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扣鳳
(江蘇省鹽城生物工程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江蘇 鹽城 224051)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統(tǒng)一體,語言也不例外。模糊性和精確性是語言的兩個本質屬性,清晰與模糊對立統(tǒng)一于語言之中,二者缺一不可。語言的模糊性,指語言沒有確定的外延,但有一定的內涵,即詞義所概括的客觀事物、現(xiàn)象、性狀等本身界限不清在語言詞匯系統(tǒng)中的反映。模糊語言在人類自然語言中大量存在,人們在用語言進行交際時,往往無意識地運用一些模糊詞語,借其模糊之意達到某種交際目的。孔子曾有過“書不盡其言,言不盡其意”的斷言,美國控制論專家,模糊語言研究的創(chuàng)始者査德(L.A.Zedeh)說過,人類不能沒有模糊語言,不可能處處使用精確的語言來代替模糊語言(伍鐵平,1999:34)。模糊語言的多樣性和靈活性是精確語言無法替代的。
幽默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語言現(xiàn)象。幽默話語,即以語言為媒介,根據(jù)特殊的語境,運用輕快而詼諧的筆調,通過影射、諷刺、夸張、雙關等手法批評和揭露現(xiàn)實生活中的乖謬和不通情理的現(xiàn)象,暗示作者自己的思想,啟發(fā)人們思考,產生意味深長的藝術效果(李軍華,1996:10)。幽默的定義及其本質特征要求它必須具有含蓄美,而含蓄性與模糊性有著天然聯(lián)系。正是由于語言的模糊性,語義才往往不易被直接看出,需要接受者通過聯(lián)想,透過字面推敲其中的隱含義,從而領悟語言的含蓄魅力。
幽默語言的內在模糊機制離不開其外在的表現(xiàn)形式,即模糊手段的運用。概括起來,幽默的模糊手段主要有以下幾種。
各種語言的語音都具有模糊性。語音模糊就是運用語音相同或相似的特點,對幽默話語中的深層含義進行曲解,從而達到幽默效果。語音模糊技巧主要指諧音。如:
老師:為什么你說美、日都在亞洲?
學生:我說每日都在亞洲怎么不對?我不是天天都在亞洲嗎?
在這里,“美日”和“每日”在語音上的模糊造成了聽話人意義的錯誤理解。
指示語是語言和具體使用語言的語境的密切關系在語言體系中的反映。指示語主要分為人稱指示、時間指示、方位指示、篇章指示和社會指示。指示語的所指往往取決于語境和說話人的意圖,因此,當指代不明確時,聽話者就容易誤解說話者的意圖,從而因意義反差而造成幽默效果。如:
《星光大道》一選手說他會魔術,可以把一張百元鈔票變成兩張,畢姥爺和觀眾十分激動,現(xiàn)場一小孩送上一張百元人民幣讓選手變,結果他變出了兩張,一元的,全場嘩然。
這則幽默運用了語義指示的模糊。在大家的意念中,一張百元鈔票自然變成兩張百元鈔票,根本沒有想到其他面額的鈔票,魔術結果使得幽默自然產生。
語言的絕大部分詞匯都具有模糊性。模糊詞義的確定必須依靠具體語境,因此,它也被當成是幽默的一種手段。
語義模糊源于詞義模糊,但其模糊面比詞義模糊大得多,它通過整個句子的語義關系體現(xiàn)。語義模糊包括語法模糊和句義模糊。前者主要指模糊結構,包括虛擬語氣、部分否定和復雜句式等的運用。后者包括使用模糊句,甚至模糊段落等。如:
1.我是一有錢人,今天就我開車來的,他們都走著來的。不過我那車啊,最近有點毛病,提速有點慢,開始呀,我以為是化油器臟了呢,一查啊才知道,是腳蹬子掉了。
2.今天說的這故事啊,離現(xiàn)在不遠,家里有老人的可以回去問問——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啊……
以上兩段臺詞所運用的模糊手段都是詞義模糊。例1中的關鍵模糊詞語是 “車”,幽默的產生源于觀眾理解的“車”和臺詞中的“車”的概念模糊。例2的幽默生成原理是依據(jù)形容詞的模糊性,其關鍵模糊詞語是“離現(xiàn)在不遠”,通過形容詞概念的模糊與后文具體描述形成了強烈反差而引發(fā)幽默。
讀《阿凡提的故事》,真令人忍俊不禁。且看其中一則:
一次阿凡提給理發(fā)總不給錢大阿訇刮臉時問:“你要眉毛嗎?”
