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路徑研究

2014-11-17 20:53:13計穎
黨史博采·理論版 2014年10期
關鍵詞:學習型黨組織新媒體環(huán)境調查

計穎

[摘要]新媒體給高校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突破自身瓶頸帶來了重大機遇。高校要根據新媒體覆蓋面廣、交互式、個性化、數字化的特點,將師生學習需求與新媒體融合,從而找到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高校;學習型黨組織;調查;新媒體環(huán)境;路徑

彼得·圣吉在《變革之舞——學習型組織持續(xù)發(fā)展面臨的挑戰(zhàn)》中提出,“為信息交換提供更有效的媒介”是學習型組織應對傳播挑戰(zhàn)的策略,[1]這為學習型組織的建設的實踐形態(tài)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在通信技術的發(fā)展以及數字化業(yè)務普及的形勢下,以手機短信、微博、微信等為典型代表的新媒體,以更加豐富的傳播方式、更加多樣的傳播途徑改變了輿論格局和信息形態(tài),成為新時期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可以借力的媒介形態(tài)。當前,高校學習型黨組織要獲得持續(xù)創(chuàng)新發(fā)展、科學發(fā)展,必須要突破自身瓶頸,找到學習型黨組織建設與新媒體的契合點。

一、當前高校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存在的問題

高校學習型黨組織建設要取得良好成效,必須以滿足學習對象的需求為最根本的出發(fā)點。為此,筆者課題組對所在地區(qū)三所高校進行了走訪調研和問卷調查。共發(fā)放調查問卷1000份,其中教工黨組織5個,學生黨組織10個,參與調查的對象主要是高校干部、教師和學生。

1.學習意識不足,缺乏共同目標。問卷調查中,85%的調查對象表示經常覺得本領恐慌,但只有12%的調查對象平均每天的自學時間為2—4小時。走訪調研中也發(fā)現,不少師生黨員在對待理論學習不夠重視,存在思想誤區(qū)。一些教師黨員過于重視教學和科研,對待理論學習“不感冒”。一些學生黨員的入黨動機不純正,入黨以后缺乏繼續(xù)學習和前進的動力。在回答“您所在的黨組織學習氛圍如何”時,只有16.5%認為很好,5.5%認為較好,61%認為一般,7%認為不好??傮w來說,高校師生黨員參與理論學習的主動型和積極性不高,高校黨組織在推動個人學習方面的起到的作用不大,整體學習風氣并不理想。

2.缺乏針對性,學習興趣不高。在“所在黨組織開展理論學習的內容”的分布上,政治理論占 60.2%、時事政策占30%,法律法規(guī)占13%,崗位技能占21%。而師生黨員“目前最想學的是”內容分布上,政治理論占19.5%,時事政策占15.2%,法律法規(guī)占9.3%,崗位技能占56%??梢?,黨組織安排的學習內容與黨員學習需求有一定差距。走訪調研中也了解到,部分學習型黨組織就學習而學習,結合實際較少,未能根據不同身份的學習對象而采取不同的學習內容。

3.缺乏吸引力,學習形式單一。在影響學習積極性主要因素的調查中,11%的調查對象認為是工作太忙抽不出時間,19.5%的調查對象認為是學用分離,69.5%的調查對象認為是學習過程較枯燥。在學習方式的選擇上,傳達學習文件占60.4%,專題報告占13.3%,討論會占12.5%,知識競賽占11.2%,外出考察實踐和脫產學習占12%,只有5.6%是觀看視頻和網絡在線學習。38.8%的調查對象認為學習形式枯燥是影響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主要問題。仍有40.2%和15.6%的調查對象對所在黨組織的學習滿意程度為一般和不滿意,

4.考核方法程式化。 在“所在黨組織的考核方式”的分布上,

檢查學習記錄和學習體會占93%,會上交流學習心得占15.4%,考試占2.8%,考勤占15%。學習考核注重數量、忽視質量,很少能關注除了考勤、記筆記、閱讀書目的數量、聽報告的頻率、上黨課的次數等這些“硬指標”以外的內容。在獎懲方面,60.8%的調查對象表示,考核結果并未與獎懲掛鉤。

