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琴
(江蘇省海門市中醫(yī)院藥劑科,江蘇 海門 226100)
糖尿病是由遺傳因素、免疫功能紊亂、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各種致病因子作用于機體導致胰島功能減退、胰島素抵抗等而引發(fā)的糖、蛋白質、脂肪、水和電解質等系列代謝紊亂綜合征,臨床上以高血糖為主要特點,血糖一旦控制不好會引發(fā)糖尿病腎臟病變、視網(wǎng)膜病變甚至失明、糖尿病神經(jīng)病變、糖尿病足等多種并發(fā)癥,嚴重危及人類的生命安全。近30年來,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高速發(fā)展、生活方式西化和人口老齡化、肥胖率上升,糖尿病患病率呈快速增長趨勢:現(xiàn)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達9.7%,糖尿病前期的比例更高達15.5%[1]。為了觀察糖尿病口服用藥在我院的使用情況,本專題對我院2010年至2013年度口服降糖藥物的使用情況進行統(tǒng)計分析,以期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一些參考。
從我院門診藥房計算機系統(tǒng)中收集口服糖尿病用藥記錄,包括藥名、劑型、規(guī)格、數(shù)量、單價、銷售金額等。根據(jù)藥物的化學結構和基本作用方式,將我院門診的口服降糖藥分為促胰島素分泌劑、雙胍類、噻唑烷二酮類、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類,其中促胰島素分泌劑又分為磺酰脲類和氯茴苯酸類。
以藥品銷售金額、用藥頻度(DDDs)等作為指標,分類列表統(tǒng)計,其中,DDD值參考《新編藥物學》第17版、生產(chǎn)廠家說明書及結合我院臨床應用的實際情況綜合確定,“-”表示沒有銷售。
DDDs=年銷售量/DDD值,該數(shù)值越大,表示該藥物使用頻度越高。
表1 口服降糖藥用藥金額排序
表2 各類口服降糖藥用藥金額及所占總值的比例
表3 各年度降糖藥DDDs及排序
2010年至2013年度我院門診降糖藥銷售總金額分別為363834.08元、452448.00元、469612.20元、498633.20元,見表1;各類降糖藥銷售金額及構成比見表2;各年度降糖藥的DDDs見表3。
由表1和表2可看出我院門診口服降糖藥銷售金額及DDDs基本保持增長態(tài)勢:2011年銷售金額比2010年增長24.36%,DDDs減少1.00%;2012年銷售金額比2011年增長3.79%,DDDs增長7.81%;2013年銷售金額比2012年增長6.18%,DDDs增長7.85%。表明來我院接受治療的糖尿病患者越來越多,糖尿病患病率呈上升趨勢。
從2011年開始磺酰脲類降糖藥的銷售金額構成比呈增長趨勢,且4年間該類藥銷售金額在我院口服降糖藥中占額最大,說明我院醫(yī)師在臨床上使用磺酰脲類降糖藥的頻率大。特別是其中的格列齊特緩釋片,它的DDDs一直處于前2名。提示磺酰脲類降糖藥還是目前應用比較廣泛的降糖藥。第二代磺酰脲類藥物的降糖活性較第一代強數(shù)十至上百倍,口服吸收快、作用強,而且低血糖、粒細胞減少以及心血管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較小,故臨床應用廣泛[2]。
雙胍類從2011年開始,銷售金額構成比增長趨勢較快。許多國家和國際組織制定的2型糖尿病口服藥治療指南中推薦二甲雙胍作為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高血糖的一線用藥。二甲雙胍可以使HbA1c下降1%~2%并可使體質量下降。在UKPDS試驗中二甲雙胍不導致低血糖,主要不良反應為胃腸道反應,罕見的嚴重不良反應是誘發(fā)乳酸酸中毒。我院雙胍類降糖藥的用量不斷增長,與2型糖尿病口服藥治療指南對醫(yī)師的指導有密切關系。
由表3看出大多數(shù)藥物的DDDs四年來變化不大,只有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糖的DDDs變化較大,阿卡波糖DDDs的排序逐漸落后,伏格列波糖的DDDs排序逐漸上升。這兩種藥都是α-糖苷酶抑制劑,均有降低餐后血糖作用,能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降低并發(fā)癥的風險,但伏格列波糖因為胃腸道不良反應比阿卡波糖小而漸漸被患者所接受[3]。
由于糖尿病患者都是長期用藥,所以那些價格合理的藥物受到患者的青睞,服用方便的長效制劑受到大家的一致認可。醫(yī)師在參照2型糖尿病口服藥治療指南的同時,要照顧患者的意愿,讓患者使用價廉、療效確切的降糖藥。同時要兼顧空腹及餐后血糖控制。
[1]葛均波,徐永健.內(nèi)科學[M].8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733.
[2]錢之玉,張岫美,鄒莉波,等.國家執(zhí)業(yè)藥師資格考試應試指南藥學專業(yè)知識[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1:284.
[3]陳平.伏格列波糖片與阿卡波糖片治療2型糖尿病的療效及副作用比較[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2,50(14):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