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當代青年遭遇都市
——青春文學與城市書寫的一個現(xiàn)象考察

2014-11-14 14:43
當代作家評論 2014年4期
關鍵詞:宅女加林吃貨

金 理

當代青年遭遇都市

——青春文學與城市書寫的一個現(xiàn)象考察

金 理

一、“宅女”和“吃貨”的面具

這一天,“京漂”的“我”,行走在樓群的峽谷間和立交橋下,對著叢林一般的建筑群,對著“五十二層高的京廣大廈和有三百米高、八十八層的望京大廈”,幻想著“用手指輕輕一彈,那些高樓大廈就會沿著馬路像多米諾骨牌一樣依次倒下去”(邱華棟《沙盤城市》,一九九四年)……

這一天,倪可們爬到作為上海象征之一的和平飯店頂樓,“我們知道一條翻過女廁所的矮窗,再從防火樓梯爬上去的秘密通道”,“在這積滿歷史塵埃的頂樓上”,“在飯店老年爵士樂隊奏出的若有若無的一絲靡靡之音里”,開始寬衣解帶(衛(wèi)慧《上海寶貝》,一九九九年)……

這些年輕人,不滿于都市生活的壓抑,表達出對抗與征服,盡管或許出于幻想,或許還談不上“征服”,但無疑有一種冒犯、撒野的興頭?!斑@一天”的這個時刻,借用特里林的描述,從屬于“十九世紀小說發(fā)展歷程的偉大傳統(tǒng)”:青年遭遇都市。在這樣一脈文學傳統(tǒng)中,我們可以看到巴爾扎克、司湯達、亨利·詹姆斯、德萊塞、福克納……這些大師筆下的青年人大多具備如下性格特質與生命狀態(tài):當龐大的都市在面前展開時,他們內(nèi)心充滿野心與狂想,身上迸發(fā)出“一股興沖沖的勁兒”,欲與未知的世界角力。盡管這場角力以及背后不斷膨脹的欲望往往會在某個時刻功敗垂成,但是他們之所以來到城市,正源于在欲望的鼓勵下追尋一個“可能的自我”。

可是,這樣一種“張牙舞爪”、不馴服的姿態(tài),連同那股粗糲的、“興沖沖的勁兒”,以及焦慮對峙中煥發(fā)出的“輝煌能量”,正在漸次消逝。青年主體在對現(xiàn)實的反應中自主性明顯弱化,兩者的關系處于相互整合之中;到了新世紀的今天,明顯反映出這一“整合”過程完成、連摩擦痕跡都不復存在的,是青春文學中的兩類青年形象。

一類是郭敬明式的小說中“拒絕成長”的“孩子”。無須讓生命悸動的痛感來提醒自己,也無須在黑暗的長旅中左沖右突,鋪天蓋地的廣告、傳媒早已告訴了那個“孩子”成人世界的秘密與真相。郭敬明筆下這個“只想呆在自己世界里的孩子”,以持守純真的自戀姿態(tài)來暗享“豁免權”(當“抄襲”事件鬧到法庭并被炒得沸沸揚揚的時候,記者問及郭敬明是否在意,郭的解釋是:“我不想?yún)⑴c到成人世界的爭斗中,我只想呆在自己的世界里?!?;同時又在早已熟稔成人社會游戲規(guī)則的前提下,將成長過程“壓縮”,一出場就“定型”。從表面上看,這個“孩子”的形象刻意呈現(xiàn)出一種“中性”(去意識形態(tài)化、去精英化)化的生活姿態(tài),這種姿態(tài)很容易俘獲大批讀者,似乎在都市生活中游刃有余。但是伴隨著摩擦、焦灼一起消逝的,還有任何對抗性實踐的可能性;大量自我封閉、拒絕成長的形象背后,恰恰受制于消費主義的意識形態(tài),是對市場社會主流價值的全面認同,從而不斷再生產(chǎn)著既存體制下的權力關系。

當代青年遭遇都市,他們在今天文學中的另一類形象,是平抑了欲望,甚至消解了絕望后,外表淡漠、心如死水的人。他們不同于郭敬明筆下的人物,因為物質條件優(yōu)渥,似乎實現(xiàn)了充分的選擇可能,于是對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勁。他們之所以外表淡漠、心如死水,其實有著更深刻的根源。孤身“漂”到城市,“方圓幾公里都找不到一個勵志故事”(韓寒語),如果“睜了眼看”,無奈、無力甚至絕望感可能每天都會侵擾你。不是“不想”,而是知道“想了也沒用”,轉而尋覓自慰、化解的渠道。