5.缺乏完善的制度建設。在學習規(guī)劃方面,各黨組織開展學習活動參差不齊,堅持每周一次學習的僅占 7.35%,堅持每半個月一次學習的占22.3%,堅持每月一次學習的占 44.68%,堅持每季度一次學習的占 20.44%;在學習監(jiān)督方面,堅持每次進行學習考勤的僅占4.8%,無考勤的高達85%。在學習保障方面,只有3.2%的調查對象表示所在黨組織經常發(fā)放學習資料,而45.3%的調查對象則表示從未發(fā)過學習資料。。

二、新媒體在高校的應用現狀

1.高校群體是新媒體應用最活躍的用戶群體。新媒體(new media)這一概念早在1967年就已經在美國提出,但真正大規(guī)模的步入我們日常生活的是在2000年以后。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匡文波認為,所謂新媒體即“數字化互動式新媒體”,就是“利用數字技術、通過計算機網絡、無線通信網、衛(wèi)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服務的傳播形態(tài)”。在具體的外延上,則包括了網絡媒體、手機媒體和網絡電視三種類型(具體見圖一)[2]。截至2014年6月,中國網民規(guī)模達6.32億,其中手機網民規(guī)模5.27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46.9%; [3]而在互聯網的使用率方面,20-30歲的泛年輕群體的互聯網使用率為75%,而其中作為年輕人群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大學生群體的互聯網使用率則達到了90%。高校是運用新媒體的大軍,且隨著今后新媒體的換代升級,師生對新媒體的依賴程度將不斷提升。

2.校園主流媒體形式多元化。新媒體進駐高校校園,高校校報、廣播、櫥窗等傳統(tǒng)主流媒體的影響力和號召力開始大幅度削弱。為應對挑戰(zhàn),許多高校轉變思路,主動開辟新媒體陣地,開通了門戶網站、官方微博、微信公共平臺,下屬的院系、部門和社團微博也紛紛開通微博、師生QQ群、飛信群等,形成了學校與學生之間便捷互動、溝通的信息輿論格局。同時,一些高校還積極發(fā)揮自身辦學特色,整合各種資源創(chuàng)辦特色新媒體品牌,如筆者所在的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作為首批全國五十所試點運營高校之一,2012年與中國青年報、中國高校校媒聯盟共同打造了移動互聯網校園資訊媒體——青梅瓷韻手機客戶端,青梅瓷韻開設了“陶院青年、最新生、你有新消息、china瓷韻、英語廣角、寵物聯盟、陶院達人擂臺、翠湖大講壇”等欄目。目前下載該軟件的學生已經達5000余人,在2013年的全國綜合評定中位于全國首批五十所高校運營高校第四名。

3.高校更早進入“自媒體”時代。新媒體將人們帶入了平民化、個性化的時代,話語權的開放給了普通民眾自由表達、參與社會生活的可能性,高校作為一個知識人群密集的場所,思想自由、言論自由的呼聲更加強烈。大學生們不僅利用新媒體了解信息,更樂于用新媒體展示自己,發(fā)表言論。在筆者課題組的走訪調查中發(fā)現,60%的學生表示會對校園中發(fā)生的新鮮事,舉起手機拍照,上傳微博、微信、人人、百度貼吧等,并@好友;40%左右的學生愛“分享”、“轉播”校園事,并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說說、寫微博、分享新鮮事,成了大學生每日“必修課”。在自媒體時代,人人都是信息的傳播者,人人都是信息的受眾。各種不同的聲音來自四面八方,“主流媒體”的聲音逐漸變弱,每一個人都在從獨立獲得的資訊中,對事物做出判斷。

三、高校學習型黨組織建設中的新媒體應用路徑

1.利用新媒體覆蓋面廣的特點,建立與高校發(fā)展目標相契合的共同學習愿景。彼得·圣吉指出,“共同愿景是組織中人們所共同持有的意象或景象,它創(chuàng)造出眾人是一體的感覺,并遍布組織全面的活動,從而使各種不同的活動融匯起來”?!盀槭裁磳W”是高校學習型黨組織建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成員只有樹立了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共同的思想基礎和學習目標,才能保證學習型黨組織的持續(xù)的學習力和先進性,因此建立共同愿景對建設學習型黨組織至關重要。高校要堅持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目標和學校發(fā)展目標的相互融合、相輔相成、有機統(tǒng)一,借助新媒體覆蓋面廣、內容豐富的傳播特征,為高校學習型黨組織凝心聚力提供有效途徑。一方面,將大學文化、核心價值觀、辦學理念、學校發(fā)展目標等抽象的觀點,通過文字、音頻、視頻、圖像等形式,轉化為生動形象的新媒體傳播產品,如專題宣傳片等,提升學校目標傳播的感染力和認可度。另一方面,利用新媒體具有多種傳播途徑的特點,使傳播產品達到傳播覆蓋的最大化和經?;屓熒跐撘颇袑W校的發(fā)展目標內化為個人的奮斗目標,深入認識到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總體要求,從“要我學”向“我要學”的轉變,從而夯實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思想基礎。

