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龍龍 蘇曉麗 李 星
(1.河海大學 水文水資源與水利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南京 210098;2.河海大學 水資源高效利用與工程安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南京 210098;3.河海大學 水利水電學院,南京 210098)
混凝土面板堆石壩是由防滲面板,防滲接地結(jié)構(gòu)以及壩體堆石體組成的混合結(jié)構(gòu),由于混凝土面板堆石壩具有工程量小、安全、經(jīng)濟、施工方便和適應性好的特點[1],所以它在實際工程中得到廣泛的應用.隨著技術的發(fā)展和設計經(jīng)驗的積累,面板堆石壩的設計高度已經(jīng)突破了200m,如水布埡水電站的壩高超過了230m.由于壩高的增加,使得壩體的應力和變形變得比較復雜.因此,在設計混凝土面板堆石壩時,對其進行應力和變形分析是十分重要的.本文計算時以某高面板堆石壩為例,利用Marc軟件的非線性求解功能進行應力和變形分析,給出其相應的變化規(guī)律.
非線性有限元按位移模式求解的平衡方程為
式中,[K(u)]為勁度矩陣,{u}為節(jié)點位移列陣,{R}為節(jié)點荷載列陣.
本次計算采用中點增量法[2]求解非線性方程組.壩的填筑順序把自重荷載分為若干級,配合荷載分級進行有限元網(wǎng)格劃分.中點增量法把每級自重荷載稱為荷載增量,記為{ΔR},如果第i級為{ΔR}i,先根據(jù)上一級荷載計算末的{σ}i-1確定彈性常數(shù) Ei-1和νi-1,并組成勁度矩陣[K]i-1,在結(jié)構(gòu)中施加本級荷載增量的一半{ΔR}i/2,用式(2)求得位移增量:
再計算應力與應變增量,疊加到上次計算的應變與應力上,由此得到本級計算的中點應變{ε}i-1/2,然后可以得到彈性常數(shù)Ei-1/2和νi-1/2.再用式(3)求本級全荷載發(fā)生的位移增量:
最后計算本級的應變與應力增量,累加到上一級終了的應變與應力上,即為本級的應變與應力,壩體上游面的水壓力按照蓄水順序分級加荷.
堆石體的本構(gòu)關系表達了堆石體應力應變之間的關系,它無疑對應力應變的計算結(jié)果起決定性的作用[3],因而采用恰當?shù)谋緲?gòu)模型對面板堆石壩應力變形分析是至關重要的.堆石料是非線性材料,根據(jù)三軸實驗,鄧肯-張(E-B)模型能夠較好地反映土體材料應力應變的非線性,因此選擇鄧肯-張(E-B)模型作為堆石料、墊層和過渡料等的本構(gòu)模型.該本構(gòu)模型的基本原理[4]為
式中,Rf為破壞比;Pa為大氣壓力;K、Kb、m、n為試驗常數(shù);S為剪應力水平,反映材料強度的發(fā)揮程度,S=,(σ1-σ3)f為破壞時的偏應力,由摩爾-庫倫破壞準則得:
Marc軟件作為大型有限元商業(yè)計算軟件之一,與其它軟件相比,具有能夠快速求解高度非線性問題的優(yōu)點.但是,它不包含工程中常用的鄧肯-張(E-B)非線性彈性模型,這嚴重影響了它在壩工領域中的使用.本文利用 Marc軟件提供二次開發(fā)功能[5],把通過實驗得到的參數(shù)利用Fortran語言編寫子程序,利用Marc子程序來實現(xiàn)鄧肯-張非線性彈性模型的應用,然后利用生死單元技術進行分級加載,以進行壩體施工和蓄水的模擬.
某水庫工程位于河南省境內(nèi),它的開發(fā)任務主要是以防洪、供水為主,同時考慮發(fā)電和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并進一步完善黃河下游調(diào)水調(diào)沙運行條件.該工程為混凝土面板堆石壩,設計壩高124.0m,壩頂高程288.5m,頂部設防浪墻,其高度為1.2m,壩頂總長為481.0m,寬為10.0m,設計時上游采用1∶1.5的坡率,下游的為1∶1.6.壩體主要由主堆石區(qū)、次堆石區(qū)、混凝土面板和防滲墻等幾部分組成,主堆石區(qū)與次堆石區(qū)分界線為壩軸線向下游1∶0.6.根據(jù)面板壩規(guī)范要求,100m以上的壩面板上游面下部設有上游鋪蓋區(qū)及蓋重區(qū),上游鋪蓋的頂高程,取為壩體高度的35%,即頂部高程在200.00m,最大高度為35 m;在周邊縫下設小料區(qū)(特殊墊層);下游坡面為大塊石護坡.