前段時間我讀到一位朋友的小說,從人物塑造、敘事技巧和小說完成度而言,沒有任何問題。我略為不滿的是小說主人公所指向的生活態(tài)度,那種面對社會壓迫機制的保守性——基本欲望在社會環(huán)境的高壓下磨礪而成的、屈從的生存之道。小說寫的是一個“宅女”的故事,失業(yè)后待業(yè)在家,“不愛出門不愛動”,“在家待的時間越長,她對外界的興趣就越小”,逐漸變得“無欲無求”……當代青年遭遇都市,在日益膨脹的社會消費面前,被鼓蕩起強烈的欲望,卻由于社會地位的渺小與無助,摒棄在利益集團之外,也無力與堅固的社會結構正面抗衡,由此產(chǎn)生無奈與積怨,這原該是種復雜的情緒。但是在“宅女”的故事里,我更多看到的是上述情緒被順利地轉化、穩(wěn)妥地解決。而問題正在這里,似乎一種自我勸慰的邏輯正在掌控青年人的言行:“我”和“我”的欲望投射物之間鴻溝過于巨大,算了,不要有“非分之想”,……想也不要想了吧。

小說中的“宅女”又恰恰是個“吃貨”,請注意:“宅女”和“吃貨”正是當下都市青年中最流行的兩張面具。關于“吃貨”之于個人的意味,詩人王小妮曾與她的學生做過探討:“也許‘吃’是唯一能最快最直接帶給他們存在感的方式。‘吃貨’及時地幫助他們補上了‘存在’這個空缺,也得以超越感官本能,上升到了某種精神寄托的層面”,“除了好吃的真的美味”,現(xiàn)在的年輕人“愈發(fā)覺得什么都不可靠”,“只有吃到肚里的東西才可靠”?!俺载洝卑凳局@代人無奈而又清醒的認知——“一個是要多強大有多強大的社會,另一個是渺小的孤零零的自己,碰到抗不過的強大阻力后,他自然退卻,直接退回靠飽脹感去知會的這個自身”。

越是困難重重的生活,消解、轉化焦慮的途徑也越多。吊絲的自嘲、自曬“囧”、“糗”的段子,已然成為“衰人”(loser)、弱勢群體的自我表達,借此將憤怒、失望、沮喪與無奈轉化,同時也消弭了自身訴求反抗的可能性。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宅女”和“吃貨”的流行,暗示著“無欲無求”、拒絕參與社會、拒絕公共世界的趣味,這也是一種虛幻而犬儒的化解危機之道。日本學者千野拓政教授在一次訪談中提及:日本政府近四十年來每年進行輿論調查(類似我們這里的“你幸福嗎?”),在二○一○年以二十—二十九歲年輕人為對象的調查中,當被問到“是否對現(xiàn)在的生活感到滿足”時,有65.9%的男性、75.2%的女性回答“滿意現(xiàn)在的生活”。這一代年輕人被稱為“達觀世代”,出生于一九八○年代,他們“不開車,不想要名牌衣服、不做運動、不喝酒、對戀愛也很冷淡”,“社會的閉塞感不斷增強,即使抱有夢想和目標,能否實現(xiàn)也無法確定”,由于“在事前就會早早預測自己的行動會帶來什么結果”,于是“沒有過高的期待和要求”……日本社會學家這樣分析此現(xiàn)象:“對將來還留下可能性的人,或者對以后的人生還持有‘希望’的人回答‘現(xiàn)在我不幸?!?,不算否定自己……反過來說,當感到自己不會更幸福的時候,人只好回答‘現(xiàn)在我幸?!??!边@位社會學家的研究報告題為《絕望國家的幸福青年》。只有那些覺得社會結構已經(jīng)閉合,萬難改變的青年人,才會認命,終于心平氣和,選擇“幸福感”;相反,那些還有能力去想象一個更加理想、更加美好的生活世界的人,依然覺得改變當下是有可能性的人,才會焦灼、感到不滿足。在今天的中國也一樣,大多數(shù)人選擇了前者。巴赫金說:“強烈感覺到可能存在完全另一種生活和世界觀,絕不同于現(xiàn)今實有的生活和世界觀(并清晰而敏銳地意識到)——這是小說塑造現(xiàn)今生活形象的一個前提?!闭驗槲覀円呀?jīng)棄絕了“完全另一種生活和世界觀”的想象力,所以今天的都市社會上、青年文學中才會流行“宅女”和“吃貨”的面具。

