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艷
摘 要:中國哲學最早就規(guī)定了兩性的分工,中國家庭婚姻中的男女分工也界定為“男主外,女主內”。軍旅題材電視劇中,男性與英雄是永恒的主題,女性始終處于其邊緣的地位。近年來,隨著女性主體意識的覺醒,女性軍人在電視劇中得到了更多的表現(xiàn)。女性軍人形象也經歷了一系列的變遷,從最初的作為男性附庸的女性形象到“男性化”的女性形象以至于后來出現(xiàn)的帶有“女性主體意識”的女性形象,這種變化不僅越來越接近個體的生理和心理的成長,也使得女性形象重新被建構起來。本文梳理了軍旅題材電視劇中女性軍人形象的變遷,同時也探討了發(fā)生這些變化的背后的原因。
關鍵詞:形象;男性化;女性意識
中圖分類號:G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4)11-0094-02
近年來,軍旅題材的電視劇不斷出現(xiàn)在電視屏幕上,其創(chuàng)作點也轉向了真正作為個體的“人”,關注個體在自我人生歷程中所體驗到的來自生理和心理的成長。在這些軍旅題材的電視劇中,女性作為必不可少的因素,其形象也在悄然的發(fā)生著變化。
一、女性軍人形象的變遷
社會建構論者認為,那些被個體與社會體會和理解為現(xiàn)實的東西,其本身正是一種建構。因此,我們對于女性軍人形象的認知,也是被建構起來的。而對于軍旅題材電視劇中所呈現(xiàn)出來的女性軍人形象,大致有以下幾類:
1.作為男性附庸的女性形象。在男權社會中,女性被界定為他者,處于“被凝視”“被支配”的地位,在家庭與社會中處于邊緣地位。中國文化中很早就有對兩性關系論述。有學者在對中國文化進行整理闡釋的過程中提出“中國哲學最早就規(guī)定了兩性的分工。諸如,陰陽乾坤說證明男女地位分工價值屬性的‘科學性:乾陽男尊剛優(yōu)主外……坤陰女卑柔劣從內……從而得出:陽主陰從,陽唱陰和,扶陽抑陰,損女益男以維持已成的性別秩序[1]?!币虼酥袊鴤鹘y(tǒng)的兩性關系中,女性是依附于男性而存在的,即使是在今天的婚姻關系中,女性依舊是從屬于男性的。在軍旅題材的電視劇中,女性永遠徘徊在英雄主題之外,往往是作為男性的附屬而存在,是處于邊緣地位的,其大多表現(xiàn)為隱忍的、悲劇的、苦情的傳統(tǒng)女性形象,著重體現(xiàn)出為人妻、為人母的傳統(tǒng)倫理觀念。以《激情燃燒的歲月》為例,劇中母親禇琴的一生都是圍繞著丈夫石光榮而展開的。作為文工團的女兵,在遵從部隊的命令嫁給石光榮前,她甚至不知道什么是談戀愛,對一直喜歡她的謝楓說“你又沒說我們在談戀愛”。結婚之后,她放棄了熱愛的舞蹈,早早地回歸了家庭,開始了相夫教子的一生。雖然她這一生都在與丈夫石光榮斗爭,包括離婚、教育子女等,但都以失敗告終,而她最終也只能默默隱忍著這一切,因為她只是石光榮榮耀一生的陪襯,沒有話語權。
2.“男性化”的女性。男,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對其的論述為“男,丈夫也。從男從力,言男用力于田也?!币虼?,男性往往與力量、剛強、堅毅等詞語聯(lián)系在一起。相對而言,女性則與脆弱、溫柔等陰柔的詞語聯(lián)系在一起。在軍旅題材的電視劇中,除了作為男性附庸的女性形象之外,還有一些電視劇著重刻畫女性軍人的成長,但這些女性軍人卻帶有“男性化“的特點,忽視了女性本身所具有的特質,往往表現(xiàn)出一些男性的特質。對于這種情況,電視劇中往往表現(xiàn)為女性與男性一樣,在訓練時沒有優(yōu)待,沒有特權,即使在形象上也是沒有特權的,甚至于他們的女性身份都是不能被認同的。以電視劇《女子特警隊》為例,在劇中的女性形象是被男性化的,這些女性要求不能留長發(fā)、不能化妝、不能穿高跟鞋。劇中,因為老兵對新兵的議論,大家在沙學麗煽動下化妝而最后被隊長懲罰……。此外,在劇中,女性軍人要和男性進行對抗,要和犯罪分子進行對抗,這些“男性化”的女性堅毅剛強,敢作敢為,他們的身體素質有時與男性甚至無異,甚至有時要優(yōu)于男性,體現(xiàn)為在搏斗中要勝過男性。如在劇中,耿菊花在訓練場上“擊敗了”老鄉(xiāng)陳順娃,鐵紅在行動中制服犯罪分子,這些都無不體現(xiàn)出了這是一群被“男性化”的女性群體。而他們的女性特質——如溫柔、脆弱等僅僅是用來麻痹罪犯的。
