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我們開車行經(jīng)路口右轉時,除了轉彎,還應注意什么?
答:首先要注意的就是自行車、摩托車等非機動車。由于自行車、摩托車、行人的機動性高,汽車右轉時與自行車、摩托車、行人甚至另一部汽車擦撞的事故幾乎每天都會上演。為避免類似事故,除了駕駛人為因素的考量外,汽車右轉時之行進路線選擇具有極大關聯(lián)性,駕駛大型車輛尤為注意。在設有自行車、摩托車專用道的路段,因這些非機動車享有優(yōu)先權,若不幸與之擦撞可能需承擔較多責任,為降低右轉時與右方車輛碰撞幾率,在右轉前選擇行車路徑有很大的影響。對于無自行車、摩托車專用道的路段,右轉前盡可能靠右行駛是較佳的選擇路徑,若能提早緩慢變換車道切入至其右側,或與其呈前后順序再進行右轉彎動作,由于右方無其容身之處,此時右轉應是較安全的作法。而在分隔島區(qū)有快、慢車道之分時,快車道上是禁止右轉的,因此只能從慢車道右轉。
問:雙黃線的內涵是什么?黃線和白線的虛實線各種有什么作用?
答:黃線是用來區(qū)分不同方向的車道的,一般畫在馬路正中,好像一條隔離帶,把馬路隔成兩個方向。無論單黃線還是雙黃線,只要是實線,都是嚴禁跨越的。比如超車、轉彎、掉頭等,沒有特別情況就不應該越黃線。但無論單黃線還是雙黃線,只要是虛線,就可以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超車或掉頭。單黃線一般用于雙向4 車道以內(包括自行車道)的道路上,雙黃線一般用于較寬路面。如果雙黃線,一條是實線,一條是虛線,虛線在哪一側,那側的車輛就可以從此線臨時跨越,比如,進行超車或轉彎等。白線用來區(qū)分同方向的不同車道,白線也有實線虛線之分,虛線是可以并線,調換車道;實線是不可以并線,不能隨意調換車道的。
當我們在彎道上行駛無法辯識前方狀況時,如何防御因他人犯錯而使自己陷入險境呢?年輕摩托車騎士、大型汽車駕駛人等可能因路況不熟或車速過快導致越過中線。駕駛人過彎道應盡量靠車道右側行駛,原因有二:一是發(fā)生對撞的肇事幾率較低;二是若不幸發(fā)生事故,也較能分清責任,免于官司纏身。尤其在未設有中線的路段應特別謹記,兩車對撞之嚴重性,遠大于單一的車輛事故,不可不慎。而雙黃線于縣道或市區(qū)彎道相當常見,縣道上若行車速度較快,大型車與摩托車就會常常在入彎道行使時,侵占對向車道;市區(qū)彎道雖行車速度較慢,各類車入彎道行使時,也會常常侵占對向車道,比如,市區(qū)道路上常見家長騎摩托車載小孩侵入對向車道的現(xiàn)象,令人不免捏把冷汗!事實上,對于任一彎道的車道中心線(雙黃線、黃虛線)都有嚴禁跨越對向車道的警示,我們對于彎道標線所表示的意義,應有正確的認知。
問:關于坡道駕駛的防御性措施以及坡道停車時有哪些注意事項?
