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秋霞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鼻內窺鏡手術在治療慢性鼻-鼻竇炎方面的臨床效果,并對影響治療效果的因素進行分析。 方法 選取該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間收治的88例CRS患者,將其按照治療方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行傳統(tǒng)手術治療,觀察組行鼻內窺鏡手術治療,對比兩組臨床總有效率及相關指標。結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2.59%,對照組為76.47%,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經治療后兩組嗅覺障礙、面部疼痛、頭昏頭痛、鼻分泌物、鼻塞指標評分與治療前比較均有顯著的改善(P<0.05),但觀察組指標評分下降程度明顯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鼻內窺鏡手術治療慢性鼻-鼻竇炎具有顯著的臨床療效,明顯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 臨床療效;鼻內窺鏡;慢性鼻竇炎
[中圖分類號] R765.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07(a)-0085-02 慢性鼻-鼻竇炎簡稱CRS,該病在臨床上屬非常常見的鼻部疾病,近些年來該病臨床發(fā)病率逐年提升,復發(fā)率也較高,對人們的生活健康有較大的影響,所以徹底治愈CRS已經是目前臨床刻不容緩的疾病之一[1]。為研究分析鼻內窺鏡手術在治療慢性鼻-鼻竇炎方面的臨床效果,該試驗是對該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間收治的88例CRS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研究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間收治的88例CRS患者,其中男女例數分別為48例和40例;年齡范圍在16~6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5.6±3.6)歲;病程范圍在9~31個月之間,平均時間為(12.6±2.1)個月。該試驗中的88例患者均符合CRS的診斷標準,且將其進行臨床分型分為I期、II期、III期例數分別為40例、34例和14例。將其按照治療方法觀察組(54例)和對照組(34例),對照組行傳統(tǒng)手術方法進行治療,觀察組則行鼻內窺鏡手術治療,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該試驗中的88例根據病變范圍及體質來選擇麻醉方式,觀察組局麻和全麻例數分別為35例和19例,對照組局麻和全麻例數分別為22例和12例。對照組使用傳統(tǒng)手術方法進行治療。觀察組則使用鼻內窺鏡手術進行治療,首先對鼻道息肉、肉芽增生組織進行清理切除,后切除鉤突,開放篩泡,擴大竇口,清除竇腔及竇口中的病變組織。若是中鼻甲重度息肉樣變或者反向彎曲遮擋竇口引流,則進行中鼻甲部分切除手術;若是中鼻甲無明顯病變或者輕度息肉樣變,則可保留中鼻甲;若是鼻中隔偏曲影響竇口及鼻腔通氣,則先進行矯正手術;手術后給予凡士林紗條填塞、抗生素口服及粘液促排劑藥物口服等。在術后24~48 h抽出紗條,并對鼻腔進行清洗,1次/d。手術后第7天出院,出院后醫(yī)護人員需叮囑繼續(xù)口服鼻竇炎藥物,堅持對鼻腔進行沖洗,定時換藥,直到術腔上皮化[2]。
1.3 觀察指標
進行6~10個月的隨訪,對術后第1、3、6、10個月進行相關指標評分,包括嗅覺障礙、面部疼痛、頭昏頭痛、鼻分泌物、鼻塞[3]。
1.4 療效判定
治愈:自覺無膿涕、無頭痛、無鼻塞,鼻咽部及鼻道清潔干凈,篩竇粘膜和中鼻道粘膜上皮化。有效:無頭痛,無鼻塞,或者僅表現為輕度鼻塞,膿涕較少,竇口通暢,篩竇粘膜和中鼻道粘膜不完全上皮化。無效:上述癥狀均未達到[4]。
1.5 統(tǒng)計方法
該研究所得數據使用SPSS11.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使用(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5]。
2 結果
3 討論
