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宏
“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叢中淌過的小溪;那清脆如彈撥者,是石縫間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轟響者,應為萬道細流匯于空谷;那雄渾如銅管齊鳴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飛瀑落下深潭……”謝大光的《鼎湖山聽泉》引領讀者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境界,恍惚中,讀者已置身于鼎湖山,聽得見泉聲,看得見菩提樹,甚至可以感受到泉水的清涼、柔滑,飛瀑的壯觀、雄渾。手伸入泉水中,游魚從指縫間溜過;風拂過樹林,發(fā)出細碎的聲響;山中百鳥啁啾,佛寺鐘磬聲和鳴。掩卷凝神,鼎湖山的泉音撥動心弦,讓我們不禁暗暗叫絕。
被喻為“北回歸線上的綠色明珠”的鼎湖山,古樹婆娑,林木蔥蘢;溪泉縹碧,風光旖旎。鼎湖山頂確實有個天湖,周圍三峰鼎立,又傳說軒轅帝曾在此鑄過大鼎,故得名“鼎湖山”。鼎湖山受夏季海洋風影響,水汽充沛,雨量豐富,擁有一套完整的亞熱帶森林生態(tài)系統?!吧街幸灰褂辏瑯滂掳僦厝??!憋w水潭瀑布如白練橫空,響水潭瀑布轟然有聲,浴龍池瀑布雪霧縹緲,雙虹飛塹,色彩迷離。鼎湖山獨特的山勢地貌,孕育出獨特的山泉一體的自然風情。
鼎湖山群峰聳峙,錯落有致,泉音自然也就層次分明:柔曼、清脆、厚重、雄渾……輕重疾徐,遠近高低,鐘磬和鳴。我們知道,常見的感知和描寫景物的角度有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可是這篇文章卻獨樹一幟,選擇從“聽”的角度來寫泉,用聲音勾勒出具體的情境:草叢中淌過的小溪、石縫間漏下的滴泉、萬道細流匯于空谷、激流直下陡壁、飛瀑落下深潭、泉水繞過樹根、清流拍打著卵石,讓我們神游其間?!吧讲辉诟?,有仙則名”“山不在名,有泉則靈”,于是,我們很容易聯想到香山居士白居易的《琵琶行》:“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這萬般泉聲,被一支看不見的指揮棒編織到一起,匯成一曲奇妙的交響樂。在這泉水的交響之中,仿佛能夠聽到歲月的流逝,歷史的變遷,生命在誕生、成長、繁衍、死亡,新陳代謝的聲部,由弱到強,漸漸展開,升騰而成為主旋律……”顯然,作者是在全身心地感受大自然,用心靈和自然交流。他從泉水的流淌聲中不僅聽出了輕重緩急,更想象到:泉水的流淌如歲月的流逝,聽泉音就是在傾聽歲月的流逝、歷史的變遷乃至生命的旋律,聽泉的過程無形中也成了自我心靈凈化的過程。心“隨泉而流,游遍鼎湖”,泉水“濾過心田,沖走污垢”。作者的鼎湖山之旅,實際上是一次心靈之旅。朦朧中,那滋潤著鼎湖山萬木、孕育出蓬勃生機的清泉,仿佛也汩汩地流進了我們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