考慮壩體分區(qū)、施工程序及加載過程,并考慮到防滲墻的連接型式,對壩體及壩基進行剖分,建立三維有限元模型如圖1所示,總共剖分9 862個單元,11 489個結(jié)點.
圖1 有限元計算模型
混凝土面板、趾板、連接板等在達到破壞強度之前線性關系一般較好,故按線彈性材料處理,參數(shù)見表1.
表1 面板堆石壩的彈性材料參數(shù)
面板堆石壩中主堆石料、次堆石料、粘土夾層和過渡石料等按照非線性彈性材料進行模擬,計算使用的參數(shù)見表2.
荷載加載時,利用Marc軟件提供的生死單元功能實現(xiàn)分級加載來模擬面板堆石壩的澆筑過程以及蓄水期的情況.按照面板堆石壩施工進度和蓄水計劃,先后將荷載分為24級模擬.
表2 面板堆石壩的鄧肯-張模型(E-B)參數(shù)
分析計算結(jié)果時,取3個剖面1、2、3(如圖2所示)進行分析,由于篇幅有限,文中只給出2號剖面的等值線圖,其它剖面的極值列入相應的表中.計算時選取的坐標方向:x向為順河向,y方向為壩高方向,向上為正,z軸為壩軸線方向,從左向右;應力按照土力學的習慣,以壓應力為正,拉應力為負.
圖2 剖面示意圖
3.3.1 壩體應力和位移分析
圖3為竣工期堆石體2號斷面的應力分布,圖4為滿蓄期堆石體2號剖面的應力等值線圖,表3分別列出了3個剖面的應力極值.
表3 剖面的應力極值統(tǒng)計表 (單位:MPa)
圖3 竣工期2號剖面應力等值線圖(MPa)
圖4 滿蓄期2號剖面應力等值線(MPa)
由圖3~4和表3可以得到壩體應力分布規(guī)律:竣工期壩體主應力等值線與壩坡基本平行,從壩頂向壩基呈逐漸加大的趨勢,堆石體應力極大值出現(xiàn)在2號剖面,第一主應力為2MPa,第三主應力為0.80 MPa;蓄水后,受水荷載作用,堆石應力極值增大,所處的位置進一步向上游主堆石區(qū)靠近,主堆石區(qū)應力較次堆石區(qū)應力有所增加,第一主應力最大值為2 MPa,第三主應力最大值為0.85MPa,極值仍然出現(xiàn)在2號剖面.
圖5~6分別為2號斷面竣工期和滿蓄期堆石體的位移等值線圖,3個斷面的位移極大值列于表4.
圖5 竣工期2號剖面位移等值線圖(cm)
圖6 滿蓄期2號剖面位移等值線圖(cm)
表4 堆石體的位移統(tǒng)計表 (單位:cm)
由圖5~6以及表4可以看出:由于堆石體的泊松效應,使得橫向剖面上水平位移分布規(guī)律基本上是上游堆石區(qū)位移指向上游,下游堆石區(qū)位移指向下游,這符合竣工期面板堆石壩上下游方向位移分布的一般規(guī)律.
1號剖面向上游最大位移為3cm,位于上游側(cè)剖面1/3壩高處;向下游最大位移為7cm,位于下游側(cè)剖面1/3壩高處;最大豎向位移為40cm,位于剖面的1/2壩高處.2號剖面向上游最大位移為9cm,位于上游側(cè)基礎覆蓋層以上壩體1/4壩高位置,向下游最大位移為23cm,位于基礎覆蓋層以上壩體1/3壩高位置;最大豎向位移為96cm,位于剖面的1/3壩高處.3號剖面向上游最大位移為3cm,位于上游側(cè)剖面1/3壩高處;向下游最大位移為9cm,位于下游側(cè)剖面1/3壩高處;豎直向位移極值為42cm,位于斷面的1/2壩高處.
水庫蓄水后,在水荷載的作用下,壩體3個剖面的順河向位移均有較大變化,但仍然有一定的規(guī)律.1號剖面向上游最大位移為1.4cm,位于壩底附近;向下游最大位移為9.3cm,位于下游側(cè)剖面1/3壩高處;豎直向位移極值為40cm,位于剖面的1/2壩高處.2號剖面向上游最大位移為2cm,位于上游堆石區(qū)壩底部位置,向下游最大位移為27cm,位于下游次堆石區(qū)壩底部附近;最大豎向位移為98cm,位于剖面的1/3壩高處.3號剖面向上游最大位移為1.4cm,位于壩底部附近;向下游最大位移為11cm,位于下游側(cè)剖面1/3壩高處,豎直向位移為43cm,位于剖面的1/2壩高處.