該試驗中觀察組行鼻內窺鏡手術治療慢性鼻-鼻竇炎取得了顯著的臨床效果,且經總結發(fā)現,鼻內窺鏡臨床優(yōu)點較多,在鼻內鏡和電視監(jiān)視下組織損傷小、病變清除徹底、視野清晰、術后恢復快、照明條件好等等,達到徹底去除不可逆的病變組織,盡可能保留鼻-鼻竇的黏膜,重建鼻腔鼻竇通氣引流和黏液纖毛清除功能,最終達鼻-鼻竇粘膜形態(tài)與自身功能恢復的目的。因為該試驗中收治的CRS患者解剖部位非常復雜,因此醫(yī)師在治療的過程中應充分的熟悉CT掃描片[6]。了解毗鄰關系,手術進行期間可使用吸引器作探子并進行標記,操作的過程中,應注意深度與方向,防止過深或者反向,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該試驗研究結果與盧新豐等學者研究結果相似,盧新豐等[7]學者中對照組使用傳統(tǒng)手術治療,總有效率為77.14%,研究組使用鼻內窺鏡進行治療,總有效率為91.43%,與該研究中觀察組和對照組總有效率(分別為92.59%和76.47%)相似。
對該試驗中的54例觀察組臨床癥狀及鼻腔結構進行研究分析,發(fā)現影響鼻內窺鏡手術成功因素較多,例如手術技術熟練程度、術中血管損傷、病變嚴重程度及麻醉方式等,所以在手術開始前需對患者的臨床癥狀及周圍解剖結果進行研究分析,制定合理的手術方案,在圍手術期進行激素、止血、消炎等藥物治療,保證手術的順利和成功。麻醉師不僅應具備熟練的麻醉操作技術,同時還需具有正確處理病情的能力,保證適當的麻醉深度,提高手術的安全性及成功率[8]。
綜上,使用鼻內窺鏡手術治療慢性鼻-鼻竇炎具有顯著地臨床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有效保留鼻腔生理功能。
[參考文獻]
[1] 李向東,呂瑁,閆欣榮,等.鼻內窺鏡手術治療高原人群慢性鼻-鼻竇炎的療效分析[J].西部醫(yī)學,2011,23(6):1119-1120.
[2] 李彩云.鼻內窺鏡手術治療慢性鼻-鼻竇炎80例臨床觀察[J].現代診斷與治療 ,2013,(8):1855-1856.
[3] 王大敏,韋斌,周衛(wèi)平,等.慢性鼻-鼻竇炎內窺鏡術152例效果分析[J].職業(yè)衛(wèi)生與病傷,2010,25(5):306-307.
[4] 程琳,何志龍.鼻內鏡下鼻竇手術同期行鼻中隔矯正術92例療效分析[J].現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3,29(3):415-417.
[5] 褚勇,姚行齊,陽光,等.鼻內窺鏡手術治療慢性鼻-鼻竇炎的臨床療效及生存質量狀況研究[J].實用預防醫(yī)學,2010,17(9):1849-1850.
[6] 吳振球.經鼻內窺鏡手術治療慢性鼻-鼻竇炎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外醫(yī)療,2011,30(15):112-113.
[7] 盧新豐,郭自奇.鼻內窺鏡手術治療慢性鼻-鼻竇炎臨床療效及影響因素[J].中外醫(yī)療,2010,29(12):10,12.
[8] 賈代杰,閆保星,秦兆冰,等.大環(huán)內酯類藥及鼻內窺鏡手術治療慢性鼻-鼻竇炎的對比研究[J].臨床醫(yī)學,2011,31(4):40-42.
(收稿日期:2014-04-04)endprint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鼻內窺鏡手術在治療慢性鼻-鼻竇炎方面的臨床效果,并對影響治療效果的因素進行分析。 方法 選取該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間收治的88例CRS患者,將其按照治療方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行傳統(tǒng)手術治療,觀察組行鼻內窺鏡手術治療,對比兩組臨床總有效率及相關指標。結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2.59%,對照組為76.47%,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經治療后兩組嗅覺障礙、面部疼痛、頭昏頭痛、鼻分泌物、鼻塞指標評分與治療前比較均有顯著的改善(P<0.05),但觀察組指標評分下降程度明顯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鼻內窺鏡手術治療慢性鼻-鼻竇炎具有顯著的臨床療效,明顯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 臨床療效;鼻內窺鏡;慢性鼻竇炎