2.利用新媒體交互式的特點,創(chuàng)建上下聯動、內外聯動的新媒體學習平臺。構建新媒體學習平臺,是高校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從傳統(tǒng)的學習模式中解放出來的關鍵一步。目前,高校開通的微博、微信等平臺,大多以發(fā)布信息為主,理論學習的功能不強。高校新媒體學習平臺必須充分體現“三個窗口、三個平臺”作用,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宣傳窗口、黨員干部了解組織工作的窗口、黨員干部拓展視野的窗口、黨員干部的學習平臺、黨員干部的交流互動平臺和黨員干部凝心聚力的平臺。近年來,中央高度重視利用新媒體技術開展黨員教育,2012年開通了共產黨員網、共產黨員電視欄目、共產黨員手機報三個黨員教育平臺,成系統(tǒng)、成體系的為全國黨員干部推送各種學習知識。2014年“七一”前夕,共產黨員微信、共產黨員易信正式上線發(fā)布。一方面,高校要積極做好中央五個學習平臺的宣傳推廣工作。要通過高校各種陣地、渠道,加大對五個平臺的宣傳力度,讓全體黨員都知道、能使用這五個平臺。另一方面,高校要結合自身實際,創(chuàng)建特色學習平臺。學習平臺的關鍵不在“數量”,而在于“質量”。要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創(chuàng)建體現學校辦學特點、師生樂于接受、功能齊全、使用便捷的平臺模式,使其真正成為黨員學習的共享、共建、工學之地。學校層面的學習平臺與基層黨組織的學習平臺之間要做到上下聯動,形成一個高校學習網絡金字塔,有效實現信息共享與信息互動的最大化。同時,還要做到內外聯動,主動利用和聯合所在地區(qū)的學習資源,如北京地區(qū)建立了北京高校教師黨員在線,通過形成合力進一步增強學習平臺的知名度與影響力。

3.利用新媒體個性化的特點,實現學習內容的“私人訂制”。 學用結合、因材施教,才能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高校黨員群體按照身份可以分為教工黨員和學生黨員。其中教工黨員按照的工作類型可分為教師黨員群體和教輔管理者黨員群體;按照工作狀態(tài)可分為在職黨員群體與離退休黨員群體;按照工作級別可分為黨員干部與普通黨員群體。新媒體個性化、模塊化的特點,為滿足不同學習對象的學習需求帶來了極大的可能性。一方面,對于黨中央下達的文件、全國重大會議的主要精神、重大方針政策決策等學習內容,在學習平臺中可以實行信息發(fā)布和制定的整齊劃一。另一方面,其他的一些學習資源和內容,可以根據不同學習對象設立不同的學習模塊,或在接受終端中加以選擇。如,向黨員干部重點傳送黨風廉政建設等學習內容,加強黨員干部的廉潔自律教育;對專職教師黨員群體的信息傳送方面,則可以更多地結合專業(yè)、科研,結合“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對于教輔管理者黨員群體,可結合行政管理、學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等特別關注的主題,突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 針對學生,學習內容則要結合“社會責任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造”等。

