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手》是美國作家舍伍德·安德森的短篇小說集《小城畸人》中的第一篇,也是美國小說中的一部經(jīng)典作品。作者以現(xiàn)實與回憶交替的方式,講述了一個有關(guān)手的故事。本文選取了小說中幾個重要的場景,從語音、詞匯、句法三個層面上賞析了小說獨具特色的語言藝術(shù)。
[關(guān)鍵詞] 《手》;語言藝術(shù);語音;詞匯;句法
一、引言
舍伍德·安德森(1876--1941)是個大器晚成的作家,在美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享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20世紀20年代,他以短篇小說集《小城畸人》(Winesburg Ohio 1919)、《雞蛋的勝利》(The Triumph of the Egg 1921)以及長篇小說《窮白人》(Poor White 1922)等享譽美國文壇。安德森對美國文壇的重要貢獻在于,“他與格特魯?shù)隆に固┮虻热艘黄痖_創(chuàng)了美國小說的一代新文體,提倡清新樸實的文風,拒絕玩弄機變與巧智?!盵1]在他之前,文學創(chuàng)作流行用長而復雜的書面語,他則以講人民的故事為己任,盡量使用簡短平易的口頭語,同時他精心挑選的用詞,又遠非現(xiàn)實中的口頭語所能比。安德森就此形成了一種既精煉又貼近大眾語言的獨特文體風格,這種風格極大地影響了后世美國文學的發(fā)展,所以,威廉·福克納稱他為“我們這一代作家的父親”。[2]
《手》是安德森的短篇小說集《小城畸人》中的第一篇,它講述一個曾經(jīng)充滿夢想,充滿愛心的年輕人阿道夫·麥耶斯由于一雙善于表達的雙手而遭人誤解,以至于背井離鄉(xiāng),孤苦生活成為一個“心理畸人”的悲慘故事。安德森采用現(xiàn)實與回憶交替的手法,通過一個個精心描繪的場景、人物個性化的言辭等,一步步揭開了阿道夫·麥耶斯由溫情善良的年輕人變?yōu)榛说倪^程。這篇小說較典型地反映了安德森的寫作風格,因此被公認為安德森的上乘之作。
二、語言藝術(shù)賞析
任何文本都有一個讀來順不順口,語氣暢不暢,音色美不美的問題?!胺治鑫捏w時,語音質(zhì)量始終是一個重要的衡量標準?!盵3]其次,詞與文體關(guān)系密切,研究英語文體的人至今還常引用斯威夫特給文體下的定義:“把恰當?shù)脑~用在恰當?shù)牡胤健薄4]再次,司考特曾指出:“作者的文體既體現(xiàn)在他對詞的選擇上,也同樣體現(xiàn)在他對分句和結(jié)構(gòu)的選擇上,而且兩者同樣重要。”[5]因此,本文將從語音、詞匯、句法三個層面上,通過對《手》這篇小說中的幾個場景的分析來賞析它的文體風格。
1、現(xiàn)實場景一:喧鬧中的寂寞
這是故事開端對主人公生活場景的一段描寫:
(1)Upon the half decayed veranda of a small frame house that stood near the edge of a ravine near the town of Winesburg, Ohio, a fat little old man walked nervously up and down.(2)Across a long field that had been seeded for clover but that had produced only a dense crop of yellow mustard weeds, he could see the public highway along which went a wagon filled with berry pickers returning from the fields.(3)The berry pickers, youths and maidens, laughed and shouted boisterously.(4)A boy clad in a blue shirt leaped from the wagon and attempted to drag after him one of the maidens who screamed and protested shrilly.(5)The feet of the boy in the road kicked up a cloud of dust that floated across the face of the departing sun.
主人公在第(1)句出場,此句的前半句是地點狀語,24個單詞,從音系上看,輔音以擦音/f/、/v/、//、//居多共占10個,元音以后元音/u:/、/€#?/、/:/及雙元音/ei/、/au/、/u/、/i/居多,共占13個。這些元音本身發(fā)音較長,給人暗淡、模糊的感覺,再與擦音相結(jié)合,聲音顯得更長,使人感受到遲緩、壓抑、沉重和憂郁的情緒,讀者可以從這半句的音素特點中感受到主人公沉悶、缺乏生氣的生活,為本文背景奠定了基調(diào)。第(1)句的后半句僅10個單詞,其中短元音//、 /i/、//、/€%D/共出現(xiàn)8次,塞音/t/、/d/、 /k/、/p/也出現(xiàn)8次。短元音與塞音的組合,使句子語速加快,恰似主人公緊張不安、坐臥不寧的情緒。第(2)句描寫主人公放眼遠望所看到的景象。大量的擦音/s/、/f/,邊音/l/(共出現(xiàn)20次)和元音/i/、/i:/(共出現(xiàn)13次),讀起來恰似田野的空曠和遙遠,兩個//音與/l /音結(jié)合(long,along),更拉長了空間距離,暗示了主人公與外界的隔絕。接著的后三句運用了大量的塞音/p/、/b/、/t/、/d/共計40次,這些塞音的短促有力使讀者通過聲音感受到了一幅少男少女奔跑跳躍的畫面。在詞匯層面上,第一句最值得關(guān)注的是幾個形容詞和副詞。作者用half decayed描寫主人公住屋的走廊,用nervously,up and down形容主人公的往來蹀躞,使背景和人物都顯出一絲神秘感。但對于主人公的外貌,作者用的卻是極簡單的三個形容詞fat、little、old,這樣不起眼的人物在半朽的走廊上神經(jīng)質(zhì)地上上下下,不禁使人產(chǎn)生強烈的好奇心,想一探究竟,了解此人的故事。后三句的59個單詞中有46個是單音節(jié)詞,這些單音節(jié)詞表現(xiàn)出歡快的運動節(jié)奏,安德森通過單音節(jié)詞精心勾勒出的這幅栩栩如生的熱鬧場景,與前兩句中主人公的落寞形成鮮明對比,更襯托出主人公的寂寞。在語句層面上,第(1)、(2)句都是較長的地點狀語置于句首的倒裝句,狀語前置是對常規(guī)語言的小小變異,起強調(diào)作用,這樣使衰敗的住房、空曠的田野這一背景更加令人印象深刻。endprint
2、現(xiàn)實場景二:熱情的爆發(fā)
(1)“You are destroying yourself,” he cried.
