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沅水流域古代戰(zhàn)事載籍詩文與傳說歌謠述略

2014-11-14 06:53尹海江
中國文學研究 2014年3期

尹海江

(懷化學院中文系 湖南 懷化 418008)

湘西先秦時期原屬于楚國的黔中郡,秦楚之戰(zhàn)為秦所奪,西漢初從黔中郡析出武陵郡。后來實施推恩令,又將黔中郡賜為沅陵侯(長沙王吳芮之孫)的封邑,成為封國不為郡治,因此《漢書·地理志》不載黔中郡。至南朝陳,武陵郡與沅陵郡并列,《南史·陳宗室諸王》有“武陵王伯禮”(文帝第七子)又有“沅陵王叔興”(宣帝第二十六子)。隋朝開皇五年(公元 585年)改沅陵郡為辰州府,唐宋因之,元代為辰州路與沅州路、靖州路皆屬湖廣行省,明代又改路為州府,另增設(shè)宣慰司,以加強對該地區(qū)的管控,清代則派綠營兵鎮(zhèn)守。

古代沅水流域戰(zhàn)事頻發(fā):戰(zhàn)國時有“莊蹻……略巴(蜀)黔中以西”;后又有“秦擊奪楚巴、黔中郡”;東漢建武中則有馬援、宋均(據(jù)何焯考證應作宗均)征討湘西相單程;三國魏時則有鐘離牧平湘西蠻;五代后晉時則有彭世愁據(jù)溪州(今永順)反叛,經(jīng)征討招撫,與楚王希范立銅柱以誓盟;宋太祖用瑤人秦再雄為辰州刺史,侗人楊再寶為誠州刺史,五溪無戰(zhàn)事,然而嘉祐間又有彭仕羲反叛,朝廷派雷簡夫征討(今沅陵有雷簡夫書摩崖《明溪新寨題名記》,在明溪口村東崖壁);元代至元年間又有張經(jīng)“平定沅水”;明清兩朝戰(zhàn)事未息,著名的如清廷鎮(zhèn)壓石柳鄧、石三保起義;上世紀前半葉仍視湘西部分地區(qū)為匪區(qū),如陳心傳《五溪苗族古今生活集》所載:“乾城(吉首)西南雅保寨(武山)、竽子坪、鳳凰以西為匪區(qū)”。

楚威王(前339-前329)時代莊蹻“略巴(蜀)黔中以西”,而后在滇稱王,這是史書有關(guān)湘西戰(zhàn)事的最早記載。司馬遷《史記·西南夷列傳》中說:“秦滅諸侯,唯楚苗裔尚有滇王”,至今湘西與云南一些地區(qū)漢語方言語音上還有某種聯(lián)系。湘西古代最為慘烈的戰(zhàn)爭,則是公元前280年左右的秦楚大戰(zhàn),當時秦將白起由襄陽向南,司馬錯則由蜀向東,兩面夾攻,楚國郢都被攻破,楚之沅水流域的黔中郡,被秦軍攻奪,成了秦國疆域。秦惠王時(前337-前311),秦國就征伐的步驟問題,司馬錯與張儀有不同意見:張儀提議先征伐北方諸國,而司馬錯則主張先南征巴、楚。最終司馬錯的意見被采納:“伐蜀,取之,遂定蜀,貶蜀王更號為侯?!倍嗄旰?,又將這位蜀侯除掉了:“蜀侯煇反,司馬錯定蜀?!鼻卣淹鯐r,便以兩面夾擊之術(shù)進攻楚國:

(司馬錯)因蜀攻楚黔中,拔之?!倍灼饎t自北而南“攻楚,拔鄢、鄧五城。其明年,攻楚、拔郢,燒夷陵,遂東至竟陵。楚王亡去郢,東走徙陳,秦以郢為南郡。白起遷為武安君。武安君因取楚,定巫、黔中郡?!?/p>

