)、《中國商務年鑒》(2004-2013年,2004年以后《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年鑒》更名為《中國商務年鑒》)、《中國市場統(tǒng)計年鑒》(1990-2005年)、《中國對外經濟統(tǒng)計年鑒》(1991-2005年)、《中國貿易外經統(tǒng)計年鑒 (2006-2013年;2006年起,《中國市場統(tǒng)計年鑒》和《中國對外經濟統(tǒng)計年鑒》合并,更名為《中國貿易外經統(tǒng)計年鑒》)、《中國環(huán)境統(tǒng)計年鑒》(1996-2013年)、中國環(huán)境年鑒(1990-2012年)、《世界銀行WDI數據庫》以及其它相關統(tǒng)計數據資料。endprint
全國固定資本存量,由永續(xù)盤存法計算得到:即,今年的固定資本存量=前一年的固定資本存量×(1-固定資產折舊率)+今年的固定資產投資額。歷年的固定資產投資額數據能在統(tǒng)計年鑒中查到,固定資本存量與固定資產折舊率的數據參考徐杰等《中國資本存量的重估》一文,根據永續(xù)盤存法經計算得到全國歷年固定資本存量。
單位標煤的隱藏流的數據,本文參考李剛《基于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國家物質流分析》一文采用的單位原煤的隱藏流數據,并折算成單位標煤的隱藏流而得到。原煤、原油和天然氣折合標煤量采用以下公式:1噸原煤=0.714噸標準煤,1噸原油=1.43噸標準煤,1立方米天然氣=1.33千克標準煤。
世界當年單位標煤平均價格的計算如下。根據《BP世界能源統(tǒng)計年鑒》(2002-2013)給出的世界上幾個重要煤炭市場歷年原煤價格,計算出其歷年平均價格,作為世界歷年原煤單價。然后根據世界歷年標煤單價=世界歷年原煤單價×原煤量/標煤量,標煤量=原煤量×原煤平均低位發(fā)熱量/標煤低位發(fā)熱量;計算出世界歷年標煤單價=世界歷年原煤單價×標煤低位發(fā)熱量/原煤平均低位發(fā)熱量。已知標煤低位發(fā)熱量為29 271 kJ/kg,原煤平均低位發(fā)熱量為20 908 kJ/kg。世界歷年標煤單價,就是世界歷年單位標煤平均價格。
(二)綠色增長視角下中國全要素能源效率相關的測度結果和評價
根據圖2和表1給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能源的經濟效率、能源的環(huán)境效率以及能源的生態(tài)效率的各個投入產出指標及其數據核算方法,就可以得到測度全要素能源效率、能源的經濟效率、能源的環(huán)境效率以及能源的生態(tài)效率的投入產出指標的數據。把這些數據和選取的DEA模型結合,采用DEA模型常用軟件DEAP2.2,測度出了1953~2012年中國全要素能源效率、能源的經濟效率、能源的環(huán)境效率以及能源的生態(tài)效率。表2是測度的結果。
下面對表2中各種數據變化進行分析和評價。
1953年、1957年、1965年、1981年、1985年、1995年、2000年和2010年的中國全要素能源效率是DEA有效的,這些年構成了中國全要素能源效率的生產前沿面。在給定投入要素的情況下,中國在這些年創(chuàng)造了最優(yōu)的經濟產出水平,消耗的能源最少,獲得的產出最大;這種情況下,不論增加規(guī)模還是減少規(guī)模都稱不上最優(yōu)。除了這些年,其它年份是非DEA有效的。“一五”計劃超額完成的1957年,中國全要素能源效率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好的?!按筌S進”時期不斷下降,之后幾年有所提升,1965年達到當時最高水平,但到“文革”時期又不斷下降;直到改革開放后的1981年,中國全要素能源效率才開始恢復到新中國最高水平;此后,由于高度重視經濟增長,不重視資源節(jié)約,中國全要素能源效率又不斷下降和上升,1985年、1995年、2000年和2010年又恢復到當時最高水平??梢姡▏詠?,中國全要素能源效率處于經常波動狀況,并不穩(wěn)定,“大躍進”和“文革”時期是兩個波谷;1981年以來平穩(wěn)地上升,略有波動,取得了積極進展。
1953~2012年中,除了1957年、1985年和2010年,中國能源的經濟效率等于全要素能源效率;其余年度,中國能源的經濟效率大體上低于全要素能源效率。說明新中國成立60多年以來,我國單位GDP能源消耗仍然比較高,經濟發(fā)展方式粗放的特征很明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歷來高度重視能源和資源工業(yè)的發(fā)展。但是直到改革開放,我國對節(jié)約能源和資源的工作重視不夠,經濟發(fā)展方式粗放的特征很明顯,比如“大躍進”、“文革”時期的能源和資源浪費現象尤其嚴重。1979年,國家科委召開第一次能源政策座談會,從那以后,我國開始重視節(jié)約能源和資源的工作,相繼出臺了許多節(jié)約能源和資源的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比如:199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節(jié)約能源法》、2005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fā)展循環(huán)經濟的若干意見》、2005年《國務院做好建設節(jié)約型社會重點工作通知》、2007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節(jié)約能源法》以及200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huán)經濟促進法》等。