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玉
新聞照片對于反映社會、記錄歷史的作用十分重大,新聞照片的真假關乎社會的各個層面。該文通過剖析技術層面的造假問題,對數(shù)碼的技術運用、數(shù)碼照片修改的規(guī)則、照片提供者的自覺性和傳媒編輯的嚴謹工作等環(huán)節(jié)進行把關,最大限度地確保新聞照片的真實性,,確保真實性與新聞性并存,確保真實性與美感性并存。
新聞的本質是真實,離開真實,新聞便無價值可言。真實,是新聞紀實攝影被社會認可的基本價值,也是新聞和紀實類攝影的最后底線。新聞照片對于反映社會、記錄歷史的作用十分重大,新聞照片的真假關乎社會的各個層面,公眾對媒體傳遞真實的信息有著強烈而迫切的要求。對媒體來說,假照片能辨別嗎?能控制其傳播嗎?回答是:可以辨別,并且能夠最大限度地控制。當然,這還取決于我們對數(shù)碼的技術運用、數(shù)碼照片修改的規(guī)則、照片提供者的自覺性和報刊編輯的嚴謹工作等環(huán)節(jié)。
1.傳媒新聞照片使用現(xiàn)狀辨析
報刊是最具影響力的傳統(tǒng)媒體。在網絡媒體、電視媒體、紙質(報刊)媒體各行天下的情況下,報刊應首先擔當起“打假”的重任,因為報刊是當下受眾最可信賴的媒體之一,當人們從其他媒體中獲知了某些消息后,往往是找報刊去獲得證明和確認。報刊也是目前新聞機構中最具優(yōu)良傳統(tǒng)的媒體——辦公場所固定、隊伍龐大、人員素質高、各種制度完備。報刊也是目前新聞機構中用照片最多、受眾最多、最穩(wěn)定的媒體,據統(tǒng)計,我國報紙的發(fā)行量已突破500億份,穩(wěn)居世界首位。因此,報刊媒體對照片打假,不僅有義不容辭的責任,更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互聯(lián)網的互動性使其很難控制照片真?zhèn)巍H缃?,新興的網絡傳播如火如荼,數(shù)碼圖片因為互聯(lián)網快捷方便的電子傳輸而廣泛運用到新聞大戰(zhàn)中,新聞圖片在網絡的傳播、交流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互聯(lián)網最大的特點就是傳播者和受眾之間的雙向互動性,在虛擬的網絡空間里,人人都是記者,人人都是編輯,人人都是看客,信息能快捷地傳播,但是,難以掌控其真?zhèn)?。所以,互?lián)網的這個特點成了新聞照片打假工作的弱點。目前,各種網站良莠不齊,有些為了追求時效和經濟利益,走的是“草根化”、“大眾化”、“娛樂化”和“即時化”之路,這就更難控制新聞的真實性和嚴肅性了。
電視媒體使用新聞照片數(shù)量較少。電視上雖然有時也使用新聞照片來報道新聞,但是,這種情況很少,使用的量也不大,一旦新聞不用視頻而需用照片時,往往編輯、領導都比較重視,客觀上對新聞的真?zhèn)紊习殃P比較嚴謹,不容易出錯。從目前發(fā)生的大量假新聞照片的事例來看,電視媒體還鮮有人指。但是,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電視媒體在使用新聞照片時,也應該遵照報刊的查驗制度,在確認新聞照片的真實性后,方能播出。
2.規(guī)范用圖,嚴格把關新聞照片的使用