這次戰(zhàn)爭奪取了楚國的大片國土,其中的淪陷區(qū),就包括了黔中郡,屈原當年正流放于此,不愿做亡國奴的他,成為難民逃亡。在國破家亡之痛與君昏臣佞之憤的激情中他創(chuàng)作了《九章》中的《哀郢》、《懷沙》、《思美人》、《惜往日》、《悲回風》等篇章。在這些作品中,屈原沒有更多地表達對侵略者的聲討,而集中表達的是對楚國昏君佞臣的痛恨。因為事實上強大的楚國本不該亡,亡國之咎在于楚國君昏臣佞!在無比悲憤的激情中,以殷朝彭咸為偶像的他,毅然效仿彭咸,投水以殉其國。這就是為何屈原貶于溆浦,而投江之地卻遠在洞庭之東的汩羅的原因所在。

司馬錯本是司馬遷的世祖,但司馬遷沒給他在《史記》中寫一篇列傳,只在《太史公自序》和其他列傳中偶有述及,恐怕因為當朝是楚國劉邦的天下,宣揚司馬錯的侵略楚國之功,會激起楚人的傷痛,而不得不有所忌諱。歷史終于翻過了這一頁,當唐代詩人劉禹錫被貶郎州(常德),溯沅水而上來到司馬錯駐軍的遺址,登臨興感,寫了《登司馬錯古城》:

將軍將秦師,西南奠遐服。故壘清江上,蒼煙晦喬木。登臨值蕭辰,周覽壯前躅。塹平陳葉滿,墉高秋蔓綠。廢井抽寒菜,毀臺生稆谷。耕人得古器,宿雨多遺鏃。楚塞郁重疊,蠻溪紛詰曲。留此數(shù)仞基,幾人傷遠目。

詩題下詩人有注:“秦昭王命錯征五溪,城在武陵沅江南。”詩歌傷今吊古,寄慨遙深。詩中既有對司馬錯功業(yè)的贊美,表達對他的懷念;也描繪了這里山水之荒寒和古城遺址的蒼涼。在天下一統(tǒng)的唐代,詩人無須如屈原痛心疾首,也無須如司馬遷言有禁忌。劉禹錫作為一介朝臣,遠貶遐方,眼前的司馬錯營址遺跡,除了驚奇、懷念,還有無限的感慨。天地玄黃,宇宙洪荒,人生苦短,光陰隙駒?!傲舸藬?shù)仞基,幾人傷遠目”,詩人既為古人也為自己的遭際而無限興感。

劉禹錫在沅陵憑吊的還有東漢大將軍馬援。馬援征戰(zhàn)沅水,病死沅陵壺頭山。作為征戰(zhàn)者卻在此建祠受祀,成為一方保護神,這也意味深長。劉禹錫在其《經(jīng)伏波神祠》中道出了其中三昧:

蒙蒙篁竹下,有路上壺頭。漢壘麏鼯斗,蠻溪霧雨愁。懷人敬遺像,閱世指東流。自負霸王略,安知恩澤侯。鄉(xiāng)園辭石柱,筋力盡炎洲。一以功名累,翻思馬少游。”

馬援忠心事主卻遭小人誣陷,最后戰(zhàn)死遐方。作為文化符號,其征討者的意義已經(jīng)淡化,而其忠而被謗,志不獲騁的冤屈者、悲憤者形象卻愈加鮮明。詩中“自負霸王略,安知恩澤侯”,也正是詩人劉禹錫人格的寫照,在參加王叔文變革失敗后,他被貶遐方,自己和漢代馬援何其相似?!耙灰怨γ?,翻思馬少游”是憑吊之際視馬援為知己的寬慰。有此感受的恐怕還有宋代的黃庭堅,他對這首詩情有獨鐘,有法帖傳世,并題寫:“持到淮南,見余故舊可示之,何如元祐中黃魯直書?!彼f此法帖今藏日本。

有關(guān)馬援的憑吊詩文還不少,如明代嘉靖間進士唐俞賢《馬伏波祠》,萬歷間進士樊樞良《渡辰江謁伏波祠》,明代麻陽知縣的李讓《題伏波祠》,明代做過貴州布政使的何經(jīng)《壺頭山》,清代順治時進士張一鴣《伏波將軍廟》,乾隆時王文治《馬伏波廟》,等等。在沅陵縣城東北據(jù)說還有漢代車騎將軍竇應明的故城遺址,唐代進士竇鞏作有《經(jīng)竇車騎故城》:“荒陂古堞欲千年,名振圖書劍在泉。今日諸生拜墳樹,愧無文字續(xù)燕然?!钡@位竇將軍僅是一位征服者,這首詩歌立意也僅是祖上的榮譽與個人的功名,其文學意義遠遠不及馬援。

