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BG對寒山詩的追捧并不是簡單的接受,而是有意識的解構(gòu)。本文從三個方面闡釋這種解構(gòu):一、斯奈德對寒山詩的翻譯是對中國文化視域中寒山詩的解構(gòu),從而建立美國文化視域中的寒山意象;二、以《達摩流浪者》為代表的BG對斯奈德翻譯的寒山詩進行解構(gòu),從而塑造BG心中自由反叛的反主流文化形象;三、而寒山對于BG來說只是一個尋求自我認同的精神符號,是建構(gòu)符號精神家園的一個遙不可及的統(tǒng)一體。
關(guān)鍵詞:寒山詩 “垮掉的一代” 加里·斯奈德 《達摩流浪者》
20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掀起了一場以“垮掉的一代”(the beat generation,簡稱BG)、嬉皮士(Hippies)為代表的反文化運動(Counterculture Revolution),這場運動以禪宗、吸毒、性解放、嬉皮士等為主要特點。翻譯家加里·斯奈德(Gary Snyder,也譯為史耐德)將中國唐代和尚寒山的詩譯成英文并發(fā)表在《常春藤》上,引起了BG的狂熱追捧,并將寒山作為BG的精神來源。BG的代表者之一杰克·凱魯亞克(Jack Kerouac)甚至專門寫了《達摩流浪者》(The Dharma Bums)獻給寒山,以表達自己對寒山的敬意。就如鐘玲所說:“他成為美國三個時代年輕人的偶像:即1950年代末‘垮掉的一代,與1960年代中期的花孩,與1960年代末1970年代的嬉皮士?!雹佟熬科湓颍阂环矫嬖谟谒鼓蔚路g的寒山詩在美國受到極大推崇和廣泛的傳播;另一方面“又因為史耐德翻譯寒山詩這件事被寫入1950年代一部重要的小說之中……那部小說就是《得道流浪漢》”②。但是BG對寒山詩的理解是一個解構(gòu)的過程,在這里解構(gòu)如德里達所說:“一個體制的生命就在于我們能夠批評它,改造它,讓它向著自身的未來開放。一個體制于其創(chuàng)建之時刻中的悖論,即是一方面它開辟了某種新的東西,另一方面它也繼承了某種東西,它忠于過去的記憶、忠于傳統(tǒng)、忠于我們從過去、前人和文化那里所繼承的遺產(chǎn)。”③這里的解構(gòu)是指斯奈德對寒山詩的翻譯是對中國文化視域中的寒山詩的批評和改造,從而建立美國文化視域中的寒山意象,在繼承的基礎(chǔ)上開辟某些“新東西”;也包括以《達摩流浪者》為代表的BG對斯奈德翻譯的寒山詩的進一步改造,從而塑造BG心中的自由反叛的反中產(chǎn)階級文化的形象;而寒山對于BG來說只是一個尋求自我認同的精神符號,是建構(gòu)符號精神家園(烏托邦)的一個遙不可及的統(tǒng)一體。
一、斯奈德的翻譯對寒山詩的解構(gòu)
1.文化身份的限定
為了使源語言中寒山文化身份符合目的語中美國文化需求,斯奈德在翻譯時對寒山的文化身份進行了限定。寒山流傳世間的詩有三百多首,后人將其整理成《寒山子詩集》。這三百多首詩中包含的內(nèi)容很多。李振杰在《寒山和他的詩》中將寒山詩內(nèi)容分為以下幾種:表達對戰(zhàn)亂時期社會倫理崩潰狀況下社會中丑惡現(xiàn)象的諷刺和嘲弄;對山林生活的描寫和吟詠;直接宣傳佛理等。這些內(nèi)容包含著儒、釋、道多種思想,但是斯奈德在翻譯時擯棄了儒家和道家思想,保留了佛家思想。他翻譯的二十四首寒山詩大部分是描寫云臺山(寒山)的景色和他的頓悟。如第十一首:“碧澗泉水清,寒山月華白。默知神自明,觀空境逾寂?!?/p>
Spring water in the green creek is clear
Moonlight on Cold Mountain is white
Silent knowledge - the spirit is enlightened of itself
Contemplate the void: this world exceeds stillness.