3.3.2 面板應力與變形分析
圖7~8分別是竣工期和滿蓄期面板的應力圖.
圖7 竣工期面板應力分布(MPa)
圖8 滿蓄期面板應力分布(MPa)
由圖可知:竣工期,面板順坡向主要表現(xiàn)為壓縮變形,最大壓應力為3.8MPa,出現(xiàn)在2號剖面182m高程位置.面板軸向應力與順坡向應力相比數(shù)值較小,基本呈兩岸受拉、中間受壓分布,最大壓應力為0.8MPa,出現(xiàn)在2號剖面180m高程位置,最大拉應力值為1MPa,出現(xiàn)在3號剖面190m高程位置.
蓄水后,面板順坡向應力仍然以壓為主,最大壓應力為4.1MPa,出現(xiàn)在2號剖面182m高程位置.但靠近河床兩端出現(xiàn)較大的拉應力區(qū),極值為1.8 MPa,出現(xiàn)在面板的最底部.相對于竣工期,軸向應力有所增大,但總體呈兩岸面板受拉,中間受壓分布,符合軸向應力的一般分布規(guī)律:2號剖面高程217m位置軸向壓應力最大值為1.5MPa;相對于竣工時面板的拉應力明顯增大,而且在靠近河床的兩端及兩岸周邊處會出現(xiàn)較大的拉應力,最大值為2.5MPa.
圖9為竣工期面板位移分布等值線圖,圖10為滿蓄期面板位移分布等值線圖.
圖9 竣工期面板位移等值線圖(cm)
圖10 滿蓄期面板位移等值線圖(cm)
由圖9~10可以看出:竣工期,由于已經(jīng)歷了一期面板擋水,因此面板撓度基本指向壩內(nèi),位于河床中央的面板底部撓度較大,撓度最大值為7cm;面板在壩軸向上由河谷向中央擠壓[6],左岸軸向位移最大值為1.6cm(指向右岸);軸向位移在右岸的最大值為1.8cm,方向指向河床中央.蓄水后,面板變形分布規(guī)律較好,面板撓度指向壩內(nèi),面板中間區(qū)域數(shù)值較大,最大值為24cm;面板軸向有進一步由河谷向中央擠壓的趨勢,軸向位移在左岸最大為3.4cm,右岸為3.7 cm,且分布具有一定的對稱性.
本文通過Marc軟件提供的子程序功能,利用Fortran語言編寫子程序以實現(xiàn)非線性彈性E-B模型在Marc中的應用.根據(jù)三維非線性有限元分析可以得出:
1)三維情況下,壩體具有較強的空間效應,河床中央剖面的最大主應力值不在壩基面底部,而位于距離底部有一定距離的位置.
2)由于基礎有較深的覆蓋層,導致堆石體的最大沉降發(fā)生的位置以及面板最大撓度出現(xiàn)的位置相對于修建在基巖上的面板壩位置偏低一些,而且該工程由于次堆石下部參數(shù)較低、變形較大,故造成最大值位置偏向下游次堆石下部附近.
3)面板變形分布規(guī)律較好,面板撓度指向壩內(nèi),壩軸向上由河谷向中央擠壓;蓄水后面板應力仍然以壓為主,但是在靠近河床兩端出現(xiàn)較大的拉應力,在實際工程中應予以重視.
[1] 孔憲京,張 宇,鄒德高.高面板堆石壩面板應力分布特性及其規(guī)律[J].水利學報,2013,44(6):631-639.
[2] 田 艷,王瑞駿,呂海東.積石峽面板堆石壩應力變形非線性有限元分析[J].水資源與水工程學報,2007,18(5):71-74.
[3] 高 輝,李守義.面板堆石壩非線性有限元應力變形分析[J].西北水資源與水工程,2000,11(4):33-37.
[4] 付國棟,王瑞駿,趙一新.施工期壩面過水面板堆石壩非線性有限元分析[J].水資源與水工程學報,2009,20(6):116-119.
[5] 陳火紅,尹偉奇,薛小香.MSC.Marc二次開發(fā)指南[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
[6] 張 峰.深覆蓋層面板堆石壩應力變形分析[J].工程地質(zhì)計算機應用,2012,68(4):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