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洪波
【摘 要】無論是概念的教學、定理的教學還是習題課的教學,都應該凸顯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鍛煉,這樣才能夠更好的達成這個教學目標。本文對此進行了分析研究。
【關鍵詞】多角度、多層次思維;教學策略;運用
在小學數學課程的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是一個很重要的教學要點。本文將結合實例談談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多角度、多層次思維”教學策略的研究。
一、概念教學設計范例
想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真正實現(xiàn)“多角度、多層次思維”的教學策略,這必須教師們在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上做出積極革新。在小學數學課程中對于各類數學概念的認識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教學內容,這部分內容的學習不僅幫助學生們逐漸形成數學基礎,這些內容的教學也能夠很好的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們能夠在看問題時形成更為廣闊的視野與角度。在概念教學中實施“多角度、多層次思維”的教學策略時首先需要教師們“教活”概念,要讓概念的講授過程能夠貼近學生的生活,易于學生們理解與接受。并且在此基礎上實現(xiàn)教師要有意識的進行概念教學的發(fā)散與延伸,讓學生們能夠對于概念的理解更為準確與透徹。這些都是好的概念教學的教學思路,在這樣的思路指引下形成的教學設計必然能夠讓“多角度、多層次思維”的教學理念得以實現(xiàn)。
在學習《認識分米和毫米》這部分內容時,對于概念的理解與認識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如何能夠更好的讓學生們對于“分米”與“毫米”形成更有效的認知,這需要教師從多角度、多層次來引發(fā)學生的感性認識。在上學期的學習中學生們已經認識了“米”和“厘米”,這是一個很好的教學契機,能夠為本次課程的概念認識提供鋪墊。在課堂上我首先會向大家提問:老師手上有一張紙條,如果要測量這張紙條的長度應該用什么作單位呢?學生們紛紛思考起來,腦海里也在不斷形成各種答案。這時,我繼續(xù)向大家問道:你們能測量出10厘米并把它剪下來嗎?鑒于大家對于厘米已經比較熟悉,學生們很快就完成了這個任務。隨后我對大家說道:像這樣一根長10厘米的紙條,我們也可以說它的長是——1分米,可以用dm來表示。請小朋友們仔細看一看這根長1分米的紙條,牢牢把這一分米的長度記在心里。就這樣,透過從厘米到分米的過渡,學生們很好的認識了分米這個概念。在此基礎上我會進一步展開對于毫米的教學:現(xiàn)在我們已經認識了3個長度單位——米、厘米、分米,老師想請小朋友們用所學的知識量一量咱們的數學書的厚度。不少學生都發(fā)現(xiàn)數學書的厚度還不到1厘米,所以,我們今天還要學習一個比厘米還小的單位,那就是毫米,可以用mm來表示。就這樣,通過層層遞進,逐層深入的教學模式很好的實現(xiàn)了對于本次課程的概念教學,過程中學生們的多角度、多層次思維能力也在一點點得到構建。
二、定理教學設計范例
關于定理的教學同樣是小學數學教學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小學階段學生們接觸到的定理都不復雜,然而,對于這些定理需要學生們對其有準確的理解與認識,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讓定理的教學發(fā)揮實效。同樣,教師在選取這些定理的闡述方式時應當充分考慮小學生的思維層面,教師要盡可能的簡化知識點,同時,從生活中找到這些定理的體現(xiàn)實例。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思維,也能夠促進學生們對于這些知識的吸收,是“多角度、多層次思維”教學策略的一種非常直觀的體現(xiàn)。
《平移和旋轉》是兩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對于這兩個概念的定義與分辨是這節(jié)內容的教學重點。在展開這兩個定理的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將理論知識與生活實踐相聯(lián)系。我會讓學生們先觀察生活中物體的平移與旋轉現(xiàn)象,幫助學生積累這方面的經驗;同時,讓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運用感知的經驗,判斷日常生活中物體運動平移與旋轉現(xiàn)象,并自己說一說生活中的平移與旋轉的普遍現(xiàn)象。首先,我給大家簡單介紹了關于平移和旋轉的簡單界定,并且列舉了生活中常見的一些實例:像纜車、滑滑梯都是平平的直直的運動,叫平移,用符號—表示;像大風車、摩天輪、轉椅都是圍著固定點做圓周運動,叫旋轉,用符號○表示。這樣的教學模式學生們都很容易接受,對于相關定理的認識也在慢慢形成。小學數學課本中學生們接觸到的一些定理都并不復雜,然而,想要在教學過程中發(fā)展學生多角度、多層次思維的能力,這需要教師給予學生們恰當的指引,讓大家的思維能夠得到拓寬與延伸。
三、解題教學設計范例
解題能力的培養(yǎng)同樣非常重要,好的例題教學中同樣能夠讓“多角度、多層次思維”的教學策略得以顯現(xiàn)。在解題教學時關于題目的設置很重要,教師不僅要考察學生們對于相關知識點的掌握,考察學生的基礎數學水平,同時,也要注重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考察,要讓學生們逐漸具備從多角度、多層次思考問題的習慣與能力。
我經常會給學生們設置只列式不計算的思考題:
1)某機關精簡后有工作人員75人,比原來少45人,精簡了百分之幾?
2)甲乙兩地相距405千米。一輛汽車從甲地開往乙地,4小時行駛了180千米。照這樣的速度,再行駛多少小時,這輛汽車就可以到達乙地?
3)壓路機的滾筒是一個圓柱體。滾筒直徑1.2米,長1.5米?,F(xiàn)在滾筒向前滾動120周,被壓路面的面積是多少?(π取3.14)
這類習題非常凸顯對于學生的思維能力的考察,能夠讓學生們專注于思考過程,是對于大家從多角度、多層次思考問題的能力的一種非常有效的鍛煉。
【參考文獻】
[1]劉蘭英.小學數學課堂師生對話的特征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12
[2]郭民.小學生數感的發(fā)展與特征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
(作者單位:江蘇省響水縣第二實驗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