這首詩講述了寒山隱居天臺山,頓悟佛教精髓的經(jīng)歷。而斯奈德所翻譯的二十四首詩都與此相似。他之所以選擇翻譯寒山的佛教詩是因為這些佛教詩宣揚“空性”和內(nèi)在修行,讓人們放下外在世界的所有事情,甚至是對自身的執(zhí)著,這與BG所追求的虛無主義相契合;而寒山的儒家入世和道家修成不壞之身的學說與虛無主義相抵觸,自然會被斯奈德排除在外。而他翻譯的這二十四首佛教詩講述了寒山由迷徑、虛名無益、時空任轉(zhuǎn)變、生死放度外,最終達到空明的最高境界。這是寒山成佛的過程,也是斯奈德所追求的境界。
寒山詩作為西方文化的他者被引入,不免打上了西方中心主義眼中的東方主義的烙印。在西方人眼中,東方文化是神秘、野蠻的,與西方的邏輯、文明格格不入,需要西方文明加以啟蒙。斯奈德在翻譯寒山詩的過程中也有所體現(xiàn)。如“喃喃讀黃老”本意是喃喃自語坐在那里讀道家思想的著作。而在斯奈德的譯本中將“黃老”譯成“Huang and Lao”,用漢語拼音代替了意譯。但絕大多數(shù)美國民眾不知道“Huang and Lao”是什么意思,這就將源語言與目的語之間的聯(lián)系粗暴地切斷,能指與所指被割裂,寒山的形象被神秘化,變成不能言說的主體。寒山詩再一次成為西方中心主義的犧牲品。
2.文化身份的重構(gòu)
為了使引進的外國文化適應本國的意識形態(tài)和文化身份,譯者往往對源語言文本進行有選擇的打碎、矯正和重構(gòu),賦予其新形象,以達到反映本土文化和價值觀的目的。為了改變美國當時社會的主流思想,斯奈德引進寒山詩,以期引導BG反對中產(chǎn)階級主流價值觀念、背離社會傳統(tǒng),但前提是寒山和他的生活方式、價值追求必須被BG所接受。斯奈德為了將寒山在古代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移植到美國來,一方面,寒山被描述為BG中的一員。寒山詩中“煉藥空求仙”被翻譯成“Tried drugs, but couldnt make immortal”?!盁捤帯北緛硎堑澜虩捴崎L生不老藥的意思,整句話的意思是自己年輕時耗費時間在道術(shù)修煉上,到頭來是一場空。但在斯奈德的翻譯中,不但將原作者對道家的醒悟拋棄,而且還被改換成吸食毒品的形象,與BG不謀而合。此外,像“饑餐伽陀藥”被譯為“Hungry, I eat one grain of immortal-medicine”,也是吃毒丸的形象,增強BG的認同感;另一方面,斯奈德將寒山譯為“Cold Mountain”,并沒有用漢語拼音“Han-shan”。一方面與詩人寒山相區(qū)別,另一方面直接譯成英文有利于BG的理解?!癈old Mountain”同時還寫出山很高、氣溫很低、環(huán)境很艱苦,與主流社會相距很遠,增強了BG反對當時中產(chǎn)階級文化的決絕態(tài)度。
二、《達摩流浪者》對斯奈德譯的《寒山詩》的解構(gòu)
1.中心化與重構(gòu)
具有悠久歷史的基督教已經(jīng)轉(zhuǎn)化為美國的主流文化,而美國最大群體中產(chǎn)階級自然是基督教最大參與者。要想顛覆美國的中產(chǎn)階級文化,就必須向基督教開戰(zhàn)。BG無法從根本上打敗基督教,只能采用將基督教與佛教價值觀混淆的方式進行。斯奈德譯的《寒山詩》雖然將道教的煉藥譯成BG吸食毒品的形象,但是凱魯亞克的《達摩流浪者》不僅接受了這種形象,同時將自身所處的基督教思想與佛教思想混淆?!百Z菲說:‘耶穌有什么不好呢?耶穌不是也常常談及天國嗎?而天國不就是佛家所說的涅■嗎?‘為什么要區(qū)分什么佛教和基督教、東方與西方呢?‘我們現(xiàn)在所身在的,不就是涅■之中嗎?‘我們同時身在涅■和輪回之中?!雹茉贐G的眼中,佛教或者基督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些宗教符合重構(gòu)自我精神的需求。他們將吸食毒品解釋成道教的“煉藥”;將亂性解釋為西藏佛教的雅雍;將反對中產(chǎn)階級價值、嬉皮流浪解釋為寒山的頓悟涅■等。只有將佛教的某些基本思想與基督教統(tǒng)一起來,才能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同時又將吸毒、亂性、流浪等用其他宗教進行解釋,以此來消解基督教的規(guī)規(guī)矩矩,達到反對基督思想、反對主流文化的目的。
2.神的群眾化
在基督教的世界中,上帝是萬能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墒?,BG解構(gòu)基督中心,將上帝的權(quán)威分散在普通的大眾身上,于是就出現(xiàn)了許許多多的菩薩。菩薩本來是神圣的,其地位僅次于佛,是協(xié)助佛傳播佛法,救助眾生的神。但在《達摩流浪者》中的菩薩被拉下了神壇,普通的民眾也可以稱作菩薩。賈菲認為他在俄勒岡念學時的死黨沃倫·庫林格是個菩薩:“因為他是個了不起的菩薩,我認為說不定就是大乘學者無著的化身轉(zhuǎn)世?!雹萜樟战z認為自己也是個菩薩:“但我卻是大地之母,是個菩薩?!本腿缤珺G在建構(gòu)寒山這個精神偶像時,并不是把寒山塑造成像上帝那樣高高在上,而是一個平民化的、群眾化的形象,這也是斯奈德翻譯《寒山詩》的貢獻之一。他在譯詩序跋中說:“現(xiàn)今人們有時候還可以在貧民區(qū)、果園、流浪者聚居的叢林中和伐木工人的帳篷里和他們不期而遇?!雹藓降男蜗笊钌畹赜绊懥薆G,他們緊緊追隨著寒山這個群眾化的菩薩,將自己也塑造成寒山一樣的菩薩。