用RAW格式拍攝,刊用照片必須有原始數(shù)碼圖片。從源頭上杜絕假新聞照片,就必須要求本報本刊的攝影記者使用RAW格式拍攝新聞照片,并且在上交稿件的同時,上交該稿件的原始圖片,用以對照查證。RAW格式是未經處理、也未經壓縮的格式,這個格式拍攝的照片所反映的是相機影像傳感器中得到的最原始信息,其中包含了相機型號、所用鏡頭、光圈快門、拍攝時間等等信息,它是真正意義上的“電子底片”。要求新聞記者在上交新聞圖片稿時必須上交原始圖片,編輯在確認上交稿件照片沒有超出規(guī)定的處理范圍后,才可以發(fā)排這張照片。這項措施,應該成為報刊、通訊社、網絡等所有媒體發(fā)刊新聞照片的鐵律。
執(zhí)行嚴格的后期處理標準。新聞攝影作品從采集到后期處理直至輸出,對作品的后期數(shù)碼處理是不可避免的。但處理應該是既要還原影像應有的技術品質,又保持攝影的真實性。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數(shù)碼鑒定中心專家劉寬新先生提出的新聞紀實照片調整標準已被廣泛認可,標準的具體內容是:1.可裁取畫面的局部;2.可把彩色畫面轉為黑白畫面;3.可使用軟件修復工具清除感光元件塵點;4.可整體提亮或壓暗影像;5.可局部提亮或壓暗影像,但不能達到反向處理的結果;6.在黑白灰平衡正確還原的前提下,色相調整不得超過20°;7.允許使用軟件接片,但要提供原片佐證沒有刪、增原片的內容?!皼]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有了明確的界定標準,就可以在查驗和鑒定照片真?zhèn)蔚膶嵺`中,進行相對科學的判斷。新聞照片如果違反和超越了這個標準,就有可能是假照片。
自由來稿也須提供原始數(shù)碼照片。除了做好本報本刊專職記者的工作,同時要對龐大的通訊員隊伍和自由攝影師加強管理和嚴格要求。首先要求他們投稿時必須提供原始數(shù)碼圖片,其次是引導他們使用RAW格式拍片,這樣,一些期望用假照片、假新聞來“惑眾”的人,就會被擋在了這個“門檻”外。對他們要求嚴了,必定會給報刊帶來很多不利,譬如突發(fā)新聞沒有照片可用、“獨家照片”不能見報、通訊員流失等等,但是,只要家家都自覺執(zhí)行新聞照片使用制度、都能嚴格把守“門檻”,就一定能有效地、最大限度地杜絕假照片、假新聞。
加強攝影報道的制度性建設。要用良好的制度來約束每一家媒體、每一個攝影記者的拍攝行為。建立和完善杜絕虛假新聞照片的問責制度,輔之以嚴厲的懲罰措施。新聞出版總署應盡快制定有關新聞攝影行業(yè)規(guī)范,各報刊媒體也應制訂適合自己單位的獎懲制度,不僅是對造假者,對造假事件中不作為的有關負責人,也應重罰,嚴重者應引咎辭職。對發(fā)現(xiàn)和止假者,應給予重獎。
嚴格審稿、把關。動機不良者提供假照片固然有各種原因,但是最終“見報”的根本原因,還是由于編輯把關不嚴。造假者縱有多種伎倆“變身”成“真”,只要編輯能嚴格遵章查驗,都能讓其原形畢露。因此要加強編輯的把關能力和責任心。新聞照片是圖片與文字的組合體,在杜絕假照片的同時,也要杜絕文字造假的漏洞?,F(xiàn)在的編輯應該是懂政治、懂新聞、懂寫作、懂照片的人。運用了查驗制度后,會給報刊單位、編輯人員等帶來很大的工作量,相關的軟件也要安裝、會使用等。所以,有條件的報刊,可以設立圖片總監(jiān)的崗位,減輕編輯的工作壓力。俗話說得好,“籬笆扎得緊,野狗鉆不進”。當我們有了高素質的記者隊伍,有了鑒別假照片的標準和方法,以及嚴格把關的編輯、高度負責的領導和制度嚴密的報刊社團,假新聞照片就難有“出籠”之機。
綜上論述的只是杜絕技術層面的造假問題,諸如“編造”、“歪曲”、“導演”、“重現(xiàn)”、“以舊充新”等違背新聞攝影采訪規(guī)律和新聞真實性原則的問題,還有待于從業(yè)人員的道德自律和思想素質的進一步提高來杜絕。
(作者單位:中國礦業(yè)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