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淑利
思想政治課與社會現(xiàn)實緊密相連,盡管教材更新的速度比較快,但仍然在一定程度上滯后于現(xiàn)實。思政課要及時向?qū)W生傳達最新的觀念、政策、事例,能夠使學生與時俱進,緊跟時代步伐。為達到這一目的,筆者一方面讓學生搜集有關最新資料,由他們在課堂上主講;另一方面自己堅持閱讀黨政報刊,及時捕捉最新信息,然后介紹給學生。這種做法受到了學生的歡迎,因為它不僅能讓學生學習到最新的知識,而且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
一、引入最新觀點,開闊學生眼界
十八大召開以后,“中國夢”成為在全國人民熱議的一個詞。盡管學生能夠從廣播、電視、網(wǎng)絡及有關報刊中讀到相關闡述,但往往不夠系統(tǒng),學生對之了解也不夠全面、深入。筆者認為“中國夢”能夠引起學生興趣,便搜集相關資料作了認真梳理,從“中國夢”的由來、本質(zhì)、實現(xiàn)途徑等方面深入淺出地作了介紹,使學生對“中國夢”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
再如,雖然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但一些西方國家不能正視中國的和平崛起。筆者在讓學生搜集相關資料并充分交流后,向?qū)W生介紹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來龍去脈和深遠影響,同時指出,60年來,不管國際風云如何復雜多變,中國都恪守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用以處理與大國小國、近鄰遠邦的關系,絕不因為對方是小國弱國而推行強權外交,也不因?qū)Ψ绞谴髧鴱妵鴳峙氯帧⒎艞壴瓌t。當中國還不夠強大時,中國政府都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現(xiàn)在中國開始變得強大起來,自然不會屈服于任何一個大國。
二、關注社會熱點,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薄拔槐拔锤彝鼞n國。”“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國泰方能民安。國家的政策與百姓利益息息相關,作為公民的高中生自然應該關注;國家的改革需要凝聚每一位公民的共識和智慧,作為公民的高中生自然應該參與。
因此,在講述經(jīng)濟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課程時,筆者都把國家最新的改革意見、措施介紹給學生,比如國家關于教育方面的政策,關于司法方面的改革,關于政府簡政放權方面的改革。在談到與學生利益密切相關的教育改革特別是高考改革時,筆者讓學生站到講臺上輪流發(fā)言,讓他們們大膽地闡述對國家教育改革的看法以及對教育改革的建議。學生各抒己見,試圖說服對方。盡管最終的結果是誰也說服不了誰,但是他們在探討的過程中充分認識到改革是非常艱難的,阻力重重;改革很難讓每一個人滿意,只能是盡可能讓大多數(shù)人滿意。可以想象,正是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的家國情懷得以慢慢培養(yǎng)。
三、正視社會問題,全面提高學生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
當今中國正處于轉(zhuǎn)型期,各種社會矛盾凸顯。這些矛盾和問題有些能夠非常輕松地進入學生視野,有的甚至與他們自身的利益相關聯(lián)。那么如何來看待這些現(xiàn)象呢?“哲學是一座高山,拾級而上,諦聽來自智者的綸音妙語;俯首凝神,讓人思接千載,心游八方。每個足跡都寫滿了人類探索的經(jīng)驗,每種方法都搭起了人類進步的階梯?!币虼?,運用科學的思想方法解讀當今社會矛盾和問題就非常重要。
在學習唯物辯證法聯(lián)系觀和發(fā)展觀時,筆者不僅讓學生深刻把握概念的內(nèi)涵,更讓他們學以致用,分析當今社會問題。于是,筆者在課堂上引入“城市病”“環(huán)境污染”“農(nóng)民工”“養(yǎng)老保險改革”等社會熱點問題,指導學生辯證分析,從而使絕大多數(shù)學生能夠平和、理性、客觀、科學地看待這些問題。經(jīng)常性的訓練培養(yǎng)了學生的科學思維方式,提高了他們表達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探討“城市病”時,學生不僅指出它是由于規(guī)劃布局不完善、功能定位不合理、管理方式不科學造成的,還指出其與百姓不理性、城市化速度太快、城市人口暴長等有密切關系。
總之,思想政治課并不是一門“可有可無”的課,它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思想政治課更不是“玄而又玄”的一門課,而是一門實實在在的課。只要思政教師把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那么思政課的價值就會凸顯,受學生歡迎也就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