正是由于這些國家級重要文件的實施,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我國節(jié)約能源和資源的工作。例如:我國萬元GDP能耗(GDP按2005年可比價格計算)從1953年的6.597噸標準煤,下降到1980年的3.39噸標準煤,又下降到1991年的2.2噸標準煤,再下降到2012年的0.977噸標準煤,取得了積極進展。但是,從國際比較看,我國目前的單位GDP能耗仍然是很高的:我國的單位GDP能耗,大約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2倍、美國的3倍、歐盟3.8倍、日本的5倍。我國節(jié)約能源和資源的形勢仍然很嚴峻。這說明我國的深層次節(jié)約能源和資源的問題沒有取得突破性進展,經濟發(fā)展方式粗放的狀況沒有根本轉變,但確實有明顯的進步。
1953~2012年中,除了1953年、1957年、1981年、1995年、2000年和2010年,中國能源的環(huán)境效率等于全要素能源效率;其余年度,中國能源的環(huán)境效率大體上低于全要素能源效率。這說明中國能源在開發(fā)和利用過程中對環(huán)境的污染仍然是比較嚴重的。從1953年開始的“一五”計劃以來,我國形成了重工業(yè)優(yōu)先發(fā)展的戰(zhàn)略,對環(huán)境保護工作重視不夠。致使我國環(huán)境質量逐步惡化。直到1973年第一次全國環(huán)境保護會議召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才開始重視環(huán)境保護工作。197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一次對環(huán)境保護的相關問題作出了規(guī)定;1979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環(huán)境保護法(試行)》;1990年《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環(huán)境保護工作的決定》將保護環(huán)境確立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隨后,我國又出臺了一系列保護環(huán)境的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傮w而言,“八五”和“九五”期間,我國的環(huán)境保護工作取得了初步進展,我國的環(huán)境狀況比“七五”末期有了比較明顯的改善?!笆濉逼陂g,我國環(huán)境保護工作完成得不夠好,沒有完成削減10%的目標?!笆晃濉逼陂g,我國環(huán)境保護工作取得了比較明顯的進展,超額完成了減排任務。作為“十二五”開局年的2011年,我國環(huán)境保護指標完成得不夠好,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和氨氮排放總量完成了目標任務,氮氧化物減排指標卻沒有完成,氮氧化物2011年目標是比2010年下降1.5%左右,結果卻上升5.73%;2012年全國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氨氮和氮氧化物減排指標均完成了目標任務,但是形勢仍然比較嚴峻,比如:水環(huán)境質量令人憂慮??梢?,1953~2012年,我國環(huán)境保護雖然取得積極進展,但環(huán)境形勢依然嚴峻,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經常不能完成目標任務。這說明我國的環(huán)境保護工作仍然沒有取得實質的進展,問題的關鍵仍然是各級政府沒有牢固樹立綠色增長的理念,沒有樹立生態(tài)文明的意識,唯GDP論嚴重。endprint
1953~2012年中,除了1953年、1965年、1981年、1995年和2000年,中國能源的生態(tài)效率等于全要素能源效率;其余年度,中國能源的生態(tài)效率大體上低于全要素能源效率。這說明我國能源在開發(fā)利用過程中,過于關注能源開發(fā)本身,輕視了能源資源的生態(tài)價值,對生態(tài)保護重視不夠,使目前中國生態(tài)面臨巨大壓力。我國能源在開發(fā)與利用過程中必須要加強生態(tài)保護意識,大力降低生態(tài)包袱;對于一些開采價值不大的貧礦資源,要實行封礦保護措施;對于準備開發(fā)的礦產資源,要盡量減少對生態(tài)的破壞;對于已經廢棄的礦山礦井、礦業(yè)廢棄地等礦產資源,需要著力進行生態(tài)的恢復和重建工作。