(2)“You have the inclination to be alone and to dream and you are afraid of dreams.(3)You want to be like others in town here.(4)You hear them talk and you try to imitate them.”
……
(5)Wing Biddlebaum became wholly inspired.(6)For once he forgot the hands.(7)Slowly they stole forth and lay upon Biddlebaum Willards shoulders.(8)Something new and bold came into the voice that talked. (9)“You must try to forget all you have learned,” said the old man.(10)“You must begin to dream.(11)From this time on you must shut your ears to the roaring of the voices.”
在音系層面上,所選段落共96個單詞,其中包含元音/€%D/、//、//、/:/、/€#?/、/ai/、/i/共42個。這些元音發(fā)音時開口大,聲音響亮,充分展示了比德爾鮑姆在長久的壓抑中難得一次的激情迸發(fā)。他大聲地喊叫,宣泄著心中的郁悶;他充滿了靈感,一刻不停地說著,使自己靜如止水的生活終于有了一絲波瀾,也使這部小說達到了一個小小的高潮。在詞匯層面上,描寫比德爾鮑姆的動作時用到了爆發(fā)力很強的幾個動詞,如cry, shout,這與他平時的怯生生截然不同,居然敢向人大叫,這幾個動詞淋漓盡致地刻畫出了主人公瞬間噴薄而出的勇氣。在比德爾鮑姆所說的最后三句話中,每句出現(xiàn)must一次,這種命令式的語氣一反他孤寂自閉、畏縮的形象,而成為一名自信、充滿激情的教導者,仿佛又回到了從前他還名叫阿道夫·麥耶斯,在賓夕法尼亞的一個小城里當學校教師的時光。在句法層面上的特點:因為這是一篇關(guān)于手的故事,作者隨時都沒忘了描寫比德爾鮑姆的雙手,及潛意識中雙手對比德爾鮑姆的影響。在第(7)句提到比德爾鮑姆的雙手溜出來放在喬治肩上時,作者沒有說“Slowly he stretched forth his hands and lay them upon Biddlebaum Willards shoulders.”而是說“Slowly they stole forth and lay upon Biddlebaum Willards shoulders.”作者直接用“手”作主語,賦予“手”獨立性,仿佛它們不用依附于比德爾鮑姆而自身就具有生命力,更突出了其雙手的與眾不同,它們是比德爾鮑姆表達愛與關(guān)懷的工具,是他身上最具靈氣的部位。
3、回憶場景一:夢境般的黃金時代
在讀者迷惑于比德爾鮑姆雙手的神奇,不解他為何總要有意識地藏起雙手時,作者筆鋒一轉(zhuǎn)娓娓道出了比德爾鮑姆來到溫士堡之前的故事。比德爾鮑姆原名阿道夫·麥耶斯,曾是賓夕法尼亞一個小城里極受學生愛戴的教師。
三、結(jié)論
安德森的作品雖以語言貼近大眾為主要特色,但我們?nèi)阅軓闹姓业郊毼⒌挠袆e于大眾的特點,這些特點是對普通語言的微小變異,也正是這些微小的“語言內(nèi)部語音、句子結(jié)構(gòu)和詞匯方面的普通的、常見的小變化、小不同”。[6]形成了作家作品獨特的風格。我們看到,安德森在這篇小說中作為一個“無所不知的敘述者”穿梭于現(xiàn)實與回憶之間,把一個情節(jié)簡單的故事講述得令人動容,唏噓不已。能夠打動人心的作品絕不是信手拈來的隨筆之作,作者只有對字詞精挑細選,對語句細心琢磨,才能創(chuàng)造出這樣的一部經(jīng)典之作。安德森正是這樣以其精湛的寫作技巧,從音、詞、句各個層面,對主人公的經(jīng)歷和內(nèi)心感受進行了入木三分的刻畫,才使得讀者感同身受,不由得為這個徘徊于生活邊緣的主人公掬上一把同情淚,而安德森自身特有的寫作風格——重復關(guān)鍵詞、狀語前置等,也在這部作品中有了充分的體現(xiàn)。
參考文獻:
[1]張強.舍伍德·安德森研究綜論[J]. 外國文學研究,2003(1),150.
[2]Bradbury, Malcolm and David Palmers, eds. The American Novel and the Nineteen Twenties[M]. London: Edward Arnold Publishers Ltd., 1971, 122.
[3][4]王佐良,丁往道. 英語文體學引論[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7,2,58.
[5]劉世生,朱瑞青.文體學概論[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112.
[6]王佐良.英語文體學研究及其它[J]. 外語教學與研究,1978(01),14.
作者簡介:陳安慧(1974—),女,湖北應城人,武漢交通職業(yè)學院講師,文藝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文學理論、翻譯理論與實踐。endprint
文學教育·中旬版2014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