4. 利用新媒體數字化的特點,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制度化與常態(tài)化。學習型黨組織的建設是一項長期工程,必須建章立制,以制度推動學習、督促學習。傳統(tǒng)的學習考核一般以年度考核為主,一考定全年,不利于發(fā)現問題、改進工作,而且易受外界的影響和人為干擾,難以做到公平、公正。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數字化考核,可以通過數據支撐實現對學習的動態(tài)監(jiān)管,是增強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工作實效的有力抓手。數字化考核,關鍵是要建立數字化考核指標體系,運用信息技術編程化,對考核程序、考核模型等進行設計,并與學習數據資源進行對接、整合,最后運用社會科學中的指標分解法、項目篩選法、權重分配法、統(tǒng)計分析法等科學方法,采用百分制、數量化的方式對各項學習活動及其效果進行評價和衡量,真正實現操作簡單、科技應用、常態(tài)管理、獎懲分明的目標。目前,清華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一些高校,均建立了黨員實名認證系統(tǒng),基層黨組織、師生黨員個人登陸認證系統(tǒng)進入學習平臺,系統(tǒng)會自動記錄其在線學習的時長、瀏覽內容、下載文章、上傳學習心得等學習情況,十分便于學校和基層黨組織隨時掌握和通報,增強了學習考核的真實性與嚴肅性,使學習由“虛”變“實”,由“軟任務”變成“硬約束”。

5、加大新媒體技術培訓,不斷提升師生使用新媒體、管理新媒體的能力。開通新媒體不是目的,保證良性運轉才是目的。熟悉新媒體,掌握新媒體技術,是迎接新媒體時代挑戰(zhàn)的必然要求。一方面,高校要建立一支專職的信息化隊伍。目前很多高校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沒有一個經過培訓和訓練有素的操作團隊,而指派的所謂專人,也由于能力水平和人力物力財力所限,難于很好地把握和駕馭微博的技術、規(guī)律、走向,心有余而力不足,只是勉為其難。高校要運營好新媒體,必須引進網絡技術、網絡管理、宣傳策劃等方面的專業(yè)人才,組建一支“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的新媒體建設管理團隊。管理團隊中有專人負責文字編輯、專欄開發(fā)、日常維護、信息收集等等,并懂得如何科學、準確地去傳達,如何藝術、巧妙地去描述,如何積極、正確地去互動,達到新媒體傳播的最大效應。另一方面,高校要提高師生黨員的新媒體技術能力。目前,高校還有部分教師對新媒體不熟悉,不愿接受,存在畏懼心理,更談不上如何去操作。只有通過統(tǒng)一培訓,使其充分認識到新媒體技術的優(yōu)勢,并能夠熟練使用新媒體工具檢索和獲取學習資源、進行交流討論,才能使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學習真正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 彼得圣吉.變革之舞——學習型組織持續(xù)發(fā)展面臨的挑戰(zhàn)[M].王秋海,等譯.北京:東方出版社,2006.

[2] 歐陽云玲.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路徑分析.改革與開放,2013.

[3] 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發(fā)布《第3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http://www.cnnic.net.cn/gywm/xwzx/rdxw/2014/201407/t20140721_47439.htm

3.高校更早進入“自媒體”時代。新媒體將人們帶入了平民化、個性化的時代,話語權的開放給了普通民眾自由表達、參與社會生活的可能性,高校作為一個知識人群密集的場所,思想自由、言論自由的呼聲更加強烈。大學生們不僅利用新媒體了解信息,更樂于用新媒體展示自己,發(fā)表言論。在筆者課題組的走訪調查中發(fā)現,60%的學生表示會對校園中發(fā)生的新鮮事,舉起手機拍照,上傳微博、微信、人人、百度貼吧等,并@好友;40%左右的學生愛“分享”、“轉播”校園事,并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說說、寫微博、分享新鮮事,成了大學生每日“必修課”。在自媒體時代,人人都是信息的傳播者,人人都是信息的受眾。各種不同的聲音來自四面八方,“主流媒體”的聲音逐漸變弱,每一個人都在從獨立獲得的資訊中,對事物做出判斷。

三、高校學習型黨組織建設中的新媒體應用路徑

1.利用新媒體覆蓋面廣的特點,建立與高校發(fā)展目標相契合的共同學習愿景。彼得·圣吉指出,“共同愿景是組織中人們所共同持有的意象或景象,它創(chuàng)造出眾人是一體的感覺,并遍布組織全面的活動,從而使各種不同的活動融匯起來”?!盀槭裁磳W”是高校學習型黨組織建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成員只有樹立了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共同的思想基礎和學習目標,才能保證學習型黨組織的持續(xù)的學習力和先進性,因此建立共同愿景對建設學習型黨組織至關重要。高校要堅持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目標和學校發(fā)展目標的相互融合、相輔相成、有機統(tǒng)一,借助新媒體覆蓋面廣、內容豐富的傳播特征,為高校學習型黨組織凝心聚力提供有效途徑。一方面,將大學文化、核心價值觀、辦學理念、學校發(fā)展目標等抽象的觀點,通過文字、音頻、視頻、圖像等形式,轉化為生動形象的新媒體傳播產品,如專題宣傳片等,提升學校目標傳播的感染力和認可度。另一方面,利用新媒體具有多種傳播途徑的特點,使傳播產品達到傳播覆蓋的最大化和經?;屓熒跐撘颇袑W校的發(fā)展目標內化為個人的奮斗目標,深入認識到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總體要求,從“要我學”向“我要學”的轉變,從而夯實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思想基礎。