二、高加林的“分身”及其不同際遇

有兩類人會非常滿意“宅女”和“吃貨”所暗示的那種青年人自我勸慰——放棄“不切實際”的“非分之想”,自己“想通”——的邏輯。一是每年畢業(yè)季的時候粉墨登場的各類專家,他們諄諄勸告高校畢業(yè)生們“不要待在一線大都市里”;二是房地產(chǎn)商,比如任志強就有一句名言——“富人才有資格購買商品房,而中低收入群體靠經(jīng)適房或廉租房來解決”。社會學家孫立平曾引述過馬拉松式與金字塔式社會結構的差異:人們在金字塔中雖然占有不同的社會/空間位置,但始終處于同一結構之中,而馬拉松的游戲規(guī)則是不斷地使人掉隊,“被甩到了社會結構之外”,在這個意義上,參與游戲的與被淘汰的處于結構性的“斷裂”之中。專家和房地產(chǎn)商們一致在說服那些沒有能力加入馬拉松比賽或者在比賽中奄奄一息的人們接受這個“合理”的現(xiàn)實。可是這個現(xiàn)實真的“合理”嗎?“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偏偏“人之道”卻背道而馳。今天的社會里,在上者通吃一切,青年人卻被自我抑制得“無欲無求”,紛紛躲進“宅女”和“吃貨”的面具。

要追問的是,為什么在這樣的時刻,青年一代對欲望的自我治理會顯得意味深長。黃平曾經(jīng)將路遙的《人生》視作中國城市文學的“一個很有意味的起點”。這個判斷頗有見地,值得繼續(xù)加以探討。

回顧歷史,在集體化時期,每個人的生涯都受到制度性規(guī)范的限制,幾乎沒有選擇空間,成分好壞決定政治前途,出生地限定了個人是城鎮(zhèn)居民還是農(nóng)村居民(這顯然和一系列差異巨大的福利相關聯(lián)),即使在日常生活中,穿戴、交友、婚戀等都有一套意識形態(tài)的潛在指導標準。伴隨著改革啟動,一種“進取的自我”開始出現(xiàn),指年青一代以積極主動的姿態(tài)來為自我發(fā)展開辟道路,為自我爭取更多選擇的可能,也愿意為此付出冒險的代價,投身未知的領域。盡管這一“進取的自我”要到一九九○年代中后期才開始在社會上蔚為大觀,但是路遙筆下的高加林、孫少平顯然預兆了這種先聲。二○一三年,方方的中篇小說《涂自強的個人悲傷》發(fā)表之后,孟繁華先生敏銳地將涂自強接續(xù)到高加林所開啟的人物譜系中。涂自強離開農(nóng)村,步行進城,讀大學、找工作,如儀式般展現(xiàn)了“進取的自我”的奮斗軌跡。

高加林是一個性格復雜的人物,極具多面性,一個饒有意味的問題是:高加林在今天演繹出不同的“分身”,而這些“分身”的際遇卻大相徑庭,他身上某種性質正漸漸消失,而另一種性質卻日益大行其道。

有天晚上,高加林和劉巧珍“第一次親密接觸”,在短暫的意亂情迷之后,高加林馬上開始懊悔:“他后悔自己感情太沖動,似乎匆忙地犯了一個錯誤。他感到這樣一來,自己大概就要當農(nóng)民了。再說,他自己在沒有認真考慮的情況下就親了一個女孩子,對巧珍和自己都是不負責任的。”請注意:高加林后悔的內(nèi)容有兩點,而這兩點在他心目中是有先后排序的,他首先意識到巧珍有可能拖累自己,“這樣一來,自己大概就要當農(nóng)民了”,在警醒巧珍是其發(fā)展前途上的障礙之后,他再后悔“沒有認真考慮的情況下就親了一個女孩子”,有點兒不負責任。通過這個細節(jié)我們可以去觸摸高加林的性格:這是一個冷靜而理性的人,步步為營,小心籌劃,一直在為自己的未來人生做規(guī)劃,不斷提醒、反省自己不要走錯。高加林這種冷酷而理性的性格,顯然引起爭論。也許感受到了輿論壓力,路遙在一些場合曾經(jīng)為自己和高加林(人物身上當然凝結著作家自身的體驗)辯護:“像我這樣出身卑微的人,在人生之旅中,如果走錯一步或錯過一次機會,就可能一錢不值地被黃土埋蓋;要么,就可能在瞬息萬變的社會浪潮中成為無足輕重的犧牲品?!痹凇度松分?,高加林的“官二代”同學黃亞萍可以錯、張克南可以錯,唯獨高加林是不能錯一步,他付不起這個代價,沒有辦法挽回的。所以當縣委機關大院的通訊干事這個機會閃現(xiàn)的時候,當黃亞萍出示著兩人未來美好藍圖走進他生活中的時候,高加林是不會拒絕的。所以路遙才會將柳青的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作為《人生》開篇的題詞。這種冷靜而理性的規(guī)劃人生,在必要時舍得放棄先前所有(比如與巧珍的感情)的性格,在此后的青年形象中不絕如縷地出現(xiàn),比如近年來大紅大紫的《致青春》中的陳孝正,他的名言是:“我的人生是一棟只能建造一次的大樓,所以我錯不起?!薄@恰是高加林的另一個“分身”。這個“分身”還有一個特征:在赤裸裸的“都市叢林”中,往往必須以“暗黑”的方式來確保不被淘汰出局。其實《人生》中已經(jīng)“預演”過這一幕,大隊書記為了安插兒子而將高加林逐出校門,高加林在失望之余立即寫出一封求告信要求在部隊當副師長的叔叔給他找工作。這是他所選擇的反抗方式——在遭到權勢的打擊之后而乞求更具強力的權勢來與之抗衡。完全可以設想,間接借助退伍后位居勞動局長的叔叔,高加林成了縣委通訊干事,但他獲得這一職位是不是也有可能同時踢掉了另一個“高加林”?在高加林進取的過程中,不公正的“人情政治”、陰暗的手段沒有終結反而不停得到復制,而高加林完全默認、領會,甚至能嫻熟操弄這套伎倆為自身利益服務。