[中圖分類號] R765.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07(a)-0085-02 慢性鼻-鼻竇炎簡稱CRS,該病在臨床上屬非常常見的鼻部疾病,近些年來該病臨床發(fā)病率逐年提升,復發(fā)率也較高,對人們的生活健康有較大的影響,所以徹底治愈CRS已經是目前臨床刻不容緩的疾病之一[1]。為研究分析鼻內窺鏡手術在治療慢性鼻-鼻竇炎方面的臨床效果,該試驗是對該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間收治的88例CRS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研究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間收治的88例CRS患者,其中男女例數分別為48例和40例;年齡范圍在16~6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5.6±3.6)歲;病程范圍在9~31個月之間,平均時間為(12.6±2.1)個月。該試驗中的88例患者均符合CRS的診斷標準,且將其進行臨床分型分為I期、II期、III期例數分別為40例、34例和14例。將其按照治療方法觀察組(54例)和對照組(34例),對照組行傳統(tǒng)手術方法進行治療,觀察組則行鼻內窺鏡手術治療,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該試驗中的88例根據病變范圍及體質來選擇麻醉方式,觀察組局麻和全麻例數分別為35例和19例,對照組局麻和全麻例數分別為22例和12例。對照組使用傳統(tǒng)手術方法進行治療。觀察組則使用鼻內窺鏡手術進行治療,首先對鼻道息肉、肉芽增生組織進行清理切除,后切除鉤突,開放篩泡,擴大竇口,清除竇腔及竇口中的病變組織。若是中鼻甲重度息肉樣變或者反向彎曲遮擋竇口引流,則進行中鼻甲部分切除手術;若是中鼻甲無明顯病變或者輕度息肉樣變,則可保留中鼻甲;若是鼻中隔偏曲影響竇口及鼻腔通氣,則先進行矯正手術;手術后給予凡士林紗條填塞、抗生素口服及粘液促排劑藥物口服等。在術后24~48 h抽出紗條,并對鼻腔進行清洗,1次/d。手術后第7天出院,出院后醫(yī)護人員需叮囑繼續(xù)口服鼻竇炎藥物,堅持對鼻腔進行沖洗,定時換藥,直到術腔上皮化[2]。
1.3 觀察指標
進行6~10個月的隨訪,對術后第1、3、6、10個月進行相關指標評分,包括嗅覺障礙、面部疼痛、頭昏頭痛、鼻分泌物、鼻塞[3]。
1.4 療效判定
治愈:自覺無膿涕、無頭痛、無鼻塞,鼻咽部及鼻道清潔干凈,篩竇粘膜和中鼻道粘膜上皮化。有效:無頭痛,無鼻塞,或者僅表現為輕度鼻塞,膿涕較少,竇口通暢,篩竇粘膜和中鼻道粘膜不完全上皮化。無效:上述癥狀均未達到[4]。
1.5 統(tǒng)計方法
該研究所得數據使用SPSS11.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使用(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5]。
2 結果
3 討論
該試驗中觀察組行鼻內窺鏡手術治療慢性鼻-鼻竇炎取得了顯著的臨床效果,且經總結發(fā)現,鼻內窺鏡臨床優(yōu)點較多,在鼻內鏡和電視監(jiān)視下組織損傷小、病變清除徹底、視野清晰、術后恢復快、照明條件好等等,達到徹底去除不可逆的病變組織,盡可能保留鼻-鼻竇的黏膜,重建鼻腔鼻竇通氣引流和黏液纖毛清除功能,最終達鼻-鼻竇粘膜形態(tài)與自身功能恢復的目的。因為該試驗中收治的CRS患者解剖部位非常復雜,因此醫(yī)師在治療的過程中應充分的熟悉CT掃描片[6]。了解毗鄰關系,手術進行期間可使用吸引器作探子并進行標記,操作的過程中,應注意深度與方向,防止過深或者反向,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該試驗研究結果與盧新豐等學者研究結果相似,盧新豐等[7]學者中對照組使用傳統(tǒng)手術治療,總有效率為77.14%,研究組使用鼻內窺鏡進行治療,總有效率為91.43%,與該研究中觀察組和對照組總有效率(分別為92.59%和76.47%)相似。
對該試驗中的54例觀察組臨床癥狀及鼻腔結構進行研究分析,發(fā)現影響鼻內窺鏡手術成功因素較多,例如手術技術熟練程度、術中血管損傷、病變嚴重程度及麻醉方式等,所以在手術開始前需對患者的臨床癥狀及周圍解剖結果進行研究分析,制定合理的手術方案,在圍手術期進行激素、止血、消炎等藥物治療,保證手術的順利和成功。麻醉師不僅應具備熟練的麻醉操作技術,同時還需具有正確處理病情的能力,保證適當的麻醉深度,提高手術的安全性及成功率[8]。
綜上,使用鼻內窺鏡手術治療慢性鼻-鼻竇炎具有顯著地臨床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有效保留鼻腔生理功能。
[參考文獻]
[1] 李向東,呂瑁,閆欣榮,等.鼻內窺鏡手術治療高原人群慢性鼻-鼻竇炎的療效分析[J].西部醫(yī)學,2011,23(6):1119-1120.