據(jù)《東都事略》記載,宋代崇寧初年,五溪民叛,朝廷命舒亶進剿,“亶選形勢,得飛山純福坡新城,為控扼之要”,《續(xù)資治通鑒》卷88也記載:“知荊南府舒亶,平辰沅瑤賊,復誠、徽二州,改誠為靖州,徽為蒔竹縣?!闭鞣カ@得全勝,主帥也因功升為圖龍閣待制。這位舒亶就是制造“烏臺詩案”陷蘇軾于獄的主要人物,浙江慈溪人。這次征伐他也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亶時計議進筑移屯沅之洪江,俄得疾,是夕有大星隕于洪江之西,遂卒于軍?!保ā肚浪拿鲌D經(jīng)》)舒亶生前有《崇福寺》:“龕燈隱隱夜初分,落果猿啼枕上聞??蛪粲沙刹坏?,一窗殘月半床云?!痹姼枰饩称嗲?,可謂詩讖。

諸葛亮也是古代沅水流域重要的文學形象。湘西古代有多處武侯祠和諸葛營,如明清時錦和鎮(zhèn)(麻陽),縣溪鎮(zhèn)(通道)皆有武侯祠,而僅今洪江市一帶就有四處“諸葛營”遺址,分別在今安江、黔城、沅河、托口等地。諸葛亮到過五溪不見于正史,然而從古代遺址、民間傳說和文人題詠來看,諸葛亮早已成為這里的崇拜神與保護神,而成為詩歌創(chuàng)作的重要題材,如明代嘉靖間進士郭棐《武侯祠餞檀將軍夜酌》,清代通道縣知縣羅紳《重修武侯祠》,黔陽縣訓導易燮堯《諸葛營懷古》,鄉(xiāng)里儒生楊春熙《謁諸葛營》,等等。清康熙間進士趙士麟《黔陽懷古》詩“千古猶思丞相澤,祠堂松柏自蒼蒼”反映了人們對諸葛亮的崇敬之情。

沅水流域古代軍事重鎮(zhèn)也是古代詩歌的重要題材,如位于沅陵縣官莊的辰龍關(guān),山勢險要,是古代兵家必爭之地。據(jù)說清軍與吳三桂部將吳應麟曾戰(zhàn)于此,三年始得破關(guān)。關(guān)口舊有乾隆題“天下第一關(guān)”石碑,石韞玉、林則徐、俞益謨、蔡琬(女)等皆有以《辰龍關(guān)》為題的詩歌,其中林則徐的詩作為:

重重入翠微,六月已棉衣。曲磴遠垂線,連岡深掩扉。路穿石罅出,云繞馬蹄飛。棲鳥不肯下,豈徒行客稀。

歌詠戰(zhàn)爭及地域風物的詩歌也不少見。如溆浦縣的龍?zhí)舵?zhèn),自古以來是軍事重地,有營盤山遺址,古人多有題詠,如清代當?shù)匦悴藕钗鞒赜小稜I盤山懷古》,地方官員劉龍泉有《步營盤山懷古原韻》與之唱和,詠明代嘉靖間總兵石邦憲屯兵事。又如靖州飛山,位于靖州城西郊,山形奇?zhèn)?,林木蔥蘢,自古是邑人登臨覽勝之佳境。明代鄧子龍率兵征伐于此,作有七律《登飛山》:“南來依劍上岧峣,滿眼烽煙坐里消。神器自知無鬼域,嫖姚何處有天驕。巖飛瀑氣披深洞,風送鐘聲下遠苗。西望六百八十穴,我欲一掃歸天朝?!痹姼杳枥L了飛山的壯美雄奇,并借此抒發(fā)了威震一方豪情。古碑歷經(jīng)風雨,至今仍在飛山之上,字大筆雄,氣勢非凡。清代彭而述也作有七律《登飛山》:“孤筇此日躡飛山,腳底芙蓉霄漢間。偏霸宜稱百粵長,奇峰直下五溪蠻。佛前螢火山猿嘯,樹里鐘聲老衲還?;厥咨硤鲂蹌υ冢ㄔ琅f鬢毛斑。”另外,他還作有七律《靖州別高將軍》:“琥珀紅燈醉眼明,兩年把臂靖州城。天涯尊酒留書劍,海內(nèi)烽塵老弟兄。萬里旌旄猶在望,五溪風雨倍含情。東西咫尺蒼梧水,握手還期在此行?!迸矶觯鹤肿雍],號禹峰,鄧州人,明崇禎庚辰進士,清朝歷官至云南巡撫、廣西布政使,王漁洋評價其詩:“雄豪磊落,陳同甫一流人”,有“磨盾橫槊之風”,與明代鄧子龍比較,他的詩歌更具人文情懷和生命體認,詩味渾厚,增添了儒雅之風。