前文提及的“十九世紀小說發(fā)展歷程的偉大傳統(tǒng)”之所以成立,是因為在個人和社會之間具有健康的聯(lián)動感:社會的開放性激發(fā)人的能力和抱負,個人裹挾著被激發(fā)而出的創(chuàng)造性和能動性生氣勃勃地投入生活……然而到了今天,日趨慘烈的現(xiàn)實早已告訴青年人:集體世襲、貧富懸殊、上升通道壅塞、整個社會結構已經(jīng)閉合,自力更生打拼出一片天地的幾率微乎其微。這個時候,高加林的兩個“分身”就面對不同的命運:涂自強們依然在積極進取,但是他們終究無法踏上陽光下按部就班、光明正大的“坦途”,涂自強固守著高加林原先殘存的道德感,而這也許會成為今天成功道路上的障礙,必須加以突破,于是陳孝正們粉墨登場,算盡機關、該放棄時痛下殺手、甚至不惜動用“超常規(guī)手段”,才能完成幾乎“無法完成的任務”。

只有陳孝正們才有可能在都市叢林中實現(xiàn)微乎其微的“暗黑逆襲”,而涂自強們則倒在個人與社會之間正常的聯(lián)動感被撕裂的關口——這是高加林的“分身”在今天的不同際遇。

三、突破“角色化”

近期很多報刊都發(fā)文批判當下青年人的“暮氣沉沉”,在指出這一客觀存在的現(xiàn)象的同時,我們還應去探究“暮氣沉沉”背后的社會特征和規(guī)訓機制。整個現(xiàn)代社會的特征是合理性,強調在一個可以操控的范圍內(nèi)穩(wěn)妥運行。青年人有意無意地服從這一合理性,同時被剔除掉反抗性與批判性。這其實是一種“角色化”—— 內(nèi)化來自外部的期待和規(guī)定。有人在感慨當下“寂靜的青春”時,往往會緬懷《青春之歌》這樣的作品,那似乎是激進而火紅的青春歲月。不過仔細想想,林道靜的成長,也不過是按部就班的天路歷程。也就是說,從“激進的青春”到“寂靜的青春”,其實都是一種“角色化”的書寫。

