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黎
根據(jù)楊黎在他的回憶性著作《燦爛》里介紹,他于1962年8月3日出生在中國四川成都的一個工人家庭。楊黎說因為父母只有他一個子女,生活勉強能過。除了那該死的古巴白糖(其實非常的黑)吃得他差點失去幼小的生命外,其他也還正常。
楊黎早慧。但是和其他早慧的人不一樣,他的早慧并沒有得到學校的歡迎和家庭的接受。相反,無論是教師、父母還是社會上其他的“大人”,都對他批評有加、指責有加、甚至討厭有加。除了一些大操妹小操妹喜歡他外,他的少年時代基本上是孤獨的。有專家認為,這對楊黎反叛的性格的形成,應(yīng)該有一定的作用。雖然這樣的作用并不很大。
真正影響楊黎思想和性格的,應(yīng)該是在他的詩歌《對話》中被他引為題記的一句話。那句話在中國非常有名: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們就要堅決擁護。少年時代的楊黎,就是以這樣的方式在感知、認識和成長。當然了,那是楊黎小時候,他現(xiàn)在看問題已經(jīng)比較平靜。
復雜的思想糾纏著16、17歲的楊黎,楊黎說是性生活拯救了他。它的真實、鮮活,它的快樂和骯臟,沒有使楊黎胎死在知識的腹中。生命中不可壓抑的欲望,煎熬著黑暗的夏夜。那個時代普遍對性生活的反對,更使楊黎表現(xiàn)出超乎于其他同齡人更多更強的性要求。1978年,他開始寫小說。這些被他文字化的某一個部位,在他的同學中悄悄流傳。
到了1980年,楊黎成了真正的男人,并且開始寫新詩。那一年8月他滿18歲,和中學同學魏國、王鏡、童柯、鐵蛋等人成立“鼠疫文學社”,創(chuàng)辦地下文學刊物《鼠疫》。作為一個寫作者,他始終堅持一個立場:那就是要和所有的主流保持距離。如此,到今天,在許多的同類詩人和作家均被國內(nèi)和國際主流社會認同和歡呼時,楊黎依然是一個廣泛意義上的國際地下詩人和作家。有人認為,楊黎的拒絕并不是姿態(tài)上的拒絕,而是思想(靈魂)深處的拒絕:堅持反對在此(他自己)之前的所有寫作,是楊黎寫作的前提(參見《楊黎說:詩》等文)。這樣決絕的觀點,可能也是阻礙楊黎進入世界文學大同的“主觀原因”和“客觀因素”。
參與第三代人的寫作,參與《非非》的創(chuàng)辦,并是它們當然的代表詩人和重要的組成部分。新世紀以來,楊黎又和更年輕的詩人們一起,創(chuàng)建了“橡皮先鋒文學網(wǎng)”,并且提出“廢話寫作”。與此同時,楊黎也恢復了中斷10年的小說寫作。2008年,筆者最新了解到,楊黎創(chuàng)作出版了《一起吃飯的人》、《錯誤》等詩集,以及一直從事著新的長篇《廢話1》的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