彭玉麟(字雪琴)也在湘西留下過足跡,他的《牙屯堡軍夜》可為證:“堠火橫燒烈焰紅,敵人四面路皆通。心驚刁斗連宵擊,腰系椰瓢屢日空。野灶煙炊苗婦筍,營門月冷武侯松。夜深巡視三軍睡,頭枕征鞍手挽弓?!弊髡咴谠娤伦宰ⅲ骸败娭邢ひ砸盀轱嬍尘?,維時糧草路絕,無從得米?!笨梢姰敃r的艱難處境。牙屯堡地處湘黔桂三省交界,在冷兵器時代,其軍事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彭玉麟當年帶軍來此駐防,備嘗艱苦,詩中展示出將士戮力同心,忠心盡職的優(yōu)良品質(zhì),詩歌的境界又勝一籌。然而,這些詩歌立意雖是表達為封建統(tǒng)治者效力,但其維護社會穩(wěn)定,保衛(wèi)百姓安寧有積極意義。

艱苦的生存環(huán)境,鑄就了湘西兒女頑強不屈的民族精神和視死如歸的英雄性格。如明代安江籍的宋以方,為官瑞州(江西高安)知府,時值明藩王朱宸濠反叛,因忠于朝廷,拒不改節(jié),被捕殺害。他寧死不屈的精神為后人所贊揚,如清代唐可久有《詠宋瑞州》,當?shù)匦悴哦斡嘴萦小额}宋氏衣冠墓》,其中有“石磯碧血舊留痕”,“斜陽猶自吊忠魂”等詩句,充滿了懷念與贊美之情。又如明末黔陽諸生邱式籽,曾組織臨濟會,反清復明,被清軍殺害于武昌鸚鵡洲,后世亦歌詠不絕,如清代謝祖乾作《追懷祈年烈士》,民國時湘西杰出人物熊希齡也作有《過月沛園吊邱式籽烈士》,其詩中有“國破家亡鵑淚盡,霜清月冷鶴魂來。山亭敗瓦埋青冢,石井寒泉漾碧臺”,表達了對這位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

至于有關(guān)湘西古代戰(zhàn)爭的散文,也時見載籍,如晚清學者阮元在其《研經(jīng)室集·王考琢庵太府君行狀》中記敘了清乾隆年間發(fā)生在湘西的一場戰(zhàn)爭:公元1741年5月,湖南城步、綏寧瑤族粟賢宇率領(lǐng)少數(shù)民族萬人反抗清廷,朝廷派遣鎮(zhèn)筸(鳳凰)總兵劉策名率領(lǐng)四協(xié)營官兵進剿。官兵到達三界溪(綏寧黃桑),遭到起義軍伏擊,損失慘重。朝廷擔憂劉策名未能統(tǒng)一兵權(quán),又命貴州總督張廣泗來湖南統(tǒng)領(lǐng)全軍,起義軍終因寡不敵眾,退守城步。官軍一路搶奪糧米,焚毀村寨,攻下長安、眼井口、飛毛坪、龍家溪、竹林等寨(皆在長安營、南山一帶)。而南山大箐屯最為堅固,起義軍積木石,斷山路,官兵久攻不下。后來官兵探得小道,佯攻正道,深夜率健卒五百,攀藤越嶺從后路進攻,前后夾擊,終被攻破。其余義軍退據(jù)南山,糧盡不支,到軍營跪哭乞降,張廣泗疑其有詐,對其連發(fā)三炮,斃數(shù)十人,余眾股栗,莫敢轉(zhuǎn)側(cè)。才允其受降。其他老幼鄉(xiāng)民退守橫坡(城步橫坡村),官兵攻入寨中,居室焚毀一空,鄉(xiāng)民死傷無算。最后抓獲男女老幼三千余人,凡壯夫能拿兵器參戰(zhàn)者(有胡須者)盡皆被殺,只有女人和十六歲以下男孩才被赦免。當時鄉(xiāng)民環(huán)跪,哭聲震山谷,何其慘烈!