3.“女性主體意識”的女性形象。隨著社會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女性走出家庭走進社會,參與到社會生活之中,意識到自身的心理情感需求,女性的主體意識覺醒。所謂女性主體意識是指“女性作為主體在客觀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價值的自覺意識。它是女性對其生存困境的探求與思考、對其人格尊嚴之平等與自由解放之個性的追求,是激發(fā)婦女追求獨立、自主,發(fā)揮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的內在動機。它將“人”和“女人”統(tǒng)一起來,體現(xiàn)著包含性別又超越性別的價值追求”[2]。此外,女性主義認為“女性在全世界范圍內是一個受壓迫、受歧視的等級,即女性主義思想泰斗波伏瓦所說的‘第二性”[3],要求實現(xiàn)男女平等。女性無論是作為一個群體還是一個個人,都應當享有與男性相等的權利。它主張將過去大多僅僅是與男性連在一起的與個人自由和社會平等有關的價值擴大到女性中間。[3]”這使得女性意識進一步得到發(fā)展?!段沂翘胤N兵之火鳳凰》,與前兩部(《我是特種兵》和《我是特種兵之利刃出鞘》)最突出的區(qū)別就是,全劇以八個性格各異的女性軍人作為故事的主角。這群女性既是冷靜、沉著,同時也是細膩溫柔的。這群女性在設計的過程中與以前的電視劇中道德女兵形象相比有以下不同:(1)打破了由男性所占領的職位身份(譚曉琳是火鳳凰女子特戰(zhàn)隊教導員,擁有陸軍少校頭銜)(2)知識學歷等可與男性匹敵(譚曉琳是美國心理學碩士、空手道黑帶、國防大學在讀博士)(3)拒絕訓練過程中不合理的要求,意識到自己是女性的身份;在訓練過程中體現(xiàn)出女性的細膩情感等。這些都體現(xiàn)出軍旅題材電視劇中女性主體意識的不斷覺醒,女性形象不斷創(chuàng)新,贏得我們的認同。
二、女性軍人形象變遷的原因
女性軍人形象,一直以來都躲在男性英雄的光環(huán)之下,但隨著時代精神和背景的變遷、人們思想意識的變化,女性軍人形象正在逐漸發(fā)生著改變,究其原因而言也是多方面的。
1.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阿爾都塞認為“意識形態(tài)國家機器并不強制性地推行統(tǒng)治階級的意識形態(tài),而是為人們呈現(xiàn)行動和思維的法則,人們一旦接受了這些法則,就自然而然的在行為和思考中復制這些包含這特定權力關系的模式。阿爾圖賽將達成這一目的的手段稱為‘召喚(Inerpellate)——意識形態(tài)國家機器要將個體建構成為某種特定的主體,這不是一個還原角色的過程,而是一個‘再造主體的過程,按照統(tǒng)治權力架構能夠接納的標準去‘再造角色或意識形態(tài)主體。[4]”意識形態(tài)既是為主體服務,又需借助主體達到一種目的。軍旅題材電視劇究其本質而言,無疑是國家主流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觀念的一種展示和滲透,其通過特定情節(jié)、場景的設置和拍攝技能,為受眾提供特定的觀賞效果,同時制造特定的認同方式,達到對受眾思想上和心理上的一種“召喚”。如《我是特種兵之火鳳凰》各種殘酷的訓練、演習、實戰(zhàn)沖擊著受眾的視聽系統(tǒng),尤其是其中女性軍人形象的塑造。而這種特定的畫面給予受眾視覺享受的同時,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性別意識、軍人榮譽等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觀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受眾的某種認同。