基本上還可以看到如下一條規(guī)律:中國能源的經濟效率在改革開放前大體上低于或持平于能源的環(huán)境效率和能源的生態(tài)效率;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能源的經濟效率大體上高于能源的環(huán)境效率和能源的生態(tài)效率;中國能源的生態(tài)效率與能源的環(huán)境效率密切相關。說明改革開放以前的中國國民經濟發(fā)展速度整體上低于改革開放以后,國民經濟發(fā)展時有起伏。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很快,但是對環(huán)境的污染和生態(tài)的破壞很嚴重,經濟的高增長是以環(huán)境的污染和生態(tài)的破壞為代價的。能源的生態(tài)效率與能源的環(huán)境效率密切相關,則說明生態(tài)破壞與環(huán)境污染往往具有很大的關聯性,能源開發(fā)和利用過程中造成的生態(tài)破壞,往往導致環(huán)境的污染;而環(huán)境的污染,也使原來良好的生態(tài)系統(tǒng)遭到破壞。所以,能源的生態(tài)價值和環(huán)境價值不容忽視,必須做好能源開發(fā)利用過程中造成的生態(tài)破壞的修復以及環(huán)境質量的改善工作,否則,“能源消耗→生態(tài)破壞與環(huán)境污染→經濟發(fā)展不可持續(xù)”之間的關系將使人類受到大自然的懲罰。
綜上所述,1953~2012年,尤其是近20年來,我國的節(jié)約能源和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工作雖然取得積極進展,但是形勢仍然很嚴峻,我國仍然有很大的節(jié)約能源和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潛力。我國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模式,仍然沒有得到根本轉變。因此,樹立綠色增長的理念,樹立生態(tài)文明的意識,摒棄落后的經濟增長模式,發(fā)展循環(huán)經濟、低碳經濟、生態(tài)經濟和綠色經濟等符合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的經濟增長模式,是中國經濟社會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必然選擇。
五、結論和啟示
本研究針對學者們對能源效率評價問題研究的局限,系統(tǒng)地整合MFA方法、DEA方法和生態(tài)效率評價法,研究了一種符合綠色增長理念的全要素能源效率的評價方法,并對中國1953~2012年全要素能源效率、能源的經濟效率、能源的環(huán)境效率以及能源的生態(tài)效率進行了實證分析。
從理論意義上講,本研究構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評價方法既討論了我國能源利用過程中全要素能源效率的評價問題,還將我國能源開發(fā)利用過程中的經濟價值、環(huán)境污染以及生態(tài)破壞問題統(tǒng)一到能源效率的評價體系里。因此是一種符合綠色增長理念的比較科學、全面的能源效率評價方法。
從實踐意義上講,實現綠色增長、建設資源節(jié)約的生態(tài)文明社會是國家未來的重要舉措。本研究給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評價方法綜合考察了全要素能源效率、能源的經濟效率、能源的環(huán)境效率和能源的生態(tài)效率,是能源、環(huán)境、生態(tài)與經濟發(fā)展的綜合考慮,是符合綠色增長和生態(tài)文明理念的能源效率評價方法。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確定重工業(yè)優(yōu)先發(fā)展的戰(zhàn)略,對能源和資源節(jié)約、環(huán)境保護和生態(tài)建設工作重視不夠;直到20世紀70年代,能源和資源節(jié)約、環(huán)境保護和生態(tài)建設工作才納入國家政策法規(guī)體系;近20年來,我國的能源和資源節(jié)約、環(huán)境保護和生態(tài)建設工作雖然取得積極進展,但是形勢仍然很嚴峻,我國的深層次節(jié)約能源和資源、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沒有取得實質的進展,以大量消費能源和資源為代價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沒有根本轉變。樹立綠色增長的理念,樹立生態(tài)文明的意識,大力發(fā)展循環(huán)經濟、低碳經濟、綠色產業(yè)、新能源產業(yè)和新型環(huán)保產業(yè)等符合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的經濟發(fā)展模式,實現“經濟發(fā)展—能源節(jié)約—環(huán)境保護—生態(tài)建設”良性互動,是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必然選擇。
綜上所述,本研究給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評價方法是一種符合綠色增長理念的比較科學、全面的能源效率評價方法。通過從國家宏觀層面對新中國成立以來的能源效率相關問題進行系統(tǒng)的實證檢驗發(fā)現,該方法既具有相當的理論意義,也具有相當的實踐意義??梢杂糜谌啬茉葱实脑u價,為我國實現綠色增長、建設資源節(jié)約的生態(tài)文明社會,提供決策參考和理論支持。
[1] Hu J L,Wang S C.Total-factor Energy Efficiency of Regions in China[J].Energy Policy,2006,34(17):3206-3217.