中國的“青年”在梁啟超“少年中國”的振臂一呼中誕生。自晚清、新文化運動以來,統(tǒng)治團體、政治社會化的擔當者以及知識分子、普羅大眾都在不斷樹立各種各樣理想的、模范的青年形象,“少年中國”的國民召喚、“新青年”式的范導想象、“社會主義新人”的打造……青年形象史的生成、延續(xù),伴隨著各種政治力量、社會勢力對于“青年”所寄予的角色期待和青年自身具備的角色意識(呼應社會期待而扮演相應的角色)?!敖巧笔巧鐣W的核心概念,其定義是“在社會結構中占有特定地位的人士應有行為的模式或規(guī)范”,這種“應該成為什么樣的人”的期望經(jīng)常出自同時代的人或社會群體?!靶虑嗄辍?、“五四青年”之所以能夠在現(xiàn)代中國獲得特殊地位,并成為占據(jù)主流的青年角色模型,并不僅僅出于青年自身的反抗精神和行動成就,也并不僅僅出于其集中表達了年輕人對權利、自由(戀愛、婚姻的自由,經(jīng)濟獨立,自己籌劃生活等)的強烈訴求(這一切訴求只有被納入“青年”的意義結構之中,才可能在中國社會獲得正當性的源泉,而提供這一正當性的文化和思想資源,“主要不是來自于年輕人內(nèi)部,而是來自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西方近代思潮中既有的對知識人和青年的角色規(guī)定”),而恰恰是因為青年們呼應或者說迎合了社會對年輕人的角色期待。我們在此涉及了兩個維度內(nèi)的“青年”:作為現(xiàn)實社會中的年齡群體;被歷史地、社會地建構起來的形象。而文學顯然是參與這一建構的最重要的文化式樣,在青年文學中,寄托著成年人和社會力量的期待和意義規(guī)定,關于“青年是什么”、“青年應該成為什么”的觀念意識,點點滴滴內(nèi)化到了青年內(nèi)部中去。不妨說,是青年的“角色化”提供了年輕人新的身份,因為這樣的理由和身份,“青年”才在現(xiàn)代中國獲得存在的正當性,而青年文學、青春主題也在二十世紀以來的文學史上占據(jù)特殊地位。

這也就是為什么在中國青春文學的展演中,我們更多看到的是“角色化的生成”,而很少“主體性的成長”。臺灣學者黃金麟在身體史學的視野中提出“身體生成”這一概念:“這個概念指稱的并不是一種身體的生物性誕生或創(chuàng)造,而是指稱一種在肉體既存的情況下所進行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社會或文化模造。這種社會加諸自然條件上,從而產(chǎn)生的身體改變,是身體生成這個概念想要凸示的景況”,這樣一種存在于特定歷史背景下,“因隨著國族命運的更動而被積淀、型塑出來的”生成形式,逐漸變成“一個普遍、共通的身體開發(fā)形式”。而文學可以作為上述普遍、共通的形式在一特殊領域內(nèi)的顯現(xiàn),小說中青年形象的塑造也受到政治、經(jīng)濟、思想教育等外力的規(guī)約,誠如研究者在討論現(xiàn)代中國的成長小說時所發(fā)現(xiàn)的:“成長主人公擺脫傳統(tǒng)倫理與封建秩序的專斷統(tǒng)治后獲得身體的管理權和屬己性,他們離開禮教之家后,身體在社會空間里的漫游、位移過程中,亡國滅種的巨大民族危機、國家危機使他們不得不接受身體工具化和國家化的改造式生成?!痹谛≌f中的表現(xiàn)則是(這往往也成為我們分析這類成長小說的固定視角):個人時間依附于巨型、線性的歷史時間而存在,身體欲望處于社會理性的調適和監(jiān)控之下,“象征之父”的權威性介入,成長作為民族國家的寓言……青年是建設國家、推動社會進步的主力軍,青春意象與情懷也是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一再書寫的主題,但這一表面上風光無限、熱力四射的群體和文學形象更多是被外力召喚出來的,這種召喚又著眼于“青年”社會角色的功利性,馮至在建國后寫的詩句“你讓人人都恢復了青春”恰表現(xiàn)出青春文學的悖論:青春固然美麗,卻不是本己的屬性,而是被種種“大他者”(“你是黨,你是毛主席”)所給予、派定的。

只有充分正視青年人的特性、欲求、內(nèi)在權利、精神自由以及生命原初意義,真正的青春文學才會誕生,真正屬于青年人的城市書寫才會到來。

二○一四年五月二十三日

(責任編輯 韓春燕)

金理,復旦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猜你喜歡
宅女加林吃貨
《誰賦丹赭染鵲華》
淺析《人生》中巧珍的人物形象
戴加林:“勵志之星”的逆襲路
LOVE IN 20
追劇宅女教漢語
有一種病叫“吃貨癥”
巧珍的大格局
“吃貨”的獎賞
“吃貨”的獎賞
吃貨笑點多
稻城县| 崇左市| 河曲县| 噶尔县| 鄯善县| 扶绥县| 仙游县| 延吉市| 梅河口市| 北海市| 正宁县| 内黄县| 禄劝| 额济纳旗| 揭阳市| 勐海县| 吉木乃县| 门头沟区| 呼图壁县| 黑水县| 隆德县| 太白县| 九龙城区| 顺平县| 札达县| 公安县| 泰顺县| 泽库县| 阳春市| 碌曲县| 仁化县| 成安县| 镇平县| 玛多县| 纳雍县| 准格尔旗| 仁寿县| 黔西县| 陵水| 芮城县| 长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