2.時代精神的影響。每一個時代由于其外部和內部政治、經濟、文化背景的不同,都有其特定的時代精神,并深深影響著整個時代的方方面面。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封建社會政治相結合,以“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所謂“女德”拴住了女性幾千年。正是這種反向歧視,即“通過贊美女性的特征和功能而把女性局限在一個特定的領域,給女性的發(fā)展帶來制約性因素?!?,使女性在教育和人格發(fā)展上受到嚴重壓抑。1949年以后,黨和國家在解放婦女、提高婦女的社會地位等方面做出了努力。在我國現(xiàn)代化飛速發(fā)展的今天,由于女性學者的不斷努力和時代所賦予的女性的社會角色等原因,女性的主體意識不斷覺醒。所謂的“女性主體意識是女性能動性和自主性的基礎,也是她們創(chuàng)造性的來源,明確的主體意識是女性對自身價值的認可和追求的理性起點和支持。[5]”這使得女性在社會中意識到并且主動承擔起自身的責任和義務。如第一夫人“彭麗媛”的一系列的活動印證了“女性能撐起半邊天”這句話,女性再也不是躲在幕后的、默默無聞的犧牲品了,女性也有自己的認知和能力,去實現(xiàn)自我的價值。軍旅題材電視劇中女性軍人形象的變遷,是時代精神的客觀要求,召喚人們對性別身份和個體與國家的關系進行認同。
3.創(chuàng)作理念的改變。隨著社會文化、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女性的特質逐漸被發(fā)掘出來。在這種背景之下,軍旅題材電視劇的創(chuàng)作者開始思考女性自身作為人,尤其是作為女人的價值;對女性的生存狀態(tài)給予一定關注;對女性心理情感和生命體驗的嘗試進行表達。這種思考、關注和嘗試,使得創(chuàng)作者在創(chuàng)作中更好地把握女性,尤其是女性軍人的特質,更加準確地定位和塑造女性軍人形象。也正因此,其創(chuàng)作形式也不再拘泥于家庭劇、戰(zhàn)爭劇,還有情景喜劇、青春劇、愛情劇,甚至偶像劇。而在電視劇中女性也有了自己獨立的地位和形象。軍旅題材電視劇中創(chuàng)作者創(chuàng)作思維的轉變,使得女性軍人逐漸顯露出其堅強、勇敢、堅韌的另一面,形象也更為完整。同時,使得電視劇中人性化色彩更加濃厚,女性意識的提倡、女性描寫的彰顯,則更成為人道主義精神在電視文化中的一種具體化。
4.商業(yè)文化時代的的利益追求。在商業(yè)文化時代,文學、電影、電視劇等的傳播、接受過程變成了一種消費過程。消費決定生產,也使得一切有利于消費的話語獲得了存在的理由和合法的地位。對于電視劇而言,收視率是其獲得利潤的衡量標準,而高收視率與高質量的電視作品相關。但這種高質量并非是真正地高質量,只要能夠迎合受眾口味,獲得更高的收視率,從而實現(xiàn)利益的最大化就行。因而,電視劇中女性軍人形象的變遷其實就是,在利益的驅使下,去迎合受眾對于女性軍人形象的新想象。阿爾都塞的“主體性”概念對觀看身份的分析認為,在影視作品中,女性是男性“視覺快感”產生的重要因素,但這并不表示女性的重要,而是女性的“被消費”被一再強調。眾所周知,女性,一直以來或多或少在各種文化中曾承擔,或正承擔著“消費品”的角色。與此同時,大眾傳媒也對女性形象有著一定程度上的異化,包括對女性身份的邊緣化與附屬化,對女性身體的物化和商品化。在電視劇《我是特種兵之火鳳凰》中,劇情多處夸張失實,其中女性軍人時有衣著暴露的情況,完全與現(xiàn)實中的女性軍人形象不符。但這一缺陷恰恰完成了女性對于男性的取悅,包括觀眾席上男性色欲的目標和影視中男性角色的色欲目標。而究其根本原因仍是利益的驅使,對于收視率的追求。正是這種異化,使得女性無法擺脫這種作為“消費品”的角色,在大眾傳媒中一直受到壓迫和歧視。但是,隨著時代背景和時代精神的變遷,以及整個社會女性意識的提升,尤其是女性主體意識的覺醒,為了追求更高的收視率、點擊率,以獲得最大的經濟利益,大眾媒介也開始思考媒介文本中女性形象的改變。電視劇中女性軍人的形象,也因此在利益的驅使下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變遷。
參考文獻:
[1] 錢民輝,田玉榮.中國女性行為的文化闡釋[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
[2] 楊永忠,周慶.論女性的主體意識[J].中華女子學院山東分院學報, 2010(8).
[3] 李銀河.女性主義[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
[4] 曾婭妮.媒介批評:理論與例證[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10.
[5] 魏國英.女性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責任編輯:東方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