2.利用新媒體交互式的特點,創(chuàng)建上下聯動、內外聯動的新媒體學習平臺。構建新媒體學習平臺,是高校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從傳統(tǒng)的學習模式中解放出來的關鍵一步。目前,高校開通的微博、微信等平臺,大多以發(fā)布信息為主,理論學習的功能不強。高校新媒體學習平臺必須充分體現“三個窗口、三個平臺”作用,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宣傳窗口、黨員干部了解組織工作的窗口、黨員干部拓展視野的窗口、黨員干部的學習平臺、黨員干部的交流互動平臺和黨員干部凝心聚力的平臺。近年來,中央高度重視利用新媒體技術開展黨員教育,2012年開通了共產黨員網、共產黨員電視欄目、共產黨員手機報三個黨員教育平臺,成系統(tǒng)、成體系的為全國黨員干部推送各種學習知識。2014年“七一”前夕,共產黨員微信、共產黨員易信正式上線發(fā)布。一方面,高校要積極做好中央五個學習平臺的宣傳推廣工作。要通過高校各種陣地、渠道,加大對五個平臺的宣傳力度,讓全體黨員都知道、能使用這五個平臺。另一方面,高校要結合自身實際,創(chuàng)建特色學習平臺。學習平臺的關鍵不在“數量”,而在于“質量”。要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創(chuàng)建體現學校辦學特點、師生樂于接受、功能齊全、使用便捷的平臺模式,使其真正成為黨員學習的共享、共建、工學之地。學校層面的學習平臺與基層黨組織的學習平臺之間要做到上下聯動,形成一個高校學習網絡金字塔,有效實現信息共享與信息互動的最大化。同時,還要做到內外聯動,主動利用和聯合所在地區(qū)的學習資源,如北京地區(qū)建立了北京高校教師黨員在線,通過形成合力進一步增強學習平臺的知名度與影響力。

3.利用新媒體個性化的特點,實現學習內容的“私人訂制”。 學用結合、因材施教,才能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高校黨員群體按照身份可以分為教工黨員和學生黨員。其中教工黨員按照的工作類型可分為教師黨員群體和教輔管理者黨員群體;按照工作狀態(tài)可分為在職黨員群體與離退休黨員群體;按照工作級別可分為黨員干部與普通黨員群體。新媒體個性化、模塊化的特點,為滿足不同學習對象的學習需求帶來了極大的可能性。一方面,對于黨中央下達的文件、全國重大會議的主要精神、重大方針政策決策等學習內容,在學習平臺中可以實行信息發(fā)布和制定的整齊劃一。另一方面,其他的一些學習資源和內容,可以根據不同學習對象設立不同的學習模塊,或在接受終端中加以選擇。如,向黨員干部重點傳送黨風廉政建設等學習內容,加強黨員干部的廉潔自律教育;對專職教師黨員群體的信息傳送方面,則可以更多地結合專業(yè)、科研,結合“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對于教輔管理者黨員群體,可結合行政管理、學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等特別關注的主題,突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 針對學生,學習內容則要結合“社會責任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造”等。