清代阮元之祖阮琢庵參與了這次征剿,事載阮元《研經(jīng)室集·王考琢庵太府君行狀》。其祖父既機智勇敢,又仁慈寬恕,文中載“余黨共八百戶,退據(jù)南嶺,糧盡不支,間出數(shù)十人,近營跪哭乞降”,統(tǒng)領(lǐng)“欲盡誅其生口”,阮琢庵再四諫阻,乃至以頂戴和俸祿相擔保,主率“始如所請”。他有此“隱德”,后來當?shù)匕傩諡榱⑸簦愿卸鞯隆?/p>

對古代戰(zhàn)爭的敘述,除了傳統(tǒng)載籍,流傳在當?shù)孛耖g的,還有許多傳說與歌謠。如靖州苗族村寨有《楓香寨的傳說》,說的是一個苗族婦女阿鏖率領(lǐng)村民與官軍奮戰(zhàn)壯烈犧牲的故事,故事大意如下:阿鏖從小死了爹媽,在村民的關(guān)愛和幫助下才長大成人。一天她去給父母上墳,突然天空中烏云翻滾,接著狂風暴雨,電閃雷鳴,一個霹靂在墳前炸響,阿鏖被震昏了,醒來看見墳前一把明晃晃的大刀。她小時候就從村民哪里得知父母是被官軍害死的,她把雪亮的刀拿在手里,決心要為父母報仇。從此她暗下決心,練就了一身武藝。后來阿鏖出落得一表人才,與本寨的一個后生戀愛結(jié)婚,建立了美滿的家庭。為了把村寨建設(shè)得更加美好而安寧,帶領(lǐng)村民在寨子周圍栽種了許多楓香樹,又在村外挖了深深的護寨河。村民們?nèi)粘龆?,日入而息,春種夏耘,秋收冬藏,聊以自足。村民拒繳官糧,官吏們恨之入骨,但亦不敢貿(mào)然入村催逼。日子一天天過去了,楓香樹也變成了參天大樹。一天村里來了兩個乞丐,他們白天討飯,夜里把一棵大樹放倒做成獨木橋接應埋伏在寨外的官兵。阿鏖得知官兵來襲,背著年幼的孩子與敵人廝殺,最后寡不敵眾,壯烈犧牲。阿鏖死時,鮮血向上噴射了七天七夜,染紅了楓香樹,染紅了護寨河,染紅了楓香寨的土地……。

這個故事充滿想象和幻想,具有濃厚的神話色彩和浪漫情調(diào),但它應是史實的曲折反映,故事表達了對女英雄阿鏖的贊揚和紀念。一年一度楓葉紅,每當秋霜葉紅時節(jié),苗鄉(xiāng)村寨便會想起自己的英難。故事在敘事中淡化了戰(zhàn)爭的慘烈和血腥,而濃墨重彩地描繪和渲染了女英雄阿鏖的美麗和堅強。在這些民間故事中,大多以女性為主人公,且往往比男子更聰慧能干。這反映了女性在苗族歷史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表達了苗族人民對母性的尊愛,這也是地域和民族文化的差異性反映。在侗族的祖先神“姜妹與姜良”的故事中也見到類似的例子。