“要,當然要!這還用問!”
颼颼幾刀,阿凡提把眉毛刮下來遞給大阿訇,阿訇哭笑不得——誰叫他說“要”呢。
“你要胡子嗎?”阿凡提又問。
有了剛才的教訓,阿訇趕緊說:“不要,不要!”
又是颼颼幾刀,阿凡提將胡子刮下來直接扔地上。
阿訇火了,阿凡提卻說:“我不都是按您的吩咐做的嗎?”
故事中的幾個“要”和“不要”的語義具有模糊性,可以作不同的解釋?!澳阋济珕??”這里的“要”,阿訇理解為“要保留”。而阿凡提卻執(zhí)意“要剃掉”。胡子呢?阿訇說的“不要”,指的是“不要刮掉”,而阿凡提卻按“不要保留”的語義處置。聰明的阿凡提,正是利用語言的模糊性達到了捉弄阿訇的目的。
以模糊手段獲取幽默最典型的修辭手法有比喻、夸張、擬人、雙關等。下面我們對這些手法分別進行介紹。
比喻,是根據(jù)事物之間的相似點,用具體熟知的事物描繪抽象生疏的事物,用淺顯易懂的道理說明深奧難懂的道理。比喻運用的好壞,一方面與喻體本身是否具體、新鮮和通俗有關,另一方面與本體和喻體的相似點是否準確密切有關。如:
他過馬路跑得像兔子一樣快。
該句“他”和兔子的相似點在于“跑得快”,但到底有多快就是個模糊概念。該句新鮮而通俗的喻體既表達出了“跑得快”的含義,又達到了幽默的效果。
夸張,是指說話人明知不是事實,卻有意言過其實,而目的卻又不在于讓聽話者相信所說的是事實,而是讓聽話者從中感到一種藝術的美感。如:
1.住的房子千瘡百孔,一下雨算要了親命了,外邊小雨屋里中雨,外邊大雨屋里暴雨,有時候雨實在太大了,沒法子,全家人都上街上避雨去了。
2.沒有能攔住他的門,沒有擋得住他的鎖,就是銀行的保險鎖他弄根芹菜就能把它捅開了。
這兩個例子所運用的都是夸張手法??鋸埵怯哪Z言中最常見的手段之一。話語者使用這種言過其實表述的目的并不在于使觀眾相信所說的是事實,而是為了使描述內容更加生動形象,從而達到幽默效果。
利用詞的多義及同音(或音近)條件,有意使語句有雙重意義,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雙關。雙關語可使語言表達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語意,使人印象深刻。如:
《我的前半生》一書中,愛新覺羅·溥儀三歲登基,大哭大喊,其父攝政王說:“別哭,別哭,快完了,快完了!”這引得文武百官心中嘀咕,認為乃不祥之兆。這里的“快完了”具有語義的模糊性可做不同的理解。
擬人是指把物(包括物體、動物、思想或抽象概念)比作人,使其具有人的外表、個性或情感的手段。擬人手法中的模糊也可達到幽默的效果。許多地方的公益廣告就是用擬人的手段而達到輕松幽默的效果。如:
草坪說:“請別踩我,我怕疼?!?/p>
墻壁說:“我是白衣天使,請不要弄臟我的衣服。我是整潔的墻壁,請不要給我‘化妝’。我是白雪公主,請不要把我變成灰姑娘?!?/p>
以上這些廣告語言都使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將無意識的花草、墻壁人格化,并賦予了它們人的思想感情和表情動作。這種語言表達的情感化,使愛護公物、保護環(huán)境這些觀念表達得生動形象,從而引起人們的注意,使人們產生情感共鳴,自愿接受。
通過以上的探討分析,我們得出結論:幽默語言的內在模糊機制離不開其外在的表現(xiàn)形式,即模糊手段的運用。在交流中運用模糊表達能使聽者積極運用想象力,對話語中的空白進行自由填充,從而再現(xiàn)客觀世界的魅力。如果話語說盡,那么模糊性和含蓄性就會大大降低,幽默效果就消失殆盡。因此,人們需要運用各種各樣的模糊手段使語言表達更富有含蓄美和彈性美,在達到交流目的的同時,起到調節(jié)輕松氣氛的作用。
[1]李軍華.幽默語言[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6.
[2]何自然.語用學講稿[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3]伍鐵平.模糊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4]符達維.模糊語義問題辯述[J].中國語文,1990(2).
[5]何文忠.話語交際中的幽默原則[J].外語教學,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