4. 利用新媒體數字化的特點,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制度化與常態(tài)化。學習型黨組織的建設是一項長期工程,必須建章立制,以制度推動學習、督促學習。傳統(tǒng)的學習考核一般以年度考核為主,一考定全年,不利于發(fā)現問題、改進工作,而且易受外界的影響和人為干擾,難以做到公平、公正。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數字化考核,可以通過數據支撐實現對學習的動態(tài)監(jiān)管,是增強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工作實效的有力抓手。數字化考核,關鍵是要建立數字化考核指標體系,運用信息技術編程化,對考核程序、考核模型等進行設計,并與學習數據資源進行對接、整合,最后運用社會科學中的指標分解法、項目篩選法、權重分配法、統(tǒng)計分析法等科學方法,采用百分制、數量化的方式對各項學習活動及其效果進行評價和衡量,真正實現操作簡單、科技應用、常態(tài)管理、獎懲分明的目標。目前,清華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一些高校,均建立了黨員實名認證系統(tǒng),基層黨組織、師生黨員個人登陸認證系統(tǒng)進入學習平臺,系統(tǒng)會自動記錄其在線學習的時長、瀏覽內容、下載文章、上傳學習心得等學習情況,十分便于學校和基層黨組織隨時掌握和通報,增強了學習考核的真實性與嚴肅性,使學習由“虛”變“實”,由“軟任務”變成“硬約束”。

5、加大新媒體技術培訓,不斷提升師生使用新媒體、管理新媒體的能力。開通新媒體不是目的,保證良性運轉才是目的。熟悉新媒體,掌握新媒體技術,是迎接新媒體時代挑戰(zhàn)的必然要求。一方面,高校要建立一支專職的信息化隊伍。目前很多高校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沒有一個經過培訓和訓練有素的操作團隊,而指派的所謂專人,也由于能力水平和人力物力財力所限,難于很好地把握和駕馭微博的技術、規(guī)律、走向,心有余而力不足,只是勉為其難。高校要運營好新媒體,必須引進網絡技術、網絡管理、宣傳策劃等方面的專業(yè)人才,組建一支“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的新媒體建設管理團隊。管理團隊中有專人負責文字編輯、專欄開發(fā)、日常維護、信息收集等等,并懂得如何科學、準確地去傳達,如何藝術、巧妙地去描述,如何積極、正確地去互動,達到新媒體傳播的最大效應。另一方面,高校要提高師生黨員的新媒體技術能力。目前,高校還有部分教師對新媒體不熟悉,不愿接受,存在畏懼心理,更談不上如何去操作。只有通過統(tǒng)一培訓,使其充分認識到新媒體技術的優(yōu)勢,并能夠熟練使用新媒體工具檢索和獲取學習資源、進行交流討論,才能使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學習真正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 彼得圣吉.變革之舞——學習型組織持續(xù)發(fā)展面臨的挑戰(zhàn)[M].王秋海,等譯.北京:東方出版社,2006.

[2] 歐陽云玲.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路徑分析.改革與開放,2013.

[3] 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發(fā)布《第3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http://www.cnnic.net.cn/gywm/xwzx/rdxw/2014/201407/t20140721_47439.htm

3.高校更早進入“自媒體”時代。新媒體將人們帶入了平民化、個性化的時代,話語權的開放給了普通民眾自由表達、參與社會生活的可能性,高校作為一個知識人群密集的場所,思想自由、言論自由的呼聲更加強烈。大學生們不僅利用新媒體了解信息,更樂于用新媒體展示自己,發(fā)表言論。在筆者課題組的走訪調查中發(fā)現,60%的學生表示會對校園中發(fā)生的新鮮事,舉起手機拍照,上傳微博、微信、人人、百度貼吧等,并@好友;40%左右的學生愛“分享”、“轉播”校園事,并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說說、寫微博、分享新鮮事,成了大學生每日“必修課”。在自媒體時代,人人都是信息的傳播者,人人都是信息的受眾。各種不同的聲音來自四面八方,“主流媒體”的聲音逐漸變弱,每一個人都在從獨立獲得的資訊中,對事物做出判斷。