此外,在湘西地區(qū)的民間故事還有流傳著許多外來英雄的故事,如流傳于溆浦的《白馬山》,講的是被朱元璋戰(zhàn)敗后的陳友諒及其三個女兒隱居此地的故事。黔陽則流傳著李自成的故事,如《關(guān)門石妙計退清兵》、《糍粑巖》、《陰歷二月初一過年》等,溆浦則流傳著李自成部將牛萬才的傳說,如《智取蛇盤寨》、《巧破龍鳳寨》、《霧守牛石寨》、《計守烏龜寨》等等。太平天國軍在湘西也流下了不少傳說:如流傳于懷化鴨嘴巖的《旗山寨的傳說》講的是太平天國隊伍與清軍的一次戰(zhàn)斗,而《翼王過黔城》、《老營坡》、《秀才坳求賢》、《銀子坪濟瑤》等,則講的是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率部經(jīng)過湘西的故事。其中《雷水牯起義》則講的是辰溪山塘驛一個名叫雷水牯的鐵匠,受太平軍的影響,組織人馬與清軍作戰(zhàn),最后壯烈犧牲的故事。這些故事多帶有虛構(gòu)色彩和夸張意味,具有濃重的地域特色和民間色彩。

湘西古代戰(zhàn)爭還以民間歌謠的形式流傳。如侗族地區(qū)有長篇敘事詩《薩瑪之歌》。薩瑪(偉大的祖母)的名字叫貝芬,貝芬的阿卜(父親)是潭陽寨的英俊納曼(小伙),阿奶(母親)是心靈手巧的納耶(姑娘),后來阿卜被一個財主謀財害命,阿奶也悲痛而亡,臨死囑咐貝芬投靠阿舅。后來貝芬與一位獵人的兒子結(jié)婚,他們逃到深山里開荒種地,生兒育女,平安度日,又因得了一把神奇九龍寶刀,日子越過越紅火。財主聽說了,帶了一群人來搶劫,硬說山是他家的山,田是他家的田,逼繳租錢,殺豬牽牛!貝芬用寶刀,架在財主的脖子上,嚇得財主魂飛魄散,跪地求饒。貝芬教訓道“今朝暫把狗頭寄你身,觀你今后兮悔改心。日后若敢再害人兮,問你腦殼兮有幾斤!”后來財主派人盜走寶刀,血洗了村寨。貝芬聯(lián)合各寨盟款,終于殺掉了財主。然而財主的兒子“帶來官兵八百人兮,要與貝芬戰(zhàn)一場”,誰知中了貝芬的埋伏,帶來的人馬半死傷?!按髷《觼G了丑兮,還要瞞天扯大謊。謊報朝廷侗家反兮,朝廷聽報發(fā)了慌。增派官兵八千人兮,耀武揚威進侗鄉(xiāng)?!痹谪惙翌I(lǐng)導下,官軍又被打敗。后來朝廷又派了八萬官兵前來鎮(zhèn)壓?!肮俦硕嘞笪浵佡?,密密麻麻遍寨村?!泵鎸θ绱藦姶蟮墓佘?,結(jié)果可想而知。但歌謠的結(jié)尾卻充滿神話色彩和英雄氣概:貝芬毫不畏懼,奮勇殺敵,戰(zhàn)了九天九夜,最后寡不敵眾,縱身跳崖。這時一道霞光,貝芬化作神女,手舉寶刀,殺得官兵狼狽逃竄?;实勐犝f也嚇破了膽,“跪地磕頭求女神,從此不再欺侗人”。從此貝芬成了英雄神:“吃飯不忘種田漢兮,侗家不忘薩貝芬。神女騰飛上天去兮,薩瑪英名永長存。薩瑪之歌代代傳兮,世代不忘薩瑪恩?!备柚{結(jié)構(gòu)宏大,情結(jié)曲折,反映少數(shù)民族堅強不屈的精神。

總之,載籍中的古代戰(zhàn)爭詩文,在內(nèi)容上,或敘述山水的奇異與戰(zhàn)斗的艱險,或抒發(fā)征戰(zhàn)的豪情與耿耿的忠誠,或緬懷歷史,或憑吊古人,或自嘆身世,或獨寫懷抱;民間傳說與歌謠,則多是對抗爭英雄的敘述與歌贊。在藝術(shù)上,前者大多寫實,后者多用虛寫,以夸張、變形和虛構(gòu)手法來塑造人物形象。