[2] 李彩云.鼻內窺鏡手術治療慢性鼻-鼻竇炎80例臨床觀察[J].現代診斷與治療 ,2013,(8):1855-1856.
[3] 王大敏,韋斌,周衛(wèi)平,等.慢性鼻-鼻竇炎內窺鏡術152例效果分析[J].職業(yè)衛(wèi)生與病傷,2010,25(5):306-307.
[4] 程琳,何志龍.鼻內鏡下鼻竇手術同期行鼻中隔矯正術92例療效分析[J].現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3,29(3):415-417.
[5] 褚勇,姚行齊,陽光,等.鼻內窺鏡手術治療慢性鼻-鼻竇炎的臨床療效及生存質量狀況研究[J].實用預防醫(yī)學,2010,17(9):1849-1850.
[6] 吳振球.經鼻內窺鏡手術治療慢性鼻-鼻竇炎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外醫(yī)療,2011,30(15):112-113.
[7] 盧新豐,郭自奇.鼻內窺鏡手術治療慢性鼻-鼻竇炎臨床療效及影響因素[J].中外醫(yī)療,2010,29(12):10,12.
[8] 賈代杰,閆保星,秦兆冰,等.大環(huán)內酯類藥及鼻內窺鏡手術治療慢性鼻-鼻竇炎的對比研究[J].臨床醫(yī)學,2011,31(4):40-42.
(收稿日期:2014-04-04)endprint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鼻內窺鏡手術在治療慢性鼻-鼻竇炎方面的臨床效果,并對影響治療效果的因素進行分析。 方法 選取該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間收治的88例CRS患者,將其按照治療方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行傳統(tǒng)手術治療,觀察組行鼻內窺鏡手術治療,對比兩組臨床總有效率及相關指標。結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2.59%,對照組為76.47%,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經治療后兩組嗅覺障礙、面部疼痛、頭昏頭痛、鼻分泌物、鼻塞指標評分與治療前比較均有顯著的改善(P<0.05),但觀察組指標評分下降程度明顯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鼻內窺鏡手術治療慢性鼻-鼻竇炎具有顯著的臨床療效,明顯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 臨床療效;鼻內窺鏡;慢性鼻竇炎
[中圖分類號] R765.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07(a)-0085-02 慢性鼻-鼻竇炎簡稱CRS,該病在臨床上屬非常常見的鼻部疾病,近些年來該病臨床發(fā)病率逐年提升,復發(fā)率也較高,對人們的生活健康有較大的影響,所以徹底治愈CRS已經是目前臨床刻不容緩的疾病之一[1]。為研究分析鼻內窺鏡手術在治療慢性鼻-鼻竇炎方面的臨床效果,該試驗是對該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間收治的88例CRS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研究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間收治的88例CRS患者,其中男女例數分別為48例和40例;年齡范圍在16~6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5.6±3.6)歲;病程范圍在9~31個月之間,平均時間為(12.6±2.1)個月。該試驗中的88例患者均符合CRS的診斷標準,且將其進行臨床分型分為I期、II期、III期例數分別為40例、34例和14例。將其按照治療方法觀察組(54例)和對照組(34例),對照組行傳統(tǒng)手術方法進行治療,觀察組則行鼻內窺鏡手術治療,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該試驗中的88例根據病變范圍及體質來選擇麻醉方式,觀察組局麻和全麻例數分別為35例和19例,對照組局麻和全麻例數分別為22例和12例。對照組使用傳統(tǒng)手術方法進行治療。觀察組則使用鼻內窺鏡手術進行治療,首先對鼻道息肉、肉芽增生組織進行清理切除,后切除鉤突,開放篩泡,擴大竇口,清除竇腔及竇口中的病變組織。若是中鼻甲重度息肉樣變或者反向彎曲遮擋竇口引流,則進行中鼻甲部分切除手術;若是中鼻甲無明顯病變或者輕度息肉樣變,則可保留中鼻甲;若是鼻中隔偏曲影響竇口及鼻腔通氣,則先進行矯正手術;手術后給予凡士林紗條填塞、抗生素口服及粘液促排劑藥物口服等。在術后24~48 h抽出紗條,并對鼻腔進行清洗,1次/d。手術后第7天出院,出院后醫(yī)護人員需叮囑繼續(xù)口服鼻竇炎藥物,堅持對鼻腔進行沖洗,定時換藥,直到術腔上皮化[2]。