[2] Chang T P,Hu J L.Total-factor Energy Productivity Growth,Tech-nical Progress,and Efficiency Change:an k4.1Empirical Study of China[J].Applied Energy,2010,87(10):3262-3270.
[3] Shi D.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China's Energy Efficiency and Con-servation Potentials[J].China & World Economy,2007,15(1):96-115.
[4] 魏楚,沈滿洪.能源效率與能源生產率:基于DEA方法的省際數據比較[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7(9):110-121.
[5] 吳琦,武春友.基于DEA的能源效率評價模型研究[J].管理科學,2009,22(1):103-112.
[6] Li L B,Hu J L.Ecological Total-factor Energy Efficiency of Re-gions in China[J].Energy Policy,2012,46(1):216-224.endprint
[7] Zhang X P,Cheng X M,Yuan J H,et al.Total-factor Energy Effi-cienc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Energy Policy,2011,39(2):644-650.
[8] Honma S,Hu J L.Total-factor Energy Efficiency of Regions in Japan[J].Energy Policy,2008,36(2):821-833.
[9] Zhou P,Ang B W.Linear Programming Models for Measuring Eco-nomy-wide Energy Efficiency Performance[J].Energy Policy,2008,36(8):2901-2906.
[10] Zhou P,Ang B W,Zhou D Q.Measuring Economy-wide Energy Efficiency Performance:A Parametric Frontier Approach[J].Applied Energy,2012,90(1):196-200.
[11] Giacone E,Mancò S.Energy Efficiency Measurement in Industrial Processes[J]. Energy,2012,38(1):331-345.
[12] Wang H,Zhou P,Zhou D Q.Scenario-based Energy Efficiency and Productivity in China:A Non-radial Directional Distance Function Analysis[J].Energy Economics,2013,40(6):795-803.
[13] He F,Zhang Q Z,Lei J S,et al.Energy Efficiency and Productiv-ity Change of Chinas Iron and Steel Industry:Accounting for Undesirable Outputs[J].Energy Policy,2013,54(3):204-213.
[14] Yang L,Wang K L.Regional Differences of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 of China's Energy Utilization and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Cost Based on Provincial Panel Data and DEA Method[J].Mathematical and Computer Modelling,2013,58(5-6):1074-1083.
[15] Zou G F,Chen L M,Liu W,et al.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of Chinese Regional Energy Efficiency Based on Provincial panel data[J].Mathematical and Computer Modelling,2013,58(5-6):1000-1009.
[16] Lin B Q,Du K R.Technology Gap and China's Regional Energy Efficiency:A Parametric Metafrontier Approach[J].Energy Economics,2013,40:529-536.
[17] Wang Q W,Zhao Z Y,Zhou P,et al.Energy Efficiency and Prod-uction Technology Heterogeneity in China:A Meta-frontier DEA Approach[J].Economic Modelling,2013,35:283-289.
[18] Honma S,Hu J L.Industry-level Total-factor Energy Efficiency in Developed Countries:A Japan-centered Analysis[J].Applied Energy,2014,119(7):67-78.
[19] Zhao X L,Yang R,Ma Q.China's Total Factor Energy Efficiency of Provincial Industrial Sectors[J].Energy,2014,65(2):52-61.
[20] 袁曉玲,張寶山,楊萬平.基于環(huán)境污染的中國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J].中國工業(yè)經濟,2009(2):76-86.
[21] 汪克亮,楊寶臣,楊力.考慮環(huán)境效應的中國省際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J].管理科學,2010,23(6):100-111.
[22] 孫廣生,黃祎,田海峰,王鳳萍.全要素生產率、投入替代與地區(qū)間的能源效率[J].經濟研究,2012,(9):99-112.
[23] 李蘭冰.中國全要素能源效率評價與解構——基于“管理—環(huán)境”雙重視角[J].中國工業(yè)經濟,2012,291(6):57-69.
[24] 曾勝,靳景玉.能源消費結構視角下的中國能源效率研究[J],經濟學動態(tài),2013,(4):81-88.
[25] 陳夕紅,張宗益,康繼軍,李長青.技術空間溢出對全社會能源效率的影響分析[J].科研管理,2013,34(2):62-68.endprint
[26] 張宗益,陳夕紅,吳俊,張國榮.產業(yè)結構調整、能源要素流動與能源生產率增長——基于結構紅利假說的實證分析[J].管理工程學報,2014,(2):174-181.