三、高校學習型黨組織建設中的新媒體應用路徑

1.利用新媒體覆蓋面廣的特點,建立與高校發(fā)展目標相契合的共同學習愿景。彼得·圣吉指出,“共同愿景是組織中人們所共同持有的意象或景象,它創(chuàng)造出眾人是一體的感覺,并遍布組織全面的活動,從而使各種不同的活動融匯起來”。“為什么學”是高校學習型黨組織建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成員只有樹立了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共同的思想基礎和學習目標,才能保證學習型黨組織的持續(xù)的學習力和先進性,因此建立共同愿景對建設學習型黨組織至關重要。高校要堅持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目標和學校發(fā)展目標的相互融合、相輔相成、有機統(tǒng)一,借助新媒體覆蓋面廣、內容豐富的傳播特征,為高校學習型黨組織凝心聚力提供有效途徑。一方面,將大學文化、核心價值觀、辦學理念、學校發(fā)展目標等抽象的觀點,通過文字、音頻、視頻、圖像等形式,轉化為生動形象的新媒體傳播產品,如專題宣傳片等,提升學校目標傳播的感染力和認可度。另一方面,利用新媒體具有多種傳播途徑的特點,使傳播產品達到傳播覆蓋的最大化和經?;?,讓全校師生在潛移默化中將學校的發(fā)展目標內化為個人的奮斗目標,深入認識到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總體要求,從“要我學”向“我要學”的轉變,從而夯實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思想基礎。

2.利用新媒體交互式的特點,創(chuàng)建上下聯動、內外聯動的新媒體學習平臺。構建新媒體學習平臺,是高校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從傳統(tǒng)的學習模式中解放出來的關鍵一步。目前,高校開通的微博、微信等平臺,大多以發(fā)布信息為主,理論學習的功能不強。高校新媒體學習平臺必須充分體現“三個窗口、三個平臺”作用,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宣傳窗口、黨員干部了解組織工作的窗口、黨員干部拓展視野的窗口、黨員干部的學習平臺、黨員干部的交流互動平臺和黨員干部凝心聚力的平臺。近年來,中央高度重視利用新媒體技術開展黨員教育,2012年開通了共產黨員網、共產黨員電視欄目、共產黨員手機報三個黨員教育平臺,成系統(tǒng)、成體系的為全國黨員干部推送各種學習知識。2014年“七一”前夕,共產黨員微信、共產黨員易信正式上線發(fā)布。一方面,高校要積極做好中央五個學習平臺的宣傳推廣工作。要通過高校各種陣地、渠道,加大對五個平臺的宣傳力度,讓全體黨員都知道、能使用這五個平臺。另一方面,高校要結合自身實際,創(chuàng)建特色學習平臺。學習平臺的關鍵不在“數量”,而在于“質量”。要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創(chuàng)建體現學校辦學特點、師生樂于接受、功能齊全、使用便捷的平臺模式,使其真正成為黨員學習的共享、共建、工學之地。學校層面的學習平臺與基層黨組織的學習平臺之間要做到上下聯動,形成一個高校學習網絡金字塔,有效實現信息共享與信息互動的最大化。同時,還要做到內外聯動,主動利用和聯合所在地區(qū)的學習資源,如北京地區(qū)建立了北京高校教師黨員在線,通過形成合力進一步增強學習平臺的知名度與影響力。

3.利用新媒體個性化的特點,實現學習內容的“私人訂制”。 學用結合、因材施教,才能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高校黨員群體按照身份可以分為教工黨員和學生黨員。其中教工黨員按照的工作類型可分為教師黨員群體和教輔管理者黨員群體;按照工作狀態(tài)可分為在職黨員群體與離退休黨員群體;按照工作級別可分為黨員干部與普通黨員群體。新媒體個性化、模塊化的特點,為滿足不同學習對象的學習需求帶來了極大的可能性。一方面,對于黨中央下達的文件、全國重大會議的主要精神、重大方針政策決策等學習內容,在學習平臺中可以實行信息發(fā)布和制定的整齊劃一。另一方面,其他的一些學習資源和內容,可以根據不同學習對象設立不同的學習模塊,或在接受終端中加以選擇。如,向黨員干部重點傳送黨風廉政建設等學習內容,加強黨員干部的廉潔自律教育;對專職教師黨員群體的信息傳送方面,則可以更多地結合專業(yè)、科研,結合“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對于教輔管理者黨員群體,可結合行政管理、學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等特別關注的主題,突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 針對學生,學習內容則要結合“社會責任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造”等。

