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新茹
摘 要:《高考語文考試大綱》對作文基礎等級的要求是“內(nèi)容充實,中心明確”,發(fā)展等級的要求是“材料豐富,論據(jù)充實,形象豐滿”。而學生在寫作文時抓耳撓腮、面露難色,翻范文、找素材,東拼西湊、生拉硬扯,毫無靈氣和情感。作為語文教師,總感覺心有余而力不足。
關鍵詞:作文;發(fā)散思維;素材運用
作文講究厚積薄發(fā),沒有素材的積累,難登錦繡文章的殿堂,而語文課本是一座寫作素材的寶庫。
一、培養(yǎng)發(fā)散性思維
發(fā)散性思維是指在思考時能圍繞一則材料展開全面的聯(lián)想,全方位地拓展思維空間,既想到素材的正面,又想到其側面和反面,從而找出許多觀點,然后再從這許多觀點中選出一個新穎而深刻的觀點。
如“視死如歸的夢想者——馬丁·路德·金”這篇文章,就可以從不同角度思考:
1.因不甘忍受政府的種族歧視,開始了他的夢想之旅,可以找出“人應該大膽追求夢想”的觀點。
2.他發(fā)表演講,一遍又一遍,對近在眼前的高壓水龍頭、催淚瓦斯和子彈上膛的槍報以輕蔑的微笑,視死如歸,可以從“勇往直前”“知難而進”“為夢想而獻身”的角度立意。
3.他是黑人運動領袖,不甘忍受種族歧視,可以從“呼吁種族平等”的角度立意。
4.馬丁·路德·金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他不光是本國良知的代表,還是人類良知的代表,他和甘地、曼德拉等所代表的非暴力抵抗的精神力量震撼人類,所以還可以從“主張非暴力抵抗”的角度立意。
再如《燭之武退秦師》這篇文章,也可以從不同角度思考:
1.人物
燭之武雖有著懷才不遇的怨憤,但奉命于危難之間,可從“愛國”“獻身”“德才兼?zhèn)洹钡慕嵌冗\用素材;佚之狐在鄭國危難之時向鄭文公推薦了燭之武,可以從“千里馬也需伯樂”方面運用;鄭文公敢于承擔錯誤,“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有國君的風范。
2.事件
在國家需要時,燭之武憑借三寸不爛之舌,“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可寫角度“機遇與成功”。
3.說辭
燭之武的說辭理智、判斷清醒,委婉謹慎卻擊中要害,步步緊逼而又滴水不漏,盡顯“語言的藝術”。
懂得多角度思考,有利于積累素材,拓寬思路。
二、指導運用素材的方法
積累了素材更要為我所用,并且用得巧妙。在教學中,我常用的有三種方法。
1.故事新編法
這種方法是把課本中的素材通過聯(lián)想、想象進行擴展,即事件發(fā)酵,寫出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文章。如學生根據(jù)“高山流水”的故事進行創(chuàng)造性想象:你先我而去,留下無盡的哀思。望著昔日高山、流水,欲語淚先流。從此,我破琴絕弦,發(fā)誓終身不再鼓琴,因為這世上,沒有值得我為其鼓瑟的人了。“子期……”濁音震撼山谷、響徹云霄。夕陽下,昔日處,我縱身一跳,只為和你在一起。再如根據(jù)《沁園春.長沙》擴展的:湘江邊,秋風瑟瑟,寒意襲人。你獨立橘子洲頭,湘江水在你的腳下洶涌地流著,流向那無邊無盡的天之盡頭??慈f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你的眼睛逐漸發(fā)亮,臉上帶著別樣的神采,隨后發(fā)出豪氣一吼:“問蒼茫大地,誰主沉?。俊?/p>
2.人物組合法
這種方法是跨越時空,讓不同時代的人物走在一起,通過他們的對話或獨白揭示話題,這樣,既顯得文章信息豐富、知識廣博,又避免內(nèi)容單調(diào)、字數(shù)不夠。如一個學生在主體段每段開頭由一句詩引出所寫人物:“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引出荊軻,“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引出曹操,“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引出陶潛……文章思路清晰、結構嚴謹、內(nèi)容充實。再如《菊花飄香的季節(jié)》這篇高考滿分作文,主體部分以“菊之淡”“菊之傲”“菊之殤”作小標題,分別選取了嵇康、莊子、項羽三個極具個性的代表人物,用菊花象征他們的品格,這樣的構思有誰不擊節(jié)贊賞呢?
3.引用、化用詩文法
有人說:“語言是海,名句是星,一引一閃爍,一引一璀璨?!弊魑臅r若能恰到好處地引用或化用一些詩詞文句,一定會使文章文采斐然。如一個學生寫幸福:有人說,幸福就是“久旱逢甘霖,他鄉(xiāng)遇故知”的驚喜,是“四海存知己”“千里共嬋娟”的溫馨;有人說,幸福就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愜意,是“會當凌絕頂”“閱盡人間春色”的豪放;有人說,幸福就是“吹面不寒楊柳風”“萬紫千紅總是春”的美感,是“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的悠閑……信手拈來,詩意盎然。有學生在一篇《夢江南》的文中寫道:在悠長悠長的小巷,我沒有丁香一樣的愁怨,靜靜的夜里,我不再把小小的窗扉緊掩,心如青石的街道向晚,等待達達的馬蹄,敲擊我季節(jié)里的容顏……文中巧妙化用了戴望舒《雨巷》和鄭愁予《錯誤》的句子,典雅清新,推陳出新。
總之,要想在高考中奪魁,平時就必須多角度地挖掘和有效地使用教材,這樣不僅使學生可以鞏固對作家的感知,提高對課本內(nèi)容的分析、理解能力,還可以使學生節(jié)省時間積累素材,豐富寫作素材寶庫,使文章事例豐富、內(nèi)容充實、語言優(yōu)美。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呢?
參考文獻:
水小燕.巧婦有米炊自成:淺議課本素材的積累與運用[J].都市家教月刊,2004(5).
編輯 王夢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