[27] 陳關聚.中國制造業(yè)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影響因素研究——基于面板數據的隨機前沿分析[J].中國軟科學,2014,(1):180-192.
A Study on the Evaluating Method of the Total Factor Energy Efficienc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reen Growth
Yue Liangwen ,Wu Chunyou,Zhang Mi'er
(Faculty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alian 116024, China)
Abstract: The article, systematically integrating the method of MFA, DEA, and the evaluation method of eco-efficiency, discussed a method of evaluating total factor energy efficiency which i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green growth; Then, the article conducted an empirical research of total factor energy efficiency, economic efficiency of energy,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 of energy,and eco-efficiency of energy of China from 1953 to 2012.It defined the concept of total factor energy efficiency and the indicator system of evaluating total factor energy efficiency. Among them, the input indicators are energy, human resource, capital resour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ource and hidden flow of energy, while the output indicators are the economic value and environmental positive impact. The results confirmed that the method of evaluating total factor energy efficiency not only discussed the evaluating problem of total factor energy efficiency of the process of energy using, but also brought economic value, environmental influence and ecological cost into evaluating framework of total factor energy efficiency. So it is a more scientific and comprehensive method of evaluating energy efficiency.
Key words: total factor energy efficiency;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ource;material flow analysis;green growth;hidden flows
(責任編輯:張丹郁)endprint
[26] 張宗益,陳夕紅,吳俊,張國榮.產業(yè)結構調整、能源要素流動與能源生產率增長——基于結構紅利假說的實證分析[J].管理工程學報,2014,(2):174-181.
[27] 陳關聚.中國制造業(yè)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影響因素研究——基于面板數據的隨機前沿分析[J].中國軟科學,2014,(1):180-192.
A Study on the Evaluating Method of the Total Factor Energy Efficienc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reen Growth
Yue Liangwen ,Wu Chunyou,Zhang Mi'er
(Faculty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alian 116024, China)
Abstract: The article, systematically integrating the method of MFA, DEA, and the evaluation method of eco-efficiency, discussed a method of evaluating total factor energy efficiency which i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green growth; Then, the article conducted an empirical research of total factor energy efficiency, economic efficiency of energy,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 of energy,and eco-efficiency of energy of China from 1953 to 2012.It defined the concept of total factor energy efficiency and the indicator system of evaluating total factor energy efficiency. Among them, the input indicators are energy, human resource, capital resour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ource and hidden flow of energy, while the output indicators are the economic value and environmental positive impact. The results confirmed that the method of evaluating total factor energy efficiency not only discussed the evaluating problem of total factor energy efficiency of the process of energy using, but also brought economic value, environmental influence and ecological cost into evaluating framework of total factor energy efficiency. So it is a more scientific and comprehensive method of evaluating energy efficiency.
Key words: total factor energy efficiency;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ource;material flow analysis;green growth;hidden flows
(責任編輯:張丹郁)endprint
[26] 張宗益,陳夕紅,吳俊,張國榮.產業(yè)結構調整、能源要素流動與能源生產率增長——基于結構紅利假說的實證分析[J].管理工程學報,2014,(2):174-181.
[27] 陳關聚.中國制造業(yè)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影響因素研究——基于面板數據的隨機前沿分析[J].中國軟科學,2014,(1):180-192.
A Study on the Evaluating Method of the Total Factor Energy Efficienc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reen Growth
Yue Liangwen ,Wu Chunyou,Zhang Mi'er
(Faculty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alian 116024, China)
Abstract: The article, systematically integrating the method of MFA, DEA, and the evaluation method of eco-efficiency, discussed a method of evaluating total factor energy efficiency which i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green growth; Then, the article conducted an empirical research of total factor energy efficiency, economic efficiency of energy,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 of energy,and eco-efficiency of energy of China from 1953 to 2012.It defined the concept of total factor energy efficiency and the indicator system of evaluating total factor energy efficiency. Among them, the input indicators are energy, human resource, capital resour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ource and hidden flow of energy, while the output indicators are the economic value and environmental positive impact. The results confirmed that the method of evaluating total factor energy efficiency not only discussed the evaluating problem of total factor energy efficiency of the process of energy using, but also brought economic value, environmental influence and ecological cost into evaluating framework of total factor energy efficiency. So it is a more scientific and comprehensive method of evaluating energy efficiency.
Key words: total factor energy efficiency;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ource;material flow analysis;green growth;hidden flows
(責任編輯:張丹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