3.虛無主義的泛濫和佛教精神的止步
斯奈德翻譯的寒山詩將寒山在云臺山頓悟佛法的過程很好的表現(xiàn)出來了。《達摩流浪者》就如同那二十四首寒山詩一樣,是凱魯亞克頓悟佛法的經(jīng)歷。但在基督教中心主義的消解過程中,BG接受遠道而來的佛教就有點力不從心。美國與中國文化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再加上翻譯往往會不準確,這使得垮掉的一派在接受佛教精神時,更多地理解了與其宗旨有關(guān)的虛無主義,而將博大精深的佛教精神置之不顧?!哆_摩流浪者》的主人公曾多次提到對寒山,對佛法的理解,更多地表現(xiàn)了虛無主義思想。“我聽到自己的聲音在‘空中這樣說。這個‘空,在我的睡眠中幾乎是可以具體抱觸得到的?!雹摺鞍?,難道生命就是這么一回事嗎?老天把我們生下來,難道就是要讓我們可憐的肉身置身在這樣匪夷所思的大恐怖、這樣廣闊無邊的虛空中嗎?”⑧“每件事情都是可能的。我就是上帝。我就是佛。我固然是不完美的雷蒙·史密斯,但與此同時,我也是空,也是萬物?!雹酈G并沒有完全解構(gòu)基督教中心主義,只是在BG內(nèi)部展開;而且也沒有很好地傳達佛教精神的精髓,更多側(cè)重于與自身宗旨契合的虛無主義上,這使得這場轟轟烈烈的“背包革命”并沒有破除牢固的中產(chǎn)階級價值觀,只在年輕人吸毒、亂性、搖滾中流產(chǎn)了。
三、精神符合的建構(gòu)
1.反叛與認同
BG反對美國中產(chǎn)階級文化,他們將大學看作培訓沒有鮮明面目的中產(chǎn)階級學校,他們認識到當時的美國“全社會的目標在于效率,其代價是個人隱私與自由的喪失”⑩。他們努力的反叛是因為他們在尋找自我身份的認同,當自我與他者產(chǎn)生巨大的差異時,為了支撐自我的存在而尋求自我與他者的相同點,寒山此時就出現(xiàn)在他們眼前。寒山的自由反叛與BG自身存在著相似點,寒山于是成為他們尋求自我身份認同的符號,佛教成為他們反叛的旗幟。他們可以將寒山描述成吸毒的癮君子,將云臺山譯為“Cold Mountain”,將佛教思想闡釋為虛無主義,這些其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寒山作為他們自我身份認同的符號已經(jīng)在他們心中打下了烙印,這種屹立不倒的符號就像古代的圖騰一樣傳遞著薪火相傳的精神文化。
2.精神家園的符號建構(gòu)
BG反叛中產(chǎn)階級文化和基督教中心主義,在中國唐代的寒山那里尋求自我身份的認同,其實是在尋找一個美好的精神家園,就像烏托邦或者桃花源一樣。就如法國學者讓-馬克·莫哈將異國形象分為兩類:意識形態(tài)形象和烏托邦形象。而“烏托邦具有‘社會顛覆的功能”{11},“從形象為建立一個徹底相異而背離自身文化觀念的意義上說,這是一個顛覆性形象”{12}。但是這種美好的精神家園只是一個美好的希望。BG一方面在反對中產(chǎn)階級文化,努力的解構(gòu)當時的主流價值觀念,同時又想在此基礎(chǔ)上建構(gòu)一個統(tǒng)一的精神世界,一個烏托邦,這種解構(gòu)的多元性和精神家園的統(tǒng)一性是相互矛盾的,所以這種所謂的精神家園是無法實現(xiàn)的,只是一種符號的指引,一種符號精神家園,僅僅存在于BG的想象之中。
斯奈德根據(jù)美國文化對寒山詩進行了解構(gòu),《達摩流浪者》根據(jù)垮掉一代的需求對斯奈德的翻譯又進行了解構(gòu)。這種雙重解構(gòu)為BG反對中產(chǎn)階級文化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也建立了一個美好的精神家園的符號世界,為美國的現(xiàn)代和后現(xiàn)代主義開啟了新的征程。
①{2} 鐘玲:《中國禪與美國文學》,首都師范大學出版2009年版,第92頁,第93頁。
③ [法]德里達:《解構(gòu)與思想的未來》,夏可君編校,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5月版,第41—42頁。
{4}{5}{7}{8}{9} Jack Kerouac, The Dharma Bums 1965年版,第68頁,第9頁,第6頁,第43頁,第62頁。
⑥ SYNDER G. Riprap & Cold Mountain Poems [M] San Francisco: Grey Fox Press,1965:1.
⑩ 李斯:《垮掉的一代》,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11頁。
{11}{12} 讓-馬克·莫哈:《比較文學形象學的研究史及方法論》,孟華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33頁,第34頁。
作 者:賀可熙,華東師范大學在讀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歐美文學、俄羅斯文學。
編 輯:魏思思 E-mail:mzxsws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