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令琦 李穌荻
【摘 要】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剖析大學生傳統(tǒng)美德喪失的原因,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依托,尋找和發(fā)掘傳統(tǒng)美德與核心價值觀體系的結合點,并賦予其時代氣息,使之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行動指南。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 傳統(tǒng)美德 核心價值觀
大學生曾被視為天之驕子,但如今隨著大學生人數(shù)的急劇增長,素質參差不齊。大學生的道德意識逐年淡漠,主要表現(xiàn)在學習目的缺失、考試作弊、舉止粗俗、誠信缺失、人生觀價值觀錯位、冷漠嫉妒心態(tài)膨脹、心理問題增多、抑郁自殺甚至違法犯罪。究其原因有兩個:一是不良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思想毒瘤和權力本位等級結構、親緣關系和人情至上的封建遺存不斷地沖擊著大學生的價值觀,使他們身心扭曲,即便是從小習得的優(yōu)秀傳統(tǒng)精神和理想信念也淡化了,逐漸出現(xiàn)人生理想和社會理想動搖和喪失的危機;傳統(tǒng)的務實精神在追求實惠和西方功利主義的作祟,讓各種交易變得赤裸裸,學生容易喪失道德底線。二是家庭教育不當。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當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長期以來,重智力輕道德、重中小學輕大學的意識和行為在家長中廣泛流傳,認為送子女上大學就等于進了人才保險箱,尤其是一直以來受長輩的溺愛和縱容的獨生子女,更容易養(yǎng)成以自我為中心、目中無人、自私自利的性格,缺乏堅忍不拔、頑強拼搏的意志和勇氣。
我國的傳統(tǒng)美德可以簡單概括為:仁愛孝悌、謙和好禮、誠信知報、精忠愛國、克己奉公、修己慎獨、見利思義、勤儉廉正、篤實寬厚、勇毅力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進行表述:國家層面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社會層面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個人層面是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將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用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中,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樹立愛國、愛校、愛家意識,以人為本,注重仁愛孝悌。倡導中華傳統(tǒng)倫理道德風尚,發(fā)揚仁愛精神,加強社會主義家庭觀念,培養(yǎng)尊師重教的信念。
以人為本就是要重視人在社會中的作用,包括人自身的作用,他人的作用及集體社會的作用。大學生是國家的棟梁,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應該珍惜自己的生命,沒有了生命,根本談不上以人為本。那些自殺輕生的大學生沒有認識到以人為本的實質。同時,大學生也是社會的榜樣,一言一行都應該成為表率,大學生重視自己的表率作用,自然而然會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做到嚴于律己、寬以待人。
仁愛孝悌的基本思想就是愛人。所謂“仁”就是愛護人,包括自己的親人、朋友和自己周圍所有的人。熱愛自己的老師、同學和朋友,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所謂“孝”是指善事父母,能夠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感激父母的養(yǎng)育之情,尊重父母,孝敬父母。
二、團結友善,協(xié)同合作,發(fā)揚集體主義精神,加強大學生的集體主義教育。
大學生的人生價值觀主體意識強烈,自強自立的成才意識很強,但對于為誰成才、成為什么樣的人才的問題認識不清。價值的天平向個人主義傾斜,集體意識淡薄。在學習上,表現(xiàn)為急功近利,忽視基礎課的學習,熱衷于應用技能型課程。在職業(yè)選擇上,容易被眼前的經(jīng)濟利益所蒙蔽,往往把工資薪水的高低作為擇業(yè)的唯一標準。自我管理能力較差;崇尚個人主義,協(xié)作意識較弱;嫉妒心強,缺乏資源共享意識,人際關系僵化;推崇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這些現(xiàn)象是由于他們的價值觀念錯位或無所適從而引發(fā)的,沒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指導,他們也不可能有正確的、自覺的行動。那么,如何引導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價值導向是社會主義的集體主義,要做到兩個堅持。
堅持對終極價值理想的不懈追求。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些大學生生活在缺乏人生價值追求、道德根基連根拔起的真空狀態(tài),充滿了孤獨、寂寞、茫然、空虛、頹廢,阻礙了他們的成長與成才。實際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大學生來說十分受用。在民主和諧的校園里,努力成為一個講文明、重禮儀,追求自由、保持平等,熱愛祖國、尊敬師長,誠實守信、待人友善的新時代的大學生,是核心價值觀為大學生指明的方向。
堅持國家、集體和個人利益的一致性,努力做到大公無私,舍己為人。大學生需要擁有獨立人格,與集體形成命運共同體,才能肩負起祖國和人民的重托,獲得他人和社會的關懷。這樣,在為社會創(chuàng)造價值的同時,個人的價值也將得以實現(xiàn)。
三、牢固樹立誠實守信的觀念,發(fā)揚守信用、講信義、重承諾的精神,加強大學生的誠信教育。
我國大學生誠信滑坡現(xiàn)象的主要表現(xiàn)有:考試作弊,帶手機、發(fā)短信、買答案、找槍手替考等;出具虛假貧困證明騙取助學貸款,借貸不還甚至根本就不打算還,把家長給的學費拿去吃喝玩樂、泡網(wǎng)吧,或賭博等;制作虛假證明騙取貧困生獎學金;制作假求職簡歷,改成績、改簡歷;頻繁跳槽,對所在單位不負責任。因此,對大學生進行誠信教育乃當務之急。
誠是不自欺,信是不欺人。誠信不僅是個人的修養(yǎng),而且對于他人、社會和國家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從大學生自身的發(fā)展狀況來看,他們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和發(fā)展的重要階段,社會生活經(jīng)驗還不夠豐富,思想還不夠成熟。需要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來積極地引導,讓大學生不斷學習,加強思想政治修養(yǎng),完善自己。
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們可以通過開導、討論、教育等方式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讓中華傳統(tǒng)美德繼續(xù)發(fā)揚下去,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煥發(fā)出新的面貌,在大學生中形成更具生命力的理想信念。
【參考文獻】
[1]張岱年 方可立,主編. 中國文化概論[M].
[2]李程. 傳統(tǒng)文化精神與大學生思政教育[M].光明日報出版社,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