答:當處于下坡路段時,由于車身整體呈現(xiàn)前重后輕,可能稍微用點剎車就會造成后輪鎖死進而甩尾失控,當路面為碎石子道路時更是危險,所以了解并適當利用ABS防鎖死剎車系統(tǒng),應是不錯的方式;而在上坡時,因大動力輸出造成驅動輪空轉時,亦同時失去橫向穩(wěn)定性。對于前輪驅動車在上坡路段,同樣有可能因前輪連續(xù)空轉橫移而造成車輛前段滑出車道而肇事的。這時需了解并適當利用車輛本身的TCS 轉向輔助系統(tǒng),是不錯的方式。
當駕駛人停車于坡道上時,光是拉手剎車是不夠的。因為當手剎車作用時,剎車來令片溫度可能就是工作溫度(大約是100℃上下)。但停車一段時間后,剎車來令片溫度可能會下降,造成摩擦系數(shù)降低而致車輛滑動。因此,在坡道停車時,除了拉手剎車之外,應配合變速箱的使用(例如,自動車就排入P 擋,手動變速箱在上坡停車時應排入1 擋,下坡停車時排入任一擋位),這些才是維護坡道停車安全的不二法門。
而為了避免車輛滑動影響車道上其他車輛,可在停車時打方向盤,將輪胎向左或右定位,做些防御動作。比如,當停車于道路右邊時,將方向盤向右打;而停車于道路左邊時,將方向盤向左打。另外無論上坡或下坡,為防止車輛滑動,還適當以小石頭頂住輪胎,這也是不錯的做法。
問:在雨天視線不清的情況下,碰上會車時該如何應變?
答:雨天會車或超車時,防御觀念強調的是先看看路面積水狀況,并預測雙方會車點,是否迎面來車可能激起水花,遮擋了自己的前擋玻璃而導致自己什么也看不見,而超車時亦應考量前車是否有類似可能,通常發(fā)生此類情況時,大多駕駛人會有突然踩剎車的動作,若伴隨水漂現(xiàn)象(一般有積水1 厘米以上之路面,車速約60 公里/小時以上即有水漂現(xiàn)象)或后方車輛未保持安全車距,其危險狀況可想而知。所以下大雨時應避免超車,尤其是右側超車或在非平坦道路上超車。試想一下,若是超車時速度70 公里/小時(相當于每秒鐘已行駛20 米遠)時,一旦發(fā)生上述前檔玻璃被水花遮擋了視野的情況,靠雨刷恢復視野約需2 ~3 秒,在此段模糊期間(約有40 ~60 米距離)的空擋下,前面會出現(xiàn)什么樣的路況實在是個未知數(shù),所以為了安全著想,在雨天時就慢慢地開,少作危險的超車動作吧。
問:請問開大燈的時機和注意事項?
答:大家都知道,車輛大燈可以為夜間行車提供路況照明,但大燈還有提高車輛被視性的優(yōu)點,因此雖然并非夜晚時段,但行車時若能適當使用大燈(例如街巷行車時可讓身處街巷中的人們察覺有車輛接近),將有助于行車安全。
至于在行車進入隧道時,駕駛人都會看到行經(jīng)隧道請開大燈的標牌,除了可增進隧道行車時的路況照明之外,你還知道行進隧道開大燈的其他原因嗎?在隧道內行車時,若不開啟大燈,一旦隧道內停電,就可能造成連環(huán)追撞的大事故;而在空間狹小、通氣不良的隧道內,就會導致救援困難或事故擴大的危險。因此在進入隧道前,切勿忘記要開啟大燈,若前車未開啟大燈(前車大燈有無開啟可從尾燈辨別),應加長與前車的行車間距,若不先預留緩沖空間,一旦行車中突然發(fā)生瞬間失明(未開大燈,而路燈照明突然停電),大多人的反射動作將是緊急踩剎車。在車輛密度高、安全車距普遍不足的國道上,行經(jīng)隧道內的車流,只要一輛車緊急踩剎車,可能就會導致后車連環(huán)追撞的嚴重事故,因此,駕駛人應特別注意。
另外,在山區(qū)路行車時,也要注意大燈的使用。我們一定都看過“山區(qū)多霧、開啟大燈”的標牌,除了可增進山區(qū)路況照明之外,其實還有另一個重要目的,是讓對面來車可在路邊設立的凸面鏡上輕易發(fā)現(xiàn)你車輛的存在。在現(xiàn)實中,我們常常碰到山區(qū)沒起霧時大多數(shù)駕駛人不會開啟大燈,這是不對的。在山區(qū)道路行車,一定要注意大燈的使用。不僅在山區(qū)行車時要開啟大燈,在陰雨天、黃昏、地下室停車場、街頭巷尾行車,甚至白天光線不太好的情況下,都應開啟大燈行車,這樣有助于讓其他車和行人都能意識到有車來,進而保護自己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