4. 利用新媒體數字化的特點,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制度化與常態(tài)化。學習型黨組織的建設是一項長期工程,必須建章立制,以制度推動學習、督促學習。傳統(tǒng)的學習考核一般以年度考核為主,一考定全年,不利于發(fā)現問題、改進工作,而且易受外界的影響和人為干擾,難以做到公平、公正。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數字化考核,可以通過數據支撐實現對學習的動態(tài)監(jiān)管,是增強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工作實效的有力抓手。數字化考核,關鍵是要建立數字化考核指標體系,運用信息技術編程化,對考核程序、考核模型等進行設計,并與學習數據資源進行對接、整合,最后運用社會科學中的指標分解法、項目篩選法、權重分配法、統(tǒng)計分析法等科學方法,采用百分制、數量化的方式對各項學習活動及其效果進行評價和衡量,真正實現操作簡單、科技應用、常態(tài)管理、獎懲分明的目標。目前,清華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一些高校,均建立了黨員實名認證系統(tǒng),基層黨組織、師生黨員個人登陸認證系統(tǒng)進入學習平臺,系統(tǒng)會自動記錄其在線學習的時長、瀏覽內容、下載文章、上傳學習心得等學習情況,十分便于學校和基層黨組織隨時掌握和通報,增強了學習考核的真實性與嚴肅性,使學習由“虛”變“實”,由“軟任務”變成“硬約束”。

5、加大新媒體技術培訓,不斷提升師生使用新媒體、管理新媒體的能力。開通新媒體不是目的,保證良性運轉才是目的。熟悉新媒體,掌握新媒體技術,是迎接新媒體時代挑戰(zhàn)的必然要求。一方面,高校要建立一支專職的信息化隊伍。目前很多高校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沒有一個經過培訓和訓練有素的操作團隊,而指派的所謂專人,也由于能力水平和人力物力財力所限,難于很好地把握和駕馭微博的技術、規(guī)律、走向,心有余而力不足,只是勉為其難。高校要運營好新媒體,必須引進網絡技術、網絡管理、宣傳策劃等方面的專業(yè)人才,組建一支“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的新媒體建設管理團隊。管理團隊中有專人負責文字編輯、專欄開發(fā)、日常維護、信息收集等等,并懂得如何科學、準確地去傳達,如何藝術、巧妙地去描述,如何積極、正確地去互動,達到新媒體傳播的最大效應。另一方面,高校要提高師生黨員的新媒體技術能力。目前,高校還有部分教師對新媒體不熟悉,不愿接受,存在畏懼心理,更談不上如何去操作。只有通過統(tǒng)一培訓,使其充分認識到新媒體技術的優(yōu)勢,并能夠熟練使用新媒體工具檢索和獲取學習資源、進行交流討論,才能使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學習真正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 彼得圣吉.變革之舞——學習型組織持續(xù)發(fā)展面臨的挑戰(zhàn)[M].王秋海,等譯.北京:東方出版社,2006.

[2] 歐陽云玲.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路徑分析.改革與開放,2013.

[3] 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發(fā)布《第3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http://www.cnnic.net.cn/gywm/xwzx/rdxw/2014/201407/t20140721_47439.htm

猜你喜歡
學習型黨組織新媒體環(huán)境調查
關于國有企業(yè)建設學習型黨組織的思考
青年時代(2017年2期)2017-02-16 12:54:45
學習型黨組織建設視閾下農村基層黨員干部學習活動研究
資治文摘(2016年7期)2016-11-23 02:02:05
新媒體與英語聽力自主學習策略研究
科教導刊(2016年27期)2016-11-15 21:09:46
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廣播電視臺新聞采編技巧探究
新媒體環(huán)境下數學教育方法的優(yōu)化
考試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7:45:43
小額貸款公司的簡易盡職調查方案研究
大學生消費情況調查研究
天臺縣城區(qū)有毒觀賞植物資源調查初報
現代園藝(2016年17期)2016-10-17 07:12:23
試析央視六一晚會的視覺傳播及創(chuàng)新路徑
今傳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03:56
學習型黨組織是增強黨的基層執(zhí)行力的必然要求
現代交際(2016年14期)2016-08-15 14:55:12
正定县| 湘潭县| 洛宁县| 通江县| 蒙阴县| 冀州市| 伊吾县| 颍上县| 碌曲县| 高邑县| 阿城市| 弥渡县| 克什克腾旗| 浏阳市| 始兴县| 大邑县| 云南省| 台江县| 思茅市| 怀集县| 焦作市| 福州市| 邳州市| 南皮县| 井陉县| 炉霍县| 翁源县| 伊宁县| 盐源县| 梨树县| 安塞县| 祁门县| 禹州市| 宁明县| 贺兰县| 恩平市| 灵丘县| 宁波市| 望奎县| 青冈县| 金秀|