1.3 觀察指標
進行6~10個月的隨訪,對術后第1、3、6、10個月進行相關指標評分,包括嗅覺障礙、面部疼痛、頭昏頭痛、鼻分泌物、鼻塞[3]。
1.4 療效判定
治愈:自覺無膿涕、無頭痛、無鼻塞,鼻咽部及鼻道清潔干凈,篩竇粘膜和中鼻道粘膜上皮化。有效:無頭痛,無鼻塞,或者僅表現為輕度鼻塞,膿涕較少,竇口通暢,篩竇粘膜和中鼻道粘膜不完全上皮化。無效:上述癥狀均未達到[4]。
1.5 統(tǒng)計方法
該研究所得數據使用SPSS11.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使用(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5]。
2 結果
3 討論
該試驗中觀察組行鼻內窺鏡手術治療慢性鼻-鼻竇炎取得了顯著的臨床效果,且經總結發(fā)現,鼻內窺鏡臨床優(yōu)點較多,在鼻內鏡和電視監(jiān)視下組織損傷小、病變清除徹底、視野清晰、術后恢復快、照明條件好等等,達到徹底去除不可逆的病變組織,盡可能保留鼻-鼻竇的黏膜,重建鼻腔鼻竇通氣引流和黏液纖毛清除功能,最終達鼻-鼻竇粘膜形態(tài)與自身功能恢復的目的。因為該試驗中收治的CRS患者解剖部位非常復雜,因此醫(yī)師在治療的過程中應充分的熟悉CT掃描片[6]。了解毗鄰關系,手術進行期間可使用吸引器作探子并進行標記,操作的過程中,應注意深度與方向,防止過深或者反向,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該試驗研究結果與盧新豐等學者研究結果相似,盧新豐等[7]學者中對照組使用傳統(tǒng)手術治療,總有效率為77.14%,研究組使用鼻內窺鏡進行治療,總有效率為91.43%,與該研究中觀察組和對照組總有效率(分別為92.59%和76.47%)相似。
對該試驗中的54例觀察組臨床癥狀及鼻腔結構進行研究分析,發(fā)現影響鼻內窺鏡手術成功因素較多,例如手術技術熟練程度、術中血管損傷、病變嚴重程度及麻醉方式等,所以在手術開始前需對患者的臨床癥狀及周圍解剖結果進行研究分析,制定合理的手術方案,在圍手術期進行激素、止血、消炎等藥物治療,保證手術的順利和成功。麻醉師不僅應具備熟練的麻醉操作技術,同時還需具有正確處理病情的能力,保證適當的麻醉深度,提高手術的安全性及成功率[8]。
綜上,使用鼻內窺鏡手術治療慢性鼻-鼻竇炎具有顯著地臨床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有效保留鼻腔生理功能。
[參考文獻]
[1] 李向東,呂瑁,閆欣榮,等.鼻內窺鏡手術治療高原人群慢性鼻-鼻竇炎的療效分析[J].西部醫(yī)學,2011,23(6):1119-1120.
[2] 李彩云.鼻內窺鏡手術治療慢性鼻-鼻竇炎80例臨床觀察[J].現代診斷與治療 ,2013,(8):1855-1856.
[3] 王大敏,韋斌,周衛(wèi)平,等.慢性鼻-鼻竇炎內窺鏡術152例效果分析[J].職業(yè)衛(wèi)生與病傷,2010,25(5):306-307.
[4] 程琳,何志龍.鼻內鏡下鼻竇手術同期行鼻中隔矯正術92例療效分析[J].現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3,29(3):415-417.
[5] 褚勇,姚行齊,陽光,等.鼻內窺鏡手術治療慢性鼻-鼻竇炎的臨床療效及生存質量狀況研究[J].實用預防醫(yī)學,2010,17(9):1849-1850.
[6] 吳振球.經鼻內窺鏡手術治療慢性鼻-鼻竇炎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外醫(yī)療,2011,30(15):112-113.
[7] 盧新豐,郭自奇.鼻內窺鏡手術治療慢性鼻-鼻竇炎臨床療效及影響因素[J].中外醫(yī)療,2010,29(12):10,12.
[8] 賈代杰,閆保星,秦兆冰,等.大環(huán)內酯類藥及鼻內窺鏡手術治療慢性鼻-鼻竇炎的對比研究[J].臨床醫(yī)學,2011,31(4):40-42.
(收稿日期:2014-04-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