沅水流域古代戰(zhàn)爭的根源除了民族矛盾和階級對立之外,其中還有更為深層的原因,那便是文化的差異和文明進程的不同。這里的少數(shù)民族雖受中原儒家文化的影響,但自身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地位沒有改變。這里政簡民樸,多民族和諧相處。村寨之間通過“款約”來維系和協(xié)調(diào)關(guān)系:“辰沅靖三州之地,多接溪峒,……峒丁等皆計口給田,多寡闊狹,疆畔井井。擅鬻者有禁,私易者有罰。一夫歲輸租三斗,無他徭役,故皆樂為之用。邊陲有警,眾庶云集,爭負弩矢前驅(qū),出萬死不顧?!边@是原始公有制的遺存;可互通有無,但不允許市場交易;租稅不苛,勞役不繁,而“民樂為之用”。隨著朝廷對這一地區(qū)的統(tǒng)治不斷加強,漢民族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制度不斷滲入,加之貪官劣吏的欺詐,因此隨之而來的磨擦和沖突日益增多。而矛盾一旦產(chǎn)生又沒有調(diào)和與消解的機制,愈演愈烈,最終導致戰(zhàn)爭。在統(tǒng)治一方看來,他們不服王化,對抗朝廷;而在少數(shù)民族一方則以為官方以勢壓人,小題大作,因而怨憤不平。如流傳在侗族民間的吳勉王起義的歌謠唱到:“因為吹螺號遭別人惱,一個吱吱小鳥,別人看成是鷹鷂,硬要剝他七層毛。”就是在文化層面雙方缺少溝通的例子。

當然,戰(zhàn)爭是殘酷的,但它也促進了民族的融合和文明的交流。載籍中的古代戰(zhàn)爭詩文和民間的傳說與歌謠向我們打開了展示古代湘西歷史文化的一扇窗戶。沅水流域多民族聚居和頻年戰(zhàn)爭的環(huán)境,鑄就了這里既善良質(zhì)樸又爭強好斗,既樂土安命又勇于犧牲,既尊崇外界的文明又自我尊傲等復雜的地域文化和人文精神。

〔注釋〕

①據(jù)《水經(jīng)·沅水注》載:“高祖二年,割黔中故治為武陵郡”,則武陵郡是從黔中郡析出。武陵郡的設(shè)置據(jù)《后漢書·郡國志》是在高祖五年而非二年。

②《惠景間侯者年表》司馬貞《索隱》:“又封成王臣之子為沅陵侯,亦至曾孫。”

③陳心傳《五溪苗族古今生活集》底本為明成化六年辰州司訓昆山人沈玷初編,清乾隆十六年辰州人李涌重編的《五溪蠻圖志》。陳心傳為上世紀四十年代乾州基督教傳教士。

〔1〕(漢)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59.

〔2〕(唐)李延壽.《南史》(二十五史百衲本)〔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

〔3〕(晉)陳壽.三國志〔M〕.北京:中華書局,1997.

〔4〕陳心傳,馬少僑整理.五溪苗族古今生活集〔M〕.油印本,1984.

〔5〕(清)畢沅編.續(xù)資治通鑒〔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6〕徐世昌輯.清詩匯〔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7〕(清)阮元.研經(jīng)室集〔M〕.北京:中華書局,1993.

〔8〕蕭園主編、歐陽鼎副主編.中國民間故事集成湖南卷·懷化地區(qū)分卷〔A〕.懷化:懷化地區(qū)民間文學集成編委會,1989.

〔9〕湖南省少數(shù)民族古籍辦公室主編,楊錫光、楊錫、吳治德整理譯釋.侗款〔M〕.長沙:岳麓書社,1988.

〔10〕蕭園主編、歐陽鼎副主編.中國歌謠集成湖南卷·懷化地區(qū)分卷〔A〕.懷化:懷化地區(qū)民間文學集成編委會,1989.

〔11〕(元)脫脫.宋